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英
摘? 要:提問、設問、追問是教師的教學藝術(shù)。為了讓數(shù)學課堂走向深入化,促進學生之間的深度交流,在此背景下,筆者以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的知識點為例,通過巧尋追問時機、巧設追問問題、巧引追問辨析、巧整追問思考等策略,激活他們的數(shù)學思維,在同伴思維碰撞中深刻地學習和理解數(shù)學知識。
關(guān)鍵詞:數(shù)學課堂;追問技巧;深入學習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數(shù)學課堂上進行適當?shù)奶釂?、設問、追問等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數(shù)學知識,更加深刻地掌握數(shù)學知識。當然,教師追問技巧是指在教師第一次提問后,學生沒有清楚地回答出該數(shù)學問題或者沒有回答出該數(shù)學問題的核心內(nèi)容,教師可以圍繞這個問題進行第二次提問,幫助學生進一步梳理和思考該數(shù)學問題。
一、巧尋追問時機,激發(fā)學生學會思考
數(shù)學教師在數(shù)學課堂上追問,或追問在學生思維混沌處,點撥學生厘清解題思路;或追問在學生思維臨界處,啟發(fā)學生在思考中頓悟;或追問在學生思維僵持處,打開學生思考瓶頸;或追問在學生思維定式時,拓寬學生的思維視角;或追問在學生解題錯誤處,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或追問在學生思維活躍處,引導學生一題多解。
如筆者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一課時,筆者組織學生獨立計算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計算題48×2是多少時,有些學生的計算結(jié)果是816,此時筆者抓住時機,拋出一個追問問題:“你能想辦法證明48×2=816嗎?”于是,有的學生就從乘法意義的角度來解釋“2個48相加,即48+48=96”或者“48個2相加等于96”,也有的學生從估算的角度來解釋“把48估算成40,因為40×2=80,所以48×2≈80”,因此教師很快就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計算答案816是錯誤的,讓這部分學生重新去思考這道題目。
又如筆者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運算律”一課時,安排學生計算198+206,要求他們怎樣算簡便就怎樣算。在反饋環(huán)節(jié),有一個學生把198看成200-2,再利用“多加要減”的方法進行簡便計算,即198+206=200+206-2=406-2=404。為了拓寬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筆者馬上追問全班學生“你還有其他做法嗎”,很快其他學生就舉手分享了自己的做法:有的學生是把206看成200+6,再利用“少加還要加”的方法進行簡便計算,即198+206=198+200+6=398+6=404;有的學生是把兩個數(shù)都看成整百數(shù)再進行簡便計算,即198+206=200+200+4=400+4=404;還有的學生竟然把206看成198+8進行簡便計算,即198+206=198+198+8=396+8=404;頓時學生在交流中想到把198看成206-8進行簡便計算,即198+206=206+206-8=412-8=404。
在這些教學片段中,我們看到老師在學生思維遇到困境的時候巧設追問時機,點燃了學生深入學習和思考的火花,迸發(fā)出更多不一樣的解題方法。
二、巧設追問問題,促進學生理解知識
當學生解題思維受限時,教師有針對性地提出追問問題,再次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學會知識,掌握和理解解題過程和方法。因此,教師在提出追問問題時,這些問題要接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有明確的指向性和啟迪性,以此增強學生解題過程中的成就感。
如筆者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小數(shù)乘法和除法”一課時,學生在計算2.35×3時是這樣回答的:三五15,我在3的下面寫5;三三得9,再加1,我在3的下面寫0;二三得6,再加1,我在2的下面寫7,最后把小數(shù)點抄下來。面對學生講解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過程,為了幫助更多學生理解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算理和計算方法,筆者提出了簡潔性的追問問題“你為什么這樣做”,不僅逼著回答者去思考計算過程背后的計算算理,又引導更多的學生關(guān)注小數(shù)乘法與整數(shù)乘法之間算理和算法的聯(lián)系。
又如筆者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有余數(shù)的除法”一課時,雖然大部分學生知道并且會背誦“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但是在計算具體有余數(shù)除法題目時仍然犯錯。在獨立作業(yè)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解答把4×6+5=29和2×9+1=19改寫成除法算式時,很多學生在解決第1題的答案是29÷4=6……5和29÷6=4……5,第2題的答案是19÷2=9……1和19÷9=2……1。一寫完很多學生信心滿滿,他們都很肯定地認為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此刻筆者輕輕地追問了一句“有余數(shù)除法,我們要注意什么呢”,馬上很多學生意識到“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最終發(fā)現(xiàn)第1題中29÷4=6……5是錯誤的。
