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雨 張奕
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較鄂爾多斯方言(晉語的一支)中的助詞“蘭”與古漢語中的助詞“也”二者之間在語法及語用功能方面的異同點。二者語法功能的共同點為:兩者都可以置于陳述句、祈使句、感嘆句和疑問句句末。兩者語用功能的相似性表現(xiàn)為均可用于加強陳述語氣,并用于突出句中的原因或結(jié)果。兩者的固定搭配也具有相似的功能及語義,即“沒”+V(VP)+“蘭”與“未”+V(VP)+“也”。二者的不同點是:“蘭”經(jīng)常用作時態(tài)助詞,表示過去的或已經(jīng)完成的動作?!耙病睕]有這一用法,它的特性是用于句末表判斷,此外還可以置于句中??傮w來看,兩個助詞同大于異。這體現(xiàn)出語言即便歷經(jīng)了移民浪潮以及民族融合,也依舊能保持自身的獨特性與傳承性。
關(guān)鍵詞:鄂爾多斯方言晉語古漢語
一、引言
(一)鄂爾多斯及其方言簡介
鄂爾多斯位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西南部,西、北、東三面由黃河“幾字形”所圍繞,東部與山西省忻州市接壤,南部與陜西省榆林市相鄰。根據(jù)《中國語言地圖集》中的B4官話4和c2蒙古族語言分布圖,可以看出,鄂爾多斯高原上使用最主要的兩種語言是晉語以及蒙語鄂爾多斯土語。其中,漢民族現(xiàn)今使用的鄂爾多斯方言即屬晉語大包片(劉正印,2016)。林語堂(1933)將中國語言方言分為14區(qū),其中,第14區(qū)為秦晉北鄙為一系(雜入狄語)。這也點明了,從大體上來看,北部高原地區(qū)與秦晉地區(qū)所使用的語言是為一體。
公元前636年,晉國的勢力進入“訚洛之間”,也就是鄂爾多斯東南無定河一帶,使得晉語最早出現(xiàn)在鄂爾多斯的語言文化空間(栗治國,2007)。隨著歷史上“移民實邊”政策的實行,大量使用晉語的移民進駐鄂爾多斯高原。清代以來,由于人口大量增長,今山西省忻州市右玉縣殺虎口以南的地區(qū)人地矛盾也非常突出,因此山西以及陜西等地的成千上萬的百姓涌出“口外”,向今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鄂爾多斯市等地遷徙,歷史上的這次移民潮被稱為“走西口”?!白钥滴跄┠?,山、陜北部貧民,由土默特而西,私向蒙人租地墾種,而甘省邊氓亦復(fù)逐漸開墾,于是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七旗境內(nèi),凡近黃河、長城處,所在(皆)有漢人足跡?!保ㄅ藦?fù),1923)于是,在蒙漢融合的大背景下,以及在鄂爾多斯高原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下,鄂爾多斯土語也應(yīng)運而生了。但由于大量走西口的漢民涌入,加之蒙古族游牧的民族特性決定了其人口分散分布的特點,因此,鄂爾多斯?jié)h民的數(shù)量漸漸超過了蒙民,所以強勢的晉語取代了弱勢的蒙語成為了該地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方言。從而形成了蒙古高原上的一片晉語區(qū)。
本文將具體介紹鄂爾多斯方言中“蘭”字的使用。由于該字被廣泛且頻繁地應(yīng)用于鄂爾多斯本土居民的日常話語中,因此對其研究更能展現(xiàn)這一方言的特點。在該方言中,“蘭”主要用作虛詞,通常作語氣助詞,疑問詞等,這與古漢語中的虛詞“也”不謀而合。
(二)古漢語中助詞“也”的基本用法
《說文解字》:“也,女隂也。象形?!鼻宕斡癫迷凇墩f文解字注》中有進一步注明:“此篆女陰是本意,假借為語詞。”根據(jù)《古代漢語虛詞詞典》中對“也”的注解可知,“也”在古漢語中主要用作語氣詞。將該書中所列的“也”的意義及用法整理,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也”的大部分用法集中在句末助詞方面。這和鄂爾多斯方言中的“蘭”十分相近,兩者都為虛詞,通常都用于助詞。
二、“蘭”與“也”之語法功能的相同點
