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凱+汪泓+劉婷婷
〔摘要〕 健康的勞動人口是提升國家和地區(qū)經濟增長的源動力。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提升將有效緩解老齡化難題,幫助我國實現(xiàn)從“人口紅利”到“健康紅利”的轉變。分析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影響因素以及不同勞動人口群體的健康水平演變趨勢發(fā)現(xiàn),我國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整體較好,健康優(yōu)良比例達87%;年齡、受教育程度、鍛煉次數(shù)、家庭收入、戶籍等因素對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有顯著影響,且在23歲左右達到峰值;但不同性別、受教育程度、區(qū)域及城鄉(xiāng)勞動人口群體的健康水平演化趨勢呈現(xiàn)差異性,男性健康水平好于女性,尤其是40歲之后的健康優(yōu)勢更大;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明顯好于其他群體,高中階段教育對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影響程度最大;東部地區(qū)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好于中西部地區(qū);城市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優(yōu)于農村。
〔關鍵詞〕 健康中國;勞動人口;健康水平;人口群體;人口紅利;健康紅利
〔中圖分類號〕F2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769(2018)01-0038-10
一、引言
健康作為人力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基礎條件。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戰(zhàn)略;2016年在全國衛(wèi)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把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進一步強調健康中國戰(zhàn)略,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目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fā)展之間的矛盾……而人們對健康的需要應該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實施健康中國戰(zhàn)略、實現(xiàn)全民健康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
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提升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要從廣泛的健康影響因素入手,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那么,影響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因素有哪些?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演變規(guī)律又是怎樣的?本文將通過對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影響因素以及健康水平演變趨勢的分析,豐富健康人力資本理論并為政府健康領域的決策提供有一定參考價值的依據。
二、研究綜述
上世紀60年代,在經濟學家正式提出人力資本理論時,健康即被視為重要的人力資本形式( Mushkin,1962;Becker,1964)?!?〕本文在人力資本理論框架下梳理現(xiàn)有關于人口健康的文獻發(fā)現(xiàn),國內外學者在健康水平評價指標、健康水平影響因素、不同人口群體健康水平等方面進行了豐富的研究。
1.健康水平評價指標
自評健康(SH)是評價健康水平最常用的指標。Hurd & McGarry(1995)、 Idler & Benyamini(1997)的研究均發(fā)現(xiàn)自評健康水平與死亡率以及重大疾病發(fā)生率之間存在較強的相關關系?!?〕Poortinga(2006)認為自評健康是預測健康狀況的較好指標,其穩(wěn)健性甚至優(yōu)于某些客觀測量指標(Yip等,2007)?!?〕Gerdtham和Johannesson(1999) 、劉國恩(2004) 、趙忠(2006)、陳友華等(2011)、杜鵬(2013)均采用自評健康作為人口健康水平的評價指標?!?〕隨著健康內涵的逐漸豐富,心理健康(MH)也逐漸成為衡量人口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標。如Perlinetal & Stansfeldetal(2008)、王桂新等(2011)、Bressan (2014)〔5〕均在健康評價中采用了心理健康指標。由于自評健康和心理健康指標帶有很大主觀性,學者們引入了一些客觀指標,如患病率(Perlinetal & Stansfeldetal、王桂新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Bressan2014)、身體質量指數(shù)(BMI)(熊艾倫等2016)等。〔6〕但梳理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文獻中綜合性健康評價指標的研究較為缺乏,為了彌補這一不足,本文選擇自評健康(SH),心理健康(MH),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身體質量指數(shù)(BMI)四類指標綜合評價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建健康指數(shù),綜合衡量勞動人口健康水平。
