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僉定四分律疏》與中唐時期的戒律論爭*

2018-01-19 08:56:58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1期
關鍵詞:安國高僧開元

王 磊

佛教漢代傳入中國,但作為佛教三學之一的戒律學,卻發(fā)展滯后。從目前殘存的文獻看,在早期只有一些戒本和羯磨本流傳。直到公元5世紀上半葉,幾十年的時間中幾部廣律相繼被傳譯,戒律學的發(fā)展情勢為之一變。此后直到隋唐,幾部廣律在不同地區(qū)各有流行*道宣《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篇末之“論”,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第884頁。。隋唐以后,開始《四分律》一統(tǒng)天下。但很快,又因對《四分律》的解釋不同而分為數(shù)派。終南山豐德寺道宣從智首律師學律,作《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認為《四分律》實通大乘,開南山律宗一派。相州法礪著有《四分律疏》10卷,以《成實論》解釋《四分律》,后來宗法礪疏的一脈是為相部。唐高宗時期懷素律師不滿相部、南山,又另作《開四分律宗記》10卷、《拾遺抄》20卷,根據(jù)說一切有部《大毘婆沙論》《俱舍論》解釋《四分律》,是為東塔一派。懷素疏較礪疏后出,故稱“新疏”,法礪疏則稱“舊疏”。這三派貫穿了唐代直到宋初佛教戒律學的整個發(fā)展過程,唐代的戒律學就圍繞此三宗展開*按,日本佛教史文獻如凝然《律宗綱要》等書在講唐代戒律史時,又有“要家”一派,此派不見于漢地僧人之記載,可看作是日本佛教對戒律史之認識。道宣師弟道世,除以《法苑珠林》聞名之外,也是當時的著名律師,著有《毗尼討要》一書,此書在見解上與道宣常有異,故又單立一家。但此派的傳承情況,在文獻中不可考。至于要家與道宣“鈔家”之差別,土橋秀高有《毗尼討要と四分律行事鈔》(載土橋氏撰《戒律の研究》,京都:永田文昌堂,1980年,第925—960頁)一文,可參考。。在此期間圍繞戒律問題,發(fā)生了一些值得關注的事件。貞元十年(794),西明寺律師圓照作《貞元續(xù)開元釋教錄》(以下簡稱《續(xù)開元錄》),此書卷中著錄有《僉定四分律疏》十卷*《中華大藏經(jīng)》第65冊,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第206頁。。此疏文本早已亡佚,除了《續(xù)開元錄》,之后的經(jīng)錄均無著錄,佛教史文獻也只有《宋高僧傳》提及,這部律疏在佛教史上可說影響甚小。但深入探究此疏創(chuàng)作之緣起及經(jīng)過,實際揭示出一段唐代相部、東塔相互角力的重要歷史,對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唐代佛教史以及佛教解經(jīng)與政治之間的關聯(lián)。

一、僉定之經(jīng)過

此前學者們討論唐代佛教史,在涉及僉定一事時,皆引《宋高僧傳》之說。而事實上,記錄此事最詳細的是圓照《續(xù)開元錄》。圓照本人是僉定四分律疏活動的參與者,他編撰《續(xù)開元錄》時,關于僉定四分律疏一事的很多原始文獻尚存,圓照在介紹《僉定四分律疏》時附錄了大量與僉定相關的詔書、僧人表奏,這些書、表為我們提供了了解《僉定四分律疏》創(chuàng)作的第一手文獻,以下就先根據(jù)這些文獻,對僉定一事的經(jīng)過做一些梳理。

大歷十三年(778)十一月二十七日,代宗親下詔書,“遣中使內給事李憲誠宣敕語勾當京城諸寺觀修功德使……劉崇訓,四分律舊疏、新疏,宜令臨壇大德如凈等即于安國寺律院僉定一本流行”*《中華大藏經(jīng)》第65冊,第207頁。以下關于僉定過程之敘述,引用文獻如無特殊注明,均引自此書,不再一一出注。。僉定的原則是“新章有理,義準新章,舊疏理長,義依舊疏。兩疏有據(jù),二義雙全,兩疏無憑,別依經(jīng)律”。二十九日,選定的十四位兩街臨壇大德就集中到大安國寺,準備開始僉定。代宗還特意下旨要求“僉定律疏院,一切僧俗輒不得入,如違,錄名奏來”,可知這次僉定非同一般的經(jīng)義討論,氣氛非常嚴肅。而在僉定期間,僧人們的飲食由尚食局負責提供,三十日代宗就讓尚食局送九十日齋食,大概當時他認為僉定的工作在九十日的時限內就可以完成,但之后的事實證明這個想法過于樂觀了。

