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榮
小學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是培養(yǎng)學生感悟語言,領會文章思想,重要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拓寬多種閱讀途徑、倡導自主閱讀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充足閱讀文本的時間,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fā)現(xiàn),自我建構,讓學生自己閱讀,學會閱讀。
一、閱讀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開花
抓住情感點。俗許說得好:“朋友好求,知音難覓”,有些課文的教學也就是要讓學生與作者、主人公產(chǎn)生情感共鳴。例如我在教《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時,在學生初步理解了詩意后,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你就是大詩人李白,那你會怎么做,怎么說,怎么想呢?”同學們暢所欲言,有些言語的表達絕非教者所能料想得到的,確是妙語驚人,但都離不開“李白與故友感情深厚,依依不舍”這個主題,這時我就趁熱打鐵,讓學生扮演李白與孟浩然在江邊送別的那一場景,扮演者的所說、所做、所想,激起了所有學生的情感興趣。
抓住情境點。一篇好的文章,讓人讀了以后,往往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仿佛置身其中,參與其事,目睹其景。我在教學如《草原》一課教學中,教師課前可播放贊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繪草原景色的課件,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激起學習課文的興趣。教師在引導學生細讀第一段時,抓住景物品詞句,先讀出感受再讀出情感,從而體會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觸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寫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時,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
抓住情理點??v觀小學語文教材,有好些課文屬于明理的。例如《螳螂捕蟬》《剪枝的學問》《三袋麥子》等課文。教學時,我就緊抓住“理”字,讓學生曉理、明理、評理,激發(fā)學生對勞動人民、偉人名人的崇敬之情,在明理過程中自然地完成了感悟情感任務。
二、閱讀在思維訓練中激活
拓展語言空間,訓練廣闊思維。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思維往往受到一定的抑制,我在教學中就注意到了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放開思維,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去思維。我教《第一場雪》時,引導學生抓住“紛紛揚揚”一詞,開始學生只能理解成“大片大片,很多很多”,我就加以啟發(fā),什么時候可以見到這種場景,學生又能說出“秋風掃落葉,狂風乍起”等等。我引導學生觀看錄像,這時學生就能理解了“紛紛揚揚”的意思,描述出“紛紛揚揚”的場景,而且說出了一連串的比喻:像鵝毛,像蝴蝶,像樹葉,像棉花等在空中時快時慢、時多時少漫天飛舞,可見有機地拓展語言空間,學生的思維也就廣闊了。
引導聯(lián)系比較,訓練合理思維《繁星》一文中有這么一段話:“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對,我把它們認得很熟了'我躺在艙面上,仰望天空,深藍色的天空懸著無數(shù)半明半亮的星星?!蔽以诮虒W時,引導學生聯(lián)系比較,“躺”換成“睡”,“懸”換成“掛”,學生認為不能換,一換就不合理。睡著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用掛就體現(xiàn)不出星星在空中無依無靠,搖搖欲墜的樣子。這樣即引導學生深究了詞義,又培養(yǎng)了學生合理思維的能力。
注重變更比較,訓練深刻思維。教學中,學生的思維往往浮于表面,不夠深入,滿足于理解文字的表面意識,不追究文字中潛在的意義。例如《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中“孤帆遠影碧空盡”的“孤”,學生能理解為“孤單、孤獨”,教學中我就注重變更比較,換成了“千帆遠影碧空盡”,學生頓覺不妥,可不知其所以然。我故設懸念讓學生反復誦讀,聯(lián)系詩意、詩情進行深入地思考。不久有些學生就回答出“孤”是說孟浩然和李白分手后,顯得孤獨、孤單,亦說:“江中雖有千帆運行”,但李白看至幟此載有孟浩然的小舟,說明了友情深厚,不忍分離。立此可見,學生深刻思維的訓練在語言變更比較的訓練中得以完成。
三、閱讀在寫作想象中豐滿
重點學法的指導。中高年級的語文課本,一個單元都有其訓練重點,并配有《讀寫例話》,怎樣使學生了解、掌握這個訓練重點,達到這個訓練項目的目標,就要求在教學中注意語言訓練,以語言訓練來進行學法、寫法的指導。例如,在課文《宋慶齡故居的樟樹》的教學中,通過閱讀《宋慶齡故居的樟樹》,讓學生學習如何觀察植物,學習作者的立意、構思、布局謀篇或表現(xiàn)手法,然后讓學生選擇身邊一種或幾種熟悉的植物去觀察、記錄,然后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從外形到內(nèi)在來描寫這種植物,以讀促寫。
特色學法的指導。小學課本中好多文章的寫法各具特色,有例可仿,有章可循,例如,在《狼和鹿》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在反復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和創(chuàng)作。讓同學們思考生態(tài)平衡的問題,考慮生態(tài)平衡的原理和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正確做法,并鼓勵學生用新的例子來詮釋生態(tài)平衡的問題,如以“鳥和蟲”為題,讓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和寫作,通過自己的語言來揭示破壞生態(tài)平衡的后果這不但有效拓展了學生的寫作空間,還加深了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總之,閱讀教學應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激學中,我們要珍惜學生的獨特體驗,尊重他們的多元理解,將學生引向自然、引向社會、引向生活,讓學生站在語文學習的最前沿,讓學生真正愛上語文。
學子·上半月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