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蔣衛(wèi)杰博士:聚焦生產一線(五十三)臨安雷竹早出覆蓋生產技術

2018-02-01 20:11邵香君周菊敏王明芳徐萌張有珍余宏軍蔣衛(wèi)杰
中國蔬菜 2018年11期
關鍵詞:谷殼竹鞭竹筍

邵香君周菊敏王明芳徐 萌張有珍余宏軍蔣衛(wèi)杰*

(1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杭州市臨安區(qū)林業(yè)局,浙江杭州 311300)

浙江杭州的臨安區(qū)為“中國竹子之鄉(xiāng)”,當?shù)貜?991年開始推廣雷竹早出覆蓋生產技術,該技術通過在地表覆蓋有機物料,提高土壤溫度,使出筍盛期提早2~3個月,且早出雷筍的價格比自然雷筍高5~10倍,極大地提高了雷竹栽培的經濟效益。

杭州市臨安區(qū)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區(qū),竹類資源非常豐富,現(xiàn)有竹林面積6.5萬hm2(97萬畝),被譽為“中國竹子之鄉(xiāng)”。臨安雷竹竹筍產業(yè)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丘陵緩坡開發(fā)開始,每年以近萬畝的速度發(fā)展。1989年雷竹早出覆蓋技術試驗成功,1991年開始推廣,使雷竹的出筍期提早2個多月,竹筍經濟效益提高10倍,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種植雷竹的積極性,雷竹種植開始從山地栽培向農田非林地發(fā)展,2007年臨安被浙江農業(yè)吉尼斯認定為全國最大的雷竹竹筍基地。據(jù)中國農產品區(qū)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2017年“天目雷筍”的品牌價值達22.62億元,進入全國農產品區(qū)域價值百強榜。

臨安1991年開始推廣雷竹早出覆蓋技術已27 a(年),全區(qū)每年保持覆蓋面積3 333~4 333 hm2(5.0萬~6.5萬畝)。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早期雷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近年來,售賣早期雷筍的收入比自然雷筍高5~10倍,早期雷筍不僅可以讓人們在冬日里吃到新鮮的春筍,還能大大提高農戶的收入。如雷竹現(xiàn)代園區(qū)核心區(qū)臨安秧田弄竹筍專業(yè)合作社,13個示范戶于2014年采用早出覆蓋技術種植4.43 hm2(66.5畝)雷竹,平均每667 m2竹筍產量2 144.8 kg,產值43 812元。2015年早出覆蓋栽培3.5 hm2(52.5畝),平均每667 m2竹筍產量1 713.2 kg,產值31 684元。

1 雷竹建園技術要點

1.1 造林地選擇

1.1.1 氣候條件 影響雷竹生長的氣候條件主要是降水和溫度,引種區(qū)與原產地氣候條件相同或相近的地區(qū)都適宜發(fā)展。

1.1.2 土壤條件 雷竹生長速度很快,根系部分(竹鞭和竹根)很強大,要求造林地的土壤深度在50 cm以上,土壤pH值在4.5~7.0之間,最好選擇土壤質地肥沃、濕潤、排水和透氣性能良好的壤土或砂質壤土地塊。過于黏重瘠薄的紅土、黃土以及鹽堿土等,土壤貧瘠淺薄、石礫過多,不利于雷竹生長,一般不宜發(fā)展雷竹。

1.1.3 地形條件 浙江地處于散生竹生長分布的中心地帶偏北,雷竹造林地應選擇海拔250 m以下、坡度15°以下、光照充足、背風向陽的低山、近山。

1.2 造林地整地 整地可分為全墾整地、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3種方法。如果造林地坡度在20°以下,應盡量采用全墾整地;如果造林地坡度在20°以上,為防止水土流失,應當采用帶狀或塊狀整地法。對于已經種植過農作物的地塊,因其土壤質地疏松,可以不整地而直接挖大穴種植。整地一般可提前2~3個月進行。