根據(jù)《續(xù)開元錄》,當時選定的十四位臨壇大德分別是:

大薦福寺如凈、保壽寺慧徹,筆削潤色僉定;

西明寺圓照,筆受正字僉定;

安國寺寶意,筆受纂文僉定;

安國寺超濟、凈住寺崇叡、西明寺道邃、西明寺興玭*玭,廣勝寺金藏本(《中華大藏經(jīng)》)作“沘”,《宋高僧傳》《高麗藏》再雕本皆作“玭”,從之。、天長寺曇邃、崇福寺超證、安國寺神朗、安國寺智釗、青龍寺惟干、章敬寺希照,并同證義僉定。

不過根據(jù)僉定完成之后的表奏,曇邃、希照、神朗三位律師在僉定的過程中先后去世,由新的律師替代。章敬寺普震代曇邃、大安國寺藏用代希照、大安國寺勝行代神朗。

但僉定的工作還未開始,就因故暫停。十二月一日,“品官楊崇一宣敕,語興唐、溫國兩寺三綱,即與凈土禪院檢校僧等,嚴飾道場,令道行僧*《中華大藏經(jīng)》所據(jù)金藏本“令道行僧”四字作“冷道行僧”,《宋高僧傳》作“命僧行道”,今據(jù)《高麗藏》再雕本改。伍拾肆人,起今月一日,轉經(jīng)禮懺,六時行道,至來年二月一日散”。十四位參與僉定的臨壇大德也在征召之列,他們分別被派往興唐、溫國兩寺參與轉經(jīng)禮懺的新年法會。法會按計劃當于來年(大歷十四年)二月一日結束,但實際延長到二月十日才散。

法會結束之后這些律師們又聚集到大安國寺(除曇邃一人因心痛違限不至,他的去世大概與此有關),正式開始僉定的工作。當年的五月十六日,代宗“圣躬不愈,敕下京城百寺開講”,至二十一日,僉定律疏的工作又暫停,當時“其疏修撰,功將欲半”。德宗繼位之后,僉定的工作繼續(xù)進行,次年(建中元年)五月十六日,草本完成。十月份繕寫進本完成,“分成十卷,用紙五百六十六張,計文三十三萬一百四言”,十二月十二日,送交掌管僧尼的祠部*按,代宗時,僧尼由京城修功德使管理,所以僉定開始時,代宗是下詔書給修功德使劉崇訓。但德宗甫繼位,劉崇訓便上表,“請停京城修功德使”,德宗因此下詔,“內外功德使宜并停,自此僧尼悉屬祠部,僉定律疏事亦同歸省司”。圓照在《僉定四分律疏》的附注中收錄有與此直接相關之表奏、答詔。關于唐代功德使與佛教之關系,可參考塚本善隆《唐中期以來の長安の功徳使》(《中國中世佛教史論考》,東京:大東出版社,昭和五十年,第251—284頁)一文。。僉定的工作到此正式完成。

《續(xù)開元錄》之外,另一種言及此事的重要文獻就是《宋高僧傳》。它的《圓照傳》對僉定的始末也有交代。和《續(xù)開元錄》一樣,《圓照傳》關于此事的記載也直接抄錄了僉定時僧人們的奏表,文字與《續(xù)開元錄》幾乎一樣,但有數(shù)句不見于《續(xù)開元錄》,可能《宋高僧傳》另有所本。據(jù)《續(xù)開元錄》卷中,圓照輯有《修撰僉定四分律疏制表集》1卷*《中華大藏經(jīng)》第65冊,第215頁?!端胃呱畟鳌返摹秷A照傳》提及此書,但作《僉定律疏一行制表集》3卷,書名卷數(shù)與《續(xù)開元錄》均不合。,該書現(xiàn)已不存,北宋初期《宋高僧傳》編纂之時可能尚存,故贊寧等人得以參考。除了圓照,前面提到的十幾位參與僉定的臨壇大德,還有兩位在《宋高僧傳》有傳,分別是如凈*贊寧:《宋高僧傳》卷15,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365,372,380頁。和藏用*贊寧:《宋高僧傳》卷15,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365,372,380頁。?!恫赜脗鳌窐O簡略,無一字提及僉定之事,《如凈傳》亦只用一句話帶過,只說他參與了僉定,“(大歷)十三年,敕集三宗律匠,重定二家隆殺,時凈推為宗主”。

