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麗
〔摘要〕本文通過小元的個案分析,引出埃里克森所說的“同一性危機”:青少年主體我和客體我,過去的我、現(xiàn)在的我和理想的我之間的矛盾帶來的自我概念的混亂和不穩(wěn)定。青少年的自我存在無限發(fā)展的可能性,有時甚至無法明確最好的自我存在與否;我們能把握的是專注當下,遇見未來!也許只有經過一些挫折,才會明白自己心中最想要的是什么,才懂得在成長的路上怎樣不迷失自我。
〔關鍵詞〕自我同一性;同一性危機;青少年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8)01-0079-02
誰動了我的睡眠
比起用一根線去傳遞自己的心,我更喜歡面對面的感知。但熱線接聽顯然有助于一大批人,因此我欣然做起了“8890心理健康熱線”志愿者。
小元是我接聽的一名高二年級學生。
“老師,睡不著該怎么辦???”
“睡不著?能具體講講嗎?”
“最近幾天都沒怎么睡好,要到12點左右才能睡著,早上5點多就醒了。白天覺得人挺疲勞的,有些課沒興趣就很想睡覺。”
“這種狀況大概有多久了?”
“我身體還好,以前在家里睡眠質量還不錯;考進高中后,一般都要等學校熄燈一個多小時之后才能睡著。這幾天嚴重點,可能是因為快要考試了吧。我每天一躺到床上就告訴自己今天一定要睡好,可是越想越睡不著,什么數山羊之類的,我都有試過,沒有效果,有時越數越清醒。再加上我們寢室有個人打呼嚕,所以心里就會很煩。我很擔心,睡不好肯定影響學習。”
“躺在床上想睡又睡不著的確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再加上同學打呼嚕,加重了你的煩躁情緒,更加睡不著,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
“對,就是這樣。有時都想去撞墻。老師,有什么好的辦法啊?”
“其實,在目前的學習壓力下,很多同學都有類似的問題。你不用太緊張,關鍵在于如何調節(jié)。我們可以嘗試一些促進睡眠的方法。首先你要順其自然,不要因為睡不著就覺得什么都完了,不要過度強調睡不著,給予過多關注;其次,轉移注意力是促進睡眠的好方法,不要集中于思考‘我怎么睡不著呢,這樣不行啊,如果半個小時內睡不著,可以看會書、聽點音樂或下床走一走等;此外,入睡前做一個放松訓練,喝牛奶……”熱線容易讓人進入問診的狀態(tài),小元言語里傳遞的焦急與期待,讓我迫不及待地開始向他傳授一些改善睡眠的方法??墒聦嵣稀?/p>
“呵呵,老師,我睡前從來不喝東西的。”
“哦?”
“其實……老師,有些話不好意思講啊?!?/p>
“我知道你是相信我們才會打來,失眠的原因很多,你盡量說得詳細些也許我們能更快地找到癥結?!?/p>
“我小的時候會經常尿床,到小學還會,所以我睡前都不敢喝東西,躺在床上總想‘我有沒有上過廁所?越想就越想上廁所,因此,往往一個晚上要起來好幾次,感覺整宿沒睡,幾乎每天都這樣?!?/p>
“如果尿床了,會怎么樣?”
“媽媽會很生氣,她經常罵我,說我怎么和低能兒一樣,有時還打我。”小元說著有點激動。
“所以你很怕再次尿床,又挨媽媽罵?”
“很怕,我媽都覺得自己有點過分,其實小孩子尿床是因為發(fā)育尚不健全,是每個人都會的,只是程度差別而已。當時總覺得是自己犯了很大的錯?!?/p>
“那如果你現(xiàn)在尿床了,你還會覺得是很嚴重的錯嗎?覺得自己真的是低能兒嗎?”
“但是我這揮之不去的擔心會影響睡眠,進而影響學習,考不好就是無能啊?!?/p>
過去的我,現(xiàn)在的我
原來“無能”才是小元的關鍵詞。小時尿床問題沒有得到合理的引導,媽媽對他的責備讓他覺得尿床是不可容忍的錯誤,形成“尿床——媽媽責備——我是低能的——擔心尿床——尿床”的惡性循環(huán)。雖然現(xiàn)在不尿床了,害怕低能不被愛的焦慮體驗一直在。雖然學習成績很不錯,但總有著別人眼里杞人憂天般的擔憂,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是害怕來自媽媽的否定,“如果我不好,媽媽就可能不愛我”。因此,這么多年,小元一直在證明自己在媽媽眼里是優(yōu)秀的!
