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國教育歷史的長河之中,課本作為課程實施以及連接學生與教師的重要媒介,每一次修訂和改編都備受各界矚目。2016年秋季開學伊始,全國各地的小學迎來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簡稱“部編本”,這也是轟動教育界的大事。與之前在一綱多本指引下,各地教材的使用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教材編訂和實施的特點相比,新教材在其版式設計方面可謂做足了文章,筆者將對“部編本新教材”的版式設計以及助讀系統(tǒng)在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找出其版式的改變對教師教學實施過程以及學生接受性的影響,指出“部編本新教材”版式設計的新理念和助讀系統(tǒng)設置的新意義,對教師使用新教材教學,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部編本教材;版式設計;字體字號;設計理念
一、 “部編本新教材”版式設計簡介
2016年秋季開學伊始,全國各地的小學迎來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這套新教材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統(tǒng)一的實施和推廣,并且將要逐年取代其他版本的教材?!安烤幈窘滩摹钡脑O計以及出版的規(guī)格非常高,由教育部組織編寫??梢妵覍滩慕y(tǒng)一化的力度之大。
新教材在其版式設計方面可謂做足了文章,筆者拿到教材之后,首先感覺到新教材給人以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其版式的設計:開本大、字體與之前的其他版本的舊教材相比也做出了十分明顯的調整;從外觀來看,新教材更加具有時代氣息。翻開之后,新教材的插圖也十分抓人眼球,顯得和諧上檔次??傮w來看,新教材的字體字號以及插圖的變化,這一特點十分突出。
在紙張裝幀設計上,原人教版教科書是32開本,全書共計152頁;“部編本”新教材是16開本,共計122頁;大小相比較整整大了一倍。從字體字號設計上,新教材的字體明顯增大,原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課文的標題為2號字,課文正文為小2號,田字格中課后要求會寫的字,字號在2號與小2號之間。而“部編本”新教材的課文題目設計為小初號(英文36號),課文正文為2號字,田字格中課后要求會寫的字在小初與2號之間,相對比人教版舊教材,新教材的字號在各個板塊的字號分別加大了半號;從圖畫選擇以及插圖設計上,“部編本”新教材顯得用以更深更加細致,外觀上色彩更加明麗。在插圖風格上,原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插圖以寫實居多,畫面的線條勾勒很明顯,輪廓清晰,圖畫多數(shù)屬于單線條畫法的直接平涂,色彩的選擇方面也顯得比較暗淡,而“部編本”新教材選取的插圖更多為童話性以及趣味性更強的圖畫或者具有中國元素的水墨畫,圖畫大多采用無線式的平涂,明暗更突出更加有質感,色彩的搭配和色調的選擇也更和諧,視覺上的立體感和視覺沖擊更強。
二、 “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版式設計的理念及其意義
基于“部編本”新教材的紙張裝幀、字體字號、圖畫插圖等設計方面的直觀感受,筆者不禁想到,這么突出的特點究竟是為什么這么設計呢?原因和意義何在?
對此,筆者特意找到“部編本”新教材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與舊版本的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材在版式設計方面進行了比較分析,并得出以下結論,下面筆者將一一進行闡述:
1. 基于小學生認知以及身體發(fā)展方面的設計理念
我國規(guī)定小學生的入學年齡為6~7歲,小學低學段觀察力和對客體的感知能力較弱,因此較大的字號和具有設計感的字體,便于低學段學生的觀察和眼部和腦部加工和感知,從而對漢字或者拼音形成正確的初步印象,便于學習書寫和認讀漢字,基于此,放大的字號美觀的字體有利于促進教師的教學工作以及學生的學習。
低學段的學生,還有另一個主要特點就是他們的心理發(fā)展處于感知運算向具體運算階段過度的過程。這一階段的學生由于自身發(fā)展的不均衡性和個體的差異性,對知識的感知在不同程度上需要外界的輔助,同時也需要被感知的客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如“部編本”新教材設計的精美插圖、巧妙的書頁布局、可愛的小人物等,使教材變得生動活潑,也是“部編本”新教材處于兒童本位的考慮,這樣的設計可以使得學生更加喜歡教材從而喜歡課程。
2. 基于小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的設計理念
筆者拿到“部編本”一年級上冊的語文書,新教材的第一頁保留了舊教材的《我上學了》,此處的背景配圖為北京天安門、中國國旗、大花園以及身著各民族服飾的小朋友,好一片祖國昌盛、民族團結、民族融合、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新教材對漢字教學和漢語拼音教學的順序進行了調整,此處更為深刻的意義除了學生的認知角度,筆者認為編者的意圖更加突出了增強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和認同。
新教材的識字第1課《天地人》,“天、地、人、你、我、他”,字號竟然是72號(英文字號)居于整個頁面的最中間,配圖為我國著名國畫大師傅抱石先生的名畫,畫面給人以天遙地遠的豁達開闊之感?!疤臁⒌?、人”三個字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被稱為“三才之道”,出自《周易》,意在使學生志存高遠并且形成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在教材的其他插圖部分,“部編本”新教材加入了京劇臉譜、著名畫家的山水畫、頗具特色的剪紙等優(yōu)秀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元素,使得教材在版式風格方面十分具有設計感,這也是以往的其他版本教材所沒有的,筆者就不再一一贅述。希望一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之中能夠對新教材的版式設計引起足夠的重視,積極開發(fā)教材的各項元素從而促進教學工作并使學生形成對語文學習的熱愛。
參考文獻:
[1]溫儒敏.“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與使用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6,36(11):3-11.
[2]王本華.從八大關鍵詞看“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J].課程教學研究,2017,(05):31-35.
[3]徐軼.部編本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材特點分析[J].中小學教材教學,2016,(10):14-19.
[4]溫小軍.基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視角的“部編本”語文教材[J].課程教學研究,2017,(05):35-39,1.
[5]高婧.論中國風手繪插畫設計特點[J/OL].設計,2017,(13):76-77.(2017-08-22).
[6]溫儒敏.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的七個創(chuàng)新點[J].小學語文,2016,(09):4-13.
作者簡介:
李思博,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包頭師范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