2.健康水平影響因素
早在20世紀70年代,Grossman便提出了健康生產函數(shù)概念,他認為消費者可以通過健康生產的方式補充健康資本的消耗?!?〕此后,Wilkinson (1997)、齊良書等(2011)通過研究收入與健康的關系發(fā)現(xiàn)不同收入的人群其健康水平是有差異的?!?〕Adler.etal(1993)、F. Curtis Breslin (2008)、程令國等(2014)、胡安寧等(2014)專家通過分析教育與健康之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教育對健康具有一定促進作用?!?〕于曉薇等(2010)、焦開山等(2014)認為年齡、性別等自然屬性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0〕杜本峰,王旋(2013)、焦開山等(2014)還將戶籍、區(qū)域作為社會經濟地位指標納入影響因素分析中?!?1〕本文基于綜合考慮選擇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本人、父母)、收入(個人、家庭)、戶籍、區(qū)域等因素入手,分析上述因素對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影響。
3.不同人口群體健康水平
既然不同群體的健康水平存在差異,研究特定群體的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價值。對此,趙忠(2006)分析了我國農村人口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李建新等(2014)、牛建林等(2014)比較研究了城鄉(xiāng)人口健康狀況差異及對勞動參與率的影響〔12〕;曾毅等(2004)探討了高齡老人的健康狀況〔13〕,陳友華(2011)、杜鵬(2013)、姜向群等(2015)分析了老年人的健康水平〔14〕;鄧利方(2012)、梁宏,熊美娟(2015)則對中國勞動力的健康狀況和差異進行了分析?!?5〕根據對不同群體健康水平研究文獻的梳理發(fā)現(xiàn),學者們的研究重點多集中于老年人口、城鎮(zhèn)人口、農村人口等特定群體,為了進一步搞清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本文選擇不同勞動人口群體為研究對象,剖析其健康狀況。endprint
4.健康隨年齡變化規(guī)律
Harman(1981)研究發(fā)現(xiàn),身體的各項機能隨年齡增加而顯著下降,各種慢性病和功能性喪失直接導致與老年人機體相關的健康指標呈下降趨勢?!?6〕George Linda(1985)和駱為祥等(2011)的研究指出,隨著年齡增大,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日趨下降。〔17〕但現(xiàn)有文獻顯示相關研究只針對老年人口,探討老年人口健康與年齡之間的關系,也未測算人口健康水平演變趨勢,而關于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研究更多集中于健康對勞動參與或勞動供給的影響分析(張車偉,2003;朱玲,2009;李琴,2014)〔18〕,關于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演變趨勢和內在規(guī)律的研究則較為缺乏。那么,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演變趨勢究竟是怎樣的?不同性別勞動人口、城鄉(xiāng)勞動人口、不同受教育程度勞動人口、不同區(qū)域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演變趨勢有什么差異?對這些問題的深入分析將有助于我們從深層次探析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演變趨勢,總結規(guī)律、分析差異,豐富勞動人口健康研究的相關理論,為提高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提供決策參考。
基于以上梳理、綜合及評析,本文擬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第一,結合健康內涵,構建綜合性健康評價指數(shù),對我國目前勞動人口健康水平進行衡量;第二,以勞動人口為研究對象,剖析我國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影響因素;第三,探析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演變趨勢,并分性別、受教育程度、區(qū)域、城鄉(xiāng)等不同維度研究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演化差異。
三、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影響經濟增長的機理及計量模型
1.影響機理
健康也是生產力,經濟發(fā)展理論及現(xiàn)實經驗均表明,勞動人口的健康狀況是影響勞動生產率的重要因素,健康狀況越好,勞動者生產效率越高。尤其在我國人口年齡結構迅速老齡化及勞動力資源逐漸成為稀缺生產要素的時代背景下,人口特別是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提升將有效緩解老齡化難題,幫助我國實現(xiàn)從“人口紅利”到“健康紅利”的轉變。經濟增長理論認為人力資本投入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之一,而健康是人力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柯布道格拉斯的生產函數(shù)理論,勞動人口通過教育和健康投入能夠提升人力資本存量,從而促進經濟增長。Bhargava等(2001)用成人生存率指標替代健康狀況的研究發(fā)現(xiàn),健康狀況提高1%,將使經濟增長率提高0.05%。〔19〕而經驗表明健康對于國家和地區(qū)的宏觀經濟增長以及勞動生產效率的提高確實具有一定作用。
