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婷
(廣州市市政職業(yè)學校,廣東 廣州 510507)
主體間性理論是由法國精神分析學家拉康,基于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中關于“主人與奴隸”關系的論述進行批判提升而提出的理論。它旨在打破“主客體說”,建立“雙主體說”的思辨理論。主體間性理論運用于教育理論,則突出強調教育中要確立“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主體間性的教育模式??疾熘新毜掠虒W的現狀,普遍存在學生厭學情緒較大、參與率低、互動性弱等問題,為有效提升中職德育教學的質量,主體間性理論是一個有益的借鑒。
從何以必要、何以可能、如何可能三個維度審視主體間性理論視野下中職德育的教學改革,得出打破當前中職德育學生“被動學習”教學現狀的需要、突破當前中職德育教師“灌輸教育”教學模式的需要、適應當前中職德育教學“改革發(fā)展”教學要求的需要是主體間性理論視野下中職德育教學改革的何以必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教學模式的確立、“師生民主、平等互動”課堂氛圍的營造、“探討溝通、對話交流”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主體間性理論視野下中職德育教學改革的何以可能;從“活動教學課型”落實主體間性理論的優(yōu)勢與必要、方法與事項、評價與反思探索主體間性理論視野下中職德育教學改革的如何可能。
何以必要,即為何需要以主體間性理論審視察下開展中職德育教學改革,從主體間性理論視野下考察中職德育教學改革的何以必要,得出打破當前中職德育學生“被動學習”教學現狀的需要、突破當前中職德育教師“灌輸教育”教學模式的需要、適應當前中職德育教學“改革發(fā)展”教學要求的需要是主體間性理論視野下中職德育教學改革的現實必要。
中職學生大多沿襲傳統的學習習慣,且由于學習效果不佳,對學習甚或產生一種“逆反”心態(tài),增強中職德育的實效性,迫切需要打破當前中職德育學生“被動學生”教育現狀的需要,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而這實質上與主體間性理論基論的實質相吻合。
“灌輸教育”是一直備受詬病的填鴨型教學模式,然而,反觀當前中職德育的課堂,仍然有不少“灌輸教育”的教學模式,主體間性理論要求發(fā)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雙主體作用,是突破當前中職德育教師“灌輸教育”教學模式的需要。
依據新修訂的德育教學大綱的要求,要求中職德育體現職業(yè)教育的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生活的職業(yè)、貼近外界的社會,主體間性理論強調與學生主體的實際契合,由此,它也是適應當前中職德育教學“改革發(fā)展”教學要求的需要。
何以可能,即主體間性理論視野下中職德育教學改革的現實條件何在,具體要求為何。從主體間性理論視野下考察中職德育教學改革的何以可能,得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教學模式的確立、“師生民主、平等互動”課堂氛圍的營造、“探討溝通、對話交流”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主體間性理論視野下中職德育教學改革的實現條件。
主體間性理論的理論實質即打破“主客體說”,邁向“雙主體說”?!敖處熤鲗АW生主體”教學模式的確立是主體間性理論視野下中職德育教學改革的何以可能的前提條件,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由此將學生作為“客體”轉化為學生作為“主體”。
營造雙主體的主體發(fā)揮,需要“師生民主、平等互動”課堂氛圍的營造。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強調教師的威嚴性,強調教師的絕對正確性,這不利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探討,不利于民主之風的形式,由此,“師生民主、平等互動”課堂氛圍的營造是主體間性理論視野下中職德育教學改革的條件之一。
“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教學模式的確立、“師生民主、平等互動”課堂氛圍的營造均有賴于“探討溝通、對話交流”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課堂教學中設計探討溝通、對話交流的情境,使教學真正加強對話性與互動性,進而增強學生的實際參與性與課堂趣味性。
如何可能,即主體間性理論視野下中職德育教學改革的具體舉措與實現路徑。文章擬以廣州中職學校正在推行的“活動教學課型”為視角,探索“活動教學課型”落實主體間性理論的優(yōu)勢與必要、方法與事項、評價與反思,進而回答主體間性理論視野下中職德育教學改革的如何可能。
德育教學的理論往往具有較強的抽象性與理論性,學生的學習會陷入枯燥、困難甚或厭學的情境?;顒咏虒W課型轉變傳統的被動式學習,以多樣化的活動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以多樣化的活動促進育德功能的實現。與此同時,活動教學課型將活動設計與學生未來從事的職業(yè)工作相結合,體現“育德理論與職業(yè)教育”有機結合?;顒咏虒W課型既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又融合職業(yè)元素,提升德育課學習實用性、實踐性、趣味性,充分體現其落實主體間性理論的優(yōu)勢與必要。
活動教學課型如何開展,具體來說:一是圍繞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展開設計;二是充分做好學情分析、依據學生特點進行準備;三是圍繞認知、情感、運用、行為等目標,通過認知任務活動型、活動體驗型、活動探究型、實踐活動型等接受式、體驗式、探究式、實踐式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四是注重活動課型教學規(guī)律的把握,如把握學前導學、學習過程、學后反饋三大環(huán)節(jié)的規(guī)律與特點,使活動順利展開。如學前導學部分,可通過設置一定的情境導入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過程部分,主要依據學習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展開,如認知任務活動型以接受式學習方式為主,學習過程注重設計“情境—感知—理解—鞏固”的教學程序。學后反饋部分,學后反饋要注重效果評價,同時注重遷移運用,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活動教學課型多種活動的類型劃分,有利于將德育學習要求中“教學與實踐”的結合有機統一,具有較強的科學性。活動教學課型也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它不需要生搬硬套或運用某一種模式,教師在運用活動教學課型中能夠有較大的發(fā)揮空間,促進學與教的真實結合。誠然,活動教學課型的運用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不能為活動而活動”,活動本身的設計要圍繞教學目標、學情特點,遵循教學規(guī)律,始終以教學規(guī)律為基本遵循;二是“不能無頭無尾”,活動教學課型的推進要注重學前導學,調動學習積極性,也要注重課堂中的激勵及課程結束前的反饋,使學生不在活動中迷失;三是“不能脫離學生本身”,活動教學課型本質上是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推進教學過程中始終要有“學生”,有依據學情特點的設計,有依據學生職業(yè)特點的融合,有學生全程的積極參與,有學生學以致用的跟進反饋,一言以蔽之,學生的成長是活動教學課型推進的根本旨歸。
簡言之,主體間性理論對于化解當前中職德育教學困境具有重要理論指導價值。從何以必要、何以可能、如何可能三個維度審視主體間性理論視野下中職德育的教學改革,活動教學課型是落實主體間性理論于中職德育課堂的重要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