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激發(fā)、引導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長期以來,由于許多教師提問的隨意性強、無效問題太頻繁、缺乏層次性、評價不到位,提問過程中不能耐心等待和傾聽等問題,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問”這一手段,我們必須把握“問”的原則,巧妙設問。本文分析了有效課堂提問的原則和實施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兩方面。
關鍵詞:有效提問;數(shù)學教學;策略;思維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shù)學教學要求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毫無疑問,課堂提問是組織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啟發(fā)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系列恰當?shù)奶釂柌粌H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啟發(fā)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有人曾這樣打比方:如果把學生的大腦比做平靜的池水,那么,教師的提問就像投入池中的一顆石子,激起了學生思維的浪花??梢?,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但是,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更多時候卻是為了提問而提問,忽略了提問的目的,這些形式化、隨意化的提問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的質量,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主要有以下問題:
(1) 問題隨意性強,沒有明確的指向。
(2) 無效問題太頻繁,浪費時間。
(3) 習慣性的重復問題和答案。
(4) 提問缺乏層次性,不能面向全體學生。
(5) 提問后缺少評價或評價不到位。
(6) 教師在提問后不能耐心地等待和傾聽。
課堂提問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成敗和課堂教學的效率,為了更好地發(fā)揮課堂提問這一教學手段,我們必須把握住有效提問的原則,合理設計問題,進而有效地實施課堂提問。下面我就分別從有效課堂提問的原則和實施有效課堂提問的策略兩個方面談談我對有效課堂提問的一些思考。
一、 有效課堂提問的原則
(1) 啟發(fā)性原則。教師要善于提出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的氣氛。
(2) 層次性原則。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數(shù)學活動,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所以,問題的設計要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符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問題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呈現(xiàn),分層提問,從而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思考,探索問題的答案,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例如在“探究三角形的相似分割”這節(jié)課中,對于第一板塊探究如何從三角形中分割出一個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設計了三個問題:(1)在△DEF中,DE=DF,∠D=36°,你能過三角形的一個頂點畫一條直線把△DEF分割成兩個三角形,使得其中的一個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嗎?(2)在△GHI中,GH=GI,∠G=108°,你能過三角形的一個頂點畫一條直線把△GHI分割成兩個三角形,使得其中的一個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嗎?(3)對于一般△ABC呢?對于第二板塊探究如何把一個三角形分割成兩個相似三角形,設計了三個問題:(1)你能過三角形的一個頂點把一個三角形分割成兩個相似的三角形嗎?畫一畫。(2)原三角形應滿足什么條件?如何分割?(3)是否還有其他的三角形也可以分割?說明理由。對于板塊三探究如何把兩個直角三角形分割成兩對相似的三角形,設計了兩個問題:(1)在Rt△ABC和Rt△DEF中,∠B=70°,∠C=20°,∠E=50°,∠F=40°,你能將這兩個直角三角形分割成兩對相似的三角形嗎?(2)在Rt△ABC和Rt△DEF中,∠A=90°,∠D=90°,∠B>∠E,∠F>∠C,你能將這兩個直角三角形分割成兩對相似的三角形嗎?本節(jié)課在板塊設計上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每一個板塊中的問題也是由淺入深,讓學生們“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激起他們思維的火花,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了方向,有助于更牢固、更深刻地掌握知識點。
(3) 探究性原則。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是要求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有效的課堂提問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只有通過探究性提問,學生才能積極地思維,保持學習的激情。因此,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的問題拋給學生,給予他們足夠的想象、思考、探索空間,鼓勵他們積極動腦,主動探索,使得他們的思維“散而不亂”。
