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琦
我們有這樣一種認識:只聽老師滔滔不絕、不聞學生書聲瑯瑯的語文閱讀課,不是好的語文課。時下高段的一些教學觀摩課活動、大型公開教學活動,其課堂教學,少了常見的“朗讀”,而多是圍繞文本內容,外加大量的教化性“學習材料”,甚至整堂課用多媒體課件“狂轟濫炸”,極力追求“奢華”“轟動”“精彩”“藝術”的課堂效應,過度渲染、弘揚所謂人文性。其實,這樣的語文課堂,最終把語文的人文性弄玄乎了,工具性也弄模糊了。
在閱讀的過程和方法方面,課標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而且貫穿于各學段的目標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正確、流利、有感情”這三方面要求,不能互相分割,分別要求,應該一以貫之、密不可分,但在不同階段可以有所側重,體現(xiàn)循序漸進的原則。高段(第三學段)朗讀目標是這樣表述的:“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強調的是能力上的達成度。高段的閱讀教學,要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朗讀能力,教師必須使用恰當?shù)睦首x指導策略和方法,而且這樣的策略和方法必須在反復的朗讀實踐中形成。一句話,本事是“練”出來的,絕非“講”出來的。
在高段,對于朗讀教學而言,教師適時的示范性朗讀,即范讀,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一課是一首天真爛漫的現(xiàn)代詩,描述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童年夢想。夢想即情境,那么該如何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學生的美好情感呢?一句話,教師有聲有色范讀課文的過程,就是引領學生進入情境、享受夢境的過程。具體說來,一方面,從藝術心理的角度出發(fā),教師可以緊扣文本中色彩、線條、畫面、聲音等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詞語,進行靜態(tài)喚情式范讀;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通過文本中的動作、表情、動態(tài)等再造想象,進行動態(tài)喚情式范讀。動靜結合,范讀有形。如此范讀,教師引領學生將平面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立體鮮活的文本形象,同時,又恰到好處地點撥了學生轉換對話視角,將自己置身于文本中。這樣,學生由物我兩隔、情景相離的對話轉變成物我一體、情景交融的對話,就如朱光潛先生所說的那樣:凝神觀照之際,心中只有一個完整的孤立的意象,無比較,無分析,無旁涉,結果常致物我由兩忘而同一,我的情趣與物的意態(tài)遂往復交流,不知不覺之中人情與物理互相滲透。
教師范讀也是自身與文本之間互相理解、互相建構、互相擁有的過程,需要教師敞開心扉,傾注熱情,與文本進行靈魂的擁抱、心靈的對話和情感的碰撞。教師范讀時,要用語文之道,將自己擱進去,擱到文本中去。用王國維先生的話說:“隔”是一種境界,“不隔”也是一種境界。我們依然以《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的范讀為例,教師在范讀“鳴禽、野花要和你們聯(lián)歡,生活里洋溢著歡樂和溫馨”時,要讀出“聯(lián)歡”中的歡樂,讀出“溫馨”中的舒心愉快,以求讓學生沉浸其中。范讀之道,追求的是“不隔”的境界,“不隔”就是所謂的“融”。人與文“不隔”,即融入、融洽、融合、融化。
課標強調要在閱讀教學中強化文體意識,就是要求教師從文體創(chuàng)作的獨特規(guī)律出發(fā),開掘出這一文體獨特的教學內容,在目標制定、策略選擇上都應該盡可能地契合這一文體的基本特征。可見,高段的朗讀教學,應在文體觀照下實現(xiàn)朗讀教學效益的最大化。不同的文體,其語體特點自然不同。文體樣式不同,學習要求與側重點亦不同。遴選教學策略、甄別不同文體的朗讀教學方法,就很有必要了。
下面,我們以詩詞朗讀教學為例,來談一下基于文體意識觀照下的朗讀教學指導。詩歌讀起來抑揚頓挫,具有音樂之美。格律詩的整齊給人一種對稱之美,平仄、韻律帶來一種朗朗上口的節(jié)奏之美;而詞的長短句式,又不乏錯落變化之美;現(xiàn)代詩則在形式上更加自由,語序排列往往出人意料,內在情緒變化具有跌宕起伏之美。這些美感只有動之以口,誦之以聲,才能領會于心。怎么朗讀?教者專業(yè)指導很關鍵。比如《游園不值》的平仄及停頓位置,就需要教師作專門的點撥。生活中常常有人因為不懂古詩的平仄韻律,誤將“春色滿園”記成“滿園春色”。懂得平仄的人知道,“春色滿園”與“滿園春色”在意思上沒有太大的區(qū)別,但是,“春色滿園”符合古詩的平仄要求,而“滿園春色”就不符合平仄規(guī)范了。教學時,融古詩平仄教學于朗讀之中,學生讀詩就有了知識支撐,就有了底氣,讀起來自然韻味無窮。詩詞的朗讀還需要關注內在情緒的變化。比如教學《尋隱者不遇》時,可以關注詩人的心情變化,“松下問童子”,作者心情輕快,滿懷希望;“言師采藥去”,時機不巧,作者心有失望;“只在此山中”,出現(xiàn)轉機,作者希望再現(xiàn);“云深不知處”,面對結果,作者只有心生感嘆罷了。只有讓學生明白作者情緒的變化,才會有學生語音的變化,學生讀起來才更有節(jié)奏和韻律。
