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鐵群
鄧穎超家喻戶曉,張若名鮮為人知,兩人相互之間有著不解之緣,而這卻幾為歷史所湮沒。
同學同道
淺藍色布料高領短衫,過膝黑色長裙,白襪黑鞋,長發(fā)在腦后盤成兩個小圓發(fā)髻,這是直隸第一女子師范學校(簡稱天津女師)學生的統(tǒng)一裝束。1916年夏天,鄧穎超和張若名身著“文明學生裝”,成為該校第十年級的學生。
鄧穎超1904年2月生于廣西南寧市(祖籍河南省光山縣),4歲時曾任廣西南寧鎮(zhèn)臺的父親被誣流放新疆,10歲時流放期滿的父親在歸途中暴病身亡。堅強的母親以教書行醫(yī)為業(yè),帶著獨女漂泊了大半個中國。1913年初,孤兒寡母從天津來到北京,母親在“中國社會黨北京部附設平民學?!闭业揭环莨ぷ?,鄧穎超也以母親的啟蒙教育為基礎,在該校插班讀初小三年級。又過了半年,北京社會黨配合南方“二次革命”的起義計劃暴露,校長也是社會黨領導人的陳翼龍被殺。學校被查封后,母女倆重回天津。
在天津,鄧穎超靠母親當家教和打零工的微薄收入,又讀了一年初小和一年高小。時值天津女師招考,母女倆了解到如能考取預科前三名可免收食宿費。為了實現(xiàn)求學愿望,鄧穎超刻苦備考,1915年秋天,她虛報兩歲(報考資格14虛歲以上)投考,一舉考中第三名。為此,她累得吐了血。一年后,鄧穎超升入該校本科,成為第十年級年齡最小的學生。
張若名比鄧穎超大兩歲,1902年2月出生于直隸省清苑縣。張若名的父親張紹文接受過高等教育,曾任廣西陸軍測量局科長。大概在小若名開始讀初小的時候,張紹文娶了一房姨太太,自此對妻女冷漠歧視。與鄧穎超有一定文化基礎的母親稟性大異,張若名的母親張伯英系普通農村婦女,受“三從四德”禮教束縛,對丈夫逆來順受、形同奴仆。母親時常的暗自悲泣給張若名帶來深深刺激,她發(fā)誓長大后要“削發(fā)為尼,不受男人欺負!”大概在民國紀元前后,張若名隨二伯父張褆仁來到天津。張褆仁早年在日本接受過新思想的熏陶,男尊女卑的傳統(tǒng)觀念淡薄。他對小若名疼愛有加,希望她能夠受到良好教育。此前他已遷來天津行醫(yī),商得弟弟同意,便把小侄女帶來天津讀書。張若名高小畢業(yè)后,考入天津女師。
天津女師是“清末新政”的產物,到鄧穎超、張若名入讀之時,已是聞名遐邇的新型中等女校。該校學制5年,第1年為預科,不收學費。預科成績及格即升入本科,本科4年,“除書籍零用外,概歸公費”。學校共開設40多門課程,大多為現(xiàn)代師范教育內容。張若名和鄧穎超所在第十年級共有50名學生,由于聰慧刻苦,她們兩位與張嗣婧、梁岫塵、劉韻琴學習成績包攬了前5名,被譽稱全班“五魁首”。
鄧穎超與張若名不僅勤于學業(yè),而且關心時事,心系國家和民族命運。她們參與籌建學生組織,團結同學閱讀進步書報,議論時局國事,探討民主自由、男女平等。她們還積極在該校校友會會報上發(fā)表習作,呼吁“吾同胞從此上下一心,振起精神,謀國家之進步”。在她們周圍,一個進步的學生群體在逐漸形成,她們高唱著“二十世紀天演烈,坤維憑誰振?天下之大匹婦責,斯責逾千鈞”的校歌,指點江山,孜孜探索,以覺醒的公民姿態(tài),去承接天下興亡之責。
五四先鋒
在五四運動中,天津各界自發(fā)而起,以公民姿態(tài)主動、積極地向政府示威、抗議、加壓。鄧穎超和張若名如同暴風雨中的海燕,成為這場民主愛國運動的女界先鋒。
1919年5月6日下午,天津女師專修科學生郭隆真主持召開了該校各學級代表會議。劉清揚回憶說:“鄧穎超、張若名、鄭季清及女師附小教員李毅韜等,都紛紛起立發(fā)言,一致響應郭隆真同志成立婦女愛國團體的倡議?!?月25日,由郭隆真倡議,以天津女師學生和校友為主體的天津婦女運動領導核心——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以下簡稱“女愛會”)成立。天津女師畢業(yè)生劉清揚為會長,鄧穎超和張若名被推為該會核心成員:張若名為評議部長,鄧穎超和郭隆真為講演隊長。
評議部是女愛會的決策機構,凡重大問題,都首先提交評議部討論,表決通過后交各股執(zhí)行?!按撕?,所有‘女愛會評議部的會議都由張若名主持召開。”街頭講演是女愛會經常性的重要活動?!疤貏e是鄧穎超、郭隆真同志的講演,更是熱情奔放,說理清晰。她們親自輪流到各講臺去講演,深受群眾歡迎。”
