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馬克思批判分配正義神話的理論進路*

2018-01-26 04:32:28
教學與研究 2018年3期
關鍵詞:資本家正義工人

分配正義是現(xiàn)代政治哲學塑造的一個學術神話,它獨領風騷半個世紀,至今仍是政治哲學舞臺上的高貴“皇后”。對于分配正義的神話,雖然引發(fā)了人們對分配問題的高度關注和分配復雜性的認知,但是過分地夸大分配正義的地位,妄想以分配來消除社會不公正問題,必然會遮蔽導致社會不公正的真相,無助于破解當今財富分配嚴重不公和貧富差距急劇擴大的人類難題。馬克思對分配正義神話的消解路向和“祛魅”邏輯,為我們還原分配正義的“面相”,構建公平正義的社會指明了方向。

一、生產與分配:分配正義神話視閾之缺憾

生產與分配貫穿人類社會活動的始終,是時代進步與歷史變遷的一個重要尺度。其中,生產構成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是人類社會得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有生產必然有對生產成果的分配。分配是根據(jù)相應的比例和原則對生產成果在一定人群中進行分配的基本方式。分配正義神話的慣用手法是把分配從整個經(jīng)濟活動中抽取出來,看作一個與其他活動無涉,僅僅受文化和習慣影響的獨立天地。黑格爾曾說過一句名言,割下的手,已經(jīng)不是真正的人手了。那么,離開了經(jīng)濟活動整體聯(lián)系的分配,已經(jīng)不是真正的“現(xiàn)實人”的分配,而是一種“一般分配”的抽象思辨物。

英國經(jīng)濟學家約翰·穆勒的《政治經(jīng)濟學原理》(1848)被“西方一些經(jīng)濟學家吹捧為19世紀下半期西方國家一本無可爭議的經(jīng)濟學的圣經(jīng)”,是“現(xiàn)代的《國富論》”。在這本書中,穆勒表達一個觀點:“財富生產的法則和條件具有自然真理(Physical truth)的性質。它們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論人類生產什么,都必須按照外界物品構成和人類身心結構固有性質所決定的方式和條件來生產?!c生產規(guī)律不同,分配規(guī)律在某種程度上是人為的制度,因為某一社會中財富分配的方式取決于通行于該社會的法令或習慣。決定這種分配的規(guī)則是依照社會統(tǒng)治階級的意見和感情而形成的。這在不同的年代和國家內是很不相同的。并且,如果人們愿意,差別還可以更大一些。”[1](P226-227)穆勒進一步說:“分配原則可以是完全平均,也可以按照各人的需要或功過來分配,無論采用什么辦法都要符合社會中流行的公平觀念或政策?!盵1](P229)穆勒的話十分清晰,生產和分配是兩個互相獨立的經(jīng)濟系統(tǒng),生產活動受制于自然規(guī)律,與人事無涉,具有當然的正義性;而分配活動與生產無關,只受制于人的意見和情感,社會可以使財富的分配按它認為最好的規(guī)則進行。在研究經(jīng)濟問題時,不能混淆生產與分配的界限,必須把二者分開,單獨處置。

從直觀來看,生產就是生產,分配就是分配,二者確有不同之處。但是置身于經(jīng)濟活動的整體之中,我們發(fā)現(xiàn)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是經(jīng)濟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四個環(huán)節(jié),四個環(huán)節(jié)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和互相促進。如果以為,“生產創(chuàng)造出適合需要的對象;分配依照社會規(guī)律把它們分配;交換依照個人需要把已經(jīng)分配的東西再分配;最后,在消費中,產品脫離這種社會運動,直接變成個人需要的對象和仆役,被享受而滿足個人需要。”[2](P739)這種思維很容易把生產視為經(jīng)濟活動的“起點”,把消費視為“終點”,把分配和交換視作中間環(huán)節(jié),或者是把生產看作一般,把分配和交換看作特殊,把消費看作個別。馬克思不無揶揄地嘲諷道:“這當然是一種聯(lián)系,然而是一種膚淺的聯(lián)系”,[2](P739)它粗野地割裂了聯(lián)系著的東西。就像把生產與分配看作并列的同等重要的觀點一樣,沒有理解二者的真實關系,至多在對概念作些辯證的平衡而已。

