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寅初??
摘要: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lián)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fā)展。”低年級的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fā),對于抽象的知識不能通過思維的想象去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去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直觀地感受知識的探索發(fā)現(xiàn)過程。
關鍵詞:低年級學生;操作能力;思維
那么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呢?下面是筆者的幾點看法:
一、 利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低年級的學生學習首先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需要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把單調的、枯燥的課堂變成生動有趣的課堂,徹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例如,教學一年級2-5分與合的時候,在教學完新知識以后,可以設計“打手勢”這樣一個游戲:要合成4或5,老師用手勢打出一個數(shù),學生也用手勢打出一個數(shù),兩個數(shù)合起來正好是4或5。學生在游戲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反應能力,而且在玩中學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
再如,在4分的時候,開始創(chuàng)設猴子分桃的情景,讓學生去思考不同的分法。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小棒、小圓片等物品,讓學生自己去分一分。完了,再讓學生展示自己是怎么分的。這一過程中學生興趣十足,通過操作掌握了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的3種分法。通過操作不僅解決了4的分這一問題,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提供多樣的教學用具,指導學生正確操作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但只有動力是不夠的。在具體的學習操作過程中往往出現(xiàn)學生盲目地去做,認識不深刻的問題。所以需要教師從旁指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在操作時結合用腦思考,用語言表述。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操作,使學生在學具操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理解問題,最后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2+3=5”時,先讓學生仔細觀察例圖,讓學生說說在圖里2表示哪部分,3表示哪部分,2+3就是求什么?再讓學生用小圓片擺一擺,數(shù)一數(shù),最后提問你是怎么算出2+3=5的。可能出現(xiàn)3種情況:1. 通過觀察知道2+3就是求總人數(shù),所以數(shù)下就行了。2. 用小圓片擺一擺之后,發(fā)現(xiàn)2個加3個等于5個小圓片,因此2+3=5。3. 也有學生想到了2和3合成5,因此2+3=5。指導學生比較之后,發(fā)現(xiàn)1和2的方法雖然也能得到正確答案,但是速度沒有3的快。然后再出示試一試,讓學生口答,可以擺一擺比比速度。這樣一來學生就不會停留在操作感知的水平上,通過交流總結,用語言呈現(xiàn)動手操作活動的過程和結果,逐漸建立起準確、清晰、完整和穩(wěn)定的模型,使學生完成由外到內的過渡。在低年級時,學生不自然地帶著幼兒園的習慣到課堂,老師如果不明確目標要求,那么學生就會玩教具和學具,忽略其他。這時老師只有加以指導和總結,才能把學生從玩中引到學習上來,完成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和飛躍。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時,如何引出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由于學生對于抽象的概念不太清楚,難以理解。所以,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學具擺一擺小正方形,在擺的過程中交流擺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的長方形面積就是小正方形面積的總和。因此小正方形的個數(shù)與長方形的面積數(shù)量相等,即有幾個小正方形擺成的長方形,面積就是幾平方厘米。得出計算公式長方形面積等于長乘以寬。也許有的同學選擇的是數(shù)方格的方法得出面積是多少,但最后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還是用公式計算快。在教學中,充分地讓學生通過擺小方塊這一操作過程,自主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最后對比優(yōu)化計算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從中發(fā)現(xiàn)事物的特征,尋找到既簡單又合理的算法,達到正確解答問題的目的。
三、 構建合理的培養(yǎng)模型,引導學生具體操作
教師在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不能盲目地讓他們去操作,漫無目的隨意的活動操作對我們的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是有害而無意義的。如何進行具體而正確的操作則需要我們教師為學生構建合理的培養(yǎng)模型,使學生有序地,有依據(jù)地進行操作,從而得到他們需要通過操作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及知識。那么具體如何做呢?
1. 在實踐活動中發(fā)散數(shù)學思維
(1)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之前,需要向老師了解所要操作的對象和操作活動需要解決的問題;
(2)通過教師提供的幾個引導問題,讓學生自己在操作活動過程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3)當然在活動之前教師要把主要的操作步驟及操作過程中可能的注意點告訴學生;
(4)指導學生用規(guī)范的數(shù)學語言表述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通過分析、比較、概括得出結論,并參與討論小結;
(5)教師要精確簡要地對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和感悟做出評價。
2. 在實踐活動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信息
在學生操作實踐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會得到一些數(shù)學信息但是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的話又顯得不全面、不簡潔,所以需要教師引導把活動中出現(xiàn)的各種形象思維抽象出來,用具體的、規(guī)范的語言描述出來,最后再把得到的結論用來解決具體的問題。例如一年級上學期在教學完6-7的分與合之后,可以設計這樣一道開放題,讓學生研究。7可以分成()和(),選擇合適的數(shù)字卡片(1、2、3、4、5、0、7)對于一年級學生說,要選擇合適的數(shù),確實是夠“研究”一番的只有重視了學生“做數(shù)學”的過程,學生才能真正成為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才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四、 運用多樣的教學媒體,拓展學生思維想象
科技日新月異,在教學過程中也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計算機多媒體的身影?,F(xiàn)代教育,教師更多地借助計算機使用PPT,F(xiàn)lash,白板等課件,使課堂教學變得更有吸引力。而對學生而言色彩豐富的多媒體教學,遠遠比單純的講說有趣。通過計算機教師把文字與圖形結合,把聲音與動畫融于一體。通過屏幕使學生直觀地認識事物的現(xiàn)象及變化規(guī)律,方便學生理解,減少學生認知想象上的困難,拓展學生的思維,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間。
在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上面有許多種方法,其中評價是培養(yǎng)學生操作能力的重要保證,評價要及時、準確、具體,才能保證評價的效果??傊逃且粋€長期的工程,只有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細心觀察,認真總結,才會有所收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