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峰,張建軍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4)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以心腦血管疾病、肥胖癥、糖尿病等為代表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成為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衛(wèi)生首要問題。大量研究表明,通過體育運動與醫(yī)療相結合的“體醫(yī)結合”運動處方模式對于糖尿病、肥胖癥、高血壓病、高血脂等一系列慢性疾病具有積極的預防和治療作用。隨著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運動處方的應用逐漸受到重視。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體育產業(yè)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加強體育運動指導,推廣運動處方,發(fā)揮體育鍛煉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進等方面的積極作用?!?016年10月國務院頒布實施的《“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明確指出: “加強體醫(yī)融合和非醫(yī)療健康干預,建立完善針對不同人群、不同環(huán)境、不同身體狀況的運動處方庫,推動形成體醫(yī)結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發(fā)布體育健身活動指南,發(fā)揮全民科學健身在健康促進、慢性病預防和康復等方面的積極作用?!?/p>
社會體育專業(yè)學生畢業(yè)后直接為大眾健身服務,《運動處方》課程作為社會體育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掌握運動處方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術,從而具備指導大眾體育、養(yǎng)生健身、休閑娛樂及特殊人群健身指導的能力?!哆\動處方》課程的特征決定了該課程是一門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綜合性應用課程。該課程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學生應用專業(yè)知識解決健身指導中遇到實際問題的能力。社會體育指導專業(yè)傳統(tǒng)《運動處方》教學由于受課程學時設置過少、教材內容更新較慢、課程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等因素的制約,導致學生綜合應用《運動處方》課程理論知識解決健身指導中遇到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差,達不到應有的培養(yǎng)效果。因此,針對社會體育專業(yè)學生《運動處方》課程培養(yǎng)目標,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運動處方》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應用課程,課程內容較多,課程知識結構既包括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營養(yǎng)學、體育保健學等運動人體科學基本理論知識又包括有氧運動、抗阻訓練、關節(jié)柔韌性練習等實踐內容。要使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具備獨立制訂運動處方的能力,必須保證一定的教學學時。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面向運動人體科學和醫(yī)學專業(yè)畢業(yè)生開設的首期《運動處方師》培訓教學學時為80學時(理論58學時,實踐22學時)。由于受教學環(huán)境、儀器設備等因素的制約,目前大多數院校社會體育專業(yè)《運動處方》課程為24學時或36學時,較少的教學學時使《運動處方》課程的教學效果受到影響。
運動處方知識更新比較快,作為全球運動醫(yī)學、運動科學以及健康和體適能領域金標準的《ACSM運動測試與運動處方指南》一書目前已經更新10版(中文翻譯版目前9版),該書的內容比較好的反應了運動健康領域最新研究成果。不過該書內容過于深奧,不適宜作為社會體育專業(yè)本科生教材。目前國內面向社會體育專業(yè)本科生的《運動處方》教材較少,大多數院校社會體育專業(yè)《運動處方》課程教材選用的為楊靜宜、徐峻華編著的《運動處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該教材作為《運動處方》經典教材,知識結構合理,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強,2005年出版以來得到了讀者的好評,目前已經印刷18次,但是該教材存在內容更新不及時、不能反映運動健康科學領域最新成果的缺點,學生僅僅靠課本難以獲得運動處方最新知識。
社會體育專業(yè)學生畢業(yè)后直接為大眾健身服務,在健身過程中,針對不同人群的具體情況,準確開具有效促進健康的運動處方,是每個社會體育專業(yè)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哆\動處方》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課程中健康體適能的評定、個體功能能力(FC)的評定、運動耐量試驗(ETT) 、肌肉力量評定、力量訓練實踐、關節(jié)活動度(ROM)測量、肌肉牽張練習等內容均為實踐環(huán)節(jié)內容。而傳統(tǒng)《運動處方》教學由于受學時等因素制約,過分注重課程理論知識,缺少運動處方理論知識的綜合應用,學生利用《運動處方》知識解決大眾健身指導實際問題能力較差。
自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guī)范性及非規(guī)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目前教學中常用到的自媒體平臺主要包括微信公共號、微博、視頻播客平臺、百度官方貼吧、論壇等網絡社區(qū)。根據社會體育專業(yè)學生自媒體應用情況調查,《運動處方》課程教學選用微信公共平臺加騰訊視頻平臺作為《運動處方》自媒體教學平臺。
