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英國工黨內部左右翼斗爭內涵探析

2018-02-07 06:02:19
中共黨史研究 2018年5期
關鍵詞:右翼公有制工黨

鄭 海 祥

(本文作者 浙江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金華 321004)

左翼和右翼是對政黨或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一種劃分標準。它們是一對較為復雜的概念,在時代的變遷中表現(xiàn)出不同的時空和區(qū)域特征。在歷史的流轉中,它們已不再是最初的簡單二元對立關系,而是變得復雜、多元而交織。因此,研究者不能將左翼和右翼簡單地加以標簽化,而應該將它們放在特定的時空和區(qū)域中,賦予它們可以辨識和認知的語義。就英國工黨而言,從歐洲政黨政治譜系來看,它屬于中左的社會民主黨范疇;從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流派來看,相較于英國共產(chǎn)黨,它又屬于右翼政黨。而從英國工黨自身來看,其內部又包括左翼和右翼??傮w來說,工黨內部左翼和右翼之間的分歧表現(xiàn)在意識形態(tài)和政策綱領方面,包括改變社會還是改善社會、堅持理想的政治還是實踐的政治、強調階級利益還是國家利益、支持產(chǎn)業(yè)激進主義還是主張產(chǎn)業(yè)和諧。*Patrick Seyd,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Labour Left, New York: St.Martin’s Press, 1987,p.2.但二者的主要分歧在于國內政策的核心主張方面,即對待“社會主義”的態(tài)度。具體來說,左翼將社會主義等同于公有制,將國有化視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重要手段,將黨章中的“公有制條款”視為圭臬,反對任何修改社會主義目標和縮減國有化措施的行為,而右翼則將國有化視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一種手段,將黨章中的“公有制條款”視為特定歷史時期工黨借以獲得選舉勝利的工具。當然,工黨內部左右翼之間的分歧還表現(xiàn)在外交政策方面,如主張國際合作和諧還是國家間進行叢林式的競爭、支持還是反對單邊無核化、支持還是反對加入歐共體等。由于外交政策和國內政策的爭論都為特定的共同利益服務,因此本文主要從國內政策主張的不同來區(qū)分英國工黨內部的左翼和右翼。

英國工黨內部左右翼之間的斗爭是伴隨其整個政治生涯的一種重要政治現(xiàn)象。這種斗爭是指工黨內部左翼和右翼之間的路線分歧和重大權力分配問題。了解和把握二者斗爭的內容和特定內涵,對于從更深層次認識工黨具有重要意義。需要說明的是,工黨內部左翼和右翼之間圍繞重大權力分配問題展開的組織權力斗爭,是為表達各自意識形態(tài)和政綱政策主張服務的,所以本文主要從意識形態(tài)與政綱政策爭論方面分析二者斗爭的特定內涵。

一、早期政治實踐中英國工黨內部的左右翼斗爭

1900年至1945年是英國工黨的早期政治實踐階段。在這一時期,它從一個松散的選舉聯(lián)盟成長為英國政壇的主流政黨,從國家權力的邊緣走到了國家權力的中心。1922年之前,工黨主要以自由黨“跟班”的身份活躍在政治舞臺上,而1922年至1945年,它開始以“國王陛下的反對黨”*閻照祥:《英國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90頁。甚至執(zhí)政黨身份開展政治活動。工黨內部的左翼和右翼也隨著工黨的成長、壯大慢慢成熟起來。20世紀30年代前后,工黨左翼在黨內的組織派系形成,具有了明確的政治目標;工黨右翼也從工黨成立初期重視維護勞工利益轉變?yōu)橹匾暪h自身建設與發(fā)展,以實現(xiàn)執(zhí)政或連續(xù)執(zhí)政為政治目標。在這樣的轉變過程中,工黨左翼和右翼之間的斗爭也表現(xiàn)出來。在1924年工黨短暫執(zhí)政之后,工黨內部各成員都對其抱以更大希望。以獨立工黨和部分工會為代表的左翼與以麥克唐納為首的右翼之間就一些問題展開了爭論。其中,工黨左翼希望工黨在競選綱領中加進富含社會主義因素的內容,更希望工黨在執(zhí)政時能夠實行社會主義的激進政策。而工黨右翼則為了執(zhí)政需要,在制定競選綱領和執(zhí)政政策時選擇了比較溫和的內容。

1927年,因對第一屆麥克唐納政府時期工黨綱領和政策不滿,更為了工黨的1929年大選,獨立工黨在《我們時代的社會主義》一文中發(fā)表了新的政策聲明,提出“活命工資”、向高收入者征稅、補貼低收入家庭、礦業(yè)和銀行國有化等許多激進措施,主張工黨應以這些政綱滿足選民需求。但在當年的工黨會議上,新綱領遭到包括麥克唐納等人在內的右翼力量的反對,原因就是獨立工黨的這份政策聲明在當時歷史條件下顯得太過激進,“非但無法實行,還會嚇跑選民,阻礙工黨目標的實現(xiàn)”*G.D.H.Cole, A History of the Labour Party from 1914, London,Henley and Boston:Routledge&Kegan Paul, 1978, p.18.。第二年,工黨會議通過右翼提出的題為《工黨與國家》的政策聲明。這份聲明相當含糊,它主張相對溫和、漸進的改革,內容與工黨1918年6月的政策聲明《工黨與新社會秩序》并沒有根本區(qū)別,包括興建公共工程、刺激需求、增加就業(yè)等。此后,獨立工黨和工黨右翼之間的政策分歧似乎無法得到統(tǒng)一。第二屆工黨政府時期,工黨內部左右翼之間的爭論與分歧加劇。一是以麥克唐納為首的部分右翼人士,不滿工黨一些領導人支持工會提出的增收資本稅、進口關稅以實現(xiàn)財政平衡的主張卻反對自己提出的削減失業(yè)補助金的主張,因而退出工黨,與其他政黨一道組建國民政府。二是針對麥克唐納“背叛”事件,獨立工黨堅持要求工黨放松紀律,滿足其在議會內的獨立性要求,以便于表達激進的社會主義政策主張,但工黨堅決反對這一要求。這樣,獨立工黨最終在1932年選擇了脫離工黨。麥克唐納的“背叛”與獨立工黨脫黨事件,從側面反映了工黨左右翼斗爭的激烈程度。