(4) 指向性原則。首先,課堂提問要緊緊圍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提問是為了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只有直接指向教學目標的問題,才能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任務。其次,課堂提問要為學生明確思考方向,避免隨意性,模棱兩可的問題不僅會誤導學生,而且也會耽誤學生思考的時間,得不償失。第三,課堂提問不可想問誰就問誰,要根據(jù)學生情況以及問題本身的難易程度選擇回答對象,爭取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學習,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動力。
(5) 全面參與性原則。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全面考慮各層次、各性格的學生特點,使每個學生都參與思考問題,不能讓課堂成為個別學生的舞臺。對于基礎較薄弱,性格內向的學生,教師應耐心的鼓勵、引導,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勇氣,即使答錯了,也要給予恰當?shù)募钚栽u價,并啟發(fā)他們不斷尋求正確答案;對于基礎較好,性格外向的學生,教師在肯定其積極性的同時,應提醒他們思考問題要嚴密,鼓勵他們不斷總結歸納,舉一反三。這樣,每節(jié)課都盡可能地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回答問題,分別讓后進生、中等生、優(yōu)秀生回答“是什么”“為什么”“有什么不同”之類的問題,每個同學都能夠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大大提高了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 實施有效課堂提問的策略
首先,恰當、合理的問題情境是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的基礎與核心。例如,在引入對頂角的概念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情境:要測量兩堵墻所圍成的角的度數(shù),但人不能進入圍墻,該如何測量?同學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三言兩語地開始討論,找到了利用測量鄰補角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我及時設問:“同學們還有不同的方法嗎?學習了本節(jié)課內容后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币粋€懸念吸引了學生,激起了他們的求知欲,增強了有意注意。endprint
其次,教師的提問要適量、適度、適時。雖然提問是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要求滿堂問,滿堂灌。教師的提問應由特殊到一般,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既不能一步一問,重復啰嗦,也不能過大過難,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可以將復雜問題細化,分層次呈現(xiàn),讓學生們沿著“階梯”慢慢往上爬。如果學生的回答不明確、不準確,特別是由于知識點混亂或理解不透、不細造成的錯誤,教師應采取及時設問或追問的方式,讓學生在問答中發(fā)現(xiàn)漏洞,爭取自己解決問題;如果學生的回答太離譜了,教師應改變提問的方法或改變問題的角度,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思路思考問題。這樣,學生不僅樂于參與教學活動,肯動腦,而且容易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
另外,教師在課堂提問中要關注生成。我們在設計提問時,不僅需要預設,更需要生成,如果預設是課堂成功的前提,那么動態(tài)的生成就是課堂成功的關鍵。教師要“心中有案,行中無案”,隨時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抓住動態(tài)生成的切入點,巧妙地處理學生因質疑產(chǎn)生的生成,或是因錯誤產(chǎn)生的生成,或是因意外產(chǎn)生的生成。例如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2x2+2(k-1)x+1=0有實數(shù)根,求k的取值范圍。對于此題,學生經(jīng)常犯這樣的錯誤:因為方程有實數(shù)根,所以b2-4ac≥0,從而得k≤12。如果此時教師直接評價學生忽略了k≠0這個條件,很顯然缺少鼓勵與啟發(fā),我們可以這樣提問:你已經(jīng)得到了答案的一半,思路也很清楚,再想想,當k≤12時,能否k=0,為什么?這一評價內容的改變,不僅鼓勵了學生,而且為學生指出了不足之處,暗示了思考的方向,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信心。
最后,教師要學會等待與傾聽,并及時巧妙地給予評價。許多老師因為趕進度,已經(jīng)習慣了提問之后幾秒鐘就要求學生回答問題,但學生的表現(xiàn)總是不盡如人意。難道這些問題真的很難解答嗎?我想事實并非總是如此,在短暫的時間內學生思考不充分,精神緊張等,都容易造成不能回答問題或是回答錯誤,教師再花更多的時間提示學生或糾正錯誤,就得不償失了,而且在這種情況下的學習是不深刻的。因此,教師要學會等待與傾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在點評提問時,也要講究方法和策略,對于學生正確的、創(chuàng)造性的回答,要給予肯定與表揚;對于錯誤的回答,不能把學生全盤否定,可以針對學生回答中合理的地方進行鼓勵和追問,引導學生去尋求正確的答案,增強有意注意。
“問”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門教學藝術,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新課程背景下“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理念,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教師應勤反思,努力優(yōu)化課堂的“問”,“問”出學生的激情,“問”出思維的火花,“問”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
作者簡介:
張蓓蓓,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市新北區(qū)實驗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