王力(1984)曾劃分詞類為以下兩種,“詞可分為兩大類;凡本身能表示一種概念者,叫作實詞;凡本身不能表示一種概念,但為語言結(jié)構(gòu)的工具者,叫作虛詞。”呂叔湘(1941)也提到過:“凡是實義詞,至少是那些標準的名詞,動詞和形容詞,都能在我們腦筋里引起具體的影像,但是,‘極‘又‘如何這些詞能在我們頭腦里引起什么影像呢?不能。它們不是沒有意義,只是那些意義空虛得很?!北疚恼撌龅摹疤m”和“也”都屬于虛詞中的助詞,兩者的實際意義都非常寬泛,也都作為語言結(jié)構(gòu)的工具存在。
(一)用于句末,加強陳述語氣
在鄂爾多斯方言中,“蘭”經(jīng)常被放在陳述句句末,其加強語氣的作用比較明顯。這是“蘭”字使用最多的情況。通常用在動詞(或動詞詞組)或形容詞后。例如:
1.“蘭”和“也”均用在動詞后
當(dāng)“蘭”用在動詞后面,形式為:V(VP)+“蘭”,例如“吃蘭”“喝蘭”“走蘭”“開走蘭”“太感謝你蘭”等等。
(1)都5點蘭。(現(xiàn)在已經(jīng)5點了。)
(2)她早早兒把哉事忘光蘭。(她早就把這件事忘了。)
(3)行了半天行不上蘭。(找了很久都沒有找到。)
(4)一個旦到教扳倒蘭。(突然一下子就被打倒了。)
(5)吃飯就不要言喘蘭。(吃飯的時候就不要說話。)
例(2)中,“蘭”前面是一個動詞短語,動詞和副詞搭配,表示“忘光”某件事情。
在古漢語中,“也”在這一情況下也能發(fā)揮同樣作用。例如:
(6)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師說)
(7)臣,不能絕也。(墨子·公輸雖殺)
(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論語·公治長)
2、“蘭”和“也”均用在形容詞后
當(dāng)其用在形容詞后面時,形式為:Adj+“蘭”。例如:
(9)她打扮的可襲人蘭。(她打扮得漂亮極了。)
(10)哉褂子惡水蘭。(這件衣服臟了。)
(11)哉課上的人腦蜜蘭。(這個課把人上糊涂了。)
在古漢語中,“也”也用在形容詞后,相較于動詞,“也”似乎很少出現(xiàn)在形容詞后面。
(12)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史記·項羽本紀)
(二)用于句末突出原因、結(jié)果等
在鄂爾多斯方言中,若“蘭”表示這一意義時,通常與句中的動詞構(gòu)成框架結(jié)構(gòu)“V+C+蘭”,在這種情況下,只要補語前有動詞,補語后就一定會出現(xiàn)“蘭”。
(13)他定懜杵在地圪塄上蘭。他突然撞到了路肩上。
(14)一讓她學(xué)習(xí)就齪轉(zhuǎn)蘭。她一學(xué)習(xí)就生氣。
(15)你在不沃過走那人就贏蘭。你再不過來,那個人就要贏了。
在例(13)中,“蘭”用作語氣助詞,加強了他撞到路肩上這一事件的語氣。在此情況下,一般將“蘭”字重讀。
古漢語中的“也”也有該意義。如:
(16)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莊子·養(yǎng)生主)
(17)此世所以不傳也。(石鐘山記)
(三)用于祈使句中
兩者均可表示請求、商量、勸阻或禁止的語氣。
當(dāng)鄂爾多斯方言中的“蘭”用于表達該語氣時,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一固定結(jié)構(gòu)中即:“不+Vt+蘭”。有“不要做某事”的意思。例如:
(18)不要鬼嚼蘭。不要瞎說。
(19)不應(yīng)咬喃蘭。別說廢話了。
(20)不說蘭,說出來能丟死人。我還是不說了,說出來太丟人。
(21)不應(yīng)散迪蘭。別顯擺了。
古漢語中的“也”也有極為相似的情況:“不/無”+Vt+也”結(jié)構(gòu)中,“不/無”與及物動詞后的“也”相呼應(yīng),構(gòu)成祈使語氣。如:
(22)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23)不及黃泉,無相見也?。ā多嵅硕闻c鄢》)
(四)用于感嘆句中
“蘭”和“也”都可表示贊頌、悲痛、驚訝、慨嘆等語氣。
(24)再沒見過這么變鏈子的人蘭。(我從未見過這么難相處的人?。?/p>
(25)嘹把她惹能的來蘭。(瞧她得意的樣子?。?/p>
(26)把人利利兒氣死蘭。(氣死人了?。?/p>
(27)音響開低點吵的我甚也聽不見蘭。(把音響調(diào)低,聲音太大我聽不清楚?。?/p>
(28)你說說你哉問的是個甚話蘭。(你看看你說的這是什么話?。?/p>
(29)咋接咳嗽成這么個蘭。(怎么咳嗽的這么厲害!)
(30)哉營生干不成蘭。(不能做這份工作了!)