1.2.1 全墾整地 主要包括劈山、開墾、開溝、挖穴4道工序。① 劈山。如果造林地選在荒山或灌木叢生的地區(qū),應先進行劈山,然后清理林地。若所選地區(qū)為荒山,且荒山上灌木不多,主要為茅草、芒稈、狼蕨等,就可以先將雜草等割除,然后再進行開墾。② 開墾。全面翻地,翻地深度在40 cm左右,將底層土壤翻到土壤表面,表面的土壤和柴草等翻到土壤中,以清除土壤中的石塊、樹樁、柴根等。③ 開溝。如果準備在平地和地勢低洼的地區(qū)種植雷竹,需要先降低地下水的水位,整地時應先對種植園進行開溝。如果選用的造林地不積水且有坡度,就可以在坡上開挖寬20 cm、深20 cm的淺溝,用這種淺溝將林地劃分成塊狀,溝間距為10~20 m。如果選用的造林地為地下水位高、土壤質地黏重、面積大、易積水的平地,則將林地每隔5~6 m開1條溝做畦,溝寬40 cm、深50 cm,總溝宜寬、深,支溝可略窄、淺。④ 挖穴。每667 m2造林地可種植100株雷竹,種植株距為2.5 m,行距3 m,或株距2 m,行距3 m。挖穴的尺寸為:長60 cm,寬40 cm,深40 cm。如果造林地有坡度,則挖穴長度應與林地的等高線平行,穴與穴之間的形狀可以采用梅花形、三角形等。注意挖穴時要將挖出的表層土壤和深層土壤分別放置在穴的兩側。

1.2.2 帶狀整地 帶狀整地是將選取的造林地開墾成長條形。如果選取的造林地為山坡地,最好選用水平帶狀整地,開墾長條帶的方向應與山坡地的等高線平行。在進行帶狀整地時,步驟可參考全墾整地。開墾種植帶的寬度和帶與帶之間的距離應為2~3 m。

1.2.3 塊狀整地 塊狀整地是將選取的造林地開墾成塊狀。主要用于坡度在20°以上的坡地以及勞動力不足的地方。塊狀整地應該先確定雷竹的種植點,依據(jù)的是造林密度和種植雷竹的株行距;然后將栽植點周圍2 m左右范圍內的雜草、灌木移除,隨后再整地;最后按照規(guī)格要求挖穴。

1.3 母竹選擇與起苗

1.3.1 選擇母竹 一般選擇1~2 a(年)生,胸徑2~4 cm,生長健壯、分枝低、小年竹、不開花、無檢疫性病蟲害的竹作母竹。

1.3.2 挖掘母竹 一般在竹林邊緣或新長成的竹林里挑選符合種植標準的母竹,母竹最下面一層枝條的伸展方向要與竹鞭的方向大致平行。挖掘時先用鋤頭輕輕挖開距離母竹根部30~40 cm的土層,找到竹鞭,截去鞭長15~20 cm。在留下的竹鞭上保留5個以上健壯芽,如果竹鞭上有發(fā)黑和霉爛的老鞭,則要一起去除。切除竹鞭時,應注意鋤頭切口向外,切口平滑,同時注意不要損壞鞭芽,挖母竹時要沿竹鞭平行兩側挖起,千萬注意不要損傷母竹與竹鞭的連接點(俗稱“螺絲釘”),以免影響母竹的成活率。

為避免損壞鞭芽與鞭根,維持母竹的水分平衡,挖出時母竹根部應盡量多帶土。每株母竹帶土10 kg左右。母竹挖起后應立即砍去竹梢,留枝4~7檔。運輸距離遠的可適當少留枝葉??成視r選用鋒利的竹刀,以保持切口平整,刀口與母竹呈45°,切勿劈裂竹梢。如果母竹較為健壯,則一株母竹有1個根盤即可,若1個根盤上存在2株距離較近且長在同一條竹鞭上的母竹,可以一同挖起。若2株或3株連在一起的母竹一同被挖起,宜適當在其根部多帶宿土,并減少枝葉的保留,每株留枝3~4檔較佳。

1.3.3 運輸母竹 運輸距離較短時不必包扎,但在工人搬運途中,要十分注意保護鞭芽與“螺絲釘”,切勿損傷,盡可能地減少宿土的震落。搬運時可將繩子綁在母竹根部的宿土外圍,工人搬運母竹時應將竹竿直立,不可橫扛于肩上。遠距離運輸時必須包扎,裝車后最好蓋上篷布,以減少水分蒸發(fā)。遇到天晴風大、路途較遠的情況,應在蓋上篷布前,用浸透水的濕稻草覆蓋母竹基部。采取以上措施后盡量減少運輸時間,盡快定植,提高母竹成活率。1.4 造林季節(jié)的選擇 雷竹一年四季均可種植。