從工黨早期政治實踐中的內部左右翼斗爭過程來看,二者爭論的核心內容是關于社會主義本質問題的認識。以獨立工黨和部分工會為代表的左翼將國有化視為社會主義,認為國有化的程度越高,就越接近實現(xiàn)社會主義,而以麥克唐納為首的右翼將國有化視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手段和工具,帶有實用主義色彩。但是,這一時期工黨內部左右翼斗爭還包含更深層次的內容,即體現(xiàn)了工黨的角色沖突。工黨的角色沖突是指由其政治基因決定的階級黨角色與其在議會民主制下的憲政黨身份“衍生”的全民黨角色之間的沖突。從工黨產(chǎn)生的過程來看,它是一個帶有濃厚工人階級色彩的政黨,但它選擇了在英國憲政制度范圍內活動,試圖以一種漸進而溫和的方式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目標。因此,當工黨以議會內獨立勞工政黨的身份出現(xiàn)時,就已經(jīng)具有了階級黨和憲政黨兩種角色。這兩種角色顯然存在著矛盾和沖突的一面。隨著工黨由選舉聯(lián)盟到反對黨甚至執(zhí)政黨身份的轉變,這兩種角色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就表現(xiàn)得越來越尖銳,以至于由憲政黨角色演化而來的全民黨角色可能完全壓抑階級黨角色而具有主導性。在工黨早期的政治實踐中,左翼和右翼關于政策聲明的爭論以及麥克唐納“背叛工黨”和獨立工黨脫黨等事件,表明左翼代表的工人階級利益與右翼代表的國家利益(全民利益)之間存在著尖銳沖突。

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在工黨的早期政治實踐中,其內部左右翼斗爭和角色沖突是相互交織的,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具體來說,工黨的雙重角色沖突與左右翼斗爭之間是內容和形式的關系。也就是說,前者是后者的本質內容,后者是前者的外在表現(xiàn)。在英國議會民主制下,憲政制度為各種利益集團實現(xiàn)自身利益提供了合法的方式。但這種方式具有很強的“魔力”,即當一個利益集團以突出的階級性進入議會之后,隨著力量的增強和作用的增大,能夠影響或執(zhí)掌國家權力時,它本身的狹隘階級性會慢慢被稀釋,轉而變得越來越具有超階級性。這種由鮮明的階級性向超階級性的轉變過程,會集中地以該利益集團政策訴求的變化方式表現(xiàn)出來。工黨是在議會民主制的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的。在議會中通過影響立法的方式實現(xiàn)廣大勞工的利益,是工黨成立初期工人階級政黨性質的集中體現(xiàn)。它在政策訴求方面,也以實現(xiàn)勞工利益為主要目標。但當它成長為英國政壇的主流政黨之后,就越來越表現(xiàn)出全民性,其政策訴求也開始以國家或全民利益為重。在此背景下,當工黨內部左右翼于19世紀30年代成長得相對成熟以后,他們的爭論便主要圍繞著國內政策問題而表現(xiàn)得越來越激烈。其中,以獨立工黨和部分工會為代表的左翼堅持將社會主義等同于國有化,要求不斷擴大國有化的范圍,甚至不顧工黨選舉的需要,即使放棄執(zhí)政也要實現(xiàn)國有化目標,具有典型的階級黨特征。而以麥克唐納為首的右翼則將國有化視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一種手段,以贏得選舉或延長執(zhí)政時間為目標,帶有實用主義色彩,對國有化進行變通執(zhí)行,更多地表現(xiàn)出全民黨特征??梢哉f,工黨的雙重角色沖突是一種內在的、本質的矛盾,而左右翼斗爭則是工黨左翼和右翼從不同的角色立場出發(fā),關于工黨主導意識形態(tài)和政綱政策分歧的集中表現(xiàn)。

可見,工黨雙重角色沖突是左右翼斗爭的本質內容,而工黨左右翼斗爭是其雙重角色沖突的外在表現(xiàn)。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工黨左右翼斗爭就具有了雙重內涵:從簡單的外在表現(xiàn)看,它是左右翼關于社會主義本質內涵的爭論;從深層的本質內容來講,它是左右翼關于工黨角色定位問題的爭論。雙方關于社會主義本質內涵的爭論是為工黨的角色定位問題提供合法的意識形態(tài)依據(jù),為二戰(zhàn)以后工黨左右翼之間的斗爭問題奠定了基調。

二、共識政治時代英國工黨內部的左右翼斗爭

二戰(zhàn)以后到70年代初,工黨和保守黨在關于混合經(jīng)濟、福利國家等問題上達成共識,形成“共識政治”的局面。但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隨著工黨政府國有化政策實踐問題頻出,英國社會階層結構的變化和工黨在50年代連續(xù)三次大選的失敗,工黨內部左右翼展開了激烈斗爭,集中表現(xiàn)為右翼修正主義和左翼傳統(tǒng)派(原教旨主義)之間的大爭論。

