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徙南道人王至甸事跡鉤沉

2018-01-29 06:21:24李安樂
天水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8年6期
關(guān)鍵詞:道人靜寧信札

李安樂

(甘肅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甘肅 蘭州 730000)

有關(guān)王至甸的記載,在清代及近代典籍中不可見,在靜寧本土諸支派《王氏家譜》中也不可見?!鹅o寧古今詩詞選》僅錄有其詩1首《畫梅一枝題贈潘恂九還巴陵》,[1]26轉(zhuǎn)錄自陳友琴選注的《千首清人絕句》。①陳友琴選注,《千首清人絕句》,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錄王至甸《畫梅一枝題贈潘恂九還巴陵》詩一首。書中王至甸,號徙南,誤作為“徒南”,見第193頁。王至甸大部分詩作,見載于民國間曾任大總統(tǒng)的徐世昌主持編撰的《晚晴簃詩匯》中。[2]8945-8946民國文化名人鄭逸梅的《人物品藻錄》有其掌故和詩作3首。[3]15在海派畫家蒲華致方逋的信札中,提到了徙南道人王至甸的琴藝。[4]54-55

綜合上述現(xiàn)有的資料判斷,王至甸是位修道高人、古琴高人,更是一位詩人。因其各方面的藝術(shù)修養(yǎng),詩作格調(diào)高逸不俗,藝術(shù)價值非常高。

一、王至甸生平

有關(guān)王至甸的個人信息,主要有以下資料來源:

其一:《晚晴簃詩匯》。據(jù)徐世昌編匯的《晚晴簃詩匯》(即《清詩匯》)第194卷所載:“王至甸,號徙南,靜寧人。詩話:徙南,故諸生,工琴能詩,年二十,棄家入道。”[2]8945

其二:《冬飲叢書》。據(jù)王瀣②王瀣(1871~1944),字伯沆、伯謙,晚年自號冬飲,南京人。生前收藏有大量珍稀手抄本。《冬飲叢書》中抄錄有《徙南詩錄》,其著載:王至甸號歸莊道人。[5]此外,在王瀣藏書的研究資料中,有張敏文的文章《王伯沆先生借存書目概述》中,有關(guān)于王至甸的情況。“徙南詩錄不分卷(清師莊道人王至甸)手寫本1冊;師莊詩草補遺不分卷(清王至甸)抄本1冊?!盵6]118

其三:《人物品藻錄》。鄭逸梅在其寫民國人物的《人物品藻錄》之《養(yǎng)壽園之徙南道人》見全文:“袁慰廷(世凱)盛時,曾于彰德筑養(yǎng)壽園,以為菟裘(隱居)之計。園占地絕廣,前后門作堡壘式,戎卒守之,蓋土匪多,不得不加意防衛(wèi)也。及袁死,長子克定,主持一切,招納才士,雅有父風(fēng)。有徙南道人者,隴西靜寧人也。貌蒼癯,作道士裝,善彈七弦琴,天風(fēng)一曲,泠泠作古音,令人聞之意遠(yuǎn)。克定嘗從之學(xué),每于夏日,晨曦初上,坐風(fēng)柳間,一鼓再彈,煩襟為除,幾忘其身之處于溽暑中也。內(nèi)兄周梵生(鄭逸梅妻兄),寒云(袁世凱二子袁克文號)聘為西席,因得同受道人之教,錄琴譜如天書,凡半年,以事冗而罷。梵生謂道人不近女色,視名利如敝屣,待人接物,疏于禮貌,而自和藹可親。鹿幘綸巾,盎然有道氣,且工詩,蒙梵生抄示數(shù)首,至今猶留篋衍,如……棲心妙域,吐語自不同尋常也。道人作客養(yǎng)壽園時,年已古稀以上。聞于數(shù)年前歸道山,梵生寄贈道人遺像一幀,予寶藏之?!盵3]15袁世凱死于1916年。王至甸在袁死后在養(yǎng)壽園。鄭逸梅提到“道人做客養(yǎng)壽園時,年已古稀以上”。據(jù)鄭所言,其時王至甸已在70歲以上。在鄭寫此篇之?dāng)?shù)年前聽聞徙南道人已歸“道山”?!度宋锲吩邃洝返拇蟛糠謨?nèi)容為鄭寫于20世紀(jì)初期刊發(fā)表報紙上的文字。由此推知,王至甸生卒大約在1840~1920年左右。

