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倩??
摘要:詩詞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難點。根據語文教學實際,將語文教學活動置于現(xiàn)實生活背景中,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語文知識,是新課改的要求。因此,如何借助生活化教學拓寬語文教學路徑,也成為初中語文詩詞教學所關注的新課題。本文首先探討了初中語文詩詞教學的意義和必要性,就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途徑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詩詞教學;生活化途徑
初中語文詩詞由古典詩詞、現(xiàn)代詩人寫的詩作共同組成,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許多詩詞都具有構思巧妙、語言凝練、意境深遠等特點,都是可供品賞的佳品,但是,對于心智發(fā)展不甚成熟的中學生來說,詩詞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要響應新課改號召,利用生活化教學法將詩詞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詩詞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活潑。
一、 初中語文詩詞教學生活化的意義和必要性
(一) 初中語文詩詞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語文詩詞生活化教學,是語文生活化教學的一部分。所謂生活化教學,指以借助生活化背景變知識學習為學生的內在需求,激發(fā)學生以生活主體的身份參與學習的教學活動。語文教學生活化指教師在講解語文知識、開展語文知識訓練時,將相關內容與生活相結合,使學生在生活情境想象、活動參與的過程中感悟知識、陶冶情操的過程。具體到詩詞教學方面,詩詞生活化教學強調學生運用自身生活經驗去了解詩詞知識、詩詞情感和意象,進而與詩人產生共鳴,直至掌握詩詞知識。詩詞生活化教學是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新的嘗試,初中語文詩詞教學的目標是借助詩詞教學,使學生認識客觀世界中的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鳥蟲魚等自然美景的外在美和內在意蘊,對他們進行審美教育和品德教育,使他們受到美的熏陶,提高想象力。在詩詞教學中,以生活化教學理念為指導,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輕松愉悅的生活情境,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促使學生朝著樂學、好學、勤思、好問的道路不斷前進。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許多古詩詞都語言優(yōu)美、意境深遠,但是,許多詩詞作品都年代久遠,語言結構陳舊,詩詞作品的內容、情感和內涵也難以把握。如許多古典詩詞的語言都不能用現(xiàn)代漢語去解釋,詩詞的語言結章形式非常特殊,作品的情感、意象都非常晦澀,學生理解時具有一定的難度。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詩詞教學多以教師為主導,教學內容以字詞句分析與品位為主,教師很少會通過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來講述詩詞作品的思想情感,教學形式單一,課堂氣氛嚴肅而沉悶,這也影響了學生詩詞學習的積極性,使許多學生對詩詞學習產生了錯誤的認識,認為詩詞學習重在字詞學習、句式分析、背誦和知識積累,為此,在詩詞學習中,許多學生都將主要精力放在背誦、字詞句分析上,他們的想象能力、文學素養(yǎng)卻難以提高。將生活化教學理念引入到初中詩詞教學中,將詩詞知識置于特定的、想象的生活場景中,使學生在生活場景中積累、感悟和運用知識,可以有效解決初中語文詩詞教學內容狹窄、形式僵化等問題,可以完善初中語文詩詞教學,促使學生大膽想象、知識遷移,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緒和欣賞品味。因此,可以說,初中語文詩詞生活化教學,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詩詞教學發(fā)展、完善的必由之路。
二、 初中語文詩詞教學生活化途徑
(一) 深挖語文詩詞背景知識,引導學生融入詩詞意境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許多詩詞作品,都是作者根據自身遭遇、結合個人生活實際創(chuàng)作出來的。許多詩詞作品雖然年代久遠,晦澀難懂,但是它們本身都與現(xiàn)實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它們所營造的情景、蘊含的情感,都是可以在生活化的想象和情景中來呈現(xiàn)的。因此,在詩詞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對詩人生平、作品、詩歌寫作年代、背景進行詳細地介紹,使學生深入地了解作者生平、詩詞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然后,在此基礎上,引領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進入到作者的思想中,從作者的視角去審視、思考一些問題,使學生結合自身的感受去體驗、品讀文本,進而加深學生對詩詞作品的感悟。如在蘇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過故人莊》(孟浩然)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詳細介紹一下孟浩然的生平和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孟浩然是襄州襄陽人,山水田園派詩人的代表,世稱孟襄陽。孟浩然生活在盛唐開元年間,當時社會安定,經濟繁榮。詩人早年隱居在家,閉門苦讀,后來才去長安應試求官。在長安求仕期間,雖然他因詩詞而名動京城,但是最終還是失意而歸。孟浩然的詩歌描寫的多是山水田園美景、隱居的樂趣和羈旅之思,他的詩風恬靜自然、充滿生活樂趣。這首詩就是詩人隱居鹿門山時,應故人之邀,去農家做客時所寫。所以,大家能通過這首詩,感受到山村風光和朋友歡聚時候的快樂心情。這樣,可以使學生全面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體會詩歌的內在情感,進而降低學生詩歌學習的難度,使他們輕松地融入詩歌意境。