這一時期,工黨內部左右翼之間的爭論實際上反映了二者對戰(zhàn)后初期工黨政府政策的深刻反思。工黨主流意識形態(tài)語境中的社會主義是針對自由資本主義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嚴重不平等問題而產(chǎn)生的,本質上是與平等的價值聯(lián)系在一起的。因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國有化企業(yè)表現(xiàn)出嚴重弊端,英國社會結構和人民生活發(fā)生了一定變化,英國開始重新探討平等問題,由此產(chǎn)生了英國進入無階級社會的觀點。在這種情況下,工黨內部于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興起了重新解釋社會主義和反思工黨政策的修正主義思潮。修正主義者的主要觀點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否認傳統(tǒng)派將社會主義等同于公有制的觀點;二是背離工黨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從諸如個人自由、社會福利、社會平等價值角度重新解讀社會主義。右翼理論家克羅斯蘭在50年代推出的《社會主義的未來》一書,就是表達右翼修正主義觀點最系統(tǒng)、最全面的著作。在該著作中,克羅斯蘭通過對戰(zhàn)后資本主義社會性質和階級結構變化的分析指出,舊有的那種以所有制為核心的生產(chǎn)關系考察社會性質的原理已經(jīng)不重要了。在他看來,公有制不過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目標的一種手段。他認為:“傳統(tǒng)的與社會主義相聯(lián)系的關于公有制的工黨黨章第四條,已經(jīng)是過時和不適當?shù)母拍?,不能再將社會主義放在一個特定的所有制模式下去考察和定義?!?轉引自劉成:《理想與現(xiàn)實——英國工黨與公有制》,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84頁。在此基礎上,克羅斯蘭從倫理價值的角度出發(fā)重新定義了社會主義的目標。他認為,從平等這樣的倫理價值出發(fā)定義社會主義,不僅能以特定價值和實踐來區(qū)分社會主義的目標和方法,而且有助于在實踐中制定實現(xiàn)公有制的計劃和方法。借此,工黨右翼在1959年大選失敗之后,于當年的年會上提出要限制工黨未來國有化的規(guī)模,拓展工黨的公有制理念,甚至直接提出要修改黨章第四條。

對此,工黨左翼作出了回應。工黨左翼領袖比萬認為,針對英國存在的不平等、不公正問題,必須以議會斗爭的方式實現(xiàn)對國家機器的控制,消滅私有制,最終建成民主社會主義。左翼著名理論家克羅斯曼也認為,戰(zhàn)后英國發(fā)生的一系列變化,并沒有改變資本家的統(tǒng)治地位,沒有改變自由競爭的傳統(tǒng)方式。他們依然堅持以所有制為核心的生產(chǎn)關系考察社會性質,認為公有制就等同于社會主義。針對修正主義者在1959年工黨年會上提出的一系列主張,工黨左翼也堅決反對。左翼政治家芭芭拉·卡素爾支持正統(tǒng)社會主義者對公有制的理解,認為公有制的真實情況應該以實現(xiàn)整個共同體而非個別人的利益為目的,應該控制經(jīng)濟,掌管所有產(chǎn)業(yè),不僅要提高它們的經(jīng)營效率,而且要使它們對全體民眾負責。*Tudor Jones, Remaking the Labour Party: From Gaitskell to Blair,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1996,p.84.左翼議員邁克·富特反對代表右翼的工黨領袖蓋茨克爾區(qū)分社會主義目的和手段的嘗試。他認為:“試圖區(qū)分社會主義目的和手段的嘗試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因為社會主義是一種揭示如何調動所有國家資源實現(xiàn)最終目的的學說。”*Tudor Jones, Remaking the Labour Party: From Gaitskell to Blair,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1996,p.120.最終,由于左翼的敵對態(tài)度和工黨領導層的憤怒態(tài)度,加之當時黨章第四條作為工黨教義的本質特征具有突出意義,這場斗爭以修正主義者表面的妥協(xié)而告終。

從這一時期工黨左右翼斗爭的過程可以看出,二者斗爭的內容既有雙方關于社會主義本質認識的不同,更包含對工黨是階級黨還是全民黨定位的不同理解。修正主義者依循英國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傳統(tǒng)*英國社會主義思想傳統(tǒng)具有一些特征,具體表現(xiàn)為主流思想的非馬克思主義性、漸進的改良主義、具有保守氣質。參見張志洲:《英國工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變遷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91—97頁。,堅持從社會主義的道德理念出發(fā),把社會主義理想從社會主義經(jīng)濟分析構造中剝離出來,把社會主義理念從教條理論中分離出來,這樣就擺脫了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分析方法帶來的以生產(chǎn)資料所有制占有方式簡單劃分階級的消極影響,使工黨從理論上擺脫了公有制的束縛,在實踐中通過實行混合經(jīng)濟來實現(xiàn)各階級的利益,為其提出修改黨章第四條奠定了理論基礎,表現(xiàn)出全民黨的特征。以比萬為首的左翼人士,從單純的階級平等和人道主義出發(fā),并將公有制視為堅定的信條,認為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本質,且國有化的程度越高就越能實現(xiàn)階級平等。他們對公有制的態(tài)度帶有原教旨主義色彩,更多是從同情工人階級不平等的處境出發(fā),主張不斷擴大國有化。在他們看來,工黨以公有制為標志,真正體現(xiàn)了工人階級的利益。所以,這一時期左翼和右翼分歧的根本之處在于,究竟應該把公有制看作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作為工黨“階級黨”的象征,還是只將公有制作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目的的一種手段,打消選民的顧慮,體現(xiàn)工黨“全民黨”的形象。

三、“共識政治”破產(chǎn)背景下英國工黨內部的左右翼斗爭

70年代到80年代初,工黨和保守黨在戰(zhàn)后初期形成的“共識政治”由于長期不能解決“英國病”問題而逐漸趨向破產(chǎn)。同時,在工黨與保守黨政府政策連續(xù)失敗、工黨與工會關系惡化和普通工黨黨員集體左傾等因素的影響下,工黨左翼的力量不斷壯大,并與工黨右翼修正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與政綱政策以及組織建設方面展開了全面斗爭。