健康能夠有效改善勞動力質量。勞動力資源是經濟增長的基石,其數(shù)量和質量是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量,而健康是勞動力質量的主要表現(xiàn),因此,研究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尤其是不同性別、受教育程度、區(qū)域及城鄉(xiāng)勞動人口群體健康水平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提升可以增加勞動人口的工作時間和工作效率,讓勞動者可以更有效地參與工作。其次,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提升可以有效延長人口壽命,而預期壽命延長會增加教育投入和健康投入,從而提高勞動力素質。再次,健康水平提升可使更多的勞動人口滿足工作對健康的需要。所以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提升將幫助我國實現(xiàn)從“人口紅利”到“健康紅利”的轉變;挖掘當前勞動人口的“健康資本存量”對促進經濟增長,幫助我國跨過中等收入國家陷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健康水平提升還明顯有助于老齡化問題的解決。在我國老齡化背景下,勞動力已越來越成為稀缺資源,“人口紅利”正在消失。老齡化問題的本質是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和經濟社會發(fā)展不協(xié)調、不匹配造成的勞動力短缺。本文認為,無論是“全面兩孩”政策還是即將出臺的延遲退休政策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國人口結構老化和勞動力短缺問題,而健康中國戰(zhàn)略的實施將為這兩項政策提供支撐和補充。一方面,健康中國戰(zhàn)略的實施將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為勞動人口延遲退休和育齡人口的健康生育奠定生理基礎。另一方面,通過健康水平的提升可以更好地發(fā)揮目前勞動力的產出效率,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十九大報告關于實施健康中國戰(zhàn)略篇章中提出,要加強人口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體現(xiàn)了用人口健康水平的提升緩解人口老齡化難題和優(yōu)化人口結構的戰(zhàn)略思想。
然而,健康隨年齡增長會產生折舊。20世紀70年代,Grossman建立的健康人力資本理論模型認為,人口健康是人力資本的重要儲備,即健康人力資本。Grossman利用投資理論證實,年齡增加將使健康資本的折舊率增加,即隨著年齡增長,健康人力資本逐步下降。此模型的分析框架如下:
Ht是第t期健康人力資本存量,It是第t期健康投資,δ是健康人力資本折舊率,隨著年齡變化而不同,且δ受教育、收入水平等因素影響。教育對健康的影響體現(xiàn)為:教育水平的提升將降低健康折舊速度,提升健康人力資本的生產效率。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報告指出,加強教育能夠有效促進健康,受過教育的人口可以接觸到與衛(wèi)生健康有關的信息,并且可以很好地利用衛(wèi)生保健服務,從而能夠更健康地生活。教育對健康的影響過程一般歸納為“預算約束放松說”和“效率提升說”兩種渠道假說,一方面教育能提高勞動者的健康預算約束,為勞動者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另一方面,教育提升了健康的“生產效率”和“配置效率”。提高勞動人口受教育水平,不僅可以直接提高我國教育人力資本的產出水平,還可以間接增加健康的人力資本,從而提升我國人力資本總量。收入差距影響人口健康主要體現(xiàn)為收入高的群體可以獲得更優(yōu)質的醫(yī)療資源和健康服務。從宏觀層面看,東西部地區(qū)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城鄉(xiāng)貧富差距導致醫(yī)療資源配置不平衡,中西部地區(qū)和東部地區(qū)的醫(yī)療衛(wèi)生水平差距較大,城鄉(xiāng)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也未達到均等化,醫(yī)療資源配置和醫(yī)療服務水平存在較為明顯的差距。究其根本原因仍在于東部與中西部、城市和農村之間經濟發(fā)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存在差距。從微觀層面看,收入水平高的人群可以消費更好的醫(yī)療資源,也能夠承擔更高的健康成本,從而導致不同收入群體之間的健康差距。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人們的健康水平具有顯著影響。社會流行病學研究發(fā)現(xiàn),參與健身活動越頻繁,其健康狀況越好,而男女之間的健康水平本身存在一定差異。綜上,本文將分區(qū)域、分城鄉(xiāng)對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進行研究,研判不同勞動人口群體之間的差距和規(guī)律。endprint
2.計量模型及研究框架設計