1.4.1 春季種竹 春季2、3月溫度適宜,春雨綿綿,種植竹子成活率較高。

1.4.2 梅季種竹 在梅雨季節(jié)種竹,特別是出筍早的雷竹,可以利用當年的新竹作母竹,種植后能立即發(fā)鞭,前期生長的新鞭翌年就能出筍成竹。

1.4.3 秋季種竹 9月以后,地面水分蒸發(fā)減少,土壤較為濕潤,有利于新種母竹的成活。從竹子的生理活動和生長特性來看,9月新竹的內含物已相當充實,木質化程度加強,葉色濃綠,地下竹鞭仍在繼續(xù)生長,筍芽開始分化,積累了較豐富的營養(yǎng)。因此,9月種竹后能立即發(fā)鞭,容易成活。

1.4.4 冬季種竹 冬季11月,即農歷10月,有一段時間氣候回暖,降水較多,被稱為“十月小陽春”。這一時期由于竹子處于半休眠狀態(tài),鞭根內貯藏的養(yǎng)分多,竹子消耗的養(yǎng)分和水分較少,從而有利于母竹成活。同時種植園的土溫適合竹子生長,有利于母竹鞭根傷口愈合,再加上母竹種植后在新的環(huán)境有幾個月適應過程,鞭根扎實,開春后就能出筍,抽枝放葉,成活率高。

1.5 種植技術

1.5.1 穴底要平 穴的大小可根據(jù)標準挖掘,種植時根據(jù)母竹根盤的大小進行修整,穴底要平。

1.5.2 注意鞭向 種植母竹時應考慮各個竹鞭之間的方向,應當交互排列,使新生竹林均勻分布。于坡地種植時,母竹的竹鞭應與造林地的等高線平行。栽種母竹時,要求竹鞭水平且鞭根自然舒展。當母竹與竹鞭不垂直時,一定要先保證竹鞭是水平的,而竹竿則不需要一定是直立的。

1.5.3 適當淺栽 種竹宜淺不宜深,一般以竹鞭在土中20~25 cm為好,并根據(jù)母竹大小、立地條件進行適當調整。竹小宜略深,竹大宜略淺,山地、沙土宜略深,平地、黏土宜略淺。

1.5.4 鞭土密接 在栽種母竹時要做到根部土壤下緊上松,鞭土要結實緊密。特別注意不要在竹子根部的下部留出空隙,種植時可用木棍或者鋤頭柄將根部下面的土壤墩實,然后填上表土,每一層土壤都要踩實。切忌用鋤頭將土塊敲碎,以免損傷鞭芽。最后在最外面的土壤上覆蓋松土,將整個土壤培成饅頭狀。

1.5.5 適當施肥 施肥有2種方式,一種是種植前在土壤中施入底肥,另一種是在種植過程中追肥。底肥每穴可施磷肥250 g,與土壤拌勻,覆層土后種植,在覆土2/3時,施入濃度為20%的稀薄農家有機液肥,每株5 kg左右。不宜施用大量未腐熟的有機肥。

1.5.6 酌情澆水 竹子的需水量比較固定,一般每株需水15 kg。當降水不足、土壤比較干燥時再適當澆水。

1.5.7 設立防風架 由于母竹栽種時根系下扎不深,為避免有風時竹子搖晃或被吹倒,必須打木樁來固定母竹的根部,設立防風架。

1.6 幼林管理 第1年是幼林成活的關鍵階段,這一年栽培的重點是保持植株體內的水分平衡,使母竹能夠在定植后成活。在第2至第3年郁閉成林階段,栽培重點是讓地下的竹鞭快速生長,增加竹林的密度,促進幼竹能夠迅速成林。幼林管理的主要措施如下。

1.6.1 及時補植 母竹新栽后會因天氣干旱、帶土過少、“螺絲釘”受損等原因枯死,應及時補植新的母竹。如果母竹的竹葉只是枯黃或有少許落葉,但枝條依然是綠色且枝條上還有幼芽,這只是母竹為了調節(jié)植株內的水分平衡而產生的“假死”現(xiàn)象,等到第2年,母竹的枝條上就會抽出新葉。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摘去黃葉,保留綠色的枝條,待日后確定母竹死亡后再進行補植。

1.6.2 水分管理 種植后如連續(xù)5~7 d(天)都是晴天,會導致土壤干燥,竹葉出現(xiàn)失水現(xiàn)象,此時可以對母竹進行澆水,澆水后用雜草、秸稈、稻草等覆蓋,以保持土壤濕度。多雨季節(jié)時,如果造林地地處平地或低洼的地勢,會導致地下水位升高,應及時開溝排水,防止母竹根部積水引起竹鞭潰爛。1.6.3 除草松土 新造林每年松土除草2~3次。栽后2~3個月可進行第1次松土除草,6個月后進行第2次松土除草。2月宜淺翻;5~6月可深翻土壤;9~10月,在母竹周圍有竹鞭部位淺翻15 cm左右,為引導竹鞭迅速向外生長,促進竹林提早長成,可以在新竹鞭未達到的外圍深翻土壤25 cm左右。

