繆建明
摘 要:當前高中歷史教學常因課時少、任務重而陷入一個怪圈,即教師在課堂上分秒必爭的講解觀點,不斷增加課容量,學生則不假思索地死記硬背,卻因沒有充分理解而導致記憶難,最后進入背不完、不想背的惡循環(huán)。本文主要介紹了將發(fā)散式教學引入歷史課堂,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關鍵詞:發(fā)散思維;高中歷史;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8)01B-0072-02
發(fā)散式教學是基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生轉化為學習主體,誘導其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開拓思路,從而使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的教學方法。它要求教師在充分分析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制定有針對性的目標,調動學生的參與度,以促進學生有所思、有所獲。
一、問題引領,主題探究
思始于疑,問題是思考的源頭,在歷史課堂上創(chuàng)設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回顧真實歷史的過程中,體驗、感悟、發(fā)現、分析、思考,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在與歷史情景相融合的環(huán)境中透析歷史事件背后的問題。
例如,在學習《辛亥革命》時,我沒有就課本按部就班地分析和書寫板書,而是播放了課前我剪輯的電影《辛亥革命》中的幾個重大事件的片段讓學生觀看。動態(tài)的畫面吸引了學生的眼球,為學生展現了革命的歷史背景。同時,我把其中重大的事件制作成PPT,介紹了這些事件的歷史地位及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我提出:“大家在電影片段和PPT中都可以看到辛亥革命取得了一些不可否認的成果,但是為什么說它卻是一場失敗的革命呢?”學生結合視頻和PPT及課本展開討論。學生總結說:“經過討論,我們小組認為,雖然辛亥革命通過斗爭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tǒng)治,又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否定了封建專制,從法律上宣布君主專制制度滅亡和民主共和政體確立,同時也推動了民主化的進程,但是從短片中我們也看到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篡奪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完成,所以說是失敗的?!蔽以u價說:“有理有據,但是還不完善,有要補充的嗎?”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我們組補充一下,它失敗的表現還有就是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我欣慰地點點頭說:“大家分析的很全面,那么我還有個疑惑,你們能告訴我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嗎?”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又開始翻閱課本討論探究起來。
問題情境的構建,為學生確定了探究的主題和思考的方向,在此指引下學生的思維活躍性被激發(fā),提高了思考的積極性。同時在聽取別人的探究切入點后,有利于學生及時發(fā)現自己思維的局限性,從而鼓勵學生不斷完善思維的發(fā)散性,提升學習能力。
二、鼓勵求異,百家爭鳴
歷史是一門嚴肅學科,存在所謂的主流思想,但是過分追求思想的統(tǒng)一,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考慮問題,突破定向思維的束縛,并積極表達自己的不同想法,打破課堂的死氣沉沉,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例如,在學習必修三《百家爭鳴》與《儒家的興起》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看問題,提升思辨能力,我在班級舉辦了一場名為“孔子思想對當世影響的利弊”的辯論賽。學生分為正方與反方,為了充分證明各方觀點,學生課下積極搜集素材資料,同時也加深了對孔子思想的理解。正方辯者提出:“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教學相長、學思結合等觀點對于今天的教學實踐活動仍有著極大的指導意義,他富民而教的主張與當前我們實行的科教興國戰(zhàn)略不謀而合。除了教育方面,他在經商方面的思想也依舊熠熠生輝,如依群利己、博施濟眾的經營宗旨,誠信為本的經營道德,以和為貴、和氣生財的經營方法等等?!狈捶降挠^點也讓我驚嘆不已,他們認為:“第一點是孔子思想核心的‘仁充滿著等級意味,因為孔子主張親疏有別、貴賤有序,這種理論與當今社會主張的人人平等的理論相悖。第二點是儒學提倡的‘中庸之道與現代商品意識下提倡的大膽創(chuàng)新、積極進取不符,應該摒棄。第三點是儒家曾提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從這點可以看出他們輕視生產勞動,這種思想不利于當今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痹诖诉^程,老師只需要當一個欣賞者、組織者,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這些思想。讓學生暢所欲言地充分展現自己的想法,形成班級的“百家爭鳴”。
