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祥喜
【摘 要】教育教學實踐也證明,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要實現(xiàn)有效地學習,必須想方設法使小學語文課堂成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沃土。自主學習是相對于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而言的,是指在教學條件下以學生主動構建學習過程為特征的高品質的有效學習。自主學習就是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和發(fā)展能力打好基礎的。它把學生作為主動的求知者,在學習中培養(yǎng)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求,主動運用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關鍵詞】以人為本;全面發(fā)展;激發(fā)興趣
新課改已經(jīng)明確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自主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新時期下的小學語文教師,也必須緊跟新課改的要求,積極的改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近些年,隨著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推進,對于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提倡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轉變學生的學習模式,而由于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和關鍵時期,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構建自主學習模式十分重要。結合教學心得,簡略概述構建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的策略。
一、樹立以人為中心的教學觀
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教學得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那就得樹立以人為中心的教學觀,對學生能力得充分信心,把學生視為可信賴的有機體,置學生于教學主體的地們,學生獨立或他人合作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向和程序,教師要把注意和放在促進連續(xù)的學習過程上,在這種促進生長的教學中,使學生的經(jīng)驗、個性、創(chuàng)造力不斷得到發(fā)展。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互助學習,筆者多通過情景的創(chuàng)設,安排與開展學生間相互交流活動,讓學生進入角色,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大膽假設、質疑,共同探究,讓他們在交流中完成教師提問或教學目標。如教小學生四年級《鳥的天堂》一課時,筆者制作多媒體課件展示出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然后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談你對‘鳥的天堂的認識”。學生被多媒體課件所呈現(xiàn)的畫面深深地吸引,課堂氣氛特別活躍,爭先恐后地說出“鳥的天堂”之奇特和美麗,小組交流后在班上又進行了交流。這個問題的設計旨在促進學生認真閱讀,有助于了解學情;教師的寬容評價,有利于學生樹立閱讀的信心。
二、教學滿足學生個體內部需要
小學語文學習實則上是滿足學生個體內部需要的過程。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來講,合作學習是教師采取一定的教學策略來滿足學生心理需要,使教學活動帶有濃厚的情意色彩。從合作學習的整個過程看,其情意色彩滲透于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尤其是在小組合作活動中,小組成員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彼此爭論,互教互學,共同提高,既充滿溫情和友愛,又像課外活動那樣充滿互助競賽。同學之間通過提供幫助而滿足了自己和別人的需要,同時,又通過互相關心而滿足了歸屬的需要。如教《草船借箭》一課時,筆者設計了誰借箭?為什么要借箭?怎么樣用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沒有?并按四個人一小組進行分組討論,在小組中,每個人都有大量的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每個人也都傾聽他人的意見,使學生有機會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當學生們在一起合作融洽時,他們學到的知識就會更多,學得也就更加愉快。學生質疑,對于學生提的有價值的問題請學生書寫在黑板上。由此,實現(xiàn)了學生認知、情感與技能教學目標的均衡達成。
三、讓每個小組成員承擔責任,得到不同程度的全面發(fā)展
個體責任的存在是所有成員都能從合作學習中受益的關鍵。在學習小組中,每個成員應該有一定的分工,都被指定擔任一種特定的角色,如小組長(主要負責協(xié)調、分工合作)、記錄員(對小組研究的過程進行記錄,對需要的必要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發(fā)言員(向全班公布小組的研究成果)、評價員(對每個成員的表現(xiàn)做出客觀評價)等,承擔小組中不同的任務。當然,還應該實現(xiàn)小組成員角色的互換,促進生生互動,分享角色。
四、創(chuàng)造性提出自主、協(xié)作、探究的學習過程與措施
在小組學習過程與措施中,根據(jù)我班實際人數(shù)通常四到六個人為一組。這種學習過程與措施很有新意,而且有助于學生直抒己見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彼此相互從事溝通。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我就選用四個小組學習,讓每個小組運用不同形式來吃透課文:有的小組用繪畫的形式向大家展示地球同茫茫宇宙相比是低微的,像一葉扁舟,就那么大,不會再長,當然要維護它;還有的小組用列數(shù)字的技巧來向大家解釋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呼吁人們不要亂砍亂伐,愛惜自然資源;有的小組用講故事的形式來勸誡大家除了地球沒有別的星球可以讓人類居住;第四小組的同學措施很獨特,用寫體會的技巧向同學們提出要想維護,地球可以從我們身邊小事做起,不隨地丟垃圾,不踩踏花草,不破壞公物,不荒廢水,不荒廢糧食等等,看似脫離了學習技巧,實則對課文有了真正的把握。學生在自主溝通討論中感觸其地球是唯一的,假如被破壞人們將別無去處,最后吃透到要細心維護地球,維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選用這一學習過程與措施大大地鼓勵了學生學習主動踴躍性,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激發(fā)興趣,為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
如前文所述,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學習的認識還處于懵懂階段,學習對于他們的巨大意義他們還理解不到,因此我們的學生對于某一學科的學習多半還是建立在對于這門學科的興趣之上的,因此我們要牢牢地抓住這個階段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切忌舍本求末,要率先將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出來,這樣我們的學生才能夠將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語文學習中來,也只有這樣我們的教才能夠與學生的學發(fā)生良好的化學反應,并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在小學語文授課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構建自主性知識獲取模式,在該學科授課中教師應當將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知識獲取習慣作為其授課目標。在授課中,教師應當還原學生的主體性,并采用科學性路徑對學生進行鼓勵,同時要增加對學生知識獲取情況的掌控度,針對學生存有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授課,這樣能使學生知識獲取有效性增加。同樣,教師應當采用科學性路徑對自身素質進行優(yōu)化,采用合理授課對相關漏洞進行彌補,從而使學生對該知識的掌控深度增加。
【參考文獻】
[1]莫勤.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才智,2013(12)
[2]張慧.如何激發(fā)中學生語文課堂參與型的策略研究[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4(8)
[3]王翔.如何激發(fā)中學生語文課堂參與型[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