對于這些觀點的后果,馬克思敏銳地意識到,穆勒離開了生產和分配的具體情況,抽象地談論“一般生產”和“一般分配”,其目的就是要神化資本主義生產的正義性?!吧a不同于分配等等(參看穆勒的著作),應當被描寫成局限在脫離歷史而獨立的永恒自然規(guī)律之內的事情,于是資產階級關系就被乘機當做社會一般的顛撲不破的自然規(guī)律偷偷地塞了進來。這是整套手法的多少有意識的目的。反之,在分配上,好像人們事實上可以隨心所欲?!盵2](P737)這樣做只能證明“現(xiàn)存社會關系是永存與和諧的”,而分配只是漂浮在意見和情感波浪上面的泡沫。從表面看,穆勒在神話生產的自然正義性,矮化分配的莊嚴與神圣,實際上,正是通過對分配的矮化,為尋找所謂的公平分配原則,提供了寬廣的人為空間。但是,離開經(jīng)濟活動的整個鏈條談論分配問題,穆勒既無法理解生產也很難知曉分配,更是無法把握生產與分配的內在關聯(lián)。

如果不把自己的視閾束縛在分配領域,只關注“分蛋糕”的問題,我們將會發(fā)現(xiàn)“分配的結構完全決定于生產的結構,分配本身就是生產的產物,不僅就對象說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說也是如此。就對象說,能分配的只是生產的成果,就形式說,參與生產的一定形式?jīng)Q定分配的特定形式,決定參與分配的形式”。[2](P745)馬克思的話說明,分配形式不是一種隨意的社會安排,它完全受制于一定階段的生產結構,生產的要素決定著分配的內容與形式。分配關系僅僅表現(xiàn)為生產要素的背面。直觀地認為,產品的分配似乎獨立于生產之外,只是一種假象。分配,作為產品的分配,也作為生產要素的分配,它本身就是生產的一個要素。分配的方式不僅取決于生產出來的產品,還取決于誰在生產要素中占主導地位。原始社會的“平均”分配,奴隸社會的按“等級”分配,資本主義社會按“資本”分配,表明了分配對生產的依賴性。反之,分配方式只有與生產方式相適應,也會對生產發(fā)揮積極的促進作用。歸結起來,離開生產談分配和脫離分配談生產,都是對生產和分配關系的誤讀。生產與分配的內在關系宣告了“不是把生產而是把分配說成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的本題”,與那些把“生產當做永恒真理來論述而把歷史限制在分配范圍之內的經(jīng)濟學家”[2](P746)一樣,是“荒誕無稽”的。他們共同的視閾缺憾就在于除了使分配正義抽象化之外,根本看不到形式正義表象掩蓋下人與人之間真實的非正義存在。

二、原則與現(xiàn)實:分配正義神話思維之缺陷

就經(jīng)濟領域而言,分配正義是關于收入、財富和機會等分配的正義觀念。如何進行公平分配是分配正義關注的焦點。按比例分配是亞里士多德留給后人關于分配正義原則的重要思想遺產。羅爾斯的“差別原則”,倡導分配應當向社會地位最不利者傾斜。現(xiàn)代無數(shù)政治哲學家對分配正義十分癡迷,追求公平分配,致力于尋找和確立公平分配原則,成為分配正義神話的堅韌信條。

