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悅
【摘 要】熬過嚴寒,實體書店終于獲得國家的政策支持和商業(yè)地產的橄欖枝,在文化商圈找回自己的一席之地。曾幾何時,互聯網企業(yè)入局,實體書店遭受重創(chuàng)。然而,隨著“多元化經營”的試行,加之國家“全民閱讀”戰(zhàn)略的倡導,實體舊書店的命運出現轉機。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實體二手書店以多樣的姿態(tài)屹立于書店行業(yè),在轉型升級中走上復興之路。
【關鍵詞】“互聯網+全民閱讀+文化精神堅守”;實體舊書店;轉型升級;復興
1 “互聯網+”時代實體舊書店的生存與經營狀況
在經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們越發(fā)忙碌。然而,在實體舊書店依然可見購書者結伴而行,讓人感受到當代讀者的文化情懷,對知識始終不變的追求,以及不斷提高自身能力的強烈渴望,這便是書店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
散落在各個城市的實體舊書店通常為人們所忽視,我們以獨特的視角,以寧鎮(zhèn)揚的三家經營得較為成功、具有一定典型性的實體舊書店為例,探討如何結合傳統書店的特色,實現實體舊書店的轉型升級。
1.1 唯楚書店采訪實錄
南京唯楚書店取自“惟楚有才”之意,在舊書店的行當里頗有些名氣。店面很小,大約只容得下七八個人,卻成為不少愛書人的“寶地”。來往書客挑挑撿撿,書店空間逼仄,藏書卻有五萬余冊。以文史哲類書籍為主,又夾雜技藝類的書籍,卻尋不得一本暢銷書。得益于地理位置距南京大學鼓樓校區(qū)較近,店里常有學生出入,一待就是一兩個小時。采訪期間,團隊遇到一位南大的研究生,他在書店尋索許久,向老板笑道:“今天就不從這兒帶書了?!崩习逍Υ穑骸澳闾焯焱@兒跑,有合適的再來唄?!毖哉Z間,仿佛熟識的朋友。
書店老板湯楚軍坦言,自己是農民出身,并非知識分子,書店是從哥哥那兒接手的。“唯楚”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沒有接班人,他不會干涉女兒未來的選擇,可書店畢竟經營了十幾年,情感上的不舍自不必說,更重要的是湯老板有一個樸實的愿望——下一代人能夠勇于創(chuàng)新,在書籍質量、服務等方面進一步改善。但令湯老板擔憂的是,實體二手書店這一行業(yè)專業(yè)性強,需要掌握大量關于書籍的知識,這興許會成為年輕人創(chuàng)業(yè)的阻力。
實體書店銷售額不佳,“唯楚”早在2007年就加盟了“孔夫子舊書網”,網店日益成為主要銷售渠道。湯老板表示,顧客購書習慣的變遷促使書店經營方式發(fā)生轉變,網店的出現與發(fā)展帶來了新的利好——開支小,價格透明,客源更豐富?!拔ǔ钡臅F已賣到全國乃至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的一些國家,這是之前難以想象的。在實體舊書店整體式微的形勢下,在南京扎根已有十五年的“唯楚”,在經營中雖也遭遇了不少挫折,但老板湯楚軍表示,會堅持以文史哲類書籍為主,堅持國學,做精做好。
1.2 邊城書店采訪實錄
邊城書店,是藏在皮市街的一家不很大的書店。相對于街口何園的游人如織,瓊花觀的文采盎然,門口堆放著許多舊石刻、綠植的邊城書店顯得格外幽靜。這家扎根于揚州的古籍舊書店,已經陪伴在何園身邊七個年頭,無數的游客與學子來來往往,但始終有這樣一個人,堅定地坐在書桌后,用一盞燈照亮古籍的角落。
書店的名字取自沈從文先生的著名小說《邊城》,這既是出于對沈從文的喜愛與敬仰,也生動地描述了當代實體舊書店邊緣化的現狀。老板希望能夠開一家具有人文關懷的書店,以書籍為核心,通過書抵達人的內心深處?!斑叧恰毕胍獱I造的不僅是一個平臺,更是一個“人與書”的空間。
書店剛經營不久,就因經營不善,搬到了柳湖南苑的小車庫。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導致了不少書籍的損壞。由于地理位置不好,不少客戶都失去了書店的消息。面對親人的反對,王軍曾想過放棄,但終究堅持了下來。“有些事堅持下來了,也就不覺得那么難了?!比缃竦乃梢蕴谷坏孛鎸^去。他曾提及《約翰·克利斯朵夫》傳達出的精神:人的一生會有各種磨難,但隱藏在身體之中的生命力,浩蕩如長河,無論如何,我們都能在諸種路徑中找到最好的一種存在方式。
