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鮮平 編輯/春苗 設計/侯宇
在英國的孩子,不管是英國籍還是外國籍,是常住還是探親,從兩歲半起,均可以享受政府每周15小時的免費教育。有的孩子從媽媽產假結束,大約八九個月大就開始上幼兒園或者家庭園了;也有不少孩子是由全職媽媽帶大。和大多數(shù)國內的孩子一樣,到三四歲時,離開媽媽、走進社會,開始群體生活了。
愛孩子的心走遍天下都一樣。幫助孩子做好入園的準備,對中外媽媽來說,都是這一段時間的頭等大事。英國比國內靈活的一點是,孩子上幼兒園的時間可以隨心安排,每周去幾天、哪幾天去都可以協(xié)商,還可以只去幾個半天。我家二寶最早每周去2個半天,3個月后增加到2個全天,上小學前也只增加到4個全天。
好的幼兒園需要孩子一出生就去排隊,報名先后是錄取的最重要標準。一旦有位置了,幼兒園會提前4~6周通知家長,給家長一份清單,請家長逐條分解,扎扎實實幫助孩子做準備。我收到的清單有這幾條:
1.孩子的生活基本技能情況,是否可以獨立吃飯、獨自上廁所、獨自睡覺。
2.有無離開主要監(jiān)護人(如媽媽)、有無被其他人照顧2小時以上的經歷。
3.孩子的日常生活是否有規(guī)律,請列出他的日常時間表。
4.是否愿意和其他年紀相仿的孩子玩耍,請描述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時他的典型表現(xiàn)。
5.是否能獨立完成小的活動項目(如涂色、拼圖、畫畫、小手工等),集中注意力時間大約有多長。
6.孩子的精力體力如何,是否能夠支撐家長預定的幼兒園的時間長度。
7.你為什么要送孩子上幼兒園?
這份清單的內容概括起來有3個方面,基本生活技能+心理準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媽媽們也可以參照英國入園的這3條標準,為寶寶提前做準備。
清單中最重要的是第一條,基本生活技能——吃喝拉撒睡的基本自理,不僅讓孩子的幼兒園生活保證基本質量,而且能讓孩子從中獲得極大的驕傲和自信。對于英國兩歲半到三歲的孩子,吃飯和睡覺都不是問題,很多孩子從1歲起就自己抓飯吃,兩歲后,大部分孩子都是自己吃飯了。睡覺呢,大多數(shù)孩子都是自己哄自己睡覺,也不是問題。只有如廁部分,可能會需要幫助,比如大便后擦屁股等小問題,父母專門就此跟幼兒園的老師們打招呼就行。
幼兒園的生活很規(guī)律,孩子如果在家生活按部就班,就會容易適應。問題2~4涉及的是孩子養(yǎng)育過程中的相關經歷。英國幼兒園尤其重視第2條,即孩子是否被他人照顧過、是否有和其他孩子游戲的機會。
英國的社區(qū)中,有各式各樣教會、慈善機構、圖書館、熱心人辦的幼兒游戲團,對附近居民免費開放,每周1~2次固定時間給孩子提供玩具和玩伴。英國沒有老人協(xié)助養(yǎng)育孫輩的傳統(tǒng),孩子大都是父母一手帶大,相對而言,比起國內的情況,在英國做父母要辛苦很多。我家所在社區(qū)的一個政府組織,給所有媽媽提供每周2次、每次2小時的免費看孩子服務,對于像我這樣沒有幫手的媽媽來說十分貼心,讓我也能有獨自享受一杯茶的機會。
這聽起來是題外話了,我想說,我生活在異國他鄉(xiāng),二寶半歲時搬家到了新的街區(qū),這些信息是我努力尋找機會幫助自己、幫助孩子的過程中得到的。國內的媽媽們,條件比我們優(yōu)越得多,一定要舍得放手,讓孩子得到必需的入園前鍛煉,讓孩子做好上幼兒園的情緒準備。
第3個方面,孩子的身體發(fā)育要基本達標。發(fā)育正常的3歲左右的孩子,注意力能保持10~20分鐘,體力上能完成幼兒園一天的活動量,小手指等精細動作開始慢慢完善。對這一方面的要求,說白了就是要保證孩子玩得好、玩得盡興、玩出興趣。
英國的幼兒園很寬松,沒有學習任務,除了室內游戲就是室外玩耍。而國內競爭有日益小齡化的趨勢,媽媽們千萬不要因為孩子某一方面的落后而焦慮不安。要知道孩子的發(fā)育速度有差別,個體有差異,身體各個功能的完善有先后、有起伏,如果單就某一項對比,差別可能會很大,但這其實非常正常,完全不必擔心。媽媽們放寬心,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沒有媽媽的信任,就沒有孩子的自信。
幫助孩子做準備,在我看來,除了上面說到的3個方面的有意識訓練和培養(yǎng),還有一點很重要,要從最開始就給孩子建立“幼兒園是個好地方”的意識?!安宦犜捑退湍闳ビ變簣@!”這樣的言語絕對不可以有!我家二寶9個月送家庭園,兩歲半上小學預科(pre-school,類似國內幼兒園)。在他上小學預科前,保姆已經帶他去那里實地觀摩了很多次,熟悉地形,熟悉面孔。他看見大一些的孩子在那里游戲非常羨慕,那里豐富的玩具非常吸引人。保姆和我都有意對他說了很多小學預科的好話,因此他轉入小學預科沒有碰到任何問題。
可能有的媽媽會對第7條有疑惑,即“你為什么要送孩子上幼兒園”。在英國,幼兒園不是學前教育的必經階段。我認識的好幾個孩子,都一直由媽媽照顧、教養(yǎng)到上小學。如果父母愿意、有能力,孩子還可以不上小學、中學,在家接受義務教育,只要定期去參加國家的統(tǒng)一考試、考試合格就行了。這樣的父母還會得到政府的額外補貼。第7條這個問題,按照規(guī)定,每個幼兒園必須詢問每一個家長,并且必須告知家長孩子上幼兒園不是必須,家長有全部的權利決定是否上、何時上、怎樣上。
這篇短文的最后,請容許我抨擊一下寄宿制幼兒園。寄宿制幼兒園在整個歐美、西方社會看來,如同一個讓人詫異的怪物。外國人根本無法理解,有什么理由,能讓3~6歲的孩子一周不回家、不見父母?在他們看來,這無異于遺棄。
我女兒當年曾寄宿國內一家著名的一級一類幼兒園,我對這家幼兒園非常滿意,始終認為它是國內最好的幼兒園之一。盡管這樣,出國后,我不得不花了很長時間、無數(shù)心力來修補和解決女兒兩年寄宿帶來的后遺癥。國內的寄宿幼兒園現(xiàn)如今滿地開花,良莠不齊,據(jù)說送寄宿幾乎成為“時尚”。幼兒階段,任何機構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比不過親子教育的重要,任何知識的獲取都比不上快樂健康心理的建立,擁有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擁抱是這一階段孩子的基本人權。想送孩子寄宿的媽媽,懇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