根據對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演變趨勢及內在規(guī)律的剖析,本文著重圍繞年齡、教育、收入等因素構建勞動人口健康狀況影響模型,基本計量模型如下:
H=H(age,education, income, exercise, gender,region,residence)
其中,H代表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年齡(age)代表健康折舊率。education, income,gender,region,residence,exercise分別代表教育、收入、性別、區(qū)域、城鄉(xiāng)、體育鍛煉等因素。
本文的研究框架設計如下:
在構建包含自評健康(SH)、心理健康(MH)、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身體質量指數(shù)(BMI)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基礎上評價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分析其影響因素,通過logistic等定量方法分析年齡、性別、鍛煉次數(shù)、受教育程度(本人、父母)、收入(個人、家庭)、戶籍、區(qū)域等有關對勞動人口健康的影響;剖析勞動人口健康狀況演變趨勢,模擬不同群體(如性別、城鄉(xiāng)、受教育程度、區(qū)域)健康水平的演變規(guī)律。
四、數(shù)據來源及指標選取
1.數(shù)據來源
本文的數(shù)據來自“中國綜合社會調查2013(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下文統(tǒng)稱CGSS2013系統(tǒng))”收集的社會、社區(qū)、家庭、個人多層次數(shù)據。CGSS 2013系統(tǒng)采取多層次分層抽樣方法,調查對象涵蓋全國28個省份①,共獲得樣本數(shù)11438份。本研究將樣本限于年齡18-60 歲個體,除去部分缺失值和異常值樣本,篩選之后參與分析的有效樣本量為 8235個。有關年齡、性別、鍛煉次數(shù)、受教育程度(本人、父母)、收入(個人、家庭)、戶籍、區(qū)域等對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影響因素選取及賦值情況見表1。
2.勞動人口健康評價指標體系
(1)健康評價指標選取
結合CGSS 2013系統(tǒng),本文選取自評健康(SH)、心理健康(MH)、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身體質量指數(shù)(BMI)作為評價健康的指標。自評健康(SH)是對自身健康狀況的自我衡量,受訪者被要求對自身健康狀況進行等級評定。問題是“您覺得您目前的身體健康狀況”,備選答案包括“1=很不健康,2=比較不健康,3=一般, 4=比較健康 ,5=很健康”。心理健康(MH)是對被訪者心情和情緒的評價。問題是“在過去的四周中,感到心情抑郁或沮喪的頻繁程度是”,備選答案包括“1=總是,2=經常,3=有時,4=很少 ,5=從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是健康問題對被訪者日常生活的影響程度。問題是“在過去的四周中,由于健康問題影響到您的工作或其他日?;顒拥念l繁程度是”,備選答案包括“1=總是,2=經常,3= 有時,4=很少 ,5=從不”。身體質量指數(shù)(BMI)為國際通用的健康指數(shù), CGSS 2013系統(tǒng)沒有直接給出該指標,本文通過BMI方法進行測算。一般而言,BMI 指數(shù)在 18-24 之間屬于正常,24-28 之間屬于過重,超過 28 則屬于肥胖。為研究方便,利用BMI指數(shù)偏離程度將其轉化為5個等級的變量,轉換公式如下:
五、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
1.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及影響因素的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年齡、性別、鍛煉次數(shù)、受教育程度(本人、父母)、收入(個人、家庭)、戶籍、區(qū)域等因素對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影響。首先對樣本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表2顯示了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及各主要變量分析結果。其中,勞動人口健康水平達到良和優(yōu)的比例較大,占樣本總數(shù)87.1%,總體健康狀況較好。
2.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有序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本文所確定的各影響因素為自變量進行有序logistic回歸,并在此基礎上分步驟對勞動人口健康水平進行詳細分析。
第一步,在基本模型中對年齡進行設定,回歸中加入年齡、年齡平方項和年齡立方項,結果如表3所示。年齡系數(shù)為正(0.07),年齡平方項系數(shù)為負(-0.003),表明年齡與健康水平之間存在倒U形關系,即勞動人口健康水平隨著年齡增長先提高后降低。不同區(qū)域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有所差異,區(qū)域變量估算系數(shù)為-0.127,表明東部地區(qū)勞動年齡人口健康水平最高,其次為中部地區(qū),西部地區(qū)最差,這與區(qū)域間的醫(yī)療水平、經濟發(fā)展水平等有關,東部地區(qū)經濟條件、醫(yī)療條件相對中西部地區(qū)更好。受教育程度與健康水平存在顯著關系,估算系數(shù)為0.119。