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茹茵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環(huán)境下,全國各校正大力推進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新媒體、新產品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來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變革教與學方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旋轉曲面》一課為例,論述如何應用信息化建設手段,重構課堂教學新生態(tài)。
【關鍵詞】信息化數學教學應用一、引言
傳統數學的教與學主要就是依賴黑板、三角板、圓規(guī)、無數的演算紙,以及后來的PPT。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基礎差,談“數”色變,數學成了讓老師和學生頭疼的難題。針對職業(yè)院校學生的這個特點,各地學校開展了數學教學改革。實現數學教學要與專業(yè)結合,為專業(yè)教學服務,以實用、好用、夠用為度,開展特色數學教學。
隨著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日新月異,使用好信息化資源,將使傳統數學教學得以升華。利用互聯網打破時間、空間限制這一物理屬性,和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這智能屬性,可以構建一個全新的生態(tài)圈一一互聯網+數學教育生態(tài)圈,化解數學知識的抽象、隱澀、難懂。使學生學習、學生評價、大數據分析反饋等進行聯合,推動數學教育教學,讓數學充滿魅力,讓學生愛上數學。
二、巧用信息化建設手段,重構課堂教學新生態(tài)
多媒體作為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和歡迎,它帶來了教學模式、教學過程的變革。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上,是極為有效的手段。
1.巧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中職學生因為曾經學習數學失敗的經歷,讓他們談“數”色變,如何增強中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中職數學教師首當其沖應該考慮的問題。在新授課程,引入新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的多樣性及趣味性創(chuàng)設動態(tài)的教學情境,引人入勝,提高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例如,“旋轉曲面”一課中,從學生生活中經常見的物體“燈碗”入手,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讓數學生活化。傳統教學教師僅僅只是口述或用實體用具來展示,而在此課中播放趣味Flash動畫,學生如看動畫片一樣,邊看故事邊思考,更有效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及強烈的求知欲。創(chuàng)造意境,學生懷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思考、理解、記憶,實現學生的“讓我學”到“我要學”的學習態(tài)度的轉變,增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2.巧用信息技術“動態(tài)演示”,讓學生輕松學習數學
巧用信息技術,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經歷數學、發(fā)現數學、理解數學、體驗數學,并有效地實破數學重難點。傳統教學,感受數學知識的過程手段方法單一,教師在講臺上講解時,總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教師挖空心思去描述某一事物的特征,學生卻如同聽天書一般,憑自己的想象去理解知識。如今,在課堂上不但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把靜態(tài)圖片變?yōu)閯討B(tài)動畫,把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的形成過程生動形象地顯現在學生的眼前,還可以利用計算機的交互功能,動手操作,讓學生真實的去直接感受知識形成的動態(tài)過程,從而幫助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旋轉曲面”一課中,工業(yè)產品設計專業(yè)學生用已有的專業(yè)技能知識經驗,利用Inwenter軟件制作燈碗,制作的過程,實際就是曲面形成的過程。如此,讓學生感受曲面的形成原理,讓學生輕松的學習知識。同時也體現了數學服務于專業(yè),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求知欲望。同時,在研究“特殊旋轉曲面方調整參數.改變a,b程的關系”時,學生利用Mathemat ica軟件,c的值,觀察圖像變化,得出結論。學生在“做中學”,突破知識難點。
3.通過游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巧用信息技術,精心設計練習,延伸擴展。數學知識的記憶建立在理解與運用的基礎上,大量的練習,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最終記憶并進一步轉化成運用能力。傳統的練習依靠黑板、試卷、書本等形式,學生沒有新鮮感,感到厭倦乏味。教師批改的任務量也很大。因此,結合信息技術的高效性和游戲的趣味性將練習、復習等環(huán)節(jié)設計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動漫、多媒體、游戲等形式進行,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興奮的心理狀態(tài),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互動中成長。
例如,“旋轉曲面”一課中,在知識回顧環(huán)節(jié),學生利用互動答題器,進行選擇操作,系統自動生成數據圖,教師可查看每一選項被選的人數,每一位學生的答題情況。此種方法,不但可刺激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也可讓教師科學地掌握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在練習環(huán)節(jié)中,設計游戲攻關形式的練習題,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練習題后可以進行下一關。當完成全部習題后,也可查看習題答案。
4.通過有效智能評價,促進教學有效性
巧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借助移動互聯終端,參與測試評價,計算機所提供的數據分析技術則最終對學生能力做出評估,實現參與者的自適應提升。傳統教學主要是師生評價、生生評價,評價較為主觀,科學性較差,數據失真。而今,互聯網時代提供了智能服務,以數學學科為載體,構建現代信息技術與新興的學生學習評價、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網絡平臺,在師生學習發(fā)展方面,由單純的資源提供向師生自主參與、互動反饋轉變。通過互聯網,學生能真正實現自主學習,學生參與測試評價,對自身學習情況進行反饋,從而獲得更有針對性的學習巧用信息技術,實時在線學習與交流,實現處處能學、時時可學。學生不但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或移動設備在課堂上開展內容探究,也可以在非正式學習情境中開展探究學習,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時空限制,將線上學習、交流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并利用碎片時間,促進教與學、教與教、學與學的互補。
例如,在“旋轉曲面”課上學習討論環(huán)節(jié)中,采用新型通訊軟件MathQ,通過此軟件不但可與同學、老師在線交流,還可以利用軟件中的白板功能,即時看到對方手繪圖像與公式等內容,實現開放、共享的課堂;在課后復習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可利用微課件進行課后學習。信息時代的來臨,使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實踐走向深度融合,使古老的數學教學越發(fā)綻放魅力。
5.大數據分析助力精準教學,課堂教學從高效走向智慧
在“互聯網+教育”時代下,把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尊重學生的成長需要,借助“智慧教室”,實施“智慧教學”,實現了育人途徑多樣化、育人內容豐富化、育人模式個性化。
在“智慧課堂”中,教師通過pad可以清晰地看到同學們的答題情況以及準確率、每個學生的作答情況都能上傳云端并實時分享、老師提問后學生可進行線上搶答、小組還能在線完成互助合作學習……這些在傳統課堂上從來沒想過的操作。
例如,“旋轉曲面”的總結中,結合智學網的數據分析,不僅讓老師直觀地了解到學生的出錯點,便于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同時,學生也可以清晰、直觀地看到題目的解析以及答題率,并通過試卷對比,逐步培養(yǎng)自己的學科知識體系?!巴ㄟ^數據分析形成的報告,不僅可以了解到學生們的整體情況,同時能夠對學生的成績進行歸類,非常有效的為下一步的教學任務提供了基礎?!?/p>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教學“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學質量”辦學方針指導下,教育教學過程,要平衡運用信息化建設手段,即要將教育思想與教學行為、課堂教學三要素(教師、學生、教學內容)以及技術的功能與教學的目標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進行整體性構建,系統地解決信息技術的應用問題。使每位學生和教師安全、平等、有效地使用信息環(huán)境和文化,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促進學生學會學習,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海濤.培養(yǎng)中職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策略[J].職業(yè)教育,2015,(4).
本文系大連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立項課題(批準號:ND2016219);課題名稱:大數據下中職教育類數學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