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佳萍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浙江 杭州 310003)
作為一種慢性疾病,糖尿病給人體帶來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一般情況下,患有糖尿病時間較長的患者通常都會出現(xiàn)以下并發(fā)癥,即:大血管、微血管的病變,一旦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上述情況,那么就會引起多種并發(fā)癥,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對患者的生活造成不可避免的影響。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但也正是因為如此,糖尿病的發(fā)病率也變得越來越高,根據(jù)相關的調查我們可以看出,現(xiàn)在在我國,大約有11.6%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而且在老年人這類人群當中,糖尿病是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對于一些經濟較為發(fā)達的地區(qū)。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臨床試驗已經將二甲雙胍作為抗腫瘤輔助用藥的首選藥品。在進行相關研究時,我們首先挑選了47名被確診患有乳腺癌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且在研究開始前,我們隨機對這些患者給予了二甲雙胍。研究結束后,根據(jù)相關的結果顯示我們可以看出,與對照組不同的是,使用了二甲雙胍的患者染色細胞的減少較為明顯。但是更有趣的是,在進行另外一個臨床試驗的過程中,我們主要選取了200名非糖尿病乳腺癌的患者,并且通過隨機的方式將這200人分成了兩組。在進行手術之前,我們分別給予這200人安慰劑以及850mg的二甲雙胍,在給予二甲雙胍時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該藥物必須一天給予兩次。研究結束后,二甲雙胍明顯的降低了胰島素患者的Ki67陽性細胞數(shù),并且根據(jù)這樣的結果我們可以得出,二甲雙胍具有十分有效的抗腫瘤活性,同時這樣的特性與胰島素的抵抗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lián)。綜上所述,不論是47名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試驗還是200名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試驗,這些結果都直接證明了二甲雙胍在治療腫瘤方面的巨大潛力。
從二甲雙胍被作為降糖藥物開始一直到現(xiàn)在,已經有了6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但是最近幾年,二甲雙胍降糖的機制才漸漸的被闡明。在二甲雙胍降糖機制當中,AMPK依賴的降糖機制是最為重要的一種。二甲雙胍之所以具有巨大的臨床研究價值,不僅僅是因為其本身具備的特性,同時也因為它可以在很多組織細胞內對線粒體呼吸鏈酶復合體I進行特異性的抑制,一旦線粒體呼吸鏈酶復合體I被抑制,那么AMP或者ATP的比例就會升高,從而減弱線粒體有氧呼吸功能,破壞細胞內ATP的生成以及消耗的平衡。一般來說,AMPK的激活必須通過AMP比例的升高來完成,在AMP比例升高的過程中,細胞不僅會進行轉換,同時還能維持細胞內的能量代謝平衡。在正常情況下,細胞在進行ATP獲取的時候主要是通過線粒體的氧化磷酸化來進行的,但是絕大部分的腫瘤細胞在發(fā)生代謝方式突變的過程中也會通過大量的糖酵解來進行ATP的獲取,但是前提必須是在氧氣充足的條件下進行,而這種現(xiàn)象就被稱之為有氧糖酵解。在1924年的時候,Otto Warburg 首次發(fā)現(xiàn)了這種現(xiàn)象,并對這種現(xiàn)象進行了命名,即:Warburg 效應。在腫瘤快速增殖的過程當中,Warburg效應為其提供了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這些營養(yǎng)物質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氨基酸、脂質等等。也正是因為如此,AMPK可以通過對腫瘤細胞糖質新生的抑制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
通過對臨床上腫瘤化療的過程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如果腫瘤在經過多次化療之后,該腫瘤就極有可能出現(xiàn)耐藥性,這就是我們俗稱的多藥耐藥現(xiàn)象?,F(xiàn)階段,很多臨床上在進行化療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該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ATP結合盒式轉運體的過表達作為腫瘤細胞多藥耐藥現(xiàn)象中最為主要的機制,其起到的作用也是十分顯著的。另外,在外排型轉運體當中,最為主要的運轉體就是ABC,ABC轉運體不僅可以增強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的耐受性,同時還可以作為底物的化療藥物排出腫瘤細胞外。其次,Vazquez-Martin等在對二甲雙胍進行研究時得出了以下結論:對于HER2抑制劑的敏感性的恢復,我們可以通過二甲雙胍來實現(xiàn)。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現(xiàn)階段在所有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疾病當中,惡性腫瘤是最為棘手的一種疾病,它不僅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同時還會對人體造成不可避免的影響。一般來說,在進行傳統(tǒng)的藥物化療時,不良反應不僅十分巨大,同時還很有可能造成多藥耐藥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根據(jù)相關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二甲雙胍不僅可以有效的降低多種腫瘤的發(fā)病率,同時還能對T2MD合并腫瘤患者的預后進行一定的改善。在進行二甲雙胍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研究時,很多實驗都證明了二甲雙胍具有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效果,并且效果也是十分顯著的。雖然目前為止對于二甲雙胍的抗腫瘤機制的研究還不是十分的完善,但是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二甲雙胍的抗腫瘤機制將會得到更加深入的了解,從而使其在臨床上發(fā)揮出真正的抗腫瘤作用。
[1]馮瑾,陳光俠,費素娟. 二甲雙胍抗腫瘤機制的研究進展[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6,(10):1310-1315.
[2]薛朝軍,劉克辛. 二甲雙胍抗腫瘤機制的研究進展[J]. 藥學學報,2015,(10):121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