“邊城”現以修復古籍為主,延伸出一系列文創(chuàng)產品。店中賣得最好的是將古籍善本鐫刻在燈罩上的原創(chuàng)臺燈,這也是王軍最喜歡的一款設計。“邊城”有自己的設計師團隊,為顧客提供“一對一”的服務。除了設計之外,“邊城”還提供家譜、族譜的修訂服務。書店因與古籍相關的生意而興旺,現在卻面臨貨源枯竭的問題。如何創(chuàng)新,在舊書中尋找靈感,更好得將書籍的魅力展現在讀者面前,是個棘手的問題。老板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利用“互聯網+全民閱讀”戰(zhàn)略的機遇,更多地投入到網店銷售的創(chuàng)新實踐中,使書籍走向精致化。
1.3 京潤書店采訪實錄
位于鎮(zhèn)江市潤州區(qū)寶蓋路44號的這家書店分為前后兩間,書籍中文學、方志、歷史、醫(yī)學較多。古舊書里總有新樂趣。京潤書店是鎮(zhèn)江僅剩的三家實體舊書店之一,來買書的人和老板像朋友一樣招呼著,也有的顧客在小書店里一呆就是幾個小時。
京潤書店老板很熱情,他介紹說,網絡書店已然成軍,做實體舊書店的確很難,但是事情也有雙面性,實體舊書店越來越少,同類的競爭也就少了,京潤書店堅守自己的經營特色,有固定的讀者群,仍能保住自己的一片市場。為了擴大銷售,京潤書店也在“孔夫子舊書網”上開起了網店,每天有很多書籍銷往全國各地。書店銷售的書籍基本為二手書籍,可根據買家的特殊要求提供所購書籍的詳細資料,銷售宗旨是:信譽第一,以書會友。聊到高興時,店主還說之前店里經常有江蘇大學的學生過來拍微電影。因為之前店里的書架是很講究的材料做成的,放在店里古色古香,但由于防潮效果不好,就換成了現在這種格局。
2 實體舊書店發(fā)展的新動能:“互聯網+全民閱讀+文化精神堅守”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實體舊書店對70%以上的受訪者仍具有較大的吸引力,這意味著實體舊書店依然擁有強大的群眾基礎,只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依然擁有強大的發(fā)展?jié)摿?。作為實體舊書店“倒閉潮”中的“幸運兒”,邊城書店、唯楚書店和京潤書店都找到了發(fā)展的新支點。
邊城書店由原先專售圖書(包括二手書和新書)發(fā)展成集圖書銷售、古籍修復、原創(chuàng)設計、族譜修訂為一體的文創(chuàng)空間,接下來還將進一步利用“互聯網+全民閱讀”戰(zhàn)略的機遇,更多地投入到網店銷售的創(chuàng)新實踐中。而唯楚書店和京潤書店則專注于“書”本身,老板一再強調,要把書“做好做精”。三家小型民營二手書店的發(fā)展路線有所不同,但都在實體書店“倒閉潮”中堅持了下來。除了對經營模式的不斷優(yōu)化升級外,那一份對“書店精神”的堅守自然也起著極大的鼓舞作用?!斑叧恰钡暮诵睦砟钍恰叭伺c書”,“唯楚”強調“堅持文史哲,堅持國學”,“信譽第一,以書會友”則是“京潤”的宗旨。這些一以貫之的精神逐漸成為一種文化標志熠熠生輝。
3 總論
通過細致解讀國家相關政策,實地考察寧鎮(zhèn)揚三地經營得較為成功的實體舊書店,我們了解了他們將國家扶持政策、文化建設經驗融入自身發(fā)展策略以實現轉型升級的經驗,以及他們選擇各自發(fā)展模式的原因和應對挫折的方法,見證了一批實體舊書店成功實現“多元化經營”。未來,我們相信在“互聯網+全民閱讀”戰(zhàn)略的助力下,實體舊書店將找準自身定位,有機地將把“書”做精做好與打造集購書、閱讀、體驗于一體的文化創(chuàng)意空間結合,竭力營造濃郁的閱讀氛圍,切實改善民眾的閱讀狀況,提升民眾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真正熱愛閱讀的當代讀者群,在時代大潮中覓得一片發(fā)展天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