與馬克思同時代的蒲魯東,受法國大革命“平等”觀念的激勵,對公平分配原則表現(xiàn)出極大的狂熱與偏執(zhí)。蒲魯東的《什么是所有權》是思想史上的一部名著,不僅在于他提出“所有權就是盜竊”的驚人言論,也在于他對分配正義的絕對信仰。蒲魯東認為,正義“是一切社會的一般的、原始的、絕對的定律”,而公平“就是在勞動的平等條件下使每個人分享一份相等的財產”。[3](P271)蒲魯東激烈抨擊資本主義所有權的目的,不是消滅所有權,而是維護通過平等分配建立起來的“個人財產權”。馬克思一方面斥責蒲魯東把公平原則絕對化的做法,是“看不到現(xiàn)代種種社會體制是歷史的產物,既不懂得它們的起源,也不懂得它們的發(fā)展”,更不懂得一定時代中各種分配形式的“歷史的和暫時的性質”。[4](P536)另一方面,批判他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的立場,徘徊于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既迷戀資產階級的財富,又同情人民的苦難,但最終不能超出資產階級的眼界,因為他最終迷戀的東西無非是私有財產。這種平等分配財產的想法,也遭到斯大林的嘲弄:“無政府主義者的‘始祖’蒲魯東說:世界上存在著一成不變的正義,這種正義應當成為未來社會的基礎。因此蒲魯東被稱為形而上學者。馬克思借助辯證方法和蒲魯東作斗爭,并證明說:既然世界上一切都在變化,那么‘正義’也一定要變化,因而‘不變的正義’只是一種形而上學的囈語”。[5](P280)沒有一個永恒絕對的正義原則能夠亙古不變地支配一切社會分配,原則不是對社會現(xiàn)實的直觀猜測,而是源自對現(xiàn)實研究所得出的結論。神話某個分配原則,是缺乏歷史感的一種思維表現(xiàn);神話某種分配程序,而忽視分配結果,同樣是思想偏執(zhí)的癥候。

假若只考察分配的純粹程序方面,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買賣絕對符合公平分配原則。首先,分配背景是平等和自由的。分配背景是分配的前提。分配者之間是否享有自由的和平等的法律地位,是保證分配公平的基礎。在勞動力市場上,作為貨幣所有者的資本家和作為勞動力所有者的工人相遇,彼此作為身份相等的商品所有者發(fā)生關系,所不同的只是一個是買者,一個是賣者,雙方在法律上是自由的平等的人。因此,馬克思斷言:“勞動力的買和賣是在流通領域或商品交換領域的界限以內進行的,這個領域確實是天賦人權的真正樂園。那里占統(tǒng)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權和邊沁?!盵6](P199)其次,分配程序是合法和正當?shù)?。市場?jīng)濟是資本主義制度的主要分配機制,一切分配行為都是通過市場來完成的。公平競爭、等價交換是市場經(jīng)濟的內在要求,也是市場決定分配的基本體現(xiàn)。資本家依靠資本獲得利潤,工人出賣勞動獲得工資,地主憑借土地獲得地租,這是資本主義神圣的三位一體分配方式。資本家付給工人工資,購買了工人的勞動,工人為資本家勞動,補償自己的工資收入。這是通過市場規(guī)則公平交換實現(xiàn)的,完全符合公平分配的程序正義原則。哈耶克就說,在市場經(jīng)濟活動中,人們只要遵循自身自發(fā)秩序活動,產生的經(jīng)濟活動結果就無所謂正義與非正義?!笆袌鏊缿{的這種方式之所以既不可能是正義的,也不可能是不正義的,一是因為它所產生的結果既非刻意造成的,亦非人們所能預見的,二是因為這些結果所依賴的乃是任何人在整體上都不可能知道的大量情勢。……由于個人所采取的完全正義的行動給他人造成的后果既不是他們所意圖的亦不是他們所預見的,所以這些后果也就不會是正義的或不正義的?!盵7](P127-128)哈耶克的意思是,市場秩序是自發(fā)形成的,對每個從事經(jīng)濟活動的人都一樣,只要市場秩序正義,市場競爭的結果無論成敗都是正義的。這種只關注分配程序和分配原則,不考慮分配結果和分配現(xiàn)實的觀點,顯然是對市場分配程序公正性的極端神話。