但《宋高僧傳》對僉定一事的看法,又往往有《續(xù)開元錄》所未及者。最顯著的一點,《宋高僧傳》數(shù)次提及僉定,皆稱僉定的開展與代宗朝宰相元載有密切關系?!度鐑魝鳌诽峒叭鐑魠⑴c僉定,并在其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緊接著就稱“蓋以國相元公載篤事素公,崇其律教,乃命凈為新疏主作傳焉”,顯然意在說明如凈得以在僉定中扮演重要角色,是依靠與元載的關系,元載是僉定的背后推動者?!秷A照傳》正文根據(jù)檔案描述僉定的經(jīng)過,在傳末贊寧又特意加了一段系詞和通答,表達他本人對僉定一事的看法。通答部分起首第一句話就是“是此舉也,則元載所請,帝乃曰俞”*贊寧:《宋高僧傳》卷15,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365,372,380頁。,再一次強調僉定一事是元載的主張。而在《續(xù)開元錄》中,則只字未提及元載。

關于僉定一事之始末經(jīng)過,就目前所見之文獻,無疑以《續(xù)開元錄》的記載最為詳細,但因《宋高僧傳》流傳得更廣,對后世影響更大,之后的佛教史著述言及此事,亦多根據(jù)《宋高僧傳》,尤其是其所言元載與僉定的關系一節(jié),被宋代以后的文獻普遍采信。直到現(xiàn)在,研究唐代佛教史或戒律史的學者們在提及這一事件時,也仍然是重復《宋高僧傳》的說法,似已成定論。《宋高僧傳》強調元載的作用,但如果聯(lián)系到代宗晚年的政治局勢,實尚有未發(fā)之覆。

二、元載與東塔宗

元載從肅宗末年直至代宗晚年,長期擔任宰相之職,兩唐書均有傳記。根據(jù)傳記,元載與代宗朝同時期的宰相王縉、杜鴻漸等人均佞佛,而且據(jù)言代宗對佛教的興趣也是因他們而起*《舊唐書》卷118《王縉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3417頁。。《宋高僧傳》也多次出現(xiàn)元載的名字,而且他的出現(xiàn)每每都與東塔有關。在東塔祖師懷素的傳記中,最后專門有一段關于元載的紀事:

大歷中,相國元公載奏成都寶園寺置戒壇,傳新疏,以俸錢寫疏四十本,法華經(jīng)疏三十本,委寶園光翌傳行之。后元公命如凈公為素作傳。*贊寧:《宋高僧傳》卷14,第335頁。

據(jù)這里的說法,他為推行東塔,曾親自在成都寶園寺置戒壇,傳新疏,并舍俸寫新疏。另兩處提到元載的地方就是前面提到的《如凈傳》和《圓照傳》,也是表達元載與東塔的密切關系。但遺憾的是,因為對史料的理解有誤,《宋高僧傳》這幾處的記載都有不同程度的錯誤。要清楚地說明元載與東塔的關系,我們須對這些記載作一番考訂。

元載和東塔有密切的關系,確實有文獻依據(jù)?!端胃呱畟鳌吩凇稇阉貍鳌分薪o出了提示。《懷素傳》在上面那段關于元載的紀事之后,還有一句:

韋南康皋作《靈壇傳授毗尼新疏記》,有承襲者,刊名于石。

顯然韋皋的《靈壇傳授毗尼新疏記》就是《宋高僧傳》的文獻來源。韋皋的這篇文章從宋代以后被各種文獻收錄*根據(jù)現(xiàn)存的文獻,最早收錄韋皋此文的是宋代袁說友等人所編《成都文類》(袁說友等編,趙曉蘭整理:《成都文類》卷36,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693—695頁),之后明代編《全蜀藝文志》、清代編《全唐文》均全文收錄。,《全唐文》收錄的標題作《寶園寺傳授毗尼新疏記》*《全唐文》卷453,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4630頁。,與《宋高僧傳》所記稍有不同。由內文可知,此文作于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十一月,當時韋皋正擔任成都尹、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舊唐書》卷140《韋皋傳》,第3822—3826頁。。大概因為韋皋在歷史上并不以文章聞名,人們對其文字不熟悉,這篇《寶園寺傳授毗尼新疏記》也一直未能得到佛教史研究學者的注意。中華書局的《宋高僧傳》標點本對這句話的斷句就出現(xiàn)嚴重的錯誤,未能點出韋皋的文章標題,而學者們在引用《宋高僧傳》時也一直未能注意到這句話,他們或者直接根據(jù)標點本的斷句理解,或者雖然斷句正確,也僅止于此,未能進一步深究。