徙南和徙南道人是同一個人。關(guān)于王至甸的生平其事不詳,綜合這些資料,可以基本可以“拼圖”①拼圖,一種還原歷史的方法,盡量搜羅相關(guān)信息,把這些零散的信息用“拼圖游戲”的方法,逐步拼初較完整的人物或事件。出王至甸的大致情況。

王至甸(約1840~約1920),號徙南、徙南道人、歸莊道人、師莊道人等,甘肅靜寧人。以隴西郡望而自名,為清末民初著名一時的僧道之一。大約生于道光20年(1840)左右,王至甸少年時,入靜寧州州學(xué)學(xué)習(xí),勤學(xué)經(jīng)籍,后考取秀才。少年得志,卻無意于仕進,20歲“棄家入道”。此后潛心修道30年,游離道教名山,尋訪隱世高人,通閱《道藏》,②《道藏》,道教的典籍,只要指明代的《正統(tǒng)道藏》與《萬歷續(xù)道藏》,之前的《道藏》早遺失。探究道教內(nèi)丹內(nèi)蘊。在何地修道?師從何門何派?不得而知。但據(jù)王至甸盤桓袁府養(yǎng)壽園,極有可能為正一派。因民國初,袁世凱與正一派來往頻繁,特別是與正一派領(lǐng)袖張曉初關(guān)系密切,袁稱帝時曾冊封其為“正一掌教真人”,頒給“正一真人”。[7]345至其50歲時,修道有所成。后一直云游四方,走遍江河南北,歷蜀、鄂、粵、豫、滬、京等地,持道學(xué)、琴學(xué)與詩畫才藝,交游政界、文藝界名流。與書畫家,特別是海派蒲華交往甚密。曾盤桓袁府養(yǎng)壽園,為袁克定座上賓。大約卒于民國9年(1920)左右,壽齡當(dāng)80歲左右,卒地、葬地不詳。其形象,據(jù)鄭逸梅《養(yǎng)壽園之徙南道人》中載,“貌蒼癯”“作道士裝”“疏于禮貌”“和藹可親”“善彈七弦琴”。具體形象不可見,鄭逸梅舊藏有其照片,今不可見。

二、王至甸的修為

靜寧自古以來道教似乎就很盛行,靜寧州地處秦隴會要之所,道場非常多。據(jù)明代《平?jīng)龈尽れo寧州》[8]250,294及清代康熙版《靜寧州志》[9]18-19記載,靜寧州城明代就有文昌閣、關(guān)帝廟、紫極冠、靈官殿。州城南翠屏山(今文屏山)有圣母祠、真武祠、龍君祠等。往南至威戎鎮(zhèn),元代有華嚴(yán)寺,明代有真武祠、東岳祠等。再南至水洛(今屬莊浪縣)紫荊山有玉虛宮。東南有葛家洞(舊傳葛洪修煉處)、陳家洞(兩地明清屬靜寧,今屬莊浪縣)。州城西有至少重建于明代的西巖寺。往東有古城(靜寧古城鄉(xiāng),宋代舊章川堡)清代興隆寺,再往東有主山道場。③清代康熙版《靜寧州志》所載主山,即云崖寺,今屬莊浪縣。

靜寧有記載的道士有4位。其一:金代凝陽真人董守志。女真人,籍貫不詳。明昌6年(1195),在德順州(治所在今靜寧縣)入道,后在靜寧一帶修道,廣授弟子。[10]其二:元代圓明真人賀志真。靜寧人(元初稱德順州,治所在今靜寧縣),為華山朝元洞創(chuàng)始人。④見華山朝元洞《創(chuàng)修大朝元洞碑》碑文。其三:元代姚德方。靜寧人(元初稱德順州,治所在今靜寧縣),為山東泰安州長壽縣十方靈禪寺第25代主持。[11]卷695其四:清末司空道士張郁如。靜寧人,修道于平?jīng)鲠轻忌?。[12]7-8此外,明清之際,道士軼聞間有記載?!鹅o寧州志》載,明代紫極觀道士朱玄貞塑通微化真人張三豐像不能肖似,后得一羽衣高人指點,塑像才得以傳神。據(jù)傳羽衣高人為張三豐顯靈。[9]220-221還有一則,明代正統(tǒng)年間,西巖寺重建,有一衣冠襤褸相貌奇?zhèn)サ牡朗恳詺纸髸板蕖眱勺钟陂T壁,字有一間房大?!板蕖眱勺郑?jīng)二百年至明末崇禎變亂,西巖寺被焚燒而墻字赫然獨在。[9]221-222另在清代王士禎的怪談異聞筆記《池北偶談》中就有一節(jié)專門寫“靜寧州道士”:“陜西靜寧州一道士,賣藥于市,手持小葫蘆,修廣僅寸許,傾之,得土數(shù)升,皆成金丹,以予病者,立已。求者日眾,不能給,以麈尾一揮,人人袂間各得三粒。一日以小瓢貯丹,任人自取,極力多攫,止得三粒。數(shù)百人悉得藥,而瓢仍不空。后不知所之?!盵13]卷23王士禎所載,似乎靜寧道士神通廣大,仙術(shù)高深莫測。