可見,教師具備一定的文體意識,能針對不同的文體和具體文本開發(fā)相應的學習價值,確定朗讀教學的內容,會為培養(yǎng)學生的文體意識打下一定的基礎。
每個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個性氣質都不一樣。在朗讀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對朗讀內容做出有個性的反應,如對文本中自己特別喜愛的部分做出反應,確認自己認為特別重要的問題,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應,甚至“突發(fā)奇想”,將自己的朗讀感受與作者的意圖進行比較,為文本的內容和表達另作設計。在高段的朗讀教學中,不要刻意追求“標準答案”。
比如,執(zhí)教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望月》一課時,教者可以先引領學生緊扣“我一句你一句”“眼睛一眨就是一句”去讀,接著,引導學生分角色合作讀、個讀。實際上,這里的合作是朗讀引領的一種過程性策略,真正的閱讀還是自己的閱讀。高段的閱讀教學,其朗讀還是兒童之讀,走進童心尤其重要??梢I學生個讀——由作者與小外甥的望月逐漸變成兒童自己望月,激勵學生從讀別人的詩走向自我建構,抒發(fā)自己的望月情懷。如此朗讀,實現(xiàn)了文本、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在朗讀中,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并建構能力,自然實現(xiàn)了在建構中拓展、在拓展中建構,最終提高了閱讀效能。
在朗讀評價上量化的方法固然重要,但過分地強調量化,排斥其他方法,甚至把定性的方法說成簡單化、不科學的方法,勢必會造成評價者(教師)選擇的方式越來越少,而學生所能得到評價的內容也越來越少。最終,使得針對學生朗讀的評價走進死胡同。從這個意義出發(fā),高段的朗讀教學,針對學生的評價要多元化。
1.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評價。比如,學生課文讀完了,教師可以這樣點評:“你是第一個舉手的。就沖這一點,我就要好好地表揚你!”
2.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朗讀質量進行評價。比如,在學生讀完一段有很多長句子的文字后,可作這樣的點評:“那么長的一段話,你沒讀錯一個地方,還讀得這樣通順,字正腔圓,可見你的基本功是相當扎實的?!痹俦热?,對于課堂上朗讀能力尚有上升空間的學生,在讀完一段文字后,可以這樣點評:“聽得出你在努力,你在一點一點地進步。跟第一次朗讀相比,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p>
3.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點評。有時,在閱讀教學中,同一文本中的同一句子,不同的讀法,其個體體驗也會不同。為了能實現(xiàn)學生對文本理解的多元與融通,教師可以嘗試這樣點評:“注意,你想強調哪層意思,你就重讀哪個詞語。試一試,看這樣讀有沒有效果?!?/p>
4.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對文本的情感體驗進行點評。比如,在學生讀完一段頗有深度的文字后,教師可以做這樣的點評:“你讀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你的讀飽含著感情。”還可以這樣點評:“給你這么一讀,這段文字的意思就全明白了,不需要再說明什么。所以,有了疑問,最好的方法還是讀書??!”
5.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話語表達進行點評。比如:“你的聲音太有魅力了,那么渾厚,那么有底氣,簡直就是電視臺的小主持人啊?!?/p>
6.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文化背景進行點評。比如:“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⒆?,說真的,朗讀這段話,我應該向你學習。我為有你這樣的學生而感到自豪!”教師在評價的時候,加一個成語,加一句格言,加一個典故之類的,評價會事半功倍!
高段的閱讀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使學生通過朗讀來提升對文本語言的理解、積累和運用的能力。高段的朗讀教學要追求“真”,它不是表演,不能變味,不能異化,更不能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