比對韋皋的文章,我們可發(fā)現(xiàn)《宋高僧傳》對寶園寺戒壇的記載有嚴重的錯誤,舍俸祿在寶園寺寫東塔新疏、法華經(jīng)疏,都是韋皋所為,和元載根本無一點關系。雖然兩唐書韋皋的傳記中未曾言及他對佛教的興趣,但從《全唐文》收錄的幾篇韋皋文章看,他也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僅存的幾篇文字多數(shù)都與佛教有關,且都作于蜀地,可以看出他當時對佛教有極大的熱情。他作《寶園寺傳授毗尼新疏記》,也是為了記錄自己在成都寶園寺舍俸寫疏的功德。文章寫完之后就刊刻上石*據(jù)王象之《輿地紀勝》的記載,此碑南宋時尚存,在成都府學。且碑陰還有段文昌為智浩律師所寫的塔銘,這位智浩律師大概也是講東塔新疏的律師,他的塔銘被刻在《寶園寺傳授毗尼新疏記》的碑陰(《輿地碑記目》卷4,《石刻史料新編》第24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年,第18561頁)。。大歷年間元載在長安做宰相,他的經(jīng)歷也未顯示與成都有特殊的因緣,他特意去成都的寺院舍俸寫疏本身就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而韋皋當時正在成都做官,他做此事是順理成章。

舍俸寫疏一事與元載毫無關系,但寶園寺的新疏戒壇卻確實與元載有關。韋皋在記錄自己的功德之前,對懷素之后新疏的創(chuàng)作和傳播史做了簡要的梳理。而元載在這段歷史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元載對東塔情有獨鐘,致力于傳播東塔新疏。他認為懷素的四分律疏過于繁瑣,先是讓人對《拾遺抄》進行刪節(jié):

故相國元公以大臣秉教,授屬宏持,慮水雜甘露,味亡純正,爰命薦福寺大德如凈,以為素公之疏傳矣,五師之旨明矣,意已得而象可忘,魚其得而筌奚設?將刪彼證諭,獨留精真……大德乃歸心契冥,精啟圣意,故繁而必削,簡不遺真,可以趣元蹤,足以端覺行,元公由是上聞,俾施行乎天下……府博以冥要,世儒猶病,簡以鄰道,真乘所先。故曰苾芻清凈,令法久住,胡可以繁文而撓其靜正,則薦福新疏,精而易行,信矣。*袁說友等編,趙蘭整理:《成都文類》卷36,第694頁。

他讓薦福寺律師如凈對《拾遺抄》進行了刪減,主要是刪節(jié)了其中一些論證性的文字,保留其義理的精華,因如凈住在薦福寺,故這個刪節(jié)之后的本子也被稱為薦福新疏,而元載推行的也是這個刪節(jié)之后的薦福新疏。這段歷史目前只見于韋皋的記載,而如凈刪節(jié)之后的這個薦福新疏,也不見有流傳*日本所編《卍續(xù)藏經(jīng)》,收錄了日本寺院所藏的《開四分律宗記》,也是目前所知存世的唯一傳本,署名懷素作,但無序跋,不知這個傳本是否與如凈刪節(jié)的薦福新疏有關。。但韋皋和元載差不多同時代,且據(jù)韋皋文章中所言,“皋昔嘗蒞職屯田,佐元公于淮右,睹公達西方至教,尚矣”,他曾經(jīng)與元載共事,且當時就對元載的佛教信仰印象深刻,他對元載的記載可信度是很高的,他本人對東塔的關注很可能就是受元載的影響也未可知。