1.6.4 合理施肥 前3 a(年)每年施肥2~3次,結合松土進行,施肥量逐年增加,第4 a(年)按成林標準施肥。① 第1年。種植3個月后進行第1次施肥,每株母竹溝施竹筍專用復合肥(N-P-K為15-5-10,有機質15%,下同)0.1 kg。6個月后進行第2次施肥,每株母竹施竹筍專用復合肥0.2 kg,撒施后松土。② 第2年。分別在2月、5~6月、9~10月進行3次同樣的施肥,每667 m2全年可施竹筍專用復合肥60 kg。③ 第3年。依然在2月、5~6月、9~10月進行3次同樣的施肥,每667 m2全年可施竹筍專用復合肥120 kg。④ 第4年。施4次肥,分別在3月穴施尿素10 kg,5~6月施竹筍專用復合肥80 kg,9月施竹筍專用復合肥30 kg,12月施生物有機肥100 kg。

1.6.5 合理留養(yǎng)種竹 留養(yǎng)時間:第1年,可在出筍前期(約3月15日前)開始留養(yǎng);第2年,在出筍中期(約3月15~28日)開始留養(yǎng);第3年,在出筍中后期(4月)開始留養(yǎng),前期出的筍可以挖去。

留養(yǎng)數(shù)量:第1年,每株母竹留養(yǎng)1~2株種竹,每667 m2留養(yǎng)100~150株;第2、3年每株母竹留養(yǎng)2~3株種竹,每667 m2留養(yǎng)200~300株;第4年按成林標準留養(yǎng)。

留養(yǎng)方法:采用疏筍養(yǎng)竹法,留遠的,挖近的;留強的,挖弱的;留稀的,挖密的。在幼林階段,散生竹類留養(yǎng)的新竹離母竹距離越遠越好。

1.6.6 竹林保護 在整個母竹定植后到生長成林階段,要注意保護竹林,尤其是在種竹當年,應有專人看管造林地,并禁止牲畜入內。如果遇到暴雨天氣,導致母竹露根、露鞭,要及時培土,并固定母竹根部,以防母竹被風吹歪。在有臺風及冬季有大雪的地區(qū),留養(yǎng)新竹后應砍去1/4的竹梢,以減少水分蒸發(fā),促進母竹盡快成林。

2 雷竹早出覆蓋技術要點

一般6月雷竹地下的竹鞭開始生長,8月筍芽開始分化,9~11月筍芽膨大生長,翌年3月氣溫上升,竹筍開始出土。冬季溫度低且雨水少、空氣干燥是影響雷竹出筍的主要原因。要實現(xiàn)雷竹提早出筍且高產的目標,主要的技術要點是覆蓋增溫、澆水保濕和施肥補養(yǎng)。

2.1 覆蓋增溫 雷竹出筍的起點溫度為9~10 ℃,臨安地區(qū)12月至翌年2月的平均氣溫只有3~5℃,有時極端天氣的最低氣溫甚至達-13 ℃。當?shù)夭捎酶采w增溫的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土壤溫度,滿足雷筍生長對溫度的需求,而且操作簡便、節(jié)約成本。2.1.1 選擇覆蓋材料 覆蓋材料選用增溫效果好、保溫期長、成本低、就地取材容易、來源豐富的有機物料。高熱型材料發(fā)熱快,溫度高,但持續(xù)時間短,一般碳氮比小于20,如菜餅為3.2,豆餅5.5,豬糞15,青割大豆16,紫云英17.3;中熱型材料碳氮比在20~30之間,如麥殼為20,羊糞20,蕃薯藤20,米糠22,牛糞23,樹葉24.5,玉米秸稈26,廄肥26,馬糞28,松針葉30;低熱型材料發(fā)熱慢,溫度低,但持續(xù)時間長,一般碳氮比大于30,如稻草為70,麥稈72等。如果要提早出筍,應選擇碳氮比適中的低熱型材料為宜。如使用碳氮比較高的覆蓋材料,為提高增溫效果,可適當摻施豆餅、菜餅等高熱型材料。

