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芳
田螺多生長在湖泊、池溏、水田和緩流的小溪中,夏秋季食用較多。田螺雖味美可口,若食用不當也會引起肝炎和某些寄生蟲疾病。因此,選購田螺時要注意衛(wèi)生,已有腐敗氣味的田螺不要購買,買回的田螺要先用水沖洗若干遍,然后浸泡在清水中,每隔4~5小時換水一次,浸泡24小時后撈出,放沸水中上下翻動幾次,煮沸5分鐘左右,可將病毒、寄生蟲基本殺死。田螺肉不易消化,一次不宜吃得過多,尤其是老人和兒童的消化能力較差,多食會傷身體。
鱉在捕獲后尚能存活一段時間,但是由于其離開了原來的生存環(huán)境,生命力逐漸減弱,如果銷售過程較長,則其已處于瀕死狀態(tài),體內的蛋白質結構開始崩解,體內外的細菌進入其肌肉深處。鱉死后細菌可迅速使其蛋白質分解,其中的一些細菌會將組氨酸轉化成為組胺,人吃后幾分鐘到幾十分鐘內發(fā)病,輕則頭暈、頭痛、心慌、胸悶,重則呼吸急迫、心跳加快、血壓下降,有些人還會出現(xiàn)哮喘、惡心嘔吐、腹瀉、口舌四肢發(fā)麻、起風疹塊,因此,死鱉當棄之勿惜。忌食鱉肉的人有:1.腎炎患者。無論是急性或慢性腎炎患者均應減少蛋白質的攝入,鱉肉中蛋白質的含量較高,多食會加重腎臟負擔。2.肝炎患者。由于肝炎患者消化吸收機能大大減弱,如果食用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的鱉肉,非但不能吸收,還會加重肝臟的負擔,使食物在腸道中腐敗,造成腹脹、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現(xiàn)象。3.腸胃炎、胃潰瘍、膽囊炎患者。由于鱉肉過于油膩,難以消化,因此,患有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人不宜食用。4.脾胃陽虛及孕婦忌吃鱉肉。
又名青蝦,產于全國各地江河湖泊中,多于夏秋季捕撈。選購河蝦時一定要選擇蝦體完整、蝦殼不脫、外殼清晰鮮明、肌肉致密、尾節(jié)伸屈性強、體表潔凈有干燥感的河蝦,凡是變質、變色、體表冷紅、串血水、節(jié)間松弛,或有異常氣味的河蝦則不宜食用。河蝦雖是美味,但對于某些患者來說卻是一種禁忌食品。《食療本草》中記載:河蝦“動風,發(fā)疥瘡”,在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反復發(fā)作性過敏性皮炎、癬癥、瘡毒、濕疹、過敏性腹瀉等患者中,約有20%的病人可由食物刺激而發(fā)作,而小兒則可高達56%,其中最常見的刺激食品就是河蝦。
又名河歪子、河蛤蜊等,我國各地湖泊、河川中均產,四季可捕。河蚌價廉物美,只要烹調得法,其味不在魚蝦之下。但是,河蚌肉利尿力強,有傷津動液損陰之弊,凡是外感未清、陰虛津枯之人或小便清長、脾虛便滑者忌食。有的人進食后會發(fā)生哮喘、蕁麻疹等過敏癥狀。此外,河蚌肉不易嚼爛,故難消化,因而老人和兒童不宜多吃。
由于河蟹是在淤泥中生長的,它是以動物尸體或腐植質為食,因而蟹的體表、鰓及胃腸道中分布滿了各類細菌和污泥,食用前應先將蟹體表、鰓、臍洗刷干凈,蒸熟、煮透后再食用。有些人因為未將蟹洗刷干凈,蒸煮不透,而把蟹體內的病菌或寄生蟲幼蟲食入體內,使人生病。河蟹往往帶有肺吸蟲的囊蚴和副溶血性弧菌,如不高溫消毒,肺吸蟲進入人體后可造成肺臟損傷。如果副溶血性弧菌大量侵入人體會發(fā)生感染性中毒,表現(xiàn)為腸道發(fā)生炎癥及水腫、充血等。因此,食蟹要蒸熟煮透,一般開鍋后再加熱半小時以上才能起到消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