受教育程度越高,勞動人口健康水平越高,二者存在正向關系,這與以往專家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說明教育程度高的勞動人口更加注重生活方式,注重醫(yī)療衛(wèi)生,從而有利于自身健康。性別對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存在顯著影響,估算系數(shù)為-0.212。女性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比男性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差;家庭收入對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存在正向影響,改善家庭經濟條件有利于提升勞動人口健康水平;鍛煉次數(shù)也對健康水平具有正向影響,體育鍛煉有助于健康水平提升;而戶籍、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個人收入對健康的影響并不顯著。
第二步,在模型一中對年齡進行分類并加入年齡虛擬變量,分析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演變趨勢。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本文將年齡小于25歲設置為參照組,發(fā)現(xiàn)年齡對健康的影響為負,即在25歲以后,健康水平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而且隨著年齡增加,年齡對健康水平的影響越來越大,影響系數(shù)從25-30歲的-0.137提高到50歲以上的-1.052。結合基本模型分析結果,健康水平與年齡存在倒U形關系,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在18-25歲最好。
第三步,在模型一基礎上,模型二加入受教育程度虛擬變量。將受教育程度為小學及以下設置為參照組。表4顯示受教育程度對健康的影響為正,而且影響系數(shù)最大的為高中教育(估算系數(shù)=0.443),其次為高等教育和初中教育。因此,普及高中教育對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提升作用更為明顯。endprint
第四步,在模型二基礎上,模型三再加入家庭收入虛擬變量。本文將家庭年收入5萬及以上作為參照組。表4顯示,收入越低,影響系數(shù)的絕對值越大,即隨著家庭收入的提高對健康水平的影響越來越小。因此,提高貧困勞動人口的收入水平對于提升我國勞動人口整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步,在模型三基礎上,模型四再加入區(qū)域虛擬變量。本文將西部地區(qū)作為參照組。表4顯示,雖然中部地區(qū)檢驗系數(shù)不顯著(sig.=0.285),但可以反映大致的趨勢。結果顯示,東部地區(qū)和中部地區(qū)的系數(shù)都為正,而且東部地區(qū)影響系數(shù)大于中部地區(qū)。表明目前我國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存在區(qū)域差距。
六、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演變趨勢判斷
本文運用matlab軟件擬合勞動人口健康水平變動趨勢方程,分析不同群體健康水平演變規(guī)律。
1.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演變趨勢
分析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演變趨勢發(fā)現(xiàn),健康水平的演化方程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不止一個,表5給出了各方程的R方、P值及橫向擬合誤差百分比,通過綜合分析得出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擬合的最佳變化率方程為三次方程。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演化趨勢方程:
利用matlab對該曲線進行擬合,得到圖1所示的擬合曲線,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在16-23歲左右呈上升趨勢,23歲左右達到最大值,證實了前文得出的勞動人口健康最大值在25歲之前的結論。健康水平在23歲之后開始下降,且曲線斜率較大,下降速度較快。在55歲之后,健康水平的下降速度明顯放緩,而55歲恰是女性勞動人口退休的時間節(jié)點,表明勞動人口工作期間的健康水平下降速度更快。這也證實了舒爾茨(1990)對健康人力資本隨著年齡增長而折舊的發(fā)現(xiàn),勞動人口在工作狀態(tài)下的健康人力資本折舊速度大于閑暇狀態(tài)?!?0〕
該研究結論與以往的研究發(fā)現(xiàn)有所不同,健康峰值年齡提前了6歲左右。趙忠2006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農村人口的健康狀況在30歲左右達到最優(yōu)。其可能的原因是指標體系中考慮了BMI和ADL等生理指標,而以往研究多采用自評健康這一綜合指標。自評健康的評價存在一定的主觀性,生理指標應該更加客觀。
2.不同勞動人口群體健康水平演變趨勢
在分析了勞動人口總體健康水平演變趨勢之后,我們需要進一步考慮,不同勞動人口群體健康水平的演變趨勢是否存在差異的問題。本文將分性別、受教育程度、戶籍、區(qū)域研究不同群體之間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演變差異。
(1)不同性別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演變趨勢