刪節(jié)章疏完成之后,元載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在各地建立戒壇,希望通過傳戒的方式將刪節(jié)后的薦福新疏傳播到長安之外的其他地區(qū),西南的山南西道、劍南東道、劍南西道亦有設置,也就是韋皋所言“坤隅三府,各置律壇”,成都的戒壇就設在寶園寺。韋皋的文章先言元載請求設《新疏》戒壇,再說自己在寶園寺舍俸寫疏,《宋高僧傳》誤將兩人所為均隸于元載名下,后世學人不察,亦一直延續(xù)此誤而不改。

雖然因文獻和考古資料的限制,我們無法得知當時東塔具體的情狀,但可以想見在元載的大力支持下,這一時期東塔宗必然得到了巨大的發(fā)展。諸多蛛絲馬跡顯示這一時期東塔積極地從長安向其他地區(qū)擴張。西南地區(qū)的情況從韋皋的文章中可知一二。此外如洛陽,本是相部的勢力范圍,玄宗時大福先寺的律師定賓是相部的一代宗師,曾作《四分律疏飾宗義記》破懷素新疏,但在安史之亂后不斷有長安的東塔僧人進入,傳布新疏*最近在洛陽地區(qū)新發(fā)現(xiàn)的一些僧人墓志為此提供了證據(jù),如《唐東都臨壇大德(蕭行嚴)玄堂銘》(毛陽光:《洛陽新見唐代流散墓志匯編》,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年)。。江南地區(qū)據(jù)《宋高僧傳》的記載也是相部和南山的一個中心,但在中唐之后也一直有東塔章疏的流布*9世紀上半期,日本僧人圓珍入唐求法,經(jīng)過東南地區(qū),他的求法目錄和其他文字顯示,這一地區(qū)流行有很多的東塔章疏、音義等文獻,為我們了解當?shù)氐臇|塔宗傳播情況提供了寶貴的材料。,東塔進入這一地區(qū)可能和西南地區(qū)一樣,也和元載有關。總之,在代宗時期,東塔有遍地開花之勢,向相部和南山的勢力范圍滲透,使相部和南山承受相當?shù)膲毫Α?/p>

三、后元載時代與僉定四分律疏

兩唐書及韋皋的文章,清晰地勾畫出元載與佛教尤其是東塔的密切關系,代宗朝前期東塔借助他的政治權力積極地從長安向四處擴張。贊寧等人在編撰《宋高僧傳》時注意到韋皋的文章,他們根據(jù)韋皋的敘述將元載塑造成東塔的護法者,這一護法的形象在他們對僉定四分律疏一事的記載中繼續(xù)延續(xù)。僉定涉及東塔和相部,而且正發(fā)生在代宗時期,贊寧等《宋高僧傳》的編纂者很自然地認為元載是此事的推動者。但是和《懷素傳》對元載、韋皋的張冠李戴一樣,認為元載是僉定一事的推動者,又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因為僉定開始之時,正是元載獲罪賜死之后不久。

代宗繼位之始,元載就擔任宰相,在代宗朝前期一直大權在握。但隨著其權勢日盛,代宗終不能忍受,大歷十二年(777)三月,元載被賜死,他的黨羽、同樣佞佛的王縉也被貶黜*《舊唐書》卷118《元載傳》,第3414,3414頁。。而且不僅元載本人被賜死,代宗還“遣中官于萬年縣界黃臺鄉(xiāng)毀載祖及父母墳墓,斫棺棄柩,及私廟木主,并載大寧里、安仁里二宅,充修官司廨宇”*《舊唐書》卷118《元載傳》,第3414,3414頁。,可知代宗當時對元載怨念之深。

而在元載被賜死之后一年多,代宗下了僉定四分律疏的詔書。當時元載已經(jīng)身死,不可能直接推動僉定的工作;而且當時他剛剛因罪被賜死,人們避之唯恐不及,也不可能有人會冒天下之大不韙,秉持他的遺志,按照他的意見進行僉定。因此,《宋高僧傳》將僉定和元載正向關聯(lián)在一起的看法只能是贊寧等編纂者的想象,是他們在忽略代宗晚年政治情勢情況下的一種先入之見。或許他們是受了韋皋文章的影響,建立起元載與東塔的直接聯(lián)系,而未能結合事件發(fā)生時的歷史背景。韋皋的文章提到元載曾讓如凈刪節(jié)懷素的《拾遺抄》,而在僉定中,如凈也是主要的參與者之一,且他的任務也是筆削潤色。大概因為二者的工作性質類似,贊寧等人將前后發(fā)生的兩件事情混為一談,因而認為是元載推動了僉定的進行。

