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課程標準》在“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中明確指出:“不要把學生束縛在教室這個太小的空間里,教室外才是孩子們學科學、用科學、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笨茖W教學不要拘泥于教材中的內容,要拓展教學內容,把知識向寬度和深度延伸。小學科學拓展性課程應增加方法與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
關鍵詞:拓展型課程;途徑
一、完善教學,滿足學生求知欲望
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很多教師由于擔心學生的實踐能力,便采取實驗演示的方法完成教學。但是,這樣的結果導致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動手能力受到阻礙。所以,在《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一課,我要求學生集體動手操作。實驗中的重點內容是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洋蔥表皮結構。書中重點介紹了正確使用顯微鏡的方法和步驟,包含了文字敘述和插圖等。學生自主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根據書中的插圖提示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在本次實驗中,學生通過動手觀察,認識到生命體的細胞。
二、豐富教學,促進學生深入探究
科學課中,有些知識的學習需要學生在課外完成,或者通過閱讀材料來實現(xiàn)。比如,在學習《新的生命》這一單元時,教材中分別介紹了動植物的繁殖方式。教材中的知識面涉及較廣、知識點多又貼近學生生活,所以需要學生在課外進行觀察。為了豐富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對本單元進行知識和內容的拓展,設計了繁殖方面的一節(jié)拓展型課程。設計的思路如下:
通過學習本節(jié)課的內容,學生能夠了解生物繁殖方面的信息和狀態(tài),同時能夠感悟到生命繁殖技術的多樣性,領悟到生命的來之不易,進而培養(yǎng)自己的生命意識。
三、優(yōu)化教學,助推科學教育質量
多媒體技術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增添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高效性。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為終身教育打基礎,助推科學高效課堂發(fā)展。教師要充分利用好網絡信息資源,指導學生課前課后收集相關資料。對于受時空限制的內容,我們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比如:“地球的運動”,我們無法親身觀察到具體的現(xiàn)象,但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模擬這些運動,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有關知識。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對小學生而言是極為重要的。
四、參與活動,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ǎng)
學生對科學小制作、小發(fā)明感興趣,這也是科學教學中涉及到的。我們可以讓學生結合課中的內容,參與科技制作活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一)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學生的學習動力,科學課中有很多學生感興趣的知識,如利用浮力造船、利用光的反射造潛望鏡、利用動力造車等。
(二)合作學習
興趣相同的同學,可以分為一組,使其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學生要準備材料、設計方案、討論交流,制作出來的作品要求有創(chuàng)新。由于學生的能力不一樣(對事物的看法不一樣),他們之間可以互補,各負責一塊,分工合作。
(三)不斷改進
做成一件優(yōu)秀的作品要不斷改進——改進方案、改進制作,促進作品的合理性、實用性、創(chuàng)意性。
五、整合資源,完善科學學科建設
科學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薄弱學科,目前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都很薄弱。由于科學課程是學生科技教育的啟蒙課程,又加上科技不斷進步帶給學科教育的壓力,所以,我們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拓展教學內容,引進專業(yè)教師,整合各種資源,豐富和創(chuàng)新科學課程,完成科學學科建設。
(一)開設拓展型課程
拓展型課程要求動手實踐為主,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與寫作能力。拓展型課可以滿足學生對科學學習的需要,不僅起到鞏固內容的作用,而且對科學課要求高一點的同學,可以通過拓展課,滿足自己對科學課的興趣,從而培養(yǎng)自身的特長與個性。
(二)引進專業(yè)型教師
很多科學教師不是專業(yè)教師,再加上科學拓展課程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因此引進科學專業(yè)教師,滿足科學教育的需求變得十分重要。教師捕捉到教材中有關的知識和內容,讓學生的學習更具有針對性。專業(yè)型教師的引進,需要師范院校設置科學教育專業(yè),以此服務小學科學教育。另為還要加強在職科學教師的培訓和與學習,提升他們的專業(yè)素養(yǎng)。
(三)利用好相關資源
科學課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識和內容,我們可以借助這些資源,特別是一些硬件資源,輔助學生科學學習。比如,有條件的學校有自己的種植園,可以讓學生親自去種植和觀察。這樣,學校的種植園、池塘、圖書室和當地的博物館、動物園、植物園、公園、農村的田野都成為學生學習科學的場所。因此,我們要整合和利用好這些資源,從而推進科學教育質量的提升。
總之,“用教材不是教教材,而參照教材”。以課堂教學的實際為基礎,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長遠發(fā)展著手,創(chuàng)新地使用教材,整合教材以外的各種資源,上好科學拓展課,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曉萍. 基于科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小學科學課程建設[J]. 中小學教材教學,2016,08:15-19.
[2]趙艷麗. 小學科學課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3]符朝輝,王萬軍. 要深化拓展性實驗的開發(fā)與實施[J]. 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6,07:66-69.
(責任編輯:楊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