由軟件擬合曲線如圖2。男性和女性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演變方程截距不同,男性高于女性。而且,男性勞動人口健康峰值大于女性勞動人口健康峰值。從圖2可以看出,25-40歲男性和女性勞動人口的健康演變曲線幾乎是平行的,即在40歲之前,男性和女性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下降速度幾乎是相同的,而在40歲之后,男性勞動人口健康水平下降速度明顯放緩,女性勞動人口健康水平下降速度不減反增,呈現(xiàn)加速衰老態(tài)勢,且在60歲退休時間節(jié)點,男性健康水平大于女性。因此,對中老年女性勞動人口的健康應給予重點關注。
(2)城鄉(xiāng)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演變趨勢
由軟件擬合曲線如圖3。城市和農村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演變方程截距不同,農村高于城市。但是,農村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下降速度較快,斜率明顯大于城市勞動人口,城市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在23歲之后大于農村勞動人口,而且方程之間的間距越來越大,在60歲左右,城市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大約在4.05左右,而農村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接近3.9。顯然,城鄉(xiāng)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差距比較顯著,提升農村地區(qū)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加強健康宣傳等應作為縮小城鄉(xiāng)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差距的工作重點。
由軟件擬合曲線如圖4。不同受教育程度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演變方程的截距不同,受教育程度越高,截距越大,而且,小學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勞動人口健康峰值遠遠低于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勞動人口。從圖中還可以發(fā)現(xiàn):
第一,受過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勞動人口的健康峰值較為接近,且在35歲之前兩者的健康變動規(guī)律非常接近,但是,35歲之后兩者的健康水平出現(xiàn)明顯差別,說明接受高等教育的勞動人口在35歲之后開始具備明顯的健康優(yōu)勢。普及高中教育對提升中青年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具有顯著作用。
第二,初中、高中、小學及以下教育程度勞動人口在50歲之前的演變曲線基本平行,表明三個群體在50歲之前健康水平的下降速度基本一致。
第三,高等教育群體的健康演變曲線在35歲之后越來越平緩,與其他三條曲線之間的間距也越來越大。表明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人口其健康水平在35歲之后明顯大于高中及以下勞動人口,且下降速度明顯放緩,與其他群體的健康優(yōu)勢也越來越大。
由軟件擬合曲線如圖5。東部地區(qū)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明顯大于中西部地區(qū)勞動人口,且東部地區(qū)勞動人口的健康峰值大于中西部地區(qū)勞動人口,而中部地區(qū)和西部地區(qū)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及變化規(guī)律基本一致。
總體而言,不同勞動人口群體的健康水平演變趨勢是有差異的,這些差異加深了我們對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整體認識。提升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應按不同群體進行分類指導,尤其是關注中老年女性、農村人口、貧困地區(qū)勞動人口的健康提升至關重要。同時,提高勞動人口健康水平是一項系統(tǒng)的復雜工程,需要結合醫(yī)療衛(wèi)生、教育普及、縮小收入差距等工作協(xié)調推進。
七、結論與政策啟示
1.目前我國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整體較好,勞動人口健康優(yōu)良比例達87.1%,但是不同性別、受教育程度、區(qū)域及城鄉(xiāng)勞動人口群體的健康水平演變趨勢呈現(xiàn)差異性?!皼]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所以,提高國民健康水平要“補短板”,關注中老年女性、農村、貧困地區(qū)勞動人口的健康需求,從而提升國民整體健康素質。另外,勞動人口健康狀況受到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鍛煉次數(shù)、家庭收入、區(qū)域等因素的影響。而健康水平的提升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加強部門協(xié)作,從教育、經濟、扶貧等方面全面著手。endprint
2.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與年齡呈現(xiàn)“倒U形”關系,隨年齡增長先提高后下降,且在23歲左右達到峰值。與其他研究相比,本文的研究中加入了BMI、ADL等客觀指標,使勞動人口健康峰值提前近6歲左右。另外還發(fā)現(xiàn),勞動人口工作期間的健康水平下降速度更快。根據十九大報告關于健康中國戰(zhàn)略的實施要為人民群眾提供全周期的健康服務的精神,針對勞動人口在不同年齡時期呈現(xiàn)的不同健康特征,應對不同時期的勞動人口進行分類引導,重點做好職業(yè)健康宣傳、職業(yè)健康保障等工作。