僉定發(fā)生之時元載已死,此事不可能是他的授意,但元載大權在握時極力地維護東塔,而他剛獲罪被賜死不久,代宗就下了僉定的詔書,這種時間上的“巧合”也不得不讓人聯(lián)想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筆者認為元載的死確實與僉定的發(fā)生有直接的關系,但這種關系并不是《宋高僧傳》所認為的正向關聯(lián),而是恰恰相反。

從大歷十二年三月元載被賜死到大歷十三年十一月代宗下詔僉定四分律疏,這期間東塔、相部兩宗之間到底發(fā)生過什么,因文獻缺失,我們無法知道具體的詳情,但根據(jù)前面的敘述和僉定事件中相關的文書檔案,我們可以大膽地做一些猜測。代宗時期東塔的發(fā)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元載,當時東塔勢力日盛,洛陽、江南等相部的傳統(tǒng)勢力范圍均出現(xiàn)東塔僧人的身影,對相部必定產(chǎn)生相當?shù)膲浩戎?,而元載大權在握時,相部的不滿情緒不會過于強烈地表現(xiàn)出來;大歷十二年三月之后,東塔驟然失去了強有力的外護,相部(包括南山)必然不會放棄這個收復舊河山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東塔和相部之間的矛盾必然日益公開化并愈演愈烈。終于一年多之后,在萬不得已的情形下,最終由代宗下詔,希望以僉定律疏的方式消弭二宗的爭論。這一年多的時間內二宗是如何激烈爭論我們不得而知,但這種對立的狀態(tài)在僉定的詔書和答表中一再地被強調。代宗因何發(fā)起僉定,《續(xù)開元錄》有說明:

至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受佛付囑,欽尚釋門,信重大乘,尊崇密教,見兩疏傳授,學者如林,執(zhí)見相朋,數(shù)興違諍,圣慈愍念,務息諍源,使水乳無乖,一味和合。

“執(zhí)見相朋,數(shù)興違諍” 很好地詮釋了當時二宗的關系。代宗正式下令僉定,并讓尚食局送食料、紙墨等,僧人們上謝表,表中稱:

曇邃等早承圣澤,叨寓釋門,不能修六和之宗,乖于一味之旨,自天有命,令使會同。

代宗的答詔又再次強調:“四分律儀,一乘扃鍵,須歸總會,永息多門?!贝蟀矅律献ㄨ幍壬擞稚媳?,表中言:“(代宗)使四分戒寶之宗和而無諍……令會同一疏,刊削繁蕪,失鷸蚌之相厄,俾漁人之罔措?!苯ㄖ卸?,僉定律疏完成之后僧人們的上表中,又再次強調此律疏“上副代宗同文之詔,中扶律藏滅諍之理,下成后學兼功之益”。

從僉定開始,代宗皇帝、僧人們都不厭其煩地一再強調僉定的目的是要消弭東塔和相部之間的論爭,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僉定之前二宗之間的爭論已經(jīng)非常激烈,而不得不借助政治力量的介入進行調和。而這種爭論的局面也是元載獲罪,東塔失去強力外護后必然的發(fā)展。

曇邃等人上表謝代宗皇帝賜食料、紙墨,之后代宗的答詔,《續(xù)開元錄》和《宋高僧傳》所抄錄的部分在文字上略有差異。《宋高僧傳》在“永息多門”之后多了“一國三公,誰執(zhí)其咎。初機昡曜,迷復孔多”幾句,而恰恰是這幾句,似乎透露了僉定一事與現(xiàn)實政治之間關系的一些重要信息。結合前面對元載的討論,“一國三公”當實有所指,代宗的這份答詔明確地告訴我們這次僉定并不是單純的義理揀擇,其背后直接涉及到政治權力的介入,《續(xù)開元錄》將此數(shù)句略去或有現(xiàn)實的考慮。

經(jīng)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對僉定的背景應該可以有更清楚的認識。僉定的發(fā)生顯然不似《宋高僧傳》一再說的那樣,是元載的推動,恰恰相反,正是元載的死使東塔失去原來的優(yōu)勢地位,而相部得以借機重啟爭端。但即便如此,僉定的過程和最后的結果似乎并未能朝有利于相部的方向發(fā)展。僉定的過程仍然被東塔主導。僉定四分律疏院設立在大安國寺,有材料顯示此寺在大歷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是東塔宗在京城長安的一個據(jù)點。而首批參與僉定的僧人,也多與東塔有關。