程序正義是無法掩飾現(xiàn)實的不正義。現(xiàn)實的境況是,工人在“資本邏輯”主導下,并沒有獲得多少公正的分配和屬人的待遇。那種“公平分配”,只是流通領域的一種假象,“勞動力的不斷買賣是形式。其內容則是,資本家用他總是不付等價物而占有的別人的已經(jīng)物化的勞動的一部分,來不斷再換取更大量的別人的活勞動?!盵6](P640)資本家無償占有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是資本家發(fā)財致富的秘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與其他時代一樣只不過方式不同罷了,剝削程度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以工人的工資為例,工資是工人顯示自己存在的物質尺度,實際上工資額度就是工人在勞動期間的生活費用,再加上工人能夠養(yǎng)家糊口并使工人種族不致死絕的費用。這種工資是同“普通人”即牲畜般存在狀態(tài)相適應的最低工資。在此種境況中,如果“強制提高工資(不談其他一切困難,也不談這種強制提高工資作為一種反常情況,也只有靠強制才能維持),無非是給奴隸以較多報酬,而且既不會使工人也不會使勞動獲得人的身分和尊嚴。”[8](P101)因為,“資本邏輯”造成工人的異化存在。工人“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fā)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8](P93)在令人痛苦的異化勞動中,工人沒有尊嚴和自由,資本家不把“工人作為人”來考察,“工人完全像每一匹馬一樣”,他們“把工人只當作勞動的動物,當作僅僅有最必要的肉體需要的牲畜。”[9](P14、15)這就是公平分配原則支配下工人勞動和生活的真實場景??梢?,關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分配是正義和公平的說辭,只是資本家故意歪曲而工人們絕對不會承認的一個謊言。

為什么被資本家稱作“公平分配”的正義原則,事實上卻造成工人貧困被奴役的悲慘命運?問題的解答只能是這樣:所謂的公平分配原則,其實只是歷史規(guī)定的生產關系的表現(xiàn)。人與人之間不平等、非正義的現(xiàn)實關系,實際上取決于生產資料所有制性質。生產資源所有制的性質,決定著分配原則的性質和內容,同樣決定著人與人之間的地位(平等的、壓迫的;合作的、奴役的)。而分配正義原則,只關注消費資料分配的數(shù)量關系或消費資料分配的程序問題,對現(xiàn)實勞動中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或非正義狀況,則做了選擇性遺忘。因此,對抽象分配原則盲目迷信,是為了形式而忘掉了內容,為了原則而犧牲了現(xiàn)實。只有深入到資本和勞動的生產資料分配維度,才能揭開資本主義制度下分配不正義的秘密。

三、資本與勞動:分配正義神話思想之根源

分配正義神話的本質,就是在堅持基本經(jīng)濟制度不變的情況下,通過調整“善品”分配的比例,實現(xiàn)一種相對公平的分配結果。因此,分配正義神話用來解決社會不公正問題的方法或路徑,只能是改良而不是其他。正如約翰·穆勒所說:“在我看來,社會改良的崇高目的,應該是通過教養(yǎng),使人類適應于將最大的個人自由和勞動成果的公平分配(現(xiàn)行的財產法規(guī)并不以公平分配為目標)結合起來的社會狀態(tài)。”[1](P9)與穆勒的觀點截然相反,馬克思堅決認為:“應當摒棄‘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資!’這種保守的格言,而要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革命的口號:‘消滅雇傭勞動制度!’”[10](P169)在馬克思看來,社會的不公正是立體交織、綜合呈現(xiàn)的,不公平的分配只是社會不公正的一個外在癥候,真正的深層次“病灶”是資本主義私有制。不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消滅雇傭勞動制,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正義和非正義問題無法得以根本解決。