就工黨內部左翼和右翼關于意識形態(tài)和政策主張的爭論來看,左翼的政策主張是對60年代修正主義者經(jīng)濟戰(zhàn)略的回應。左翼認為60年代工黨政府政策失敗的主要原因在于沒能實行擴大公有制的戰(zhàn)略。鑒于此,左翼認為工黨應該在公有和私有經(jīng)濟部門進行徹底變革。因此,從1973年到1983年,左翼提出了一系列激進的政策主張,被統(tǒng)稱為“更替性經(jīng)濟戰(zhàn)略”*Patrick Seyd,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Labour Left, New York: St.Martin’s Press, 1987,p.29.?!案嫘越?jīng)濟戰(zhàn)略”的內容包括六個方面:一是需求擴張,即強調國家對宏觀經(jīng)濟的調控作用;二是公有制的實質性擴張;三是對私有企業(yè)實行正式和強制性的經(jīng)濟計劃;四是價格控制;五是實行工業(yè)民主,改變私有企業(yè)主的控制權;六是控制進口*轉引自劉成:《英國現(xiàn)代轉型與工黨重鑄》,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13年,第235頁。。從左翼提出的政策主張內容來看,它不是對工黨的原有經(jīng)濟政策進行簡單修補,而是提出了根本不同的經(jīng)濟主張,即主張公有制是根本的經(jīng)濟指導思想。

一種經(jīng)濟政策的出臺必須有成熟理論的支撐。工黨左翼的政治理論家霍蘭在1975年出版了《社會主義的挑戰(zhàn)》一書,從理論層面為左翼提出的一系列政策主張?zhí)峁┝酥?。在這部著作中,霍蘭不僅對工黨左翼的政策進行了系統(tǒng)論證,而且對修正主義的經(jīng)濟政策進行了批判?;籼m首先否定了修正主義者關于中產(chǎn)階級人數(shù)增多而工黨沒有適時調整的觀點。他還發(fā)展出一種經(jīng)濟分析方法,將分析的重點放在了英國經(jīng)濟發(fā)展中占主導地位的少數(shù)跨國公司方面。以此為基礎,霍蘭指出必須在更大范圍內、更深層面上實行國有化和國家經(jīng)濟計劃。

面對左翼在政策和理論上的強勢出擊,右翼修正主義并沒有選擇逃避,而是進行了強力反擊。1975年,克羅斯蘭在自己的論文集《現(xiàn)在的社會主義》中重新闡述了社會主義和公有制的關系,反駁了霍蘭在《社會主義的挑戰(zhàn)》中的分析基礎和經(jīng)濟分析方法,從倫理角度尤其是平等主義的角度對社會主義進行了解讀。在他看來,過去修正主義者對社會主義的定義是正確的,沒有必要修改。他們的社會主義觀是基于平等的理解。這種平等不僅包括精英管理的社會中的機會平等,也包括財富重新分配的平等,還包括更廣泛的社會平等,即財產(chǎn)分配、教育系統(tǒng)、社會階級關系、工業(yè)權力和特權等方面的平等??肆_斯蘭進而總結道,在70年代,工黨要以實現(xiàn)以上各方面的平等而不是實施更多國有化和國家干預為目標。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一系列基本政策目標,即要實現(xiàn)經(jīng)濟快速、持續(xù)的發(fā)展;政府應有能力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和控制私有企業(yè)的經(jīng)濟權力;社會民主思想能夠在以市場為導向的混合經(jīng)濟模式和英國國家權力干預的背景下實現(xiàn);等等。但是,克羅斯蘭的理論不僅缺乏對70年代英國經(jīng)濟停滯和工業(yè)矛盾等問題的深入分析和說明,而且缺乏對經(jīng)濟發(fā)展和再分配關系問題的論述。這說明修正主義者在意識形態(tài)和政策主張方面創(chuàng)新性的不足。再加上工黨左翼在組織權力方面對工黨領導權的控制,右翼被徹底壓制。

這一時期,工黨內部左右翼的意識形態(tài)和政策紛爭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即工黨自身該從工人階級立場還是該從國家整體利益的角度考慮問題和關于社會主義本質內涵的認識。70年代,工黨左翼正是不滿右翼主導工黨政府時期無法用“打過折扣”的政策解決英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滯漲”問題,才從工人階級的立場出發(fā),提出了激進的以擴大公有制為核心內容的更替性經(jīng)濟戰(zhàn)略,以對抗右翼修正主義維持工黨作為國家(全民)代表的作法。對于工黨左右翼而言,無論是右翼的修正主義政策,還是左翼的更替性經(jīng)濟戰(zhàn)略,都有理論方面的支持。具體來說,左翼政策的主要理論支持是霍蘭的論著《社會主義的挑戰(zhàn)》,而右翼的主要理論支持是克羅斯蘭的論文集《現(xiàn)在的社會主義》。在二者的著作中,他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是不同的?;籼m認為公有制就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公有制的程度大小標志著社會主義目標實現(xiàn)程度的高低。而克羅斯蘭則從倫理價值的角度定位社會主義的含義,認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平等,而公有制只是實現(xiàn)平等目標的一種方法或工具。這些內容充分反映了二者對社會主義本質問題和工黨角色定位問題認識的差別,而關于社會主義本質問題的認識則為各自的政治立場服務。

四、現(xiàn)代化改革背景下英國工黨內部的左右翼斗爭

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針對工黨1983年大選慘敗、保守黨政府新自由主義政策刺激和英國社會結構持續(xù)變遷的現(xiàn)實,工黨經(jīng)過認真反思之后,開啟了現(xiàn)代化改革的歷程。工黨內部左翼和右翼也在現(xiàn)代化改革的主題下展開了斗爭。