案例教學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國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導,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案例作為教材,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透過此種方式,有助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使得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積極主動進行思考。目前一部分財經類院校、醫(yī)學院校應用案例教學進行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顯著改善了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應用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運動處方》案例庫是《運動處方》案例教學的核心,《運動處方》課程案例庫主要來源于美國運動醫(yī)學會(ACSM)認證指南和大眾健身實踐。美國運動醫(yī)學會(ACSM)認證是健康與健身行業(yè)最權威、最具挑戰(zhàn)性的職業(yè)認證,在世界范圍內被認為是行業(yè)的"黃金標準"。其認證體系分成ACSM-CPT 認證的私人教練、ACSM-HFS 認證健康健身專家、ACSM-CCES 認證診所和康復理療師、ACSMRCEP 注冊診所和康復理療師四級,在ACSM認證復習指南中有大量案例。針對社會體育專業(yè)學生培養(yǎng)目標,《運動處方》課程案例庫可以選擇其中ACSM-CPT 認證的私人教練、ACSM-HFS 認證健康健身專家認證復習指南中的典型案例。大眾健身實踐中遇到的典型案例是《運動處方》課程案例庫的又一主要來源,教師平時多同健身俱樂部、運動康復工作室結合,收集大眾健身過程中出現的典型案例,根據運動處方課程內容對案例進行分類、整理納入案例庫。
《運動處方》課堂教學前,教師先把課堂教學相關的理論知識及將要涉及的2~3個典型教學案例通過微信公共平臺發(fā)布,學生通過接收到的信息進行課前預習,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針對其中1例案例進行討論,其余案例以作業(yè)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完成。針對運動處方實施過程中無法在課堂演示講解的動作技術規(guī)范等內容,課前可以拍攝成視頻利用微信公共平臺發(fā)布,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根據《運動處方》課程教學內容,選取心肺耐力測評、肌肉力量測評、身體成分測評、耐力運動處方的制訂、力量運動處方的制訂等典型案例進行教學。例如在制訂減肥運動處方時,教師可以課前在微信公共平臺發(fā)布案例:×××,男,23歲,身高193 cm,體重 93 Kg,肱三頭肌皮褶厚度19 mm,肩胛下角皮褶厚度 18.5 mm。提出如下問題 :(1)計算 BMI。(2) 計算體脂%。(3)你認為該男子是否需要減肥呢?并設計減肥運動處方。學生通過微信接收信息后,自己先進行預習,課堂上教師針對案例組織學生討論,另外相類似案例學生再寫到作業(yè)本上,每個知識章節(jié)結束后教師通過微信平臺公布相關案例參考答案。
《運動處方》課程教學知識點多,內容繁雜,傳統(tǒng)課堂教學學生被動接受課程知識,容易失去學習興趣。《運動處方》案例教學,學生針對案例中的問題,主動通過課本、網絡尋找答案,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的探索、學習,一方面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應用《運動處方》課程知識解決運動實踐遇到現實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課程中知識點能夠即學即用,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運動處方》課程內容繁雜、知識點較多,而社會體育專業(yè)《運動處方》課程一般設置36或24學時,在有限的課時內僅僅通過課堂教學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應用微信平臺進行《運動處方》教學,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將一部分可以自學的知識點通過微信公共平臺指導學生進行學習,課堂教學時重點進行重、難點講解,組織學生進行案例討論。課堂教學無法演示的體適能測評方法、運動鍛煉動作演示等內容利用騰訊視頻進行播放,彌補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不足,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運動處方知識更新比較快,目前每隔2年美國運動醫(yī)學會(ACSM)就會出版一本《ACSM運動測試與運動處方指南》,而目前社會體育專業(yè)用到的本科教材內容更新較慢。利用微信公共平臺,教師可以及時發(fā)布最新研究,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的去學習,教師理論知識能夠不斷升華。學生通過微信公共平臺能夠了解到全球運動健康科學領域最新成果,彌補了教材內容更新慢的弊端,開闊了師生的視野。
《運動處方》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應用課程,課程知識結構即包括運動解剖學、
運動生理學、運動營養(yǎng)學、體育保健學等運動人體科學基本理論知識又包括有氧運動、抗阻訓練、關節(jié)柔韌性練習等實踐內容。傳統(tǒng)教學中,這些課程知識點孤立存在,缺乏聯系,學生知識點背會后不能很好的應用。《運動處方》案例教學以應用為核心,案例都來源于健身實踐,學生通過案例分析,能夠將孤立知識點綜合應用,提高了學生綜合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