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階段,學生容易出現(xiàn)學校適應不良問題,如對新環(huán)境、新教師的不適應。教師需要關注班級內每位學生的心理,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與關注,培養(yǎng)他們積極、自信的學習態(tài)度。初二階段,學生心理問題主要來源于學業(yè)的壓力、同學之間的攀比、同伴關系的處理等,是青春期問題的突發(fā)階段。教師需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師生沖突、生生沖突。初三階段,學生的容易出現(xiàn)學習焦慮、擇校焦慮。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抗挫折、緩解壓力的能力,減輕學生的焦慮,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學習與成績,把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自身的成長,鍛煉自身綜合素質。
因此,教師要注意細化校本課程內容,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實施不同方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針對年級進行分階段教育外,教師還可針對班級內學生的不同學習水平,進行相應的心理滲透教育。
我校通過分層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如:初一年級的青春期團體心理輔導課程。用繪畫的方式讓學生標出身體的“界限”,通過有趣的體驗游戲和身邊真實的案例,進行交流、分享,幫助學生順利走出青春期的迷惘,以陽光的心態(tài)應對初中的學習生活。初二年級的生命教育系列心理課程。通過開展生命教育,讓學生樹立“以人為本,珍愛生命”觀念,助力學生的健康成長。初三年級的生涯規(guī)劃系列心理課程。在教師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師生互動和學生互助,以班級心理班會課為平臺,采用游戲活動、情景體驗、心理測驗、訪談法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體驗式學習中做到自我剖析、自我決策、自我計劃和自我實施。
在校本心理課程的建設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活化校本課程內容。我校通過全校性的校園心理劇的展演,學生將心理課的所獲、所感應用于生活中。一部部校園心理劇圍繞青春期學生的一系列問題與煩惱,通過學生的自編、自導、自演,呈現(xiàn)真實的校園生活,讓學生在展演活動中發(fā)現(xiàn)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心靈有約”社團是學校心理課程活動化的體現(xiàn)。社團由學校學生心理輔導中心負責組建和具體指導,以中學生為主體,開展相關的心育活動。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沙盤體驗活動、心理劇觀摩活動、生涯規(guī)劃主題活動以及閱讀心理書籍等,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學會自我教育,同時教會其他同學,真正做到助人自助。
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也可以在校外。如,針對初中生意志力薄弱的問題,可以在清明節(jié)期間,組織徒步掃墓活動,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墓前組織“先烈事跡我來說”演講,加深學生對先烈精神的認識,從而進行心理健康滲透教育,鍛煉學生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的心理品質。
校本課程需要借助家庭作業(yè)對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教育,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心理品質。如,“孝道,我先行”活動,可以用幫助爸媽做飯、陪爺爺奶奶逛超市、記錄爸爸周末的一天、給姥姥梳頭并拍照記錄等具體的活動代替?zhèn)鹘y(tǒng)的作業(yè),引導學生在具體的實踐中感受爸媽、爺爺奶奶對自己的關愛,體會爸媽工作的艱辛,從而加深學生與家庭之間的感情,提升學生的心理品質,培養(yǎng)學生感恩、孝順的良好品質。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以繪畫、PPT、手工制作等各種形式創(chuàng)新家庭作業(yè),賦予家庭作業(yè)深刻的內涵,讓學生在作業(y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心理品質,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同時,校本課程還配合“陽光家長”心理沙龍課程進行每月一期的活動,從情緒管理、心理劇體驗、親子溝通、學習動力探討和讀書分享會五個維度展開,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與家長分享案例、心理劇體驗、現(xiàn)場問答、社會度量等方式探討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解決辦法,幫助更多的家長成為智慧家長。
此外,我校通過慧雅葵花課程、校報的“心慧角”板塊、學校心理微課、學校心慧課程公眾號、學校專業(yè)化心理網(wǎng)站等多種途徑向師生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拓展和延伸心理課堂。
好的班級精神風貌能夠激發(fā)全體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促進積極、團結、奮進的班級精神風貌的形成,優(yōu)化校本課程內容,幫助學生提升健康的心理品質。如,新班級的學生之間由于不熟悉,易出現(xiàn)抱團、小集體等現(xiàn)象,教師可以借助班級活動,幫助學生相互認識、深化友誼,建設團結、具有強大凝聚力的班集體。針對學生課間沉迷手機游戲影響上課的現(xiàn)象,教師可以組織相應的班級辯論會,引導學生在辯論中正確認識手機游戲的優(yōu)缺點,選擇健康的娛樂方式。
另外,學校還可以通過心理班會課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品質。我?!靶腋Un”心育班會課課程體系與江蘇省編教材有機融合,圍繞情緒管理、自我認知、溝通交流、生命教育四大板塊,根據(jù)學生生活實際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采用心理劇表演、游戲互動、情景體驗、小組討論等多種活動形式,運用多項心理技術來組織學生的心理活動,將心理班會課落實在日常班級管理中,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內心體驗、情感積累、行為實踐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讓學生學會認識自我,增強自我適應性,完善個性發(fā)展,學會自主管理。
在具體實施校本課程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本班學生特點,對校本課程內容進行優(yōu)化,積極借助班級的學習氛圍、精神風貌,幫助學生提升健康的心理品質。
每個學生在相同的時期、相同的班級會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個別教育,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校本心理健康課程的建設,需要教師在具體實踐中,不斷細化、優(yōu)化、豐富教育內容,提升課程建設的實際應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