80年代中后期,工黨右翼逐漸在領導層取得了主導地位,開啟了工黨現(xiàn)代化改革的歷程。以工黨領袖金諾克為首的右翼,為了推進工黨政策綱領和意識形態(tài)革新,在1987年大選失敗以后,發(fā)起了“政策反省運動”,內容包括國家與市場關系、所有制問題、工會問題和對歐政策。其中,關于所有制的問題是右翼關注的核心內容。金諾克認為,曾經(jīng)為工黨在政壇崛起發(fā)揮重要作用的公有制條款,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工黨發(fā)展的桎梏。對此,在“政策反省運動”之前,金諾克提出“社會所有制”的模糊概念來弱化公有制的作用。1986年7月,工黨的《社會所有制》文件詳細闡述了“社會所有制”的方案,接著1987年競選宣言提出了利用多種手段實現(xiàn)社會所有制的內容,仍提出以“公有制”取代“國有化”的口號。這表明右翼在領導工黨政策綱領改革時采用了謹慎、漸進的作法?!罢叻词∵\動”開始之后,工黨對公有制問題態(tài)度的改變逐漸明朗。1989年,右翼主導下的工黨在題為《面對挑戰(zhàn),做出改變》的報告中宣稱:“我們的觀點是雇員占有和管理經(jīng)濟,或者如果合適的話,由消費者或者地方團體占有或管理經(jīng)濟,以便于經(jīng)濟發(fā)展服務于更廣大消費者和團體的利益?!?Eric Show, The Labour Party since 1979: Crisis and Transformation,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1994, p.87.也就是說,工黨主張將一些基礎設施劃歸社會團體所有。此時,它對待所有制問題的態(tài)度還有些模棱兩可。到了“政策反省運動”的后期,右翼主導下的工黨在1990年發(fā)表題為《展望未來》的政策聲明中,沒有提到“社會所有制”,只有將自來水國有化的提法。而在1992年的大選宣言中,工黨則放棄了重新國有化的承諾,以“公共控制”代替了“公有制”的提法。*Labour Party, Election Manifesto: It’s Time to Get Britain Working Together Again, London: Labour Party, 1992, pp.13-21.這樣,金諾克領導下的工黨先是以“社會所有制”代替“公有制”的提法,接著又直接將這兩種提法以更為中性的“公共控制”代替,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工黨黨員心中認為變革所有制就是“叛徒”的心理障礙。此時工黨內部除了少數(shù)極左人士,幾乎沒有人要求恢復公有制,因此沒有遇到什么阻礙,這也為后來取消黨章的公有制條款奠定了基礎。

在金諾克之后,史密斯和布萊爾先后擔任工黨領袖,二者都屬于右翼。他們繞開修改黨章的敏感問題,轉而從社會民主主義價值觀的角度對黨章第四條進行補充。布萊爾在1994年由費邊社出版的《社會主義》小冊子里,系統(tǒng)闡述了他的倫理社會主義思想,將工黨以前所強調的社會主義是人們之間的一種物質關系,更改為社會主義是人們之間的一種倫理關系。這樣,就把社會主義視為一種道德要求,而拒絕工黨左翼將社會主義等同于公有制的觀點。對社會主義本質問題認識的轉變加快了布萊爾修改黨章第四條的步伐,修改黨章的態(tài)度十分堅決。他認為:“工黨黨章中無選擇地主張實行國有化是愚蠢的。事實上,工黨已不再相信它,況且10年來也未曾承諾要真正地擴大國有化?!?劉建飛:《布萊爾——英國新首相與工黨》,當代世界出版社,1997年,第287頁。為此,布萊爾爭取到布朗等人的支持,還設法獲得了黨內左翼代表、副領袖普雷斯科特的同意。在1994年工黨年會上,他發(fā)表演說稱:“工黨要求一個現(xiàn)代化的黨章。這個黨章要能夠對工黨的性質、目標作出一個明確的闡述,而不再被選民誤解或被保守黨曲解?!?Tudor Jones, Remaking the Labour Party: From Gaitskell to Blair,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1996,p.139.這一動議立刻遭到了工黨強硬左翼的激烈反對。左翼“精神領袖”托尼·本說:“我只想改動第四條中的一個字,就是把‘體力或腦力勞動的工人’這句話中的‘或’字換成‘和’字。每個人勞動時都要用到體力和腦力。托尼·布萊爾用他的手寫作,而礦工們勞動時要用腦?!?劉建飛:《布萊爾——英國新首相與工黨》,第285—286頁。來自格拉斯哥的左翼代表基米·摩恩斯在發(fā)言中疾呼:“以‘社會主義’為榮,以工黨為榮,以第四條為榮;工黨就是要搞‘社會主義’,讓我們高舉鮮紅的旗幟,讓紅旗繼續(xù)在這里飄揚?!?劉建飛:《歷經(jīng)曲折35載 千呼萬喚終出來——英國工黨修改黨章之爭》,《當代世界》1995年第9期。

年會結束后,工黨內部關于是否修改黨章第四條的爭論還在持續(xù)。贊成修改的人在黨內組成了“新第四條運動”,而反對修改的人組成了“保衛(wèi)第四條運動”。1995年1月,包括工黨左翼在內的32名工黨歐洲議會議員就修改黨章問題向布萊爾提出挑戰(zhàn)。工黨左翼甚至宣稱:“即使布萊爾達到了目的,由修改第四條而帶來的后遺癥將會在本世紀余下的時間里一直困擾工黨。”*劉建飛:《歷經(jīng)曲折35載 千呼萬喚終出來——英國工黨修改黨章之爭》,《當代世界》1995年第9期。托尼·本還指責布萊爾是想創(chuàng)建一個只以上臺執(zhí)政為目的的全新的黨。布萊爾并沒有因此而氣餒。他積極同黨內著名人物如布朗、普雷斯科特、孟德爾松等協(xié)商討論,爭取他們的支持,并宣布在此問題上進行公開的黨員辯論。除此以外,他還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游說,多次修改稿件,爭取黨內多數(shù)人的支持。終于,1995年 4月29日,工黨特別年會以65%的選票通過了布萊爾的黨章聲明?!暗谒臈l公有制”條款的修改使工黨左翼失去了在黨內開展活動的“法理依據(jù)”。隨著此時工黨組織結構的進一步變革,左翼在黨內越來越被邊緣化。自此,左翼被打入政治生活的“冷宮”,成為一個影響有限的黨內壓力集團。工黨右翼則在這場改革與調整中逐漸掌握了黨內的思想和政策“話語權”,成為領導工黨的核心力量,從此拉開了工黨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和21世紀初復興的大幕。