在這樣的背景中,王至甸的修道也就不足為怪了。修道于何處,還需后來發(fā)現(xiàn)的資料來補充。關(guān)于他的道號,有“徙南道人”、“歸莊道人”、“師莊道人”。這些與莊子有很大關(guān)系的道號,標(biāo)示了王至甸的信仰取向?!搬隳稀背鲎浴肚f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皻w莊”、“師莊”,有非常明顯地尊崇莊子及其思想的色彩。歷代多有《歸莊圖》,以喻隱逸。關(guān)于王至甸的派系,前文推斷為正一派。是基于對正一派與袁世凱密切的關(guān)系往來、王至甸在袁宅養(yǎng)壽園被袁家公子奉為座上賓的關(guān)聯(lián)上的推論。

王至甸修道的時間,自20歲入道,修道長達(dá)30年。

至于修道的結(jié)果,在王至甸的詩句中亦有反映?!峨s錄道藏因以自嘲》中有“三十年來訪太初”、“今日定教蠹魚笑”。[14]71另從王至甸的琴音中可窺一斑,“山水虛深道心古,鷗鷺澹遠(yuǎn)塵機忘。祕弄初開若有會,寸衷感激空低昂。”[15]卷176

淡泊名利,自是修道者的本分,無欲無求也自然在待人接物上有所反映,其“疏于禮貌,而自和藹可親”。[3]15自然而處,對世故疏散,身心自在塵俗之外;和藹可親自是道機參透使然。曾在養(yǎng)壽園中從徙南道人學(xué)琴的周梵生慨嘆,(徙南道人)“鹿幘綸巾,盎然有道氣”。[3]15道氣不僅來自其裝束、儀容和行為舉止,更是來自他的修煉與持守。

徙南道人是真道人,絕非招搖撞騙的江湖之徒,相貌奇?zhèn)ビ邢娠L(fēng)。這在鄭逸梅的《人物品藻錄》中,曾在養(yǎng)壽園教授袁克文子女的周梵生對鄭逸梅談及,“道人不近女色,視名利如敝履”。[3]15蓋因世之沽名釣譽之徒太多,貪財好色之假道士假和尚太多。清代筆記小說多有記載,人們司空見慣,對徙南道人王至甸的品行倒是顯得驚奇而另眼相看。

三、王至甸的交游

徙南道人王至甸交游廣泛,從其詩作中可以看出,其與政治人物、文學(xué)家無所不交,但交往層次較高,多為知名人物,主要集中在書畫家方面。另外,從在徙南道人的詩作及與朋友的唱和詩以及軼聞中,我們發(fā)現(xiàn)他的其他交游情況。