鼓勵求異思維是教師對學生想法的尊重,是倡導學生多角度辯證看問題的起點,是鼓勵其敢說會說的基礎,從而確定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三、放飛想象,自主構建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亦多術亦,貴能驗諸身”,高中生在長期應試教育的培養(yǎng)下慣用理性思維,對事諸以嚴謹的方式處理,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應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解放學生思想,放飛想象,培養(yǎng)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完基礎知識“市的變遷與發(fā)展”后,為了解放學生思想,采取了從小大家都喜歡的一種表現形式,在提升學習樂趣的同時,夯實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我讓學生拿出紙和筆,通過繪畫來展現自己所了解的北宋人的日常生活。這不是簡單的臨摹,而是建立在對北宋時期生活特點的理解上的再創(chuàng)作。如在熟讀課本之后,根據北宋時商人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監(jiān)控而出現了早市與夜市,就可以勾勒出街道旁商鋪林立與娛樂場所層出不窮的畫面,人們穿梭于街市購買生活物品的繁榮景象。這是對學生知識理解程度和想象力的雙重考驗與鍛煉。它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中死記硬背這種僵化的教學模式,而是一種讓學生將自己建構的知識體系與創(chuàng)新想法相融合的學習新思路。
想象力是學生形成發(fā)散思維的基礎,也是學生主動學習與思考歷史事物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不要吝嗇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自由學習探究,要使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對歷史問題進行思考。
四、運用文物,立體感知
文物經過歷史長河而保存至今,它形象鮮明地反映出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活動和生活習慣。它作為歷史的參與者與見證者,要比文字更能引起學生的感悟與興趣。因此,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課本史實運用一些文物,給學生以視覺沖擊,使其通過直接觀察鍛煉形象思維。
例如,在講解《中國的古代藝術》中的繪畫一節(jié)時,我在多媒體上投影出著名畫作《清明上河圖》郊外春光嫁娶部分。清晰的線條將人物、場景展現的淋漓盡致。于是我跟學生說:“我們來玩‘我發(fā)現的游戲好嗎?仔細觀察并指出當時人們的婚嫁習俗與現在的異同。”學生們來了興趣,睜大眼睛去看畫中描繪的場景。我們發(fā)現畫中有一支迎親的隊伍,新郎騎著棗紅色的馬走在隊伍前方。新郎前面是勞工抱著新娘的梳妝盒,馬后是挑著嫁妝的腳夫,腳夫后面是新娘坐著的嬌子,嬌子四周用花草裝飾。由此我們發(fā)現古時的婚嫁習俗:男方在迎親時要準備豐厚的聘禮,同樣按照禮尚往來的習俗,女方在出嫁時也會準備豐厚的嫁妝。此習俗一直流傳至今。但是與古時不同的是,當今社會以汽車為代步工具,自然迎親時汽車便代替了隨著歷史長河而退去的花轎和馬。如今,新娘所坐的轎車也像古時的花轎般被裝飾的鮮花環(huán)繞。
歷史資料作為教材的補充部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加深學生對歷史的情感體驗,也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立體感知。清明上河圖的引入在鍛煉學生形象思維的同時,更拓寬了學生對古人生活習慣的認知范圍。
發(fā)散式教學在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歷史知識的發(fā)散與延伸對歷史學習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將發(fā)散式教學引入高中歷史課堂,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敢于打破常規(guī),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解放學生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參考文獻:
[1]劉麗麗.發(fā)散式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導學,2016,(9).
[2]陳浩.發(fā)散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5,(7).
[3]武棟玲.發(fā)散式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學大眾,2014,(12).
[4]孫曉晨.高中歷史教學中“課堂提問”的相關問題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9).
[5]付玉娥.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電教媒體的運用[J].科技風,2016,(11).
[6]鄭麗園.影視作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漫談[J].亞太教育,2016,(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