(二) 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增加課堂的實效性
中國詩詞尤其是古典詩詞,以豐富的情感、凝練的筆墨所著稱,詩詞作品中的愛國情感、詩文氣質已經深深融入到中華民族的血脈中,并轉化成為引導國人前進、拼搏的精神力量,激勵著我們不斷向前。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許多詩詞,雖然載體、形式有所不同,但是作為語言文字,它們其中都或多或少地傳遞著不同的生活信息,都飽含著豐富的情感。情感的傳遞是沒有界限的,而且生活信息的解析和挖掘,在現(xiàn)代教學環(huán)境中,也是可以實現(xiàn)的。因此,在初中語文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巧用對比、想象、故事、多媒體教學等手法,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詩詞的認識和理解,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如在學習《天凈沙·秋思》這首小令時,這首小曲用語簡練,以秋景為題材,僅用28個字就勾勒出一幅讓人觸景生情的深秋羈旅荒郊圖。該詞描繪的場景氣氛蕭瑟,讀著讓人感覺沉悶而又壓力。在語言選用上,馬致遠頗費心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等平淡無奇的景物,被他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后,營造了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首小令中的事物,都是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先用多媒體播放四幅圖畫,展示作品所營造的畫面情境,即老鴉依藤集枝圖,小橋流水炊煙圖,古道西風瘦馬圖,夕陽游子思鄉(xiāng)圖。然后,結合圖畫,挖掘詩歌的深意,提出以下問題:枯、老、昏、瘦等字,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如果你是古人,你在漫長的旅途中會有什么樣的情思?在學生進行思考的同時,教師可以再結合網絡上的段子“枯藤老樹昏鴉,空調wifi西瓜”講述古人今人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區(qū)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詩詞的內在情感。
(三) 將詩詞與學生生活體驗結合起來
生活處處皆學問,要想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習慣,教師要找準詩詞和現(xiàn)實生活的契合點,充分挖掘生活中可以進行詩詞教學的素材,引導學生去細心觀察、認真體驗生活中那些美好的東西,那些可以用詩詞語言去概括的東西,利用生活化教學促使詩詞教學不斷向生活延伸。如在學習《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蘇軾)這首詞時,教師可以結合“誰道人生無再少”來講述作者在貶謫期間仍舊斗志昂揚、曠達振作的精神狀態(tài),然后,結合網絡上關于“年輕人沉迷于網游因網癮而犯罪”的報道,或者結合朱湘的現(xiàn)代詩《少年歌》,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勸誡他們不要虛度大好的青春年華,激發(fā)學生樂觀奮發(fā)的精神。再則,詩詞教學不一定非要在形式意義上的詩詞課堂上來進行,相反,教師要引領學生走向生活,走向社會,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詩詞和詩詞現(xiàn)象。如在學習《十五夜望月》(王建)這首詩時,這首詩意境優(yōu)美,想象飽滿,韻味無窮。詩人用形象的語言和豐富的想象,渲染了在中秋時節(jié)望月生情、情思悠遠的情景。結合“望月”這個特定的主題,教師可以先詳細講述“月”在中國古詩詞中的意象含義。然后給學生布置這樣一項作業(yè):這首詩是唐代詠月詩中較為著名的一篇,這首詩中所描寫的月亮,也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那輪月亮。其實,大自然中精彩的東西非常多,請同學們經常走出戶外,去聆聽蟲鳴風吟,去感受細雨花香,并用形象的語言寫出來,希望大家都能在觀察中有所發(fā)現(xiàn)。目的是借助開放性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尋找詩歌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痕跡,進一步加深對生活對詩歌的理解。
因此,初中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給予詩詞教學以足夠的重視。然后,本著生活化教學理念,在詩詞教學中加入更多生活化的內容,創(chuàng)設富有趣味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并將學生生活體驗與詩詞教學結合起來,以強化語文詩詞教學效果,使學生真正懂得生活、愛上詩詞。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xiàn)初中語文詩詞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周世鴻.初中語文詩詞教學生活化研究[D].延邊大學,2010.
[2]黃英.探討初中語文詩詞教學生活化策略[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6,(12):67.
[3]楊年紅.例談初中語文詩詞教學生活化策略[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5,(35):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