北京學生連續(xù)被捕的消息傳到天津,為聲援北京學生,6月5日鄧穎超和張若名參與組織和領導女愛會同天津學聯(lián)聯(lián)袂行動,他們走上街頭,吶喊示威,要求省長拍電北京,速釋被捕學生,爭回青島,廢除“二十一條”。這是五四運動中天津首次大規(guī)模的示威游行請愿活動。鄧穎超和張若名等女愛會成員的愛國熱情,使記者深為感慨:“似此高義薄云,雖巾幗而愧煞須眉矣?!?月18日,天津各界聯(lián)合會成立。兩人在擔任女愛會重要工作的同時,又并肩攜手,挑起了在天津各界聯(lián)合會的重任。隨著6月28日巴黎和會對德和約簽字日期的迫近,拒簽和約便成為民主愛國斗爭的重要內容。6月26日下午,天津各界聯(lián)合會決定派出代表晉京請愿。劉清揚和張若名同其他8位男代表,肩負著天津人民拒簽和約的殷切希望,登車赴京,去直接與總統(tǒng)府交涉。鄧穎超同周恩來等則留守天津后援。在包括出席巴黎和會中國專使在內的“誓爭國權”力量的努力下,中國拒簽了巴黎和約。
鄧穎超和張若名等的犧牲奮斗,對推動五四愛國運動和婦女解放運動起了重大作用。鄧穎超回憶說:“當時女師學生的勇敢、奮斗、犧牲的精神,作事的敏捷踏實,遠近聞之,莫不佩服?!蹦菚r女師的同學,是何等有團結力,有勇敢奮斗的精神,是何等的有見地,是何等的了解世界的潮流。以中國民族素來缺少的精神,尤其是女子所缺少的精神,竟能在女師同學中表現(xiàn)出來,這是何等的可貴呵!”
覺悟歲月
在1919年8月聲勢浩大的反對“馬良禍魯”的斗爭中,張若名再次作為天津各界10名代表之一進京請愿,鄧穎超則與周恩來等領導天津各界聲援進京代表。期間張若名幾次往返京津,與鄧穎超和周恩來等溝通聯(lián)絡。在進京代表劉清揚、郭隆真被捕,馬駿等被圍困后,周恩來和張若名等率領天津學生五六百人赴京營救。最后,在全國輿論壓力下,中央政府被迫釋放被捕代表。endprint
9月2日,周恩來、張若名等8人作為天津最后一批代表,乘坐一列慢車離京返津。在車上,他們提出了建立進步團體問題。張若名建議:“把女界愛國同志會并入天津學生聯(lián)合會,以壯大學聯(lián)的陣容?!敝芏鱽磉M一步指出:“我們要將學聯(lián)會和女愛會兩個團體中的積極分子,首先是我們這些最接近和相互了解的人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比學聯(lián)會更嚴密的團體,作為愛國運動的堅強核心。同時出版一個刊物,以探討新的思想,作為引導社會的先鋒。”9月16日下午,由周恩來和張若名選定的20名青年男女召開了覺悟社成立大會。在這20位青年中,15歲的鄧穎超年齡最小,因而被人們,特別是周恩來稱為“小超”。后來,被周恩來終生專用的“小超”這個名字,就是從這時開始叫起的。
10月中旬,覺悟社設立了執(zhí)行機構“執(zhí)行部”,張若名任執(zhí)行部部長。12月21日,覺悟社會議決定,社員發(fā)表文章或寫信聯(lián)絡均不用真實姓名,而是以數(shù)碼諧音為代號,“社員用抽簽法,決定代表個人的號數(shù),好替各人對外的姓名”。年齡最小的鄧穎超抓了最大號1號,后來她用的筆名“壹”逸豪”即源于此。張若名是“36號”,以后“衫陸”便成為其筆名之一。周恩來是“5號”,后來“伍”伍豪”即是他的筆名。
在覺悟社,鄧穎超、張若名和周恩來等一起分析研究民主愛國斗爭的形勢和策略;一起探討“革心”和“革新”的良方;一起策劃指揮了多次大規(guī)模集會游行。為推動社會進步,他們平等、互助、互敬,攜手奮斗。當年北京《晨報》即評價說,覺悟社是“天津學界中最優(yōu)秀、純潔、奮斗、覺悟的青年小團體”,是“天津的小明星”。
牢獄內外
1919年12月10日天津新學聯(lián)成立,張若名當選為新學聯(lián)評議委員會女委員長,鄧穎超當選為新學聯(lián)講演委員會委員長。天津新學聯(lián)成立后,為聲援福建人民的抗日斗爭,參與組織了12月20日天津各界約10萬人參加的國民大會;為拒絕山東問題直接交涉,參與組織了1920年1月27日天津各界數(shù)萬人參加的國民游行大會。
