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昊 孫曉杰
(沈陽市第七人民醫(yī)院皮膚科,遼寧 沈陽 110003)
壞疽性膿皮?。╬yoderma gangrenosum,PG)是一種少見的非感染性嗜中性皮病,皮疹表現為復發(fā)性疼痛性壞死性潰瘍,常伴有潛在的系統(tǒng)疾病,病因不清?,F將沈陽市第七人民醫(yī)院皮膚科2014年4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21例PG患者臨床資料進行總結和分析。
1.1 一般資料:21例PG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4例,男女比例為1∶2;沈陽本地患者6例,外地患者15例;發(fā)病年齡17~76歲,平均年齡50.8歲,其中17~40歲5例(24%),41~60歲8例(38%),61~76歲8例(38%);病程14 d~10年,住院天數1~57 d,平均19.4 d;21例患者中有明顯誘發(fā)因素者4例,占19%,其中外傷2例,蚊蟲叮咬1例,針刺誘發(fā)1例。
1.2 臨床表現:入院時伴有發(fā)熱者3例;自覺癥狀為疼痛者18例,癢痛不適者3例;皮疹單發(fā)者14例,多發(fā)7例,其中皮疹累及軀干4例(19%),上肢5例(23.8%),下肢16例(76.2%),外陰1例(4.8%);既往伴有基礎疾病者12例,占57.1%,其中高血壓4例,糖尿病2例,冠心病2例,潰瘍性結腸炎2例,肝炎、腎小球腎炎、皮肌炎、胃癌術后各1例。
1.3 實驗室檢查
1.3.1 血常規(guī)及生化檢查: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3例;白細胞降低1例,貧血7例;血沉加快12例,CRP升高10例;低蛋白10例;腎功異常4例,肝功異常7例;低鉀4例;高血脂3例;ANA升高5例。
1.3.2 物理檢查:胸片大多回報為肺紋理增強,肺內陳舊病變1例,肺內炎癥1例;腹部彩超回報膽結石2例,脂肪肝8例,子宮肌瘤1例;左腎錯構瘤1例。
1.3.3 病原微生物檢查:皮損部位膿液細菌培養(yǎng)陽性8例,其中奇異變形桿菌2例,肺炎克雷伯桿菌、光滑念珠菌、豚鼠氣單胞菌、木糖葡萄球菌、弗勞地枸櫞酸桿菌、產酸克雷伯菌各1例。
1.3.4 組織病理檢查:21例中做組織病理檢查16例,回報:壞疽性膿皮病8例,血管炎6例,非特異性潰瘍1例,不排外伴有漸進性壞死性黃色肉芽腫1例。
21例中使用9例使用了糖皮質激素(靜脈滴注5例,肌內注射2例,靜脈滴注加肌內注射1例,口服1例),其中單用5例,聯合環(huán)孢素3例,聯合雷公藤多苷片1例;應用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療14例,其中單用8例,聯合沙利度胺片2例,環(huán)孢素2例,糖皮質激素2例;系統(tǒng)應用抗菌藥4例。治療結果有效17例,無效4例,有效率80.9%。
壞疽性膿皮?。╬yoderma gangrenosum,PG)由Brunsting等1930年首次報道,可發(fā)于任何年齡,中青年多見,國外資料報道本病好發(fā)于中年女性,男女比例在1∶1.44~1∶3.12[1],本研究中男女比例為1∶2。
具體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PG可為特發(fā)性,但有50%PG患者同時患有其他系統(tǒng)性疾病如腸炎、關節(jié)炎、副蛋白血癥和造血系統(tǒng)惡性腫瘤等[2],提示本病的發(fā)生與自身免疫相關。
PG的診斷[3]主要是依據臨床表現、組織病理檢查無特異性改變,但可以排除其他疾?。ㄈ缙つw結核、著色真菌病等)造成的潰瘍。組織病理變化也隨著臨床類型的不同、皮損發(fā)展的不同時期、以及取材的部位而不同。中性粒細胞的浸潤是此病的主要特點,其中炎性膿腫、淋巴細胞性血管炎、白細胞碎裂性血管炎、中小血管的壞死、栓塞、擴張、充血均可見到。本研究中6例患者病理回報為血管炎表現。
PG目前缺乏特異和有效的治療方法,糖皮質激素是常規(guī)維持及治療的主要方法,頑固性病例可考慮聯合應用免疫抑制劑,如環(huán)磷酰胺、環(huán)孢素、嗎替麥考酚酯,他克莫司、硫唑嘌呤等,而甲氨蝶呤和沙利度胺更多作為輔助用藥[4],本研究中9例應用糖皮質激素激素治療,其他患者則應用復方甘草酸苷、沙利度胺、環(huán)孢素、雷公藤多苷等治療,我們的研究發(fā)現,在單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下,聯合治療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1] Gameiro A,Pereira N,Cardoso J,et al.Pyoderma gangrenosum: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J].Clin Cosmet Investigat Dermatol,2015,8(3):285-293.
[2] Naik CL,Singh G,Kumar L,et al.Bullous pyoderma gangrenosum associated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J].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2008,74(1):68-70.
[3] Al Ghazal P,Klode J,Dissemond J.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yoderma gangrenosum:results of a survey among dermatologic wound experts in Germany[J].J Dtsch Dermatol Ges,2014,12(12):1129-1131.
[4] 陳傳杰,陸春.壞疽性膿皮病的治療現狀與進展[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0,24(2):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