古漢語中的“也”,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啊”“呀”等用法相近。還有一種能表示感嘆的“也”的搭配是“也已”,也同樣放于句末,除了表示感嘆語氣還有“肯定”義。這種情況下的“也已”,與鄂爾多斯方言中的“蘭”作同一用法,表達同一語義。
(31)惡!是何言也?。献印す珜O丑下)
(32)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ㄗ髠鳌べ夜辏?/p>
(33)夫差先自敗也已,焉能?。。▏Z·楚語下)
(五)用于疑問句中
“蘭”在這種情況下,和“也”一樣,通常都被放在句末。如:
(34)你看哉期節(jié)目蘭?你看過這一期的節(jié)目嗎?
(35)老李下班兒蘭?老李你下班了?
(36)你這是作甚個蘭?你剛剛干什么去了?
(37)咋來蘭?你怎么了?
(38)放在倒叉子合兒蘭?放進口袋里面了嗎?
(39)你個兒不知道個兒是個甚身和名蘭?你難道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嗎?
古漢語中的“也”在這一用法下有兩種形態(tài):單獨一個“也”就可以完成;二種用法存在于結(jié)構(gòu)“也邪”中,也是放在句末,表示疑問。
(40)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戰(zhàn)國策·齊策四)
(41)子路問于孔子曰:‘管仲何如人也?(說苑·善說)
(42)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昌黎先生集·祭十二朗文)
(43)疇昔之夜,飛嗚而過我者,非子也耶?(后赤壁賦)
綜上所述,“蘭”和“也”除了在具體的語法和語用功能上有相似點之外,二者還體現(xiàn)出了漢語“語用包含語法,語法屬于語用”的特點。(沈家煊,2017)認為,“漢語不講用法就沒有辦法講語法,或者沒有多少語法可講,因為所謂的語法范疇、語法單位就是由語用范疇、語用單位‘構(gòu)成的?!?/p>
可以說,沒有語法功能起作用,語用功能也達不到其效果。同樣,在語用功能上,正是因為二者在句中發(fā)揮了各自的語法功能,所以具有了突出原因及結(jié)果的語用功能。因此,漢語中的語用與語法二者相互影響,共同作用于彼此。從古到今,漢語還一直保持著這一特性。
三、“蘭”和“也”固定搭配的相同點
鄂爾多斯方言中的助詞“蘭”和古漢語中的助詞“也”不僅在自身的語義和用法上存在許多相同點,兩者的一些固定搭配也都存在著很多的相似之處。
(一)否定副詞“沒”+v(VP)+“蘭”和“未”+V(VP)+“也”
在鄂爾多斯方言中,否定副詞前通常還跟一時間狀語。例如:
(44)她三年沒見她女子蘭。(她已經(jīng)有三年沒有見過她女兒了。)
(45)我都倆天沒吃飯?zhí)m。(我已經(jīng)有兩天沒吃飯了。)
在古漢語中,這樣的句子結(jié)構(gòu)也比較常見。例如:
(46)但患無志耳,事固未可知也。(流紅記)
(47)雖然,猶有未樹也。(莊子·逍遙游)
(二)“蘭哇”和“也與”
在鄂爾多斯方言中,固定搭配“蘭哇”用作疑問感嘆詞。表示一種既有疑問又有感嘆的語氣。例如:
(48)又開始瞎忽拉蘭哇?你是不是又開始瞎寫了?
(49)你又呼嚕蘭哇?你又暈頭轉(zhuǎn)向了吧?
(50)陽坡到落呀么他咋也回來蘭哇?太陽快要落山了,他應(yīng)該回來了吧?
(51)你不能再吃蘭哇?你不能再吃了吧?
在古漢語中,固定搭配“也與”用于測度疑問句末,表示比較肯定的測度疑問語氣。這就是和上述“蘭哇”用法極為相似的一種,介于似詢問又似感嘆的一種語氣之間。
(52)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論語·子罕)
(53)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論語·衛(wèi)靈公)
四、“蘭”和“也”的不同點
(一)“蘭”通常還用作時態(tài)助詞
與古漢語中的“也”不同的是,鄂爾多斯方言中的“蘭”還有一個用法是表示過去時態(tài)。有時可等同于普通話中的“了”。這是古漢語中的“也”所不具備的用法。
1.直接用于單個動詞之后
表示完成了某事或過去做了某事,形式為:動+“蘭”。例如:
(54)小王把哉本兒書看蘭小王讀完了這本書。
(55)一晌窩就把乃事辦成蘭花了一上午的時間就把那件事辦成了。
(56)把羊斷出圈蘭把羊趕出了羊圈。
2.固定搭配“個蘭”
“個蘭”這個搭配也用于表示過去發(fā)生的事情,通常放于句末,并且可以用于疑問和肯定句兩種情況下。例如:
(57)問:那個猴娃娃跌下個蘭?答:跌下個蘭。(強調(diào)確實掉下去了)
(58)問:你把包子放上個蘭?答:放上個蘭。(強調(diào)已經(jīng)放上去了)
3.特殊情況
在鄂爾多斯方言中,“蘭”的用法還有一種極為特殊的情況,普通話中可以用“了”的時候,鄂爾多斯方言中并不使用“蘭”。這種情況在句子中作及物動詞。例如:
(59)他吃了飯了。
在鄂爾多斯方言中,是不會說“他吃蘭飯?zhí)m”,而會說“他吃了飯?zhí)m”。因此,在該情況下,慣用的形式為:Vt+“了”+“蘭”。例如:
(60)小楊已經(jīng)珂了商場蘭。(小楊已經(jīng)到商場了。)
(61)哉次是見了大世面蘭。(這次真是大開眼界。)
(二)“蘭”常用的搭配還有以下幾類
1.固定搭配“蘭莫”
“蘭莫”也用于疑問句中,用法相當(dāng)于普通話中的“了沒?”這個搭配表達的是說話人想要確認聽話人是否做了某事。古漢語中的“也”不存在表“確認”這一用法。
(62)你做上飯?zhí)m莫?(你開始做飯了沒有?)