在這些教學片段中,無論是學生思考不完整或者出現(xiàn)差錯時,教師用簡單又簡潔的語言給予學生合理的提示,幫助他們自己尋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加深他們對數(shù)學知識的認知,這就是追問藝術(shù)的教學魅力。
三、巧引追問辨析,促進學生學會反思
教師在關(guān)鍵問題時進行追問,可以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指名他們學習的正確方向。如筆者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時,出示了一組數(shù)學信息和數(shù)學問題:一套男運動服130元,一套女運動服148元,一雙女運動鞋85元,一頂女帽子16元,一雙男運動鞋108元,一頂男帽子24元。小明和爸爸帶300元去運動服飾商店購物,買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最多剩下多少元?有的學生的解答列式是148+24=172(元),300-172=128(元)。當這位學生回答后,筆者剛想追問其他學生“你們覺得呢”,教室里馬上很多學生舉手有了不同的解答,他們一致認為這道題目的算式是130+85=215(元),300-215=85(元),因為題目的問題是“買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那我們就要在“一套男運動服130元,一套女運動服148元,一雙女運動鞋85元,一雙男運動鞋108元”這些數(shù)學信息中尋找;又因為題目要求“最多剩下多少元”,那我們要讓購買的商品價格最低,這樣剩下的錢就最多,所以我們只能選擇“一套男運動服130元,一雙女運動鞋85元”。
又如筆者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兩、三位數(shù)的加法估算”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大估、小估的意義,出示了一道數(shù)學題目:公路自行車243元,山地自行車418元,小明想要購買一輛公路自行車和一輛山地自行車,他大約要帶多少元?學生在解決這道題目時,大多數(shù)學生都采用了估算的策略,243+418≈240+410=650(元),但也有些學生采用243+418≈250+420=670(元)。面對學生出現(xiàn)不一樣的解題答案,筆者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選擇和判斷,就拋出了一個追問問題:“你會選擇哪一種估算方法?為什么?”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中答案漸漸明晰,很多學生傾向于要大估,因為購物時只有錢帶夠了才能把東西買回來。
在這些教學片段中,教師拋出一個小小的追問,就能引發(fā)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深入的探究和辯論,在爭辯中尋找恰當充足的理由。
四、巧整追問思考,促進學生舉一反三
教師在課堂上追問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弄明白不懂的地方,不僅讓學生知其然,還應當知其所以然。當然,學生僅依靠教師的追問來學習也是不正確的,應當在平時自己解題過程中學習教師的追問思維,不斷追問自己“我選擇的數(shù)學信息和數(shù)學問題可以嗎”“我這樣做正確嗎”“還有其他的解題方法嗎”等,逐漸完善自己的數(shù)學思考過程。
如筆者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運算律”,出示了一道題目:小張和小李同時從家出發(fā)走向?qū)W校,經(jīng)過4分鐘兩人在校門口相遇。小張每分鐘走60米,小李每分鐘走50米,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經(jīng)過讀題和畫圖后,很多學生想出了一種解題方法,班上有的學生還能自覺地去思考是否還有其他解題方法。所以,在全班匯報時,很多學生想到了兩種不同的方法:第一種方法是先分別計算出小張和小李4分鐘走的路程,再用小張的路程加上小李的路程計算出他們兩家相距的路程;第二種方法是先計算出小張和小李每分鐘走的路程和,再乘4計算出他們兩家相距的路程。
在這些教學片段中,我們看到教師在課堂上的追問藝術(shù)不僅能幫助學生學習知識,還能潛移默化地教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方法,引導他們在解題過程中學會追問和追思,實現(xiàn)嚴密嚴謹?shù)臄?shù)學思考。
總之,教師在課堂上利用不同的提問方式進行有效追問,追問在學生學習疑難處、知識重點處、思考錯誤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推動全班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讓學生把知識越辯越明,越學越透,讓真實、開放、充滿互動的數(shù)學課堂引領(lǐng)著學生學會深入的數(shù)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