這一時期,工黨內部左右翼關于意識形態(tài)與政綱政策的爭論依然集中在社會主義本質問題和工黨角色定位問題兩方面。在推進工黨現(xiàn)代化改革的過程中,工黨右翼重新肯定了五六十年代修正主義意義上的民主社會主義,從倫理價值的角度來解讀社會主義的內涵。正如布萊爾在一次演講中所說:“工黨重建意識形態(tài)的基礎是通過修改‘第四條’的方式進行的。工黨清楚地指出我們從政是為了追求特定的價值觀念,而不是為了實施一種經(jīng)濟的教條。自從共產(chǎn)主義垮臺以后,社會主義的倫理基礎是唯一經(jīng)受住了時間考驗的東西……這一社會主義的概念需要一種政治形式,以此我們共同承擔責任,即向貧窮、偏見和失業(yè)開戰(zhàn),創(chuàng)造條件以使我們真正建設一個國家——容忍的、公平的、富有進取精神的和包容的?!?〔英〕托尼·布萊爾著,曹振寰等譯:《新英國——我對一個年輕國家的展望》,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第24—25頁。他強調的就是倫理價值意義上的社會主義。工黨右翼這么做,是為了奉行跨階級合作的“人民黨主義”*林德山:《英國工黨“第三條道路”思想特征評析》,《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1999年第4期。,要使工黨成為一個完完全全的全方位黨。布萊爾在1997年大選中就直接聲稱:工黨是在為“人民”說話。相比而言,工黨左翼依然堅持將公有制等同于社會主義,并將其視為信仰的基石。這種認識的理論基礎依然是以費邊主義為核心的傳統(tǒng)社會民主主義。當然,它的理論基礎也包括70年代霍蘭對社會主義和所有制問題的認識。它堅持這種觀點是為了保持工黨的傳統(tǒng)形象,堅持認為工黨“是以階級為基礎和關心工人階級利益的政黨”*〔英〕斯圖亞特·湯普森著,賀和風、朱艷圣譯:《社會民主主義的困境:思想意識、治理與全球化》,重慶出版社,2008年,第148頁。。

五、后金融危機時代英國工黨內部的左右翼斗爭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尤其是2010年全國大選失敗后,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工黨內部各派開始對新工黨政治理念和政策實踐進行反思。在這場反思中,工黨左翼以“藍色工黨”的身份出現(xiàn),重新發(fā)出吶喊,表達自己的理論主張,并與右翼的“新工黨”展開了爭辯*針對新工黨的政治遺產(chǎn)問題,工黨內部主要存在三種觀點及與之相對應的組織和理論,即主張完全放棄新工黨理論的紅色工黨(Red Labour),代表理論為“紅色工黨”;主張改進新工黨理論的藍色工黨(Blue Labour),代表理論為“藍色工黨”;主張繼續(xù)堅持新工黨理論的紫色工黨(Purple Labour,是新工黨的另一個名字 ),代表理論為“紫皮書”(也稱“新工黨”)。。

“藍色工黨”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以后產(chǎn)生于新工黨內部的左翼思潮,代表人物為莫里斯·格拉斯曼、馬克·斯蒂爾斯、喬納森·盧瑟福、喬恩·克魯斯達等。它試圖幫助新工黨尋求切實可行的政治和經(jīng)濟替代方案,其內容是與公眾的各種擔憂聯(lián)系在一起的。這一時期,公眾對過度的私人債務、小政府作用的局限、大量的移民、不斷高漲的房價、過度的福利開支和投資得不到回報等問題表示擔憂。這種擔憂也引發(fā)了公眾對政治統(tǒng)治階層控制這些現(xiàn)象和恢復良性秩序能力的懷疑。可以說,經(jīng)濟危機使人們產(chǎn)生了被剝奪感和不安全感,甚至使公眾陷入了對政治無休止的指責,也引起人們對文化意義、忠誠和團結等價值的重視。在這種情況下,“藍色工黨”應時而生。它主張工黨應該重新挖掘存在于20世紀早期而如今已經(jīng)被工黨丟棄的傳統(tǒng)價值,從而被稱為一種保守的社會主義。它提出了“互惠、互助和團結”*Stratton Allegra, “Now: It’s kind of blue”, from http://www.guardian.co.uk/politics/blog/2009/apr/24/blue-labour-consercative-socialism, Aprial 6, 2009.的新政治觀,并將“家庭、信仰和旗幟”作為核心理念*Sandbrook Dominic, “Family, Faith and Flag”, from http://www.newstateman.com/uk-politic/2011/04/english-england, Aprial 7, 2011.,主張重新發(fā)現(xiàn)社會,重視社區(qū),構建在普遍的原則指導下包含普遍利益的共同體,為工黨樹立“一個國家的工黨”的新形象,以此來“取代戰(zhàn)后工黨中央集權式的管理模式,力圖融合地方主義、傳統(tǒng)社會主義理論和經(jīng)濟上的國家干預主義,以贏回傳統(tǒng)工人階級選民,恢復工黨在各階級尤其是傳統(tǒng)工人階級中的影響”*來慶立:《革新將從“新工黨”和“藍色工黨”的結合開始》,《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2年第5期。。