3.男性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高于女性,無論從健康峰值還是總體健康水平而言男性均優(yōu)于女性。尤其在40歲以后,男性勞動人口健康水平的下降速度放緩,而女性則加速衰老,使得男性勞動人口在40歲以后的健康優(yōu)勢更大。在發(fā)揮男性勞動人口健康優(yōu)勢的同時,應對中老年女性的健康進行重點關注,普及健康知識,加強健康教育,提升中老年女性勞動人口對健康的重視程度。
4.城市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高于農村勞動人口。農村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雖然起點大于城市勞動人口,但下降速度較快,使得城市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在23歲之后大于農村勞動人口,而且兩者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應進一步打破戶籍限制,改善農民工的工作、居住、醫(yī)療環(huán)境條件,提高農村醫(yī)療服務水平,縮小城鄉(xiāng)勞動人口的健康差距。
5.教育對于健康有一定促進作用。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明顯高于其他群體,在35歲之后更是明顯大于高中及以下勞動人口,且下降速度明顯放緩,與其他群體相比健康優(yōu)勢越來越大。教育程度為初中、高中、小學及以下的勞動人口在50歲之前其健康水平下降的速度基本一致。受過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勞動人口的健康變動規(guī)律在35歲之前非常接近,35歲之后兩者的健康水平開始出現(xiàn)明顯差別。高中教育對勞動人口的健康影響最大,普及高中教育對提升我國勞動人口的整體健康水平具有明顯作用。
本文的研究還發(fā)現(xiàn),東部地區(qū)勞動人口的健康水平明顯比中西部地區(qū)勞動人口健康水平好。對此應結合我國2020年實現(xiàn)全面小康的宏偉戰(zhàn)略目標切實實施全民健康計劃,加強對中西部地區(qū)教育資源的支持和傾斜,擴大貧困地區(qū)收入來源,縮小東西部地區(qū)醫(yī)療水平差距,提升中西部地區(qū)人口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Mushkin, S. J., Health as an Investment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2(70):129-157;Becker, G. S., Human Capital〔M〕.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for th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New York,1964.
〔2〕Hurd, M. D., McGarry, K. Evaluation of the Subjective Probabilities of Survival in the 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J〕.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1995(30):268-292;Idler,Benyamini. Selfrated Health and Mortality: A Review of Twentyseven Community Studies〔J〕.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1997,(38):21-37.
〔3〕Poortinga,W. Social Capital:an Individual or Collective Resource for Health〔J〕.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2006(62):292-302;Yip,W., Subramanian, S.V.,Mitchell,A.D.,Lee,D.T.S.,Wang,J.and Kawaclli, I.,Does Social Capital Enhance Health and Wellbeing? 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J〕.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2007(64):35-49.
〔4〕Gerdtham, UG., M. Johannesson. New Estimates of the Demand for Health: Results Based on a Categorical Health Measure and Swedish Micro Data〔J〕.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1999,49(10):1325-1332;劉國恩,William H.Dow,傅正泓,John Akin. 中國的健康人力資本與收入增長〔J〕.經濟學(季刊),2004(4):101-118;趙忠.我國農村人口的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J〕.管理世界,2006(3):78-85;陳友華,徐愫.中國老年人口的健康狀況、福利需求與前景〔J〕.人口學刊,2011(2):34-39;杜鵬.中國老年人口健康狀況分析〔J〕.人口與經濟,2013(6):3-9.