(63)乃人走蘭莫?(那個人走了沒有?)
例(62)、(63)中,說話人都想確認聽話人是否“開始做飯了”或“走了”沒有,因此用一個疑問后綴“蘭莫?”。
2.固定搭配“來蘭”
“來蘭”既可以用在疑問句中表詢問,也可以用在肯定句中表回答。其語義作用均類似于上文提到的“個蘭”。古漢語中的“也”也沒有對應(yīng)的用法。
(64)問:你上旗頭做甚個蘭?(你到旗(縣)里面干什么去了?)
答:上看病個蘭。(看病去了。)
(65)問:羊杠出園圃個蘭?(羊從羊圈里跑出去了?)
答:出個蘭。跑出去了。
(66)嘹把那娃娃凍得來蘭。(看那孩子發(fā)冷的樣子。)
(三)“也”通常用于句末,可以表判斷
古漢語中的“也”還有個較為常用的用法即用于陳述句句末表示判斷。鄂爾多斯方言中的“蘭”并沒有這一用法。
(67)吳起者,衛(wèi)人也。(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68)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也。(三國志·魏書·董卓傳)
(四)“也”還可以用于句中
在鄂爾多斯方言中,很少有將助詞放在句中的情況,通常都放于句末。但在古漢語中常有將助詞放于句中,以達到語詞的押韻或語句的順暢。例如:
(69)夫也不良,國人知之。(詩經(jīng)·陳風(fēng)·墓門)
(70)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論語·庸也)
五、結(jié)語
綜上所述,鄂爾多斯方言中的“蘭”與古漢語中的“也”作為兩套語言系統(tǒng)里的虛詞、助詞,兩者之間同大于異。恰如張振興(2013)所提出的觀點,“繼承與發(fā)展是漢語方言演變的最重要規(guī)律。語言是演變的,演變是有規(guī)律的?!倍鯛柖嗨狗窖宰鳛闀x語的一支,即便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發(fā)展也體現(xiàn)出了古漢語的特性。羅常培先生曾經(jīng)指出,“現(xiàn)代的活方言雖然去古已遠,然而在方言的錯綜中往往流露出一些古音的遺跡來?!保ǘブ?,2010)同理,這種古漢語的遺跡也表現(xiàn)在活方言字詞的語法及語用功能上?!疤m”“也”二字都可以置于陳述句、祈使句、感嘆句和疑問句句末,并均可以用于表達強調(diào)、請求、感嘆等語氣。
另一方面,語言是發(fā)展變化的,正如上文所述,“蘭”也可以用于時態(tài)助詞。鄂爾多斯在歷史上長期處于邊疆地區(qū),從細微的助詞層面來看,其方言保留了許多古漢語的痕跡。隨著人口的流動以及外來話、普通話對鄂爾多斯方言的影響,其創(chuàng)新性也體現(xiàn)了出來。如上文所述,“蘭”還可以用作時態(tài)助詞,有“蘭莫”和“來蘭”這樣的固定搭配,體現(xiàn)了語言自身的創(chuàng)新性。
從語言觀的角度來看,如沈家煊(2017)所指出,在漢語中,語法和語用的關(guān)系即是中國古代哲學(xué)中“體”和“用”的關(guān)系在語言上的體現(xiàn)。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經(jīng)指出,“用有以為功效,體有以為性情;體用胥有而相需以實,故盈天下而皆持循之道?!薄疤m”和“也”作為現(xiàn)代漢語方言和古漢語中的虛詞,二者所承載的漢語特性沒有變,體用合一的理念體現(xiàn)在二者語法及語用功能的綜合發(fā)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