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萍
別林斯基說過這樣的一段話:“古詩詞不能容忍無形態(tài)的、光禿禿的抽象概念,必須體現(xiàn)在生動而美妙的形象中,思想滲透于形象,如同亮光滲透多面體的水晶一樣。”畫面感是體驗古詩意境的直覺方式,是讀者體驗詩詞意境的載體,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也是我國經(jīng)典古詩詞展現(xiàn)的藝術境界。我們可以抓住古詩詞的“畫面感”這一特色來展開教學,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師生共同努力,用優(yōu)美的話語、多彩的線條、精彩的語段將無形的詩詞形象變幻成有形的視覺形象,在愉快的情境中,在活躍的課堂氣氛里,領悟文字的內涵,體會意境的高妙。
一、描述畫面明詩意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描寫自然風光的古詩詞,這些古詩詞大多具有很強的畫面感,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時就可借助畫面,采用看圖說話的教學形式。例如:《清平樂·村居》這首詞的每一句都可以在畫面中捕捉到,看著畫面可以形象直觀地感受到詩中描述的悠然自得的村居生活:一座低矮的茅草房,旁邊是一條清澈的小溪。溪邊是一排排碧綠的青草,柔柔地舒展著身子。一對老夫妻,頭發(fā)都白了,親熱地坐在一起用吳儂軟語聊天,帶著幾分醉意。大兒子,在小溪東岸豆地里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小兒子,趴在溪邊剝蓮蓬,一個惹人喜愛的調皮鬼。
二、手繪畫面悟詩情
古人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苯o詩配畫,不僅可以讓詩詞變得豐滿起來,而且能還原當時的意境。指導學生將詩的意境畫出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古詩詞的情感,而且給詩配畫這種學習形式很受學生歡迎,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例如:張志和的《漁歌子》中描繪了很多景物,如西塞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箬笠、蓑衣、斜風、細雨。但是全詞僅有27個字,張志和只是把這些景物羅列出來,并沒有對這些景物進行具體描述,那么如何體會出詞中景色的優(yōu)美,進而理解張志和“不須歸”的思想呢?體驗式學習建議孩子們拿出水彩筆將這樣美麗的畫面畫出來,畫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會想:這山是怎樣的山,這水是怎樣的水,這人是怎樣的人,我又該選用什么樣的色彩將這些景物鮮明地呈現(xiàn)出來??梢哉f,學生在畫畫時,已經(jīng)把自己融入到這樣的畫面中了,我的地盤我做主,我的畫面我做主,每個人的體會不同,畫面也不相同。這樣全身心的參與,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繪畫中,學生與張志和相遇,學生與張志和的思想產(chǎn)生共鳴,對詞中表達的思想學生也能較好地把握了。
三、書寫畫面入詩境
語文課程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統(tǒng)一的特點,所以語文課堂中學生要得意、得言、得法。放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我認為就是領悟古詩詞的意境,積累并運用古詩詞的語言,學會學習古詩詞的基本方法。這樣的目標實現(xiàn)了,課堂就是高效的。而最能檢驗課堂是否實現(xiàn)“得意、得言、得法”的方法,莫過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書寫古詩詞呈現(xiàn)的畫面了。蘇教版語文教材中,就安排了這樣的課后練習題。例如: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的第五課《古詩兩首》中,課后布置了這樣的習題:“讀到‘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你的腦海里出現(xiàn)了怎樣的情景?”在鼓勵學生寫作時,我對學生說:“紅杏啊,你以這樣富有生命力的姿態(tài)展現(xiàn)在我眼前,可想而知,園內的春色該有多美啊!我定要看一看這園內到底有什么樣的美景。我趴在柴扉上透過小小的門縫,使勁往里看。??!終于看到了,正對園子的北面開滿了一叢叢美麗的迎春花,那細小的黃色的花瓣,似乎在和風兒私語,談到高興處,扭起了纖細的腰肢,跳起了歡快的舞蹈。園子的南邊、東邊、西邊還有哪些美景呢?同學們,靜靜地想一想,再和同桌說一說。”在說的基礎上,最后讓學生下筆寫。學生一氣呵成,并且因為有了以上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將這首古詩詞完整的意境都描寫出來了。有的學生甚至寫成了文包詩,實在是出乎我的預料。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我國古詩詞的一個重要特色,即使是那些閃現(xiàn)著哲理色彩的詩,也是將抽象的思想融入生動的意象之中,讓讀者易于理解,易于接受。我們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通過畫面感悟,給學生提供馳騁想象的廣闊空間。既可以在圖像世界中感悟詩之美,又可以在無形中拉近詩歌與學生的距離,從而為學生體驗詩詞的意境留下足夠的審美空間。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F(xiàn)代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園區(qū)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