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凈曉
摘 要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施科學·技術·社會(STS)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未來社會需要人才的必然要求。文章闡述了STS教育在中學物理教材各個部分的體現,進而提出了通過中學物理新課程對學生進行STS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 高中物理新課程 STS教育 途徑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STS教育,指的是科學、技術和社會相聯系的教育,在高中物理中主要體現在物理知識和現代技術以及現實生活之間的相互聯系,將高中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和技術是現在高考中的要求,例如2017年物理高考試題中sts例題增多,如第14題是關于火箭升空的問題、第15題是關于乒乓球發(fā)球技術的問題、第17題的是關于科學工程“人造太陽”的問題、第18題的是掃描隧道顯微鏡的問題、第24題的是太空飛船等都結合了生活實例模型的問題。因為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要有科學技術與社會的整體觀念,要有一定的科學意識和社會價值觀。因此,STS教育要體現在中學物理教學中。
1高中物理新課程中STS教育的體現
應時代發(fā)展需求的要求,高中物理新課程中增加了相應的STS教育的課程內容。
1.1 STS教育在力學中的體現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3節(jié)“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中的STS欄目中就討論了交通工具速度的提高對我們的生活帶來的積極的影響,促進了社會的進步,但大量汽車還會帶來很多消極的影響,例如帶來交通堵塞會給我們的出行帶來不便,事故的發(fā)生率也會增高,社會能源消耗會不斷增多,還會增加空氣的污染,例如現在霧霾的發(fā)生等。
在 “能量守恒定律與能源”這一節(jié)通過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轉化和轉移的方向性,體現提高效率的重要性。能源是人類生活的物質基礎,隨著能源問題在社會生活中越來越突出,課程標準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第一點屬于“了解”水平層次,要求能通過具體事例,了解自然界有哪些能源,能說出人類開發(fā)和利用能源的歷程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關系。體現了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緊密聯系。第二點屬于“理解”水平層次,要求通過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理解,了解人類所面臨的能源危機,使學生有對社會發(fā)展產生緊迫感,責任感。要求他們通過具體的資料和事實,來了解我國和世界的能源狀況,我國發(fā)展能源的方針和對策,并關心科學發(fā)展前沿,在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上加強STS教育。
1.2 STS教育在熱學中的體現
在中學物理的熱學部分中還可通過了解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點,找出有哪些像太陽這一類的再生能源,討論能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帶來的問題及應該采取的對策,以增強學生利用科技發(fā)展社會的意識。
1.3 STS教育在光學和聲學中的體現
高中物理光學部分在選修3-4中的第十三章,這一章的最后一節(jié)就激光,這一部分就主要介紹了激光的特點及在我們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通過這一節(jié)的學習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加強學生對科學技術的好奇心和興趣。另外光污染在現在生活中也有體現,城市中的各種探照燈、霓虹燈等已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影響,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將光污染也滲透進教學中,增強學生防止光污染的意識。
高中物理的聲學部分的學習中,除了講解聲學方面知識還向學生介紹噪音污染對人造成的危害,如噪音可能引起煩躁、耳鳴、頭痛、失眠、惡心等,嚴重時還危及生命,讓學生認識到聲污染的嚴重性。
1.4 STS教育在電磁學中的體現
在電磁學部分,學生通過對渦流的學習,認識到用電阻率大的金屬代替電阻率小的金屬可以減小能量消耗,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利用科技發(fā)展社會的意識。另外在電磁方面還向學生介紹無線電發(fā)射臺,人們常用的電視機、手機、電腦、微波爐、日光燈等都能帶來電磁污染,會造成人們頭暈、睡眠不好、乏力、頭痛等,威脅人類的身體健康。
1.5 STS教育在近代物理中的體現
中學物理原子物理部分“原子核的組成”一節(jié)的科學足跡欄目“天然放射現象的發(fā)現”中不僅介紹了天然放射現象的發(fā)現過程,還通過居里夫人可能由于長期受到射線的照射而死于白血病說明了射線對人體的危害。在這一部分中學生還可以通過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
2高中物理新課程進行STS教育的途徑
在高中物理課程中進行STS教育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
2.1通過課堂教學進行STS教育
物理教學是進行STS教育的主要措施。教師在引導學生獲得物理知識的過程中,適當的增加相應的物理學史和物理文化知識,從而使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僅僅局限于科學結論本身,還可以使學生從中領略到不同物理學家的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STS教育在物理教材中也有諸多的體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著重學生獲得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之余還要著重進行STS教育的培養(yǎng)。不管是在概念教學還是在試驗教學過程中,增加合適的例子加強學生對科技與社會發(fā)展關系的認識。
2.2通過練習題進行STS教育
教師還可以精心設計相應的練習題,讓學生通過練習題了解STS方面的知識。如分析汽車(拖拉機)中燃料釋放內能的去向,討論提高效率的有效的方法。例如學過《能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后,討論如何節(jié)能改造提高燃料利用率。分析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各種波長的電磁輻射對二氧化碳的穿透性,太陽輻射使大氣升溫的物理模型,氣溫周期變化對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的影響,對人類生存的影響,以及人類應采取的對策等。
2.3通過考試進行STS教育
考試也是進行STS教育的有效措施之一??荚嚂r學生的思維高度集中,對試卷上的內容記憶深刻,因此通過考試題也可以加強學生對STS知識的認識。例如咱們前面所說的2017年的高考題中就有5個這樣的題目,因此在平時考試中教師也要增加這類試題,以加強學生的記憶,培養(yǎng)學生對STS知識的認識。
2.4通過課外活動進行STS教育
在中學物理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學生的課外活動,通過這些課外活動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STS知識的認識。平時教師還可以自己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活動,例如讓學生注意一下自己周圍有哪些環(huán)境污染,并針對改善環(huán)境污染寫一份報告作為平時作業(yè)交上來。還可以讓學生自己上網查一些關于新能源的信息并與同學交流,讓學生注意新能源對社會發(fā)展的積極影響和負面影響,進而思考科學技術與社會發(fā)展的各種關系,培養(yǎng)學生對STS的認識。
總之,通過高中物理新課程培養(yǎng)學生對STS知識的認識,可以使學生將物理知識、科技與社會緊密聯系起來,使物理知識直觀形象化,這不僅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而且有利于學習主體感受、探究和體驗物理知識產生的過程,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構建與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生活方式和行為。
參考文獻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7-30.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選修3-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74-78.
[3] 鄒祖莉.物理課程中STS教育的滲透[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8(09):54-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