在海派畫家蒲華致方逋的信札中,提到了他們共同的故交徙南道人王至甸:“丁酉歲在滬盤桓,忽忽五六載矣。今王徙南道兄自楚來已數(shù)月,時時聽其琴,而談及閣下不勝渴念之至。吾禾琴學(xué),仗維持之,亦可喜也。茲十月十三日得惠函并紙件,潤資荷甚。倥傯間直至本月初方可報命,因即封寄,乞照入。如晤公度諸君,煩為道舊。大約冬杪來禾,再圖把晤耳,馀容面敘。此候,憬來仁世兄近安。弟華頓首。十一月初三日。內(nèi)附仿單,乞分致。”①即《蒲華晚年致方逋的三通信札》其二,此信札共兩頁,縱22.7厘米,橫12.5厘米,紙本,2006年底為嘉興博物館藏。另見葛金根《蒲華晚年致方逋的三通信札》,《文物天地》,2008,年,第7期,第55頁,圖2。從這份珍貴的信札中可以得知,蒲華、方逋都是徙南道人所熟悉的朋友,期間多有琴藝詩畫的交流。信札所載“丁酉歲”,即1897年。蒲華其時已開始較長時間居住在上海。據(jù)葛金根《蒲華晚年致方逋的三通信札》所考證,蒲華寫此信札應(yīng)是1902年或1903年移居滬上時,時年66歲“王徙南”即徙南道人王至甸。據(jù)信札可知,徙南道人王至甸自楚來滬已好幾個月了,且住在蒲華在上海的家中。蒲華與徙南道人王至甸時不時進行琴藝切磋交流。此外從王至甸的詩作《畫梅一枝題贈潘恂九還巴陵》中可以看出,王至甸有一定的繪畫水平。蒲華為海派領(lǐng)袖之一,可以肯定的是,王至甸被蒲華帶入自己的文藝圈,且與圈子中人物是比較熟悉的。

此外,在王至甸的詩作(《西湖留別曲園題》、《畫梅一枝題贈潘恂九還巴陵》、《將往金陵留別鄂中諸友》、《種松圖陳雪盦屬題》、《趙季和刻青田石章見贈時將歸蜀因為詩以報之》、《贈友人馮集梧》),以及別人寫王至甸的詩作(蕭端澍的《春日聽徙南道人彈琴》)、掌故(《人物品藻錄·養(yǎng)壽園之徙南道人》)、信札(《蒲華晚年致方逋的三通信札》其二)中,梳理出其交游的人物有以下11位。人物簡介摘錄如下:

蒲華(1832~1911),字作英,亦作竹英、竹云,浙江嘉興人。號胥山野史、胥山外史、種竹道人,齋名九琴十硯齋、九琴十研樓、芙蓉庵,夫蓉盦、劍膽琴心室等。晚清著名書畫家,與虛谷、吳昌碩、任伯年合稱“海派四杰”。

方逋(生卒不詳),初名錫琛,字韞玉,號憬來,又號逋庵,浙江嘉興人。清末民初古琴家、畫家。擅畫山水、學(xué)吳秋農(nóng),亦善交易古物。

俞樾(1821~1907),字蔭甫,自號曲園居士,浙江德清城關(guān)鄉(xiāng)南埭村人。道光30年(1850)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后潛心學(xué)術(shù)達(dá)40余載,章太炎、吳昌碩等皆出其門下。治學(xué)以經(jīng)學(xué)為主,旁及諸子學(xué)、史學(xué)、訓(xùn)詁學(xué),乃至戲曲、詩詞、小說、書法等。海內(nèi)及日本、朝鮮等國向他求學(xué)者甚眾,尊之為樸學(xué)大師,所著《春在堂全書》五百余卷。俞樾是清末著名學(xué)者、文學(xué)家、經(jīng)學(xué)家、古文字學(xué)家、書法家。

潘恂九(生卒不詳),書畫家。其它不詳。

陳雪盦(生卒不詳),書畫家。其它不詳。

馮集梧(生卒不詳),不詳。

蕭端澍(生卒不詳),字雨根,號水卿,三臺(四川綿陽)人。光緒戊子舉人,官至武昌知縣。有《賞松石齋詩存》。

趙爾豐(1845~1911),字季和,祖籍山東萊州,生于奉天鐵嶺(今遼寧省鐵嶺市),漢軍正藍(lán)旗人,曾任山西知縣累保道員、川滇邊務(wù)大臣、駐藏大臣、四川總督。

袁克定(1878~1955),字云臺,別號慧能居士,河南項城人,袁世凱長子。

袁克文(1889~1931),字豹岑,號寒云,河南項城人,昆曲名家,民國四公子之一。

周梵生(生卒不詳),號十笏天花室,籍貫不詳。曾在養(yǎng)壽園做袁克文子女的家庭教師。

上述人物資料有詳有略,這與其在相應(yīng)歷史中的地位及個人資料的保存、挖掘有關(guān)。這個人物名錄,可以看做是王至甸交游圈的一部分,有政治風(fēng)云人物袁克定、袁克文、趙爾豐,也有文人學(xué)士馮集梧、蕭端澍,有畫家浦華、方逋等,還有普通的人物如周梵生,此外還有如潘恂九、陳雪盦等神秘不可知其身份者。