當局對學聯(lián)嚴加控制,學生領袖活動越發(fā)艱難。1月26日至28日,鄧穎超、張若名同周恩來等覺悟社社員和天津新學聯(lián)負責人,在法租界“維斯理堂”的地下室連續(xù)3天秘密會議,決定為“監(jiān)督北京政府對于山東問題不準與日本直接交涉”“恢復各界聯(lián)合會和學生聯(lián)合會會所原狀”等,再次發(fā)動天津中等以上學校學生游行請愿。
1月29日下午,周恩來、張若名等率領數(shù)千學生徑赴省長公署請愿,要求面見省長。對方請示后稱“省長也準與諸位相見,但求諸位選三四代表,余者均退出轅門始可”。于是,本著男女平等的原則,推選出男女代表各兩位:女代表郭隆真、張若名,男代表周恩來、于方舟。不料,四位代表進入署內便被拘禁,外面學生慘遭鎮(zhèn)壓。這就是震驚全國的“九一廿九”(民國九年1月29日)慘案。四位代表與先前因民主愛國斗爭而被捕的馬駿等24人關押在一起。鄧穎超等發(fā)起救援,要求代為執(zhí)行牢獄。7月17日,在遭受了將近半年非法拘押的周恩來、張若名等全體代表終于獲釋。在一片歡呼聲中,鄧穎超等擁到代表身前,給出獄者佩戴上大紅綢花和鑄有“為國犧牲”4字的紀念章。
張若名等為國坐牢,鄧穎超等要求替換被捕者坐牢,這種甘苦與共、同擔國難的崇高行為,被傳為佳話。
天各一方
張若名出獄后,她所在的天津女師第十年級已經畢業(yè)。1920年8月,鄧穎超到北京高等師范學校附屬小學任教。11月,張若名與周恩來、郭隆真等駛離祖國,去歐洲求學。從此,鄧穎超和張若名再未謀面。
鄧穎超和張若名分別后的最初幾年,兩人天涯比鄰繼續(xù)為革命先鋒,并保持聯(lián)系,相互鼓勵。1922年8月,鄧穎超從北京返回天津,應聘到達仁女校執(zhí)教。1922到1924年間,鄧穎超參與組建了女星社等進步組織,參加創(chuàng)辦了《覺郵》《女星》《婦女日報》等刊物,其中《婦女日報》是當時中國唯一專門討論婦女問題的報紙。1924年,鄧穎超參加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5年由青年團員轉為中共黨員,任中共天津地委婦女部部長。
張若名來到法國后,注重進行社會調查和研究,經常通宵達旦地撰寫文章。1921年上半年,她給北京《晨報》以及上?!稌r事新報》等報紙寄回了約20篇通訊報道稿件。她同周恩來、郭隆真等一起討論時局,推求比較各種主義,積極參加“拒款”斗爭、“爭回里大運動”。在1922上半年,經周恩來介紹,張若名加入“旅歐少共”,當年冬轉為中共黨員。1923年張若名任國民黨駐歐支部評議部評議員。張若名加入旅歐黨團以后,按照組織的要求集中精力“學共產主義”。由于法文較好,張若名多次擔任互教互學小組會的主講人。在周恩來的建議下,1923年上半年,張若名把在小組會上的講稿加工整理成3篇文章,即《階級斗爭》《剩余價值》和《帝國主義淺說》,并由周恩來、郭隆真幫助,油印裝訂成小冊子,發(fā)給共青團員和旅法華工。這些單行本署名為“一峰”,有的在《赤光》上發(fā)表。這是中國婦女最早宣傳馬克思主義的較為系統(tǒng)的文章,后經周恩來帶回國內發(fā)表,不到一年再版9次。
張若名和郭隆真獲知鄧穎超等開辦《婦女日報》的消息“喜不自禁”,張若名積極為之撰稿,發(fā)表過《現(xiàn)代的女子以怎樣的解放為滿意?》?!秼D女日報》還刊登了張若名同郭隆真給鄧穎超等寫的一封信,標題為《兩個(旅居)法國朋友的信》,信中張若名同郭隆真稱贊鄧穎超等在天津的覺悟社社員“有創(chuàng)造的能力”,“相信你們的能力、精神,可為中國婦女開墾一條大路,而喚醒沉睡麻醉的朋友?!焙却嬷海煅娜舯揉?,鄧穎超和張若名雖相隔遙遠,但共同的理想使她們繼續(xù)并肩追求。
