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溢 傅瑞陽
1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yī)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省湖州市中醫(yī)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傅瑞陽系浙江省名中醫(yī),第六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事臨床工作三十余年,在對小兒肌性斜頸的診治上有其獨到經驗。筆者有幸跟隨傅師學習,現(xiàn)將其經驗總結如下。
西醫(yī)對于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存在多種觀點及學說,大多認為與產傷肌肉出血、胎位不正、肌肉供血不足、胸鎖乳突肌肌骨筋膜室綜合征的后遺癥以及胚胎發(fā)育異常等先天因素所致。中醫(yī)學將本病歸屬于“筋傷”范疇。筋,肉之力也,《靈樞·經脈》有云“經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素問·五臟生成論》“諸筋者,皆屬于節(jié)”。由此可見“筋”附屬于關節(jié),是關節(jié)活動的主要功能結構之一。本病主要由于先天稟賦不足,妊娠、分娩期間患兒患側局部氣血運行不暢,瘀血停滯,脈絡痹阻,陰血不足,頸項部肌肉筋脈失于溫養(yǎng),日久至肌筋拘結、攣縮,故而出現(xiàn)頭部歪斜,頸部活動受限。
傅師認為本病的治療原則為舒筋活血,宣通散結,糾正畸形。強調小兒皮膚嬌嫩,推拿手法局部施治時,需使用推拿介質如滑石粉、按摩膏等,用以潤滑皮膚,減少皮膚摩擦,保護患兒皮膚,避免損傷。治療時,手法治療時間不宜過長,為達到治療目的,傅師門診時小兒斜頸患兒同樣手法分2次治療,2次手法中間可使患兒充分休息緩解,以免時間過長反而對局部皮膚造成傷害。傅師在推拿治療時手法多選用推揉法、拿捏法、捻法、彈撥法、牽拉旋轉法等。推拿作用部位主要以患兒的患側胸鎖乳突肌與腫塊為重點,結合對頸肩肌群的放松,同時要顧及顏面部的變化,注重局部與整體配合,體現(xiàn)中醫(yī)整體觀念。
傅師認為通過超微針刀對胸鎖乳突肌進行機械性的針刺切割,既起到了松解攣縮之肌纖維的作用,又具有經絡穴位針刺效應,宣通散結、松解粘連,疏通阻滯,調暢氣血,從而使腫塊消散,氣血調和。對于一些胸鎖乳突肌纖維化或腫塊較大的小兒肌性斜頸患兒,單純手法治療療效欠佳,采用超微針刀聯(lián)合手法治療能夠有效縮短病程,提高療效。超微針刀治療時患兒仰臥位,頭轉向健側,一助手一手固定頰部,一手托健側頸部使患側過伸;另一助手固定雙肩部。術者在患側胸鎖乳突肌的起點到止點尋找緊張點:包括肌硬結、條索等病理陽性反應物或軟組織異常改變。冠狀位,刀口線與胸鎖乳突肌縱軸垂直,以結節(jié)中央為進針點,朝食指方向快速進針后行貫穿切割2~3刀,之后退針入結節(jié)中旋轉針刀90°以刺入點為中心上下沿胸鎖乳突肌縱軸行鈍性分離;再根據結節(jié)大小在結節(jié)中央穿刺點前、后選取穿刺點進行松解,一般松解2~3刀。同理進行矢狀位松解。
除上述推拿手法、超微針刀等治療手段之外,傅師常采用中藥外敷法配合治療,以提高療效。常用方藥組成:雞血藤、伸筋草、透骨草、當歸、威靈仙、海桐皮各10g,赤芍、川芎各6g。上述中藥全部浸泡,待飲片泡軟,然后取出蒸30分鐘左右,用紗布包裹待溫度涼至適宜后外敷于患兒患側胸鎖乳突肌處5分鐘,早晚各1次。
西醫(yī)治療小兒斜頸以手術治療為主,年齡需2周歲以上。傅老師采用以推拿手法為主治療小兒肌性斜頸,結合超微針刀、中藥外敷治療等中醫(yī)綜合治療,對于1周歲以內的患兒療效顯著,患兒年齡越小,治療效果越好,恢復越快。因此需要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另外在采取推拿、超微針刀、中藥外敷等治療措施對于本病的同時,傅師認為家庭護理也很有必要,指導家長正確的進行家庭護理,糾正患兒不正確的姿勢,預防習慣性斜頸有利于糾正患兒斜頸,有助于患兒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