從有限的資料中梳理,可以看出王至甸交游圈子的兩個特點:其一,交游的以書畫圈為主。在蘇杭寧滬等文化發(fā)達(dá)地區(qū),王至甸與海派領(lǐng)袖之一的蒲華關(guān)系密切,與較高級別的文化圈多有互動。另外,與蒲華關(guān)系密切的吳昌碩是否同王至甸有交往,還需進一步考證。其二,交游的核心地域在上?!玫聝蓚€基點輻射的江南文化圈和中原文化圈。在詩作、信札中窺知,徙南道人王至甸從鄂中(今宜昌、襄樊、荊州和荊門)至金陵(今江蘇南京),至西湖、至秦淮,到惠陽(今廣東惠陽),到河南彰德洹上袁世凱府邸養(yǎng)壽園。從湖北到上海。其中有些行程先后順序不可知,但據(jù)鄭逸梅的《養(yǎng)壽園之徙南道人》一文以知,徙南道人王至甸古稀之年至仙逝的近10年時間,起先盤桓在河南彰德袁府養(yǎng)壽園。其后落腳何處,不得而知。

王至甸自出靜寧學(xué)道以來,周游大半個中國,交往文人逸士、畫家詩人、鑒藏家,并與一些政治人物有所交集,其游歷之廣,圈層之高,交游之深,又在僧俗兩界受人器重,讓人驚嘆。

四、王至甸的琴藝

琴與詩,在古代是文人必不可少的兩刷子。因琴音古絕,成為文人的最愛。畫家也多喜歡表現(xiàn)高人、隱士的操琴圖、攜琴訪友圖等。操琴成為一種文化符號。

《晚晴簃詩匯》中評王至甸,有:“工琴能詩?!笨梢娫诋?dāng)時品評者心目中,王至甸的琴藝比詩作要排前一些。

徙南道人的琴,在佚名詩人《贈別王徙南道士》中有提及,“應(yīng)憶南朝水去叟,抱琴歸去等冥鴻?!贝送?,在他存世的遺詩中也多涉“琴事”:“一別情何極,相思鼓七弦”、“回首松龕舊棲處,琴音花底漸虛無”、“擬抱青琴鼓招隱,知君久已厭箏琶”。[2]8945-8946

蒲華信札中特意提到徙南道人的琴:“今王徙南道兄自楚來已數(shù)月,時時聽其琴,而談及閣下不勝渴念之至。吾禾琴學(xué),仗維持之,亦可喜也。”[4]55“吾禾”,為我禾城之意,指嘉興?!拔岷糖賹W(xué),仗維持之,亦可喜也?!奔囱栽诩闻d琴學(xué)之地位。從信札中可以看出,徙南道人的琴藝之高,能入蒲華法眼。蒲華雅好琴藝,齋名九琴十硯齋、九琴十研樓、劍膽琴心室,侍琴如癡。在禾城也算琴藝高手。王至甸能與蒲華切磋,琴藝定不差。據(jù)載,方逋先后得維揚秦焦庵、舜湖王勺山舊藏唐雷霄氏“秋塘寒玉”琴。徙南道人王至甸與蒲華、方逋他們?nèi)顺嗽娢某屯猓钪饕倪€是琴藝的切磋交流。

在《養(yǎng)壽園之徙南道人》中專門寫到王至甸的“琴事”:“貌蒼癯,作道士裝,善彈七弦琴,天風(fēng)一曲,泠泠作古音,令人聞之意遠(yuǎn)”[2]8945-8946徙南道人琴技高超,有“天風(fēng)古音,泠泠意遠(yuǎn)”之妙。在養(yǎng)壽園時,袁大公子克定曾學(xué)琴于他,且學(xué)得有聲有色。此外,鄭逸梅妻兄周梵生曾跟徙南道人學(xué)琴識譜,由于太難而中途作罷。

從聽者的層面而言,有受過藝術(shù)訓(xùn)練的袁氏公子克定、克文,有通書畫琴藝的海派畫家蒲華,有琴學(xué)家方逋,在這樣的圈層展示,并進行交流與切磋,無疑王至甸的水平是不差的,應(yīng)該居于上乘?!霸棾亲涌硕▏L從之學(xué),每于夏日,晨曦初上,坐風(fēng)柳水榭間,一鼓再彈,煩襟為滌,幾忘其身之處于溽暑中也?!盵2]8945-8946另從袁克定學(xué)琴癡迷的程度,可以看出,王至甸教學(xué)水平之高。

