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民
【摘要】作為實用性極強的學科,數學在學生的每個階段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小學數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獨特的理性思維,而生活情境的應用可以更好地將數學從抽象化變?yōu)榫呦蠡?,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本文提出生活情境的運用策略:把握細節(jié),注重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深度;善于發(fā)現,注重生活情境的理念詮釋;遵循特點,注重生活情境的規(guī)律性。在教學案例中注意的要點:挖掘生活,豐富教學;善于聯想,思維拓展;加強實踐,結合生活。旨在為今后的教學工作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情境;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9-0092-02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與社會建設的日漸完善,我國對于人才需求的標準也由知識理論型人才變?yōu)榫C合實踐型人才,學生應能夠將所學知識理論充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樣才能符合社會崗位的要求,因此教育部對課程標準一再進行改革深化,力求培養(yǎng)出學以致用、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力量。數學作為學生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科目,在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都占據了不可或缺的地位,而小學數學更是直接關系到學生興趣與思維的形成,只有充分應用生活情境,才能改善不良教學現狀,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實踐提供幫助。
一、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
(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不同于語文學科的形象具體生動,數學學科涉及到大量的計算與邏輯概念,具有抽象、繁雜的特點,常常令學生在學習時束手無措。小學學生還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思維能力與理解能力,因此在學習數學科目時常常會一頭霧水、不知所措,這就會導致其數學成績不高、數學邏輯較差,久而久之,學生對于數學科目會產生恐懼與抵觸心理,繼而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與積極性。
(二)教師缺乏教學方法
新課改明確規(guī)定教師要將課堂的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示個性、發(fā)揮特長、實踐運用,然而,仍然有些小學教師沒有積極響應教育改革號召,而一味采取照本宣科、機械填鴨的方式授課,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師降低了對自身的要求標準,教師缺少了在備課環(huán)節(jié)的精心設置與深入探索,缺乏教學方法和手段,導致課堂形式單一、節(jié)奏拖沓、枯燥乏味,長此以往,教師的教學水平始終不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容樂觀。
(三)所學理論難以得到運用
正所謂“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生只有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都轉化為生活實踐中的技術能力,才能真正將學習的價值最大化,這就好比廚子得到了豐富的食材,只有將其加工成菜肴,才能充分發(fā)揮食材的價值。[1]然而,由于我國仍以應試教育為主,所以教學的重心始終放在知識理論的傳遞上,繼而忽略了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結合,以至于學生大多高分低能,只能應對考試,而無法將學習價值體現于實踐操作。這一點在數學教學上體現得最為明顯,學生的數學習題往往完成得較好,而在日常生活中卻不能有效地解決計算問題,這種學習與運用脫軌的現象正成為限制學生長遠發(fā)展的關鍵,給數學教學帶來了負面消極的影響。
二、小學數學教學應用生活情境的作用
(一)生活情境的概述
在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制約下,我國的課堂教學仍然以教材為本,以教師為主體,教學內容往往陳舊落后,教學形式往往單一乏味,更重要的是,教學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差甚遠,學生、家長、教師的關注點都集中在知識理論的學習上,而忽略了學生對社會能動作用的發(fā)揮,忽略了學生與社會發(fā)展的聯系,以至于學生只是機械地學習了課本上的知識內容,卻無法借助所學內容解決生活實踐問題,促進自我提高拓展,這正是我們常說的“紙上談兵”。另一方面,數學學習不能一蹴而就,其需要獨特的理性思維與數學邏輯作基礎,而小學階段正是形成數學思維邏輯的關鍵時期,如果小學數學的教法和內容不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無法滿足教學實際的需求,就會導致學生厭惡、抵觸數學學習,長此以往,學生的理性思維將愈發(fā)薄弱,難以站在數學的角度去看待生活實際中的種種現象,繼而理性地解決問題。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將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將生活情境融入課堂中。[2]何謂生活情境?生活情境即教師結合學生的自身生活,善用生活素材,將課堂無限延伸與生活接軌的一種方式,在教師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時需要考慮三點問題,即生活情境的深度、精巧以及理念創(chuàng)新度,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絕非敷衍了事,而是要從實際出發(fā),將教學內容完美地進行詮釋,應用生活情境于小學數學教學是教育發(fā)展的必行之舉,具有極其深遠的現實意義。