2.1.2 覆蓋方法 應進行2層覆蓋,即下層為發(fā)酵增溫層,上層為保溫層。下層使用比較容易發(fā)熱增溫的材料,如竹葉、稻草、麥殼、新鮮的豬牛廄肥等,為使微生物充分繁殖,下層材料應保持一定的濕度,覆蓋前應施足肥料、澆足水;上層為干層,宜使用不易吸水、較容易保溫的材料,如谷殼等。選擇晴天覆蓋,尤其是雨后的晴天最好。覆蓋物須干燥,特別是上層覆蓋物。竹葉、谷殼既適宜作為下層增溫材料,也可以用來作上層保溫材料。稻草比較適合用來作下層的發(fā)酵材料,而不適合作上層的保溫材料。用稻草作下層的發(fā)酵材料時,要先將稻草攤鋪均勻,但不能攤鋪太厚,鍘成幾段更好。

覆蓋厚度要適中,如采用稻草、竹葉+礱糠(谷殼)覆蓋,增溫層和保溫層的覆蓋厚度以30 cm左右為好。如采用麥殼+礱糠(谷殼)覆蓋,則厚度控制在23 cm左右。覆蓋過?。?0 cm左右),則保溫增溫效果不明顯,達不到雷竹出筍的起點溫度。覆蓋過厚(40 cm以上),雖然可以顯著提早出筍,使竹筍的生長期較為集中,但竹林容易早衰,筍期會提前結束,母竹難以保存。竹林邊緣最易受冷空氣侵害,應適當加厚覆蓋,或用塑料薄膜圍住竹林邊緣,以增溫保溫。正常情況下,雷竹在清明前后出筍量達到最大,這時就可以將母竹留養(yǎng)起來,但此時偶爾還會有晚霜出現(xiàn)。在進行保溫覆蓋之后,會讓出筍盛期提早2~3個月。具體覆蓋方法如下。

方法1:稻草+谷殼,下層每667 m2用稻草2.4 t〔約0.4 hm2(6畝)稻田的稻草〕,鋪平后澆水10~20 t,1~2 d(天)后,上層覆蓋新谷殼10 t(1 000包,覆蓋厚度15 cm);如用上一年覆蓋過的舊谷殼,鋪設稻草后不澆水,舊谷殼覆蓋厚度22~23 cm。

方法2:雞糞+麥殼+谷殼,下層每667 m2用雞糞礱糠1.5 t(60包),加麥殼2.8 t(140包),鋪平;20 d(天)后再加麥殼0.6 t(30包),在這20 d(天)中,如無降水可適量澆水,加麥殼時竹林四周邊緣宜略厚,上層再覆蓋新谷殼8 t(800包)。

方法3:竹葉+谷殼,下層每667 m2用竹葉3 t,澆水10 t,將竹葉翻一翻再澆水5 t,然后上層覆蓋新谷殼6 t(600包)。

2.1.3 覆蓋時間 覆蓋過早,出筍過早,母竹留養(yǎng)困難,不利于持續(xù)經營。覆蓋過晚,氣溫較低,竹筍已開始休眠,不利于提早出筍。因此,覆蓋的最佳時間以12月上旬至中旬,即冬至前完成為好。如果溫度、養(yǎng)分、水分條件都很合適,覆蓋竹葉30~40 d(天)后就可以出筍,在春節(jié)前后批量上市,此時氣溫最低,春筍價格也較高。

2.2 澆水保濕 竹筍出土生長需要大量的水分,如果竹林缺少水分,雷筍的竹鞭就會延緩生長,筍芽分化受抑,數(shù)量少、質量差,地下竹筍生長緩慢,出筍延遲。冬季12月至翌年2月是臨安地區(qū)全年降雨最少的時期,因此需對雷筍進行人工澆灌。灌水宜在覆蓋有機材料之前進行,每667 m2澆水10~12 t,澆水之后立即進行覆蓋,如果覆蓋之后再澆水,水分難以迅速滲透到地下。