資本與勞動的對立是資本主義制度本質的集中展現(xiàn)。1868年恩格斯在《卡·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書評》的文章中明確地提出:“資本和勞動的關系,是我們現(xiàn)代全部社會體系所依以旋轉的軸心”,透過這個軸心可以“把現(xiàn)代社會關系的全部領域看得明白而且一覽無遺,就像一個觀察者站在最高的山巔觀賞下面的山景那樣”。[10](P263)恩格斯在1877年的《卡爾·馬克思》文章中又指出:“馬克思的第二個重要發(fā)現(xiàn),就是徹底弄清了資本和勞動的關系,換句話說,就是揭露了在現(xiàn)代社會內,在現(xiàn)存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是怎樣進行的?!と耍粌H再生產著他那由資本家付酬的勞動力的價值,而且還額外地生產剩余價值,這種剩余價值起先被這個資本家所占有……這樣一來,有產階級的所謂現(xiàn)代社會制度中占支配地位的是公道、正義、權利平等、義務平等和利益普遍協(xié)調這一類虛偽的空話,就失去了最后的根據(jù),于是現(xiàn)代資產階級社會就像以前的各種社會一樣被揭穿:它也是微不足道的并且不斷縮減的少數(shù)人剝削絕大多數(shù)人的龐大機構?!盵11](P124、125)恩格斯的話從方法論意義闡明了資本與勞動的關系是我們理解資本主義制度本質和各種矛盾的線索和理論框架。

馬克思在《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也提出,意識到“無產和有產的對立,只要還沒有把它理解為勞動和資本的對立,它還是一種無關緊要的對立,一種沒有從它的能動關系上、它的內在關系上來理解的對立,還沒有作為矛盾來理解的對立”。[8](P117)只有對有產和無產、窮人和富人的分析上升到資本和雇傭勞動的關系,才能揭示了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真實矛盾,揭開隱藏在資本與雇傭勞動矛盾關系背后的一切淵藪。資本是資本主義制度的靈魂,“資本邏輯”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特征。在資本統(tǒng)治下,首先,資本和勞動的關系始終相分離。資本的背后站著一個資本家階級,雇傭勞動背后站著一個無產階級;資本家利用擁有的雄厚資本,掌控著世界,無產階級一無所有,只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維持生計。產生這種情況的根源正是非勞動者對生產資料的占有,使勞動者變成雇傭工人,非勞動者變成資本家。其次,資本主導勞動。資本與勞動的分離,決定了二者之間不可能是平等與合作的契約關系,而是主導與從屬、奴役與被奴役的統(tǒng)治關系。正如馬克思所說:“勞資之間永遠不可能在公平的條件下締結協(xié)定,即使在物質生活資料和勞動資料的所有權同活的生產力相對抗的社會看來的公平條件下也不可能?!盵10](P219-220)這表現(xiàn)在,雖然工人作為“勞動力”這種商品的所有者與其他商品的所有者,即資本家相遇,他把自己的勞動力賣給資本家時所締結的契約,白紙黑字地寫著他可以自由支配自己。在成交以后卻發(fā)現(xiàn):“他不是‘自由的當事人’,他自由出賣自己勞動力的時間,是他被迫出賣勞動力的時間”。[12](P334)第三,資本依靠允吸勞動的血生長的。資本的本質是貪婪,這決定了工人的活勞動只是充當死勞動,即資本增值的一種工具。資本家猶如奴隸主管理奴隸那樣,在最短的時間內從當牛馬的人身上榨出最多的勞動。在雇傭勞動制中,資本家對待工人就像對待一匹馬一樣,完全不管他們的死活?!皩嶋H上,他‘只要還有一塊肉、一根筋、一滴血可供榨取’,吸血鬼就決不罷休。”[12](P335)資本的本性只是為了允吸勞動,并且允吸每一滴勞動,允吸一定比例的剩余勞動。這是對資本家完全不顧工人死活,貪婪地榨取剩余價值的行徑,最形象最嚴厲的譴責。在資本統(tǒng)治之下,哪里還有分配正義的影子?