前面已經(jīng)列舉了參與僉定的僧人名單。在首批入選的十四位臨壇大德中,根據(jù)各自的分工,可知主導僉定的是大薦福寺如凈和保壽寺慧徹。他們二人負責筆削潤色,而其他僧人則主要負責正字、纂文、證義。而如凈恰是元載非常器重的東塔律師,是懷素《拾遺抄》刪節(jié)的主要參與者。他參與僉定并在其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顯然他并未受到元載獲罪賜死的影響,此時依然在僧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慧徹《宋高僧傳》無傳,在其他的文獻中亦未見記載,對其背景我們無所知,但根據(jù)兩宗會同僉定的原則,他應該是代表相部。正字、纂文、證義的諸位僧人,西明寺圓照在《宋高僧傳》有傳,但未明言他屬哪宗*贊寧:《宋高僧傳》卷15,第376—380頁。?!端胃呱畟鳌分小斗ㄉ鱾鳌诽岬椒ㄉ鞯牡茏又校幸晃荒峡党鐓?贊寧:《宋高僧傳》卷14,第347頁。,法慎是相部的重要律師,如果僉定名單中的凈住寺崇叡就是法慎的弟子,顯然他應該是相部律師。名單中還有一位崇福寺超證,這個名字在一方經(jīng)幢贊石刻中曾有出現(xiàn),但這方石刻無明確紀年,贊文中也未提及超證所屬的寺院,無法確定是否是同一人*《大德了法等造經(jīng)幢贊》,陸心源:《唐文續(xù)拾》卷12,《全唐文》,第11301頁。。大安國寺超濟,圓照在《續(xù)開元錄》卷中也有提及,但未提供關于他的具體信息*《貞元續(xù)開元釋教錄》卷中,《中華大藏經(jīng)》第65冊,第215頁。。這些僧人們大部分均無確切信息可考,但僅就他們所屬的寺院來看大安國寺的僧人占絕對多數(shù),安國寺四位、西明寺三位,其他寺院皆一位。而隨著僉定的進行,大安國寺的僧人還有增加。僉定的過程中有三位僧人去世,由新的律師替代。章敬寺普震替天長寺曇邃,安國寺藏用替章敬寺希照,安國寺勝行替安國寺神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凈也從薦福寺移籍大安國寺,僉定結束的上表中他已經(jīng)變成大安國寺大德,他的移隸進一步證明了此寺與東塔的密切關系*按,根據(jù)目前掌握的資料,在如凈之前,大安國寺的上座是乘如,他也和東塔有密切的聯(lián)系,他的塔銘顯示他是大歷十三年在大安國寺圓寂,如凈移隸大安國寺也恰在此前后,二者之間是否有關系,還需再考。。如此,在最后僉定結束時,僅是安國寺的僧人就占到了六位,將近一半,就各個寺院僧人的比例上,大大超過其他寺院,此次僉定中安國寺的重要地位可想而知。當然僉定四分律疏院就設在大安國寺,他們的僧人多亦在情理之中。考慮到該寺與東塔的密切關系,東塔宗在整個僉定的過程中的優(yōu)勢地位是沒有疑問的。

建中元年五月,僉定結束,完成草本。建中二年(781年)正月,《僉定四分律疏》制下流行。而有趣的是,僅一個月之后,二月二十二日,德宗又下敕稱:

伏以釋教精微,言說罕究。舊疏兩本,文字已多,今之所修,又相沿習,既準敕所撰,須有指揮,伏請許以并行,任其學者所好。

對四分律疏進行僉定,本意是希望以僉定后的四分律疏取代東塔的新疏和相部的舊疏,以消弭二宗的爭論,但《僉定四分律疏》剛剛完成,又下敕三疏并行,顯然這意味著僉定的最終失敗,而在這個詔書背后我們也可依稀看到各方勢力的角力。這個結果與僉定的初衷是相違背的,但這個結果從僉定開始就已是可以預料的了。東塔和相部就是因為對《四分律》的解釋不同而成為不同的派別,讓他們放棄本宗的基礎而認可一個折衷的新解釋文本,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三疏并行就是放棄剛剛完成的僉定律疏,也大概因此,《僉定四分律疏》在圓照的《續(xù)開元錄》之后就再也沒有見到著錄,可能很快就亡佚了。