2.3 施肥補養(yǎng) 推廣科學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氮、磷、鉀要與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增加有機質,補充適當?shù)陌被?、腐殖酸、中微量元素和生物菌肥等功能性肥料。具體施肥量:① 產后肥。4月筍期結束,在雨前每667 m2施土壤調理劑氰氨化鈣50 kg。② 長鞭肥。5月20日至6月初,在下雨前,結合深翻,每667 m2撒施竹筍專用生物有機配方肥(N-P-K為20-5-10,下同)100 kg、腐熟有機肥700~800 kg。③ 催芽肥。8月20日至9月初,每667 m2噴施竹筍專用液體肥(N-P-K為20-5-10)20 kg。④ 孕筍肥。10月20日至11月初,在干旱年份,灌溉2次淡水,并在第1次灌溉后,每667 m2施竹筍專用生物有機配方肥100 kg,隔日融化后再灌溉1次水,然后撒施腐熟的有機肥1 500~2 000 kg。⑤ 葉面追肥。出筍后30 d(天)左右,日產量接近高峰期間,土壤中的養(yǎng)分大量消耗,不能滿足后續(xù)竹筍生長所需養(yǎng)分,因竹林地面覆蓋物的隔離而不能追肥,每667 m2可用竹筍專用葉面肥(N-P-K為20-5-10)250 g,兌水75 kg噴灑竹葉,共噴灑2次,每次間隔7~10 d(天)。

2.4 挖筍與養(yǎng)竹 一般在12月覆蓋有機物料后30~40 d(天)就可以出筍。由于覆蓋物較厚,一般竹筍都被掩埋在覆蓋物中,應注意及時挖筍。人在覆蓋物上走過時,如發(fā)現(xiàn)腳下有異物,就可撥開覆蓋物挖出竹筍,然后將土蓋回原處,再將覆蓋物蓋好。初期可隔幾天挖1次,然后逐漸縮短挖筍時間。當竹筍被挖取大半時就可以減少覆蓋物的厚度,降低土壤溫度,延遲竹筍的出土時間,以便留養(yǎng)母竹。除去覆蓋物后,可全部挖除已露出地面的筍,在氣溫回升時留養(yǎng)母竹。留養(yǎng)時間一般在3月底前,每667 m2留養(yǎng)新竹250~300株,并對留養(yǎng)的種筍采取保護措施,防止霜凍。4~5月及時挖去4 a(年)生以上的老竹。

3 竹林的病蟲害防治

3.1 筍泉蠅 于養(yǎng)種竹初期,可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1 000倍液+80%滅蠅胺水分散粒劑3 000倍液,為提高防治效果,可再加1支銀針(2 mL)或1包有機硅(5 mL,下同)助劑,兌水配成一背包(15 kg,下同),每隔7 d(天)噴1次,連噴2~3次,整個園區(qū)統(tǒng)防統(tǒng)治效果更好。

3.2 筍夜蛾 于養(yǎng)種竹初期,可用3%甲維·高氯微乳劑20 mL,或5%甲維鹽水分散粒劑10 g,或44%氯氰·丙溴磷乳油20 mL,加入1包有機硅,兌水配成一背包,均勻噴霧。每隔7 d(天)噴1次,連噴2~3次。

3.3 蚜蟲 可用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7 500倍液,或50%吡蚜酮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20%啶蟲脒可溶性粉劑3 000倍液,分別加入1包有機硅,兌水配成一背包噴霧。

3.4 竹螟 發(fā)生初期可用3%甲維·高氯微乳劑20 mL或5%甲維鹽水分散粒劑10 g,分別加入1包有機硅,兌水配成一背包,均勻噴霧。

3.5 金針蟲 每667 m2可用5%二嗪磷顆粒劑,或3%辛硫磷顆粒劑,或2.5%氯氰菊酯顆粒劑10 kg,于翻竹園時撒施。

3.6 竹小蜂 于5月中旬8:00~10:00,可用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 mL+5%甲維鹽水分散粒劑10 g,再加入1包有機硅,兌水配成一背包,全園均勻噴霧,連噴2次,每次間隔7 d(天)。

3.7 竹疹病 可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30 g,或40%腈菌唑水分散粒劑15 g,或30%多·酮可濕性粉劑25 g,兌水配成一背包,均勻噴霧,連噴2~3次,每次間隔7 d(天)。

3.8 叢枝病 可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40 g,或40%腈菌唑水分散粒劑10 g,或30%多·酮可濕性粉劑25 g,兌水配成一背包,均勻噴霧,連噴2~3次,每次間隔7 d(天)。

猜你喜歡
谷殼竹鞭竹筍
高節(jié)竹竹鞭空間分布及其數(shù)量特征
引種竹子竹鞭扦插繁育技術體系優(yōu)化研究
天然苦竹林竹鞭及根構特征研究
竹筍
竹筍
紅哺雞竹不同施肥方法與地下竹鞭生長關系的研究
種子?谷子?米?
種子?谷子?米
關于燃煤工業(yè)鍋爐改燒谷殼的探討
竹筍見到陽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