(二)小學數學教學應用生活情境的作用
1.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俗語有云:“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于一門學科沒有產生學習興趣,那么課堂于他而言形如牢獄,其無法真正在課堂上感受到教學的魅力與樂趣。數學教學本身比較復雜,且數學邏輯思維比較抽象,與形象化的語文相比較為枯燥,因此單純的講解知識理論會讓學生沒有想象和思考的空間,往往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小學數學教學必須力求化繁為簡,將生活情境應用于教學工作中,豐富教學形式,使課堂變得生動靈活、趣味多變,只有這樣才能改善教學現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增強師生間的互動指數
由于在傳統(tǒng)教學課堂中,教師將自身作為教學主體,以講授的形式機械地傳遞數學知識理論,因此,大部分課堂時間都花費在教師身上,而學生得不到充分地發(fā)揮與思考空間,更沒有太多機會與教師產生互動,缺乏互動的課堂是死板乏味的,教師既不能根據學生需求進行課程調整,更不能了解學生學情,與學生拉近距離、溝通情感,而學生過度地依賴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而缺少了自身的思考與分析,以至于在聽課時什么都會,在運用時無從著手。不僅如此,單調的課堂、互動的缺失也會降低教師對自我的約束標準,繼而在教學工作中不再求精、求變。生活情境的應用可以促使教師不斷提高自我修養(yǎng),積極響應新課改號召,將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并增強與學生的互動指數,進一步站在學生的角度和立場完善教學。endprint
3.提高數學知識的運用實踐性
將生活情境應用于數學教學,可以改變當前數學課堂與生活實踐逐漸脫軌的現象,幫助學生從生活角度去認識數學、理解數學、運用數學,數學知識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從生活實際中總結得來,因此學生要把學到的知識理論反作用于生活,繼而真正體現數學的價值意義,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將課堂與生活接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理論進行實踐探索,并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也只有這樣,數學學科的運用實踐性才能得以充分發(fā)揮,繼而保障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4.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抽象化是數學的代名詞,年齡限制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知能力”[3],因此,應用生活情境能夠將抽象化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化、生動化,更易于學生理解與掌握,如果教師應用得體,即使是十分深奧的數學知識,也能化繁為簡、深入淺(下轉135頁)(上接92頁)出地呈現在學生們面前,繼而讓學生能夠領悟知曉,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勢必會得到提高。
三、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的途徑
(一)把握細節(jié),注重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深度
首先,小學數學教學的工作者必須充分理解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的必要性,避免對其認識太過片面化、絕對化,令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的深度大打折扣?!扒榫车膭?chuàng)設不是順手拈來的,需要教者深思熟慮,精巧設計。[1]因此教師在備課階段就必須先對數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有著深刻的認識與精準的把握,并將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的重心放在教學細節(jié)中。例如數字計算、圖形列舉等,都可以利用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而實現教學的精巧細膩。
(二)善于發(fā)現,注重生活情境的理念詮
為了讓數學教學的課堂更加生動精彩,教師不僅要注重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更要注重實踐結合的獨特性,所謂獨特性就是避免教學上的千篇一律、人云亦云,而是具有自身的獨立思考與全面分析。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綜合素質,在面對教學目標時能夠準確地設置教學內容,并能夠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需求結合生活情境,善于發(fā)現生活中與教學相關的概念,將其滲透到課堂中,以此來詮釋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即學習的實踐化、層次化、深入化、針對化。
(三)遵循特點,注重生活情境的規(guī)律性
語文學科與生活情境的結合較為容易,而數學學科不同于語文學科,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遵循數學教學的特點,否則生硬的情景創(chuàng)設只會畫蛇添足,令課堂教學不倫不類。為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透過問題尋找信息、根據信息發(fā)現規(guī)律、依照規(guī)律探求方法,利用生活中的小事折射出數學的邏輯性,并且將這種遵循特點、把握規(guī)律的方式方法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才能確保生活情境的有效性。