作為一種反思性的黨內思潮,“藍色工黨”的一些看法是有爭議的,受到布萊爾主義者的攻擊。布萊爾主義者的成員主要包括托尼·布萊爾、彼得·曼德爾森、艾倫·米爾本、弗蘭克·菲爾德、保羅·理查德、道格拉斯·亞歷山大、羅伯特·費爾伯特等。布萊爾主義者認為,第一,工黨在2010年大選中失敗的原因在于其對布萊爾主義的背離,而“藍色工黨”又過分強調前市場化,過于重視傳統(tǒng)的工人階級選民,這是對布萊爾主義更大的背離。工黨要贏得下次大選的勝利,關鍵是要根據(jù)客觀現(xiàn)實的變化,實現(xiàn)新工黨的現(xiàn)代化,而新工黨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重要內容,就是要解決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反對資本過度擴張對工人公民權利的侵害,為變化社會中的大眾尤其是生活在邊緣性選區(qū)的選民,提供他們需要的安全感。第二,“藍色工黨”主張重新恢復工黨(勞工運動)傳統(tǒng)以指導工黨未來發(fā)展的做法,是一種懷舊的、烏托邦式的遐想。工黨未來的發(fā)展確實需要重視自己的傳統(tǒng),重新獲得傳統(tǒng)工人階級選民的支持,但工黨絕不能過分沉迷于田園式的、帶有神秘主義色彩的生活,更不能為自己臆造所謂的傳統(tǒng)。第三,“藍色工黨”的一些政策主張無法反映其特定的“身份”。從歐洲政黨政治光譜來看,工黨屬于左翼政黨,但“藍色工黨”作為其內部的一種思潮,它的一些政策主張沒有反映出工黨激進性的身份,如關于增加就業(yè)、重視人民和家庭的政策以及對待移民和資本與大財團的態(tài)度等,都與英國極右翼政黨——民族黨的政策趨同;關于削減公共部門,實現(xiàn)公共部門管理的真實化、地方化和民主化的政策與保守黨削減工黨服務部門的理念沒有實質性區(qū)別。第四,“藍色工黨”的理論過于抽象,沒有提出合理解決方案,甚至連指導性原則也沒有,無法在實踐中落實。

針對布萊爾主義者的指責,“藍色工黨”支持者作出了回應。他們認為這些指責是對“藍色工黨”的一種誤解,是布萊爾主義者思想上的一種條件反應,是對傳統(tǒng)持有的偏見。他們認為,格拉斯曼反對的是工黨面對資本時的失控和錯誤行為,布萊爾和布朗時期的工黨已經(jīng)成為資本的“俘虜”,完全被資本綁架,嚴重危害了公共利益。當然,布萊爾和布朗也不是一事無成,他們還是改革了社會福利制度,只不過他們的這種改革并不徹底。這種不徹底性集中表現(xiàn)為對市場和國家持“曖昧”態(tài)度,沒有對之進行徹底批判。對此,作為“藍色工黨”創(chuàng)立者和工黨領袖埃德·米利班德顧問的格拉斯曼以匈牙利政治經(jīng)濟學家和社會學家卡爾·波蘭尼的理論學說為基礎,指出布萊爾和布朗時期的工黨脫離了19世紀勞工運動的傳統(tǒng),它不再主動調節(jié)市場的運行狀況,而是順應資本全球化的趨勢,陷入了困境。也因此,工黨脫離了傳統(tǒng)選民,成為一個完全的選舉機器。這一時期的工黨已經(jīng)不再重視團體的正當權利,而只關注個體的權利?!八{色工黨”就是要重新喚起工黨成立初期所具有的傳統(tǒng),傳播公正、平等的社會理念?!八{色工黨”的其他支持者也回應了布萊爾主義者的指責,如馬克·斯蒂爾斯就指出,“藍色工黨”要著眼于工黨未來的建構,而不是回到過去。當然,這種建構要以英國公開、寬容的文化遺產(chǎn)為基礎,努力在日常生活中建構人與人之間可持續(xù)的關系,以充實人們的道德生活,努力實現(xiàn)社會平等。

“藍色工黨”與“新工黨”的爭論依然圍繞工黨的角色定位和社會主義的本質內涵兩個問題展開。具體來說,其一是關于工黨角色定位問題的爭論。有數(shù)據(jù)顯示,自1997年至2010年之間,工黨失去了400萬的工人階級選民。甚至到布朗選舉時期,在支持工黨的選民中,中產(chǎn)階級人數(shù)已經(jīng)超過了工人階級。這說明工黨在工人階級中的影響力已經(jīng)降低。對此,“藍色工黨”認為,應該以“信仰、家庭和旗幟”為政治理念指導工黨未來的改革,在堅持共同體理念和傳統(tǒng)社會主義理論(價值)的基礎上,構建新的“關系型”政治模式和新的福利國家理念,重塑工黨的靈魂,拉近工黨與工人階級的關系,使工人階級重新回到工黨的選民隊伍中?!靶鹿h”則主張在鞏固當前中產(chǎn)階級選民的基礎上,通過反對資本主義的過度擴張,管理有金融特權的群體,捍衛(wèi)工人反對自由市場的公民權,為處在變化社會中的普通群眾提供安全感,從而贏回工人階級選民的支持。從以上“藍色工黨”和“新工黨”對待工黨自身定位問題的態(tài)度和觀點來看,二者都主張要通過改革重新贏回傳統(tǒng)工人階級選民的信任,但二者的出發(fā)點和解決方式是不同的?!八{色工黨”將未來工黨改革的重點放在恢復工人階級選民的信任和支持方面,強調工黨的階級色彩,更多意義上是把工黨作為工人階級的代表。可以說,“藍色工黨”主張通過迎合工人階級的要求和愿望,以一種“討好”的方式爭取工人階級選民,這體現(xiàn)了“藍色工黨”的階級黨立場?!靶鹿h”則將工黨未來改革的重點放在限制資本及金融特權群體的權力方面,希望通過這種努力,為普通民眾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穩(wěn)定的生存環(huán)境。也就是說,“新工黨”主張通過對現(xiàn)實經(jīng)濟問題的解決,使工人階級選民自動向工黨靠攏。它只是將工人階級作為工黨選民的一部分,而不是支持工黨的代表性選民,這體現(xiàn)了“新工黨”的全民黨立場。

