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梅
摘要:現(xiàn)如今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改革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成為語文教學必然的發(fā)展趨勢。小學生作為對于教育的認知還沒有形成固化的特殊群體,對于新型的課堂教學法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因此,情景教學法作為新式課堂的重要內容,應早早從小學抓起,應用于課堂。本文主要從情景教學法以及小學生這一受教育群體的特性出發(fā),列舉情景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景教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105-01
情景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奉行以學生為課堂主體,主張改變填鴨式教學的傳統(tǒng)模式,在教學內容貫穿古今中外的語文課堂中,情景教學法對于學生把握課文主旨、提升參與課堂積極性的作用極為明顯。由于好奇是小學生的天性,容易被新奇有趣的事情吸引,情景教學符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其有效應用對于提升課堂效率,突破一味灌輸的教學形式是十分必要的。
1.天馬行空的情境創(chuàng)設
情景教學法,顧名思義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設定一個具有主觀情感、以主人公形象或主要事件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情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共鳴,從而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教材內容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深入挖掘課堂素材,在深刻把握課文主旨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課堂情景。若說教師與學生是影響課堂效果的兩大主體,那么課堂素材便是重要的客觀因素,任何教學形式的開展都離不開課文內容,教師應該以課本為主,依據重難點來創(chuàng)設相應情景,使得課堂內容設置詳略得當,突出重點。其次,教師應該結合小學生這一年齡段的身心發(fā)展興趣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例如7-10歲的學生一般都有很強的表現(xiàn)欲,那么教師在教學《黃山奇石》一課時,可以采用讓學生分享自己游覽名勝古跡經歷的形式,最后由教師向學生分享黃山奇石的宏偉景象,以一種旅游經歷分享交流會的形式在活潑有趣的氛圍中完成教學目標。第三,教師應結合多個學科的知識,擴展學生的知識面,促進文章理解。語文是一個博大精深的學科,是所有學科的基礎,不僅可以通過語文教授其他學科,也可以通過其他學科教授語文,例如在教學《南轅北轍》這一課時,教師應避免直接向學生講述無法抵達楚國的結局,而是給學生設定一個地球是圓形的情景,讓學生自己想像是否能夠到達,如果不能到達,又有哪些阻礙因素。如此,既可以為學生拓展知識面,又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助于學生綜合語文能力的提升。
2.別出心裁的情景導入
由于客觀因素的限制,大部分的語文課堂都面臨被禁錮在一方教室中,很難進行課堂范圍擴展的問題,情景教學法的出現(xiàn)打破了空間對于學生思維情感的束縛,使得課堂生動活躍,而一個生動情景創(chuàng)設的成功離不開別出心裁的情景導入,這關系到整節(jié)課的課堂效果。首先,教師要修煉導入語言,要保證具有明確的導向性。比如在古詩《早發(fā)白帝城》的教學中,長江三峽氣勢之宏偉,水流之湍急,詩人以極其精煉的語言描述出來,對于小學生來說難免深奧晦澀,教師可以以一幅思維導圖的形式,引導學生的思維隨著詩人順流而下,自白帝城出發(fā),兩側是來連綿的重山,崖上是高歌的猿猴,小船一日便到達江陵。如此,整首詩的意境便豁然呈現(xiàn)于學生眼前。其次,教師要對學生的情感進行有一定目的的引導。在描述課文情景之時,注重引導學生表達自己若是作者,會是怎樣的感受,以此讓學生深刻把握文章的情感乃至主旨。同以《早發(fā)白帝城》為例,可以適當提問學生如果船上的人是你,你會作何感想等等。
3.高效精煉的提問環(huán)節(jié)
提問環(huán)節(jié)作為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互動交流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是一節(jié)課的重中之重,精準高效的提問有助于帶動課堂氛圍,更是檢驗教師備課是否充分的重要標準,情景課堂同樣應重視提問環(huán)節(jié)的作用。首先,教師應注重提問設置具有啟發(fā)性。比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的教學中,小女孩在火柴的光焰里,看到了面包和火堆,為什么會看到這些呢?學生處在一種溫暖舒適的課堂氛圍中,可能會不能理解。教師可以在提問中提到,"假如你身處一個冰冷的環(huán)境中,你已經餓了好久了,那時的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這樣的提問,會大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學生的理解。其次,教師應注重提問環(huán)節(jié)的精煉高效性。提問環(huán)節(jié)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是令學生記憶最深刻的環(huán)節(jié),因此,提問在精而不在多,教師應盡量將提問設置在重點上,以幫助學生有效記憶。第三,提問的設置要面向學生中的大多數群體,因此問題難度的設置要難易適中,保證大多數學生可以參與思考討論。第四,提問的設置要盡量新奇有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回答欲望。教師可以選擇加入一些時下流行的時尚元素,引起學生共鳴,也可以選擇與文章內容背離的提問方式,讓學生進行反向討論,最終達到想要的結果。 比如《南轅北轍》一課中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地球是圓形的,反向行駛或許也能到達這一觀點是否正確。最終經過討論,學生認為落后的馬車,山、海、河的阻擋以及道路過于遙遠而人精力有限等等一系列因素使得主人公無法到達楚國,與最初設想一致。
4.結語
綜上所述,情景教學法在課堂上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情景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堂提問等環(huán)節(jié)上,其保留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精華的部分,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形式革新,教師在備課時尤其要在細節(jié)把握上下足功夫,進行一一錘煉推敲??偠灾?,時代的變革推進著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課程改革仍舊任重道遠,需要每一位教師的辛勤耕耘。
參考文獻:
[1]周逸華. 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7(15):137-138.
[2]譚春梅. 淺談情景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 教育科學:全文版, 2016(7):00100-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