徙南道人的朋友蕭端澍有一首詩《春日聽徙南道人彈琴》:“丹房晝靜春風(fēng)香,仙人隱幾琴眠床??椭梁糍诇S苦茗,興來為我彈清商。山水虛深道心古,鷗鷺澹遠(yuǎn)塵機忘。祕弄初開若有會,寸衷感激空低昂。”[15]卷176詩中寫出了徙南道人琴藝之高妙,琴音是可心靈契會。古之習(xí)者多,道士習(xí)者則少,而能出眾者更少。

關(guān)于徙南道人的琴藝到底有多高,確未留下可考的證據(jù),但從詩人、畫家、政客的這些資料中,看出其琴藝備受中推崇,足見其琴藝之精妙莫測。高人道心之古,其琴音商調(diào)足以忘掉塵俗機鋒。道士之琴不同于文士之琴,更不同于優(yōu)伶之琴,其琴道心獨居,超然塵外,是可謂仙音裊裊。

五、王至甸的詩作

徙南道人王至甸現(xiàn)存遺詩16首,目前有四個出處,其它軼散不可知。

其一,徐世昌編繪的《晚晴簃詩匯》第194卷中,共收錄13首詩。其中五言絕句2首:《畫梅一枝題贈潘恂九還巴陵》、《水云亭》;七言絕句6首:《雜錄道藏因以自嘲》、《過惠陽花隱洲》、《秦淮秋感》(4首);五言律詩1首:《將往金陵留別鄂中諸友》;七言律詩2首:《贈友人馮集梧》、《秋夜讀道藏有作》;古體詩2首:《種松圖陳雪盦屬題》、《趙季和刻青田石章見贈時將歸蜀因為詩以報之》。《晚晴簃詩匯》輯錄道士77人,詩百余首。在這本清詩匯中,收錄的詩比較全面,雖有人詬病其收錄的小部分詩作質(zhì)量不高,但徙南道人王至甸的詩作在這些道士詩,乃至清詩中算是上乘之作。有清一代,276年,錄入詩人6100余人,詩作27000余首。其中輯錄道士77人,大多錄入一兩首詩作。《晚晴簃詩匯》中收錄徙南道人詩作之多,在同時入選的道士中比較罕見。

其二,鄭逸梅的《人物品藻錄》收錄3首。其中七言律詩1首:《西湖留別曲園題》,七言絕句2首:《黃山樵隱圖》、《雜詩》。

其三,陳友琴編著的《千首清人絕句》中,收錄《畫梅一枝題贈潘恂九還巴陵》一首。

其四,《冬飲叢書》中有《徙南詩錄》手抄本存目。民國間國學(xué)大師王瀣校錄《冬飲叢書》,鈔書有三個原則:一是孤本;二是佳本,未能經(jīng)人發(fā)現(xiàn)者;三是難讀之書。其抄錄的書30種,《徙南詩錄》可謂孤本珍本,在其時備受矚目。《徙南詩錄》應(yīng)該是收錄王至甸詩作比較多的,但目前未能見到。

王至甸的詩分為四類:悟道詩、贈友詩、感懷詩和題畫詩。

悟道詩,為其修道中參悟道機有感而作。《雜錄道藏因以自嘲》、《秋夜讀道藏有作》,這兩首是其中為數(shù)不多的悟道詩?!兜啦亍分该鞔摹墩y(tǒng)道藏》與《萬歷續(xù)道藏》,為道教的經(jīng)典叢書,內(nèi)容非常龐雜。王至甸研讀《道藏》,可以看出他不囿于某門某派,二是博采眾長。其中《秋夜讀道藏有作》一詩特別出彩?!疤降眯榈姥坌?,庚申空守只勞形。忽然虛室夜生白,自詫靈臺火養(yǎng)青。大月危樓堪獨嘯,天風(fēng)高笛落殘星。無人解我還丹訣,試取微吟記畫屏。”“守庚申”為道家術(shù)語,即煉丹術(shù)。在王至甸看來,煉丹也是勞形的勞苦之為,悟道在于靈臺犀通,虛室生白而在“忽然”之間?!按笤挛强蔼殗[,天風(fēng)高笛落殘星?!贝司渖趺?,“大月”“危樓”“天風(fēng)”“笛嘯”“殘星”,諸意象妙然天成,意境落廓寫盡修道人的清淡高卓之心境。