“資本邏輯”,必然造成資本與勞動的尖銳對立,它們不可能“處于和解狀態(tài)或者變成一種和諧關系,而是應該對資本發(fā)動一場革命性的摧毀,把作為社會力量的資本廢除掉?!盵13](P273)因此,馬克思堅決反對把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看作一個單純的分配問題,一個可以通過所謂的“公平”分配就能夠解決的社會問題。在《哥達綱領批判》一文中,馬克思對綱領中強調公平分配的傾向進行了嚴厲的批駁。他提到:“勞動所得應當不折不扣和按照平等的權利屬于社會一切成員”與“公平分配勞動所得”兩個結論。馬克思批判地反問道:什么是“公平的”分配呢?“難道資產者不是斷言今天的分配是‘公平的’嗎?難道它事實上不是在現(xiàn)今的生產方式基礎上唯一‘公平的’分配嗎?難道經(jīng)濟關系是由法的概念來調節(jié),而不是相反,從經(jīng)濟關系中產生法的關系嗎?”[14](P302)在這幾個連珠炮式的反問中,馬克思指出,在一切社會條件下,所謂“不折不扣的勞動所得”只是句空話而已,“勞動所得”是個模糊的概念,“不折不扣”分配是個空想。馬克思批評綱領把重點放在分配問題上并大做文章是根本錯誤的?!斑@些人犯了多么大的罪,他們一方面企圖把那些在某個時期曾經(jīng)有一些意義,而現(xiàn)在已變成陳詞濫調的見解作為教條重新強加于我們黨,另一方面又用民主主義者和法國社會主義者所慣用的、憑空想象的關于權利等等的廢話,來歪曲那些花費了很大力量才灌輸給黨而現(xiàn)在已在黨內扎了根的現(xiàn)實主義觀點?!盵14](P306)除了上述一切之外,在所謂分配問題上大做文章并把重點放在它上面,那也是根本錯誤的。消費資料的任何一種分配,都不過是生產條件本身分配的結果;而生產條件的分配,則表現(xiàn)生產方式本身的性質。“庸俗的社會主義仿效資產階級經(jīng)濟學家(一部分民主派又仿效庸俗社會主義)把分配看成并解釋成一種不依賴于生產方式的東西,從而把社會主義描寫為主要是圍繞著分配兜圈子。既然真實的關系早已弄清楚了,為什么又要開倒車呢?”[14](P306)

質言之,分配的形式與內容受制于生產資料的性質,任何脫離生產資料談分配正義,都是在回避經(jīng)濟不正義產生的根源。在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度下,勞動者在經(jīng)濟上受勞動資料即生活源泉的壟斷者的支配,是一切社會貧困、精神屈辱和政治依附的基礎。不推翻資本主義私有制與雇傭勞動制,不實現(xiàn)工人的勞動解放,希望實現(xiàn)“公平分配”的“勞動所得”只能是癡人說夢。歷史的發(fā)展并沒有否定而是反復證明了馬克思論斷的真理性,要不然,每一次周期性的經(jīng)濟危機絕不會把“富裕的中產階級”最先拋到貧困的谷底。

參考文獻:

[1]約翰·穆勒.政治經(jīng)濟學原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3]蒲魯東.什么是所有權[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第4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斯大林全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哈耶克.法律、立法與自由[M].第2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9]馬克思.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12]馬克思.資本論[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3]Allen W. Wood. The Marxian Critique of Justice[J]. 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 Vol.1,No.3(Spring),1972.

[1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歡
資本家正義工人
為了不吃預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從出文看《毛詩正義》單疏本到十行本的演變
天一閣文叢(2020年0期)2020-11-05 08:28:16
Bernard Shaw’s Wisdom 蕭伯納的智慧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有了正義就要喊出來
山東青年(2016年3期)2016-02-28 14:25:49
倒逼的正義與溫情
調配工人
讀寫算(下)(2015年11期)2015-11-07 07:21:09
基層關工人的夢
中國火炬(2015年11期)2015-07-31 17:28:41
工程師變成“資本家”
一名關工人的中國夢
中國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3
哈尔滨市| 辽源市| 博乐市| 遵化市| 巴彦县| 苗栗县| 衡南县| 玉屏| 津市市| 军事| 永嘉县| 资阳市| 太原市| 牡丹江市| 蓬安县| 沙坪坝区| 瑞丽市| 华亭县| 基隆市| 保亭| 普宁市| 漳平市| 元氏县| 禄丰县| 瑞昌市| 花莲县| 金乡县| 达拉特旗| 布尔津县| 沾益县| 德格县| 唐海县| 海口市| 阳城县| 鹤岗市| 沁阳市| 武威市| 长阳| 巴林左旗| 迁西县| 拜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