《宋高僧傳·如凈傳》稱“建中二年,奏兩疏并行,凈之力也”,似乎最后三疏并行是如凈提出的。但根據(jù)前文的敘述筆者認為這更可能是相部的主張。在僉定中東塔的力量占優(yōu),雖然《僉定四分律疏》的文本現(xiàn)在已經(jīng)看不到了,但其中在新、舊疏義的取舍上,更傾向于新疏是可以意料的,相部因此要求并行實則否定之。贊寧在《圓照傳》末的通答中曾就這一問題有不同于在《如凈傳》中的看法,他認為最后之所以幾疏并行,是因為東塔氣盛,“挾力輪摧相部……竊量諸德,微情不平,故奏雙行,同不僉定”*贊寧:《宋高僧傳》卷15,第380,365頁。,這里的諸德當然就是指相部(是否還有南山,不得而知),顯然這個看法可能更接近事實。

結 語

回顧整個僉定的過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對新舊兩種《四分律疏》的僉定,并不是單純的義理決擇和博弈,而是東塔、相部之間宗派政治的一種體現(xiàn)。僉定完成之后,新的律疏問世,卻又馬上下詔三疏并行,即是宣告這種博弈的失敗,雙方之間并未就此達成妥協(xié),也就是贊寧所說的“同不僉定”。

同時,這次僉定的緣起及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現(xiàn)實政治力量的干預。各種佛教宗派之間的角力,因現(xiàn)實政治力量的介入而復雜化;宗派之間力量的消長,隨著背后政治力量的起伏而有起落。僉定四分律疏正是這種宗派力量消長以解經(jīng)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

在本文的討論中,還有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就是南山律宗在此次事件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圓照《續(xù)開元錄》從始至終一直都講兩宗,只字未提南山;《宋高僧傳》在敘述此事時,也多只言兩宗,但在個別地方,又將南山也放在一起,如《如凈傳》中就言,“(大歷)十三年,敕集三宗律匠,重定二宗隆殺”*贊寧:《宋高僧傳》卷15,第380,365頁。。言外之意,南山也參與了僉定。這到底是歷史的真實記錄,還是贊寧本人作為一個南山律師,不希望本宗在此次事件中缺席而刻意這樣描述,需要我們更深入的挖掘史料。這個問題,對我們了解唐代戒律三宗之間的關系以及南山律宗在唐代佛教戒律史中的地位,有很重要的意義。

而對這一事件所涉及文獻的分析,也提醒我們對《宋高僧傳》的記載須持更審慎的態(tài)度。《宋高僧傳》在編纂過程中利用了大量唐代的文獻,其中很多是我們今天見不到的,對了解唐代佛教無疑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的記載也有大量的不實和錯誤之處,如果不加辨析直接使用的話,會使我們對唐代佛教出現(xiàn)很多認識上的偏差,而這也正是當前很多唐代佛教史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猜你喜歡
安國高僧開元
梁楷《八高僧故事圖》新辨
國畫家(2023年1期)2023-02-16 07:58:04
千年藥都,健康安國
公民與法治(2022年6期)2022-07-26 06:16:44
段開元:擁抱健康產(chǎn)業(yè) 增進百姓財富
敢為當先
百花(2020年2期)2020-09-10 11:24:00
盼春
愛國高僧阿旺嘉措評述
西藏研究(2018年4期)2018-10-30 01:12:26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教學課件
《高僧傳》地名“抱罕”為“枹罕”校誤
敦煌學輯刊(2017年4期)2017-06-27 08:07:08
絲綢之路上的兩位高僧
文史春秋(2016年3期)2016-12-01 05:42:08
ACC Secretary-General H.E. Mme. Yang Xiuping Attended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8thChina-ASEAN Education Cooperation Week
房产| 章丘市| 公安县| 河南省| 呼玛县| 赫章县| 鲜城| 松溪县| 沁源县| 浦江县| 邛崃市| 水城县| 晋州市| 高邑县| 科尔| 连南| 巨鹿县| 灵石县| 鲜城| 昌宁县| 毕节市| 蓝山县| 塔河县| 阜平县| 苍溪县| 依安县| 延川县| 临洮县| 蚌埠市| 酒泉市| 霍山县| 师宗县| 汤原县| 贵州省| 阿克陶县| 舒城县| 巴东县| 广州市| 宜昌市| 拜泉县| 深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