〔5〕Stansfeld.S, Haines.M, Brown.B. Noise and Health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J〕.Reviews on Environmental Health,2000(15):43-82;Perlin.S.A.,Wong.D, Sexton.K.Residential Proximity to Industrial Sources of Air Pollution: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Race,Poverty and Age〔J〕.Journal of the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2001(51):406-421.endprint
〔6〕熊艾倫,黃毅祥,蒲勇健.社會資本對個人健康影響的差異性研究〔J〕.經濟科學,2016(5):71-82.
〔7〕Grossman,M., On the Concept of Health Capital and the Demand for Heal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2(80):223-55.
〔8〕Wilkinson, R. G. , Commentary: Income Inequality Summarizes the Health Burden on Individual Relative Deprivation〔J〕.British Medical Journal,1997(314):1727-28;齊良書,李子奈.與收入相關的健康和醫(yī)療服務利用流動性〔J〕.經濟研究,2011,46(9):83-95.
〔9〕Adler,N.E., Boyce,T., Chesney, M.A.,Cohen,S.,F(xiàn)olkman,S.,Kahn,R.L., Syme,S.L..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Health〔J〕.American Psychologist,1993,49(1):15-24;F.Curtis Breslin Educational Status and Work Injury Among Young People: Refining the Targeting of Prevention Resources〔J〕.Canad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 Revue Canadienne de Santé Publique,2008,99(2):121-124;程令國,張曄,沈可.教育如何影響了人們的健康?——來自中國老年人的證據〔J〕.經濟學(季刊),2015,14(1):305-330;胡安寧.教育能否讓我們更健康——基于2010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的城鄉(xiāng)比較分析〔J〕.中國社會科學,2014(5):116-130,206.
〔10〕于曉薇,胡宏偉,吳振華,石靜.我國城市居民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0,20(2):151-156;焦開山.健康不平等影響因素研究〔J〕.社會學研究,2014,29(5):24-46,241-242.
〔11〕杜本峰,王旋.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的演化、區(qū)域差異與影響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2013,37(5):81-90.
〔12〕李建新,李春華.城鄉(xiāng)老年人口健康差異研究〔J〕.人口學刊,2014,36(5):37-47;牛建林.人口流動對中國城鄉(xiāng)居民健康差異的影響〔J〕.中國社會科學,2013(2):46-63,205.
〔13〕曾毅,顧大男,Jama Purser,Helen Hoenig,Nicholas Christakis.社會、經濟與環(huán)境因素對老年健康和死亡的影響——基于中國22省份的抽樣調查〔J〕.中國衛(wèi)生政策研究,2014,7(6):53-62.
〔14〕姜向群,魏蒙,張文娟.中國老年人口的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人口學刊,2015,37(2):46-56.
〔15〕鄧利方.勞動力健康與經濟增長關聯(lián)研究〔J〕.學術研究,2012(8):79-85;梁宏,熊美娟.中國勞動力的健康狀況及差異分析〔J〕.人口與經濟,2015(4):85-93.
〔16〕Harman,D.The Aging Proces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981(11):7124-7128.
〔17〕George Linda K,Okun Morris A., Landerman Richard. Age as a Moderator of the Determinants of Life Satisfaction 〔J〕.Research on Aging,1985(7):209-233;駱為祥,李建新.老年人生活滿意度年齡差異研究〔J〕.人口研究,2011(6):51-61.
〔18〕張車偉.營養(yǎng)、健康與效率——來自中國貧困農村的證據〔J〕.經濟研究,2003(1):3-12,92;朱玲.農村遷移工人的勞動時間和職業(yè)健康〔J〕.中國社會科學,2009(1):133-149,207;李琴,雷曉燕,趙耀輝.健康對中國中老年人勞動供給的影響〔J〕.經濟學(季刊),2014,13(3):917-938.
〔19〕Bhargava,A., D.T. Jamison, Lau, L.J. and Murray, C. J.L., Modeling the Effects of Health on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2001(20):423-440.
〔20〕T.Paul Schultz. Health and Schooling Investments in Africa〔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9,13(3):67- 88.
(責任編輯:張 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