四、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實例
為了保障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具有緊密聯系,教師要將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中心放在科學化、合理化的基礎上增添趣味性上。
(一)挖掘生活,豐富教學
在利用生活情景急性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將現代教育觀念深入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不斷增強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能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不斷提升。[4]基于此目的,教師在教學課堂上要不斷豐富創(chuàng)新,善于挖掘生活的本質。例如,在講授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的第六節(jié)《認識圖形(一)》時,便可以在導入部分以及圖形講解部分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圖形、掌握圖形。在導入部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或圖片等方式讓學生初步認識圖形。如符合圓形標準的生活實物有足球、乒乓球、地球儀等等,符合長方形標準的生活實物有鉛筆盒、圍巾等等,教師還可以啟發(fā)學生進行聯想,說出更多符合圖形標準的實物。在認識圖形的階段,教師可以利用積木玩具為學生們展示圖形的特點,學生也可以分為六至七人一組,在對積木玩具進行充分分析觀察后,總結出圖形的規(guī)律。這樣一來,“認識圖形”的教學目標便能夠順利有效地完成,學生不至于在教師抽象的講解中一頭霧水。
(二)善于聯想,思維拓展
實際上,數學文化早已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果不善于觀察和聯想,就勢必會錯過數學與生活實踐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思維啟發(fā),讓學生通過聯想與拓展去把握數學的規(guī)律性,利用數學理論解決問題。
在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八節(jié)《垂線與平行線時》時,教師可以通過以前數學知識的學習幫助學生們認識到垂線和平行線的定義,例如利用學過的角的概念告訴學生們當角為九十度大小時,其兩條邊為垂直關系,互為垂線。利用學過的正方形、長方形的概念告訴學生們其鄰邊垂直、對邊平行不相交。當學生們對垂線與平行線有了初步把握后,教師應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啟發(fā)學生們思考如何將垂線與平行線的規(guī)律應用于生產生活中,學生可以充分地進行思考與聯想,繼而得出諸如“平行線應用于鐵路軌道的設計”、“垂線應用于樓房建設”等結論。這樣就會將知識理論與生活實踐完美結合。
(三)加強實踐,結合生活
小學數學教學是一個認識生活、加強實踐的過程,因此,教師必須把數學與生活實踐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之成為一個密不可分、互相融合的整體。在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二節(jié)《時、分、秒》以及一年級下冊第五節(jié)《元、角、分》時,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效用。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為五至六人一組,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為了讓學生明白“元、角、分”的用法與換算規(guī)律,一名同學扮演商店老板,其他組員則扮演顧客,用制作的人民幣道具來購買不同的商品,并由“商店老板”進行找零。為了讓學生認識“時、分、秒”,掌握時間的讀取方法,可以由學生分別扮演手表擁有者和時間詢問者,如此,學生便可以在實踐中學會數學知識,并及時有效地應用于生活中。
總之,小學數學直接關系到學生興趣與思維的形成,只有充分應用生活情境,使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才能改善不良教學現狀,使他們有效地感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5],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實踐提供幫助。這是進一步保障數學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也是小學數學教師不容推卸的職責。
參考文獻
[1]劉曉青.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的三點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3(01).110.
[2]黃冬榮.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融入[J].讀與寫2017(1)35.
[3]曾春華.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運用分析[J].理論與實踐,2015(09):150-151.
[4]耀友繪.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生活情境應用分析[J].讀寫算(教研版),2014,(12):364.
[5]袁慧敏.淺析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51):2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