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蕪生姜有2 000多年的種植歷史,封建社會曾是朝庭的貢品。據《萊蕪縣志》記載,清光緒甲午年間(1894年),萊蕪生姜已作為主要農作物征稅。主要產地在汶河兩岸,故有“汶水兩岸飄姜香”的美傳。
姜的辛辣味道主要來自姜油酮、姜油酚,揮發(fā)性的姜油酮和姜油酚具有活血、祛寒、除濕、發(fā)汗等功效,此外還具有健胃止嘔、驅腥臭、消水腫的作用。故醫(yī)家和民諺稱“家備小姜,小病不慌”,另有“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大夫開藥方”的說法。萊蕪生姜又稱黃姜,以其姜塊肥大、皮薄絲少、辣濃味美、色澤鮮潤而著稱,富含維生素、姜油酮、姜油酚、胡蘿卜素、硫胺素等多種成分,既美味,又保健,其營養(yǎng)成分在同類產品中居全國首位,在歷屆中國農業(yè)博覽會上被評為名牌產品。
萊蕪生姜根莖姜球數量較少,姜球肥大,其上節(jié)稀而少,多呈單層排列,生長旺盛時亦呈雙層或多層排列。根莖外形美觀,剛收獲的鮮姜黃皮、黃肉,經貯藏后呈灰土黃色,辛香味濃,辣味較片姜略淡,纖維少,商品質量好,產量高。
萊蕪生姜最早是在萊蕪市萊城區(qū)高莊鎮(zhèn)東汶南村和西汶南村種植,后發(fā)展到萊城區(qū)大王鎮(zhèn),該地為沙壤土,土質肥沃,利用汶河水澆灌。所產生姜個大、皮白、纖維少、無絲。該鎮(zhèn)有“生姜大王、大王生姜”的美稱,被命名為“中國生姜之鄉(xiāng)”。萊蕪生姜地理保護范圍為東經 117°19′~117°58′,北緯 36°02′~36°33′,主產區(qū)高莊、楊莊、大王莊、羊里等鎮(zhèn)(街道),是我國最大的商品姜生產、加工、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