小元的問題回歸到最本真的自我概念,他的內心住著一個價值條件化的“我”。
心理學家把額頭抹了紅點的嬰兒放在鏡子前,然后觀察嬰兒照鏡子時的表現(xiàn)。如果嬰兒會摸自己那抹了紅點的額頭,說明嬰兒能夠認出鏡中的人是自己,開始形成自我意識(大約在1歲8個月左右)。隨著自我的形成,嬰兒產生了關懷的需要,關懷就是指受到那些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人的贊揚所產生的一種情感。在獲得關懷的過程中他們逐漸體驗到:只有個體的行為令“重要的人”滿意時才會被關懷,而不能夠令“重要的人”滿意時將得不到關懷。這被稱為關懷獲得的“價值條件”(conditions of worth),個體始終努力按照價值標準去發(fā)展出一個深受歡迎的自我,外加認知能力限制,兒童期以前的自我多半是父母、老師、叔叔阿姨眼里的“我”。
小時候的小元眼睛看著前方,“方向盤”卻在身后。媽媽的標準是小元的行為準則,慢慢地,小元成了媽媽眼里應該成為的那個孩子。
到了高中,隨著生理的成熟、思維的發(fā)展及社會化,有著強烈“成人感”的小元把自身作為思考的對象,對自己的心理過程、內心活動加以分析、評定,按照自己已接受了的社會化標準,審視自己的個性特點、道德品行和情緒狀態(tài)。過去的小元能自主掌控生活,認真學便能考好,父母、老師對其夸獎有加;現(xiàn)在的小元身邊高手如云,高考在即,父母眼里流露的是對其學業(yè)成績的焦慮,這讓他再次體驗到了熟悉的危機感——失去認同。然而現(xiàn)在的小元已經不再是媽媽說往前走就不倒退的小孩,他有了抗爭的力量,有了自我的思考。他清楚學業(yè)成績并不能代表一切,卻又無法從中抽身;既不能全身心地去做那個價值化的我,又無法調適現(xiàn)在的我,身處激烈的自我糾纏中。埃里克森稱之為“同一性危機”:青少年主體我和客體我,過去的我、現(xiàn)在的我和理想的我間的矛盾帶來的自我概念的混亂和不穩(wěn)定。
小元要做的事情是在兒童時代的自我和現(xiàn)在的自我之間尋找連接點,并將關于自己的各種看法融合到統(tǒng)一的自我概念當中去,從而明確他是誰以及他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以達成自我認同。
我就是我
我們一輩子要扮演學生、朋友、子女、父母、員工等角色。有時為了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我們需要隱藏真實自我,適時戴上一些面具,久而久之,我們的真我便“不見”了。而事實上,它從未隨時間而改變。與其成為別人嘴里的那個人,不如努力去發(fā)現(xiàn)自我,接受自我,進而完善自我。
古希臘的廟宇上醒目地刻著“認識自我”,自我認識是人一生的命題。在自我探索的道路上,我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所見。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你的出生便是生命的奇跡,你的掌心里藏著你的無限可能,用心感受你身上每一個獨一無二的細胞。你不一定是雙眼皮,跟不上流行的發(fā)型,一袋蘋果都沒有。你一樣能感受到自己鮮活的存在,你是天,你是地,你是唯一的神話!
一花一世界,你創(chuàng)造自己的世界!我們大腦每秒鐘要處理四千億比特的信息,但是我們只能意識到其中的兩千比特。所以,你的世界是你選擇性看到的: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你的當下所見構成客觀事實,你對過去的解讀觸碰著未來,你主觀建構著自己的世界。從小習得的觀念、標準、思維模式等影響著你的視角,你的主觀解讀帶出社會的互動,進一步修正你的世界,自我便在這個循環(huán)里得以發(fā)展和整合:現(xiàn)在的我是由童年的我發(fā)展而來的,將來的我還會發(fā)展,但是我還是我——確定的本真。
青少年的自我存在無限發(fā)展的可能性,有時甚至無法明確最好的自我存在與否;我們能把握的是專注當下,遇見未來!也許只有經過一些挫折,才會明白自己心中最想要的是什么,才懂得在成長的路上怎樣才能不迷失自我。
(作者單位:浙江金華第一中學,金華,321015)
編輯/王 楨 終校/丁 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