贈友詩,是古代文人交游、應(yīng)酬的必備禮物。這個在王至甸的詩作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有《贈友人馮集梧》、《趙季和刻青田石章見贈時將歸蜀因為詩以報之》、《畫梅一枝題贈潘恂九還巴陵》、《將往金陵留別鄂中諸友》4首?!八纱皩坡犘掠辏炲鞂ど饺胪硐肌?,“一別情何極,相思鼓七弦”,“翩翩野鶴初飛回,脫手贈我疑瓊瑰”。贈友詩中多有妙句佳對,立意不凡。

感懷詩,有《秦淮秋感四首》、《水云亭》、《西湖留別曲園》、《雜詩》、《過惠陽花隱洲》9首。這些感懷詩意境空幽渺然。“曲曲林亭澹澹春,水聲花影四無鄰。明年石上尋鴻爪,誰識玄都舊道人?!薄棒骠嬉苞Q無歸處,五岳云煙腳底生。飛落江南人不識,春潮猶打石頭城。”景中之聲色動靜,忽遠(yuǎn)乎之仙界,玄不可追。“又欹桐帽別西湖,鶴羽天風(fēng)酒滿觚。骨醉不辭靈秀氣,夢醒聊繪水云圖。六橋殘月隨人遠(yuǎn),一老文星照坐孤。回首松龕舊棲處,琴音花底漸虛無?!笔銊e之意,酒醉天風(fēng)又是另一番意境?!傲鶚驓堅码S人遠(yuǎn),一老文星照坐孤?!贝司淇胺Q絕妙。

題畫詩,多點題畫意而抒發(fā)個人的藝術(shù)觀點,另如清代方薰所言:“高情逸思,畫之不足,題以發(fā)之”。徙南道人的題畫詩有《黃山樵隱圖》、《種松圖陳雪盦屬》、《畫梅一枝題贈潘恂九還巴陵》三首,有的是朋友囑題的,有的是自己作畫題贈的?!白匝允址N向空山,一醉松陰化云海?!睂ⅰ斗N松圖》之志趣蹈然云外。《畫梅一枝題贈潘恂九還巴陵》,更是氣象不凡?!扒镲L(fēng)滿襟袖,歸棹洞庭陰。一醉寫疏影,歲寒盟此心?!碑嬅穼懞?,秋風(fēng)蒼涼意,醉心在隱幽?!扒镲L(fēng)滿襟袖”最是傳情達(dá)神,襟袖之間秋水一棹。

鄭逸梅品徙南道人的詩說:“棲心妙域,吐語自不同尋常也?!盵3]15詩境可道非常道,道人之詩,自是有道心玄虛所在,取意高遠(yuǎn),少人間煙火俗味。

徙南道人王至甸,甘肅靜寧如此這樣一位很盛名在外的人物,隱沒在歷史的煙云中,其為人、其修道、其琴技、其詩學(xué)讓人肅然起敬。但是關(guān)于他的資料目前還很有限,實為憾事。王至甸在清末民初甘肅文化史中應(yīng)該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歷史及詩作等還有待人們進一步挖掘考證。

猜你喜歡
道人靜寧信札
黃賓虹《致昂青信札》
做地道人 制道地藥
做地道人 制道地藥
做地道人 制道地藥
做地道人 制道地藥
Quantum computation and simulation with vibrational modes of trapped ions
藏在靜寧“三寶”里的美食精髓
原生態(tài)靜寧蘋果
致衛(wèi)東先生(信札)
作品(2017年6期)2017-06-19 19:37:06
近現(xiàn)代名人信札
收藏與投資(2017年5期)2017-05-30 10:48:04
叶城县| 南雄市| 醴陵市| 吉水县| 堆龙德庆县| 吉木乃县| 眉山市| 昆山市| 蓬安县| 大田县| 海门市| 汨罗市| 綦江县| 电白县| 浦县| 衡阳市| 泰安市| 三明市| 石楼县| 肇东市| 大连市| 鹤峰县| 进贤县| 阿拉善右旗| 黑山县| 洱源县| 沾化县| 湘西| 定结县| 内黄县| 皮山县| 灌南县| 宝丰县| 阳东县| 凤翔县| 碌曲县| 岳普湖县| 太保市| 乌拉特前旗| 石城县| 大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