周恩來與張若名曾是并肩奮斗的戰(zhàn)友,于是來到歐洲不久便產生了戀情。周恩來對侄女周秉德說:“我們在天津是一塊坐過半年牢的,我了解她的人品?!倍鴥扇俗罱K分手也在于雙方人生價值觀的不同選擇。張若名后來因故決定退黨。周恩來對侄女說:“既然我誓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奮斗終生,并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我的終生伴侶,理所當然必須是志同道合的經得起革命的艱難險阻的戰(zhàn)友?!薄八纪它h后,也就幫我下了決心,我開誠布公地對她講明了自己的愛情觀,宣布中斷了我們的交往?!薄坝谑?,我主動與張若名說清楚,轉向你七媽頻繁通信,還求婚?!闭f到這里時,鄧穎超笑著說:“怪不得(你)剛到法國一段時間并沒有什么信給我,怎么突然又那么主動熱情,又是寄明信片,又托人帶信,弄得我好奇怪,也好緊張?!边@樣,周恩來和張若名結束戀情保持友情。1925年8月周恩來與鄧穎超結婚。endprint
殊途奮飛
1924年下半年,張若名退出了中共組織,專心于法國文化的學習和研究。從此,鄧穎超和張若名的人生路徑發(fā)生變化。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這位革命的急先鋒作出了退黨的決定呢?周恩來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出身問題,她在黨內受到審查”;二是“因參加社會政治活動,遭到法國警察幾次跟蹤和盤問”。張若名長子楊在道編著有《張若名研究資料》,認為張若名脫黨原因有三:一是身份暴露;二是對中共旅歐黨團負責人任卓宣專橫作風不滿;三是遇到了入學讀書的機會。中共云南大學委員會1980年所作《關于張若名同志的政治歷史結論》,在提及張若名退黨問題時指出兩點原因:“1924年,張若名同志在法國參加列寧逝世紀念大會,被法國警察跟蹤、訊問,這時,張若名同志又與當時支部負責人任卓宣發(fā)生意見分歧,在這種情況下,張若名同志經向組織申請后,由組織同意其退黨。退黨后,未發(fā)現(xiàn)張若名有任何出賣黨組織的行為?!?/p>
張若名退黨后,與鄧穎超殊途奮飛,都以不懈奮斗展示了各自的活力和風采。張若名在學業(yè)上拼搏奮進,1928年獲得法國里昂大學文科碩士學位,1930年獲得該校文學博士學位,成為我國最早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的學者之一,其博士論文《紀德的態(tài)度》被評為最優(yōu)秀成績,獲里昂大學500法郎年獎。1931年1月初張若名回到國內,先后在北平中法大學和云南大學任教授,執(zhí)教之余著述頗豐,享有“紀德研究專家”的稱號。張若名還把魯迅和郁達夫的一些作品譯成法文,介紹給法國讀者??梢哉f,張若名為中法文化交流付出了大量心血,取得了出色成就。
穎超助若名平反
昆明解放后,張若名歡迎新的社會秩序,“心向共產黨”,“心向社會主義”。1950年她加入了民盟,并開始不斷申請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八龑h的號召步步緊跟,毫無保留地獻身于黨的各項革命活動”。她還在云南大學中文系創(chuàng)立了“文藝批評教研室”,并任室主任,親自講授馬列主義文藝理論,成為中國最早講授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教授之一。
1955年4月,周恩來和陳毅等為參加第一次亞非會議飛經昆明。8日上午周恩來與張若名夫婦會面5個多小時,并共進午餐。周恩來對張若名說:小超再三囑咐我,一定要替她向若名姐問好?!敝芏鱽硐M麄冊诮毯脤W生的同時,不斷改造自己提高自己。關于這次相會,周恩來從亞非會議回來后對鄧穎超講過。周秉德回憶說:“七媽當時還問伯伯:‘你怎么沒有拍張照片呀!也讓我看看她與當年相比有什么變化么!”
反右運動開始后,張若名退黨的事被翻了出來,被視為叛徒。1958年6月18日,張若名自殺身亡。1963年,鄧穎超到昆明過問張若名自殺之事。1980年,在鄧穎超的再度關懷下,中共云南大學黨委為張若名作出政治結論,指出:“經復查,張若名同志一生為革命,為人民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政治歷史清楚,無重大政治歷史問題。”張若名的長子楊在道說:“我母親的平反,是在鄧穎超的直接過問下完成的。”
(作者系河北大學馬列教研部教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