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凱
【摘要】聽力教學是高職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高職學生將來順利走上工作崗位的保證。但是當今的高職英語聽力教學存在著教學方法陳舊、學生積極性不高等等問題,值得我們高職英語教師思考。
【關鍵詞】高職英語 聽力現狀 自主學習
一、引言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00年10月發(fā)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以下簡稱《基本要求》)中提出了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通過一定課時量的教學,高職學生應該有一定的聽說以及公務寫作能力。對于聽力教學,還有更加細化的要求,學生應該具有聽懂簡單的日常用語以及一些英語專業(yè)用語的能力。
二、高職學校英語聽力教學的現狀
高職英語教學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學”和“教”兩個方面:
1.“學”主要指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等。
(1)無法準確理解不同口音的英語的發(fā)音差異的差異。英語在它發(fā)展的同時形成了口音不同、地詞匯略有差異的使用群體。在中學階段的英語學習中,學生大多數學習的是英式英語,對美式英語的接觸相對較少。他們對于這兩種不同的發(fā)音缺少分辨能力,因此在實際操練過程中容易出現錯誤。比如在教材中有一道題目中的句子I would like to have some meat,but it sold out. 其中的but在美式英語中發(fā)音比較含糊,縮陰即使是簡單的句子,學生也會產生誤讀。
(2)英語基礎知識的欠缺。主要包括語音、語法、詞匯和句法知識,無論哪一方面的欠缺都直接造成了聽力障礙。高職學生普遍存在詞匯積累少的問題,《基本要求》規(guī)定,高職學生應該認知3400個英語單詞,并且能夠達到熟練英漢互譯的水平,但是由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能達到這一標準的學生少之又少。學生們的語法知識也不扎實,對詞匯意思、句子表達方式、時態(tài)和語態(tài)、句子結構,這也影響了學生的聽力學習。
(3)背景準備比較匱乏。英語知識包括語言學上狹義的語音、詞匯、語法,而且還包括科學知識和社會文化知識,學生們背景知識往往是比較匱乏的。對英語國家人文知識、生活習慣、政體國體因素都直接導致了他們的聽力水平進步緩慢。
(4)自卑心理和不良學習習慣的干擾。聽的過程就是聽者的語言知識和所聽材料交互作用。高職學生來源復雜,有的學生學習習慣良好,因此心理準備充足,反之,消極情緒會使本來就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學習效果更差。
2.“教”主要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
(1)高職教育對學生水平要求與本科差異明顯。它是以培養(yǎng)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為其目標的,因此不是對本科教學方式的普通簡化。《基本要求》指出: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應該強調以實用內容學習為指導、以實際應用能力培養(yǎng)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并且提出了“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基本指導原則。這條新模式要求高職高專英語聽力課程教學改革,以聽懂為基本目標。
(2)聽力課程安排欠合理,教學時間有限,聽力材料不切實際。聽力的提高是需要耐心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操練。高職院校的聽力課程時間有限,例如我校使用的《新編實用英語(天津版)》,每單元僅有25%的內容是與聽力有關的。
(3)多媒體設備運用不當?,F在多媒體設備在高職院校已經比較完備,是我們高職英語教師上課時的好幫手,但是,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fā)現,多媒體設備的使用還存在一些誤區(qū),例如,有的老師僅僅把多媒體設備當做電子黑板、電子教案,卻忽視了“多”這個特點。甚至有的老教師因為觀念問題,認為多媒體設備是“花架子”,阻撓青年教師使用多媒體設備,強調應該返回“粉筆+黑板”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認為這才是真正的“上課”。這些觀點與現代英語教學改革背道而馳,是逆歷史潮流而行的。
參考文獻:
[1]程雨民.入世形勢下的外語教改[J].外國語,2002(6).
[2]傅樹京.高等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袁蓉.談高職英語聽力教學的低效與對策[J].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3).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
[5]鐘幼君.元認知策略訓練與高職英語聽力教學的研究[J].創(chuàng)新教育,201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