其二是關于社會主義本質內涵的爭論。這一時期“藍色工黨”與“新工黨”對社會主義內涵的爭論與20世紀工黨內部左右翼之間關于該問題的爭論有著本質區(qū)別。20世紀工黨內部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爭論是圍繞著“社會主義等同于公有制”還是“社會主義是一種倫理價值,而公有制只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一種方式”展開的。但是,隨著1995年黨章第四條款的修改,工黨內部正式達成了“社會主義是一種倫理價值”的共識。因此,“藍色工黨”與“新工黨”對社會主義本質問題的認識建立在這樣的共識基礎上,即它們都認為社會主義是一種倫理價值。只不過,二者觀點的不同之處在于社會主義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價值觀。“新工黨”堅持“第三條道路”的倫理價值,“以民主、自由、公正、責任和國際主義等為基本價值觀,以建立充滿活力的政府與社會為目標的開放的理論體系”*鄭偉:《全球化與“第三條道路”》,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5頁。。而“藍色工黨”則主張在“互助、互惠、互利、團結”等價值的指導下,對工黨進行改革,使其在傳統(tǒng)中豐富進步價值的內涵,通過建立更具人情味的福利國家制度和構建新的共同體,達到尊重老人、婦女、兒童直至每個人權利的目的,實現(xiàn)家庭的完整和個人關系的穩(wěn)定??梢?,二者所主張的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是不同的,即“新工黨”的價值理念盡管宣揚要實現(xiàn)社會正義和團結,但實際操作走上了鼓勵個人主義的不歸路,而“藍色工黨”的價值理念在于實現(xiàn)社會和群體關系的和諧??梢?,“藍色工黨”和“新工黨”關于社會主義本質內涵的價值爭論,為它們所堅持的階級立場提供了有力依據(jù)。

六、結 語

在英國工黨成長的第一個百年中,其內部左右翼之間的斗爭貫穿整個過程。二戰(zhàn)以前,工黨內部左翼和右翼處于成長、壯大并慢慢成熟的階段。二者的斗爭集中表現(xiàn)為工黨成長為英國主流政黨之后雙方關于國內政策的爭論。這一時期,二者的斗爭從表面看,體現(xiàn)了雙方關于社會主義本質內涵認識的差異。但從深層本質內容來看,則體現(xiàn)了工黨與生俱來的階級黨角色與憲政黨角色“衍生”的全民黨角色之間的矛盾和沖突。這就使工黨內部左右翼之間的斗爭具有了雙重內涵,且雙方關于意識形態(tài)與政綱政策的爭論是為了給工黨的角色定位問題提供理論依據(jù)。二戰(zhàn)以后,工黨內部左右翼之間的斗爭集中發(fā)生在工黨在野時期,呈現(xiàn)爭吵不休、分歧不斷、沖突迭起、斗爭激烈的特點。重要的是,二者的斗爭依然按照二戰(zhàn)以前工黨左右翼斗爭奠定的基調進行。

到90年代中后期,以新工黨為代表的右翼控制了工黨的主導權。此時,隨著黨章第四條的修改和工黨組織結構的革新,工黨左翼失去了開展活動的“法理依據(jù)”,慢慢被邊緣化,成為一個不足為道的黨內壓力集團。但它并沒有完全消失,只是在意識形態(tài)和政策綱領方面的主張發(fā)生了一定變化,但其堅持的階級立場沒有改變,依然從工人階級立場出發(fā)來表達關于工黨改革的要求和愿望。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以后,“藍色工黨”的出現(xiàn)就是新時代條件下工黨左翼的表現(xiàn)形式。2015年9月被視為“極左”代表的杰里米·科爾賓出任工黨黨魁,更提出了一連串頗為激進的施政綱領,準備帶領工黨踏上尋找靈魂之路,使工黨重新贏得工人階級選民的支持。與此同時,左右翼之間的斗爭也變得理性,集中表現(xiàn)為針對特定問題的成熟辯論。需要指出的是,新世紀的工黨左翼在與工黨右翼的爭論中,政治主張與傳統(tǒng)工黨左翼的主張是不同的,但其價值取向依然指向工人階級。由此可見,工黨左翼和右翼之間的斗爭從本質上講是二者關于工黨角色定位問題的爭論,而它們在意識形態(tài)和政策綱領主張方面爭論的內容盡管可能發(fā)生一定變化,但始終為各自關于工黨角色定位問題的認識提供理論依據(jù),并且二者關于工黨角色定位問題的爭論會伴隨工黨發(fā)展的始終。

猜你喜歡
右翼公有制工黨
英國新工黨政府創(chuàng)意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SWOT分析
以公有制經(jīng)濟為主體,國有經(jīng)濟為主導的實證分析
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必備前提
商(2016年10期)2016-04-25 09:07:29
本右翼底是些什么人
中外文摘(2015年3期)2015-01-03 07:38:01
日本右翼到底是些什么人
芻論社會主義公有制
黨史文苑(2013年2期)2013-12-20 13:45:34
日本右翼:喘息過后更猖狂
公有制形式不能混同公有制實現(xiàn)形式
固镇县| 磐石市| 宝鸡市| 登封市| 南乐县| 固镇县| 张家口市| 二手房| 阜新市| 岳普湖县| 盐源县| 游戏| 东平县| 丰原市| 海林市| 新化县| 温泉县| 额敏县| 广河县| 黔西| 育儿| 扎囊县| 亚东县| 上思县| 泽库县| 景洪市| 阳朔县| 涟水县| 广灵县| 新竹县| 离岛区| 栾川县| 永仁县| 明水县| 阿瓦提县| 娄底市| 扎赉特旗| 江门市| 益阳市| 若羌县| 迭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