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彩云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人民醫(yī)院手術室,海南 保亭 572300)
淺析循證護理在預防急性闌尾炎患者術后感染中的應用效果
黃彩云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人民醫(yī)院手術室,海南 保亭 572300)
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在預防急性闌尾炎患者術后感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對某院收治的17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將這170例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有85例患者。對兩組患者均進行闌尾切除手術治療。術后,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護理。在此基礎上,對B組患者進行循證護理。然后,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感染的發(fā)生率及其手術切口愈合不良的比率。結果:B組患者術后感染和手術切口愈合不良的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A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進行手術治療的急性闌尾炎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可有效地降低其術后感染的的發(fā)生率。
循證護理;常規(guī)護理;急性闌尾炎;預防;術后感染;效果
目前,臨床上對急性闌尾炎患者主要是進行闌尾切除手術治療。此療法屬于有創(chuàng)療法,患者易發(fā)生術后感染等并發(fā)癥,從而導致其手術切口愈合不良,嚴重地影響其預后。為了進一步探討預防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患者發(fā)生術后感染的有效護理方法,筆者對在某院進行手術治療的85例急性闌尾炎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間某院收治的17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為:1)患者的病情經影像學檢查后,均被確診為闌尾炎。2)患者的病情均為闌尾炎急性發(fā)作,且均具有手術指征。3)患者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為:有精神疾病史或意識障礙的患者。將這170例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有85例患者。在B組的85例患者中,有男性45例,女性40例。他們中年齡最小的18歲,年齡最大的75歲,平均為(45.5±5.3)歲。在這85例患者中,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有30例,單純性闌尾炎患者有55例。在A組的85例患者中,有男性44例,女性41例。他們中年齡最小的18歲,年齡最大的75歲,平均為(45.6±5.2)歲。在這85例患者中,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有32例,單純性闌尾炎患者有5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闌尾切除手術治療。同時,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護理,具體的方法為:1)遵醫(yī)囑對患者進行用藥護理。2)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3)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4)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在此基礎上,對B組患者進行循證護理,具體的方法為:1)組建循證護理小組,提出護理問題。循證護理小組的成員包括1名護士長、2名主管護師和若干名護士。根據以往的臨床護理經驗及患者對術后護理工作的需要,將此次循證護理的問題確定為“降低急性闌尾炎患者術后發(fā)生感染的概率”。2)探尋實證。根據循證護理問題進行網絡數據資料檢索,將關鍵詞確定為“急性闌尾炎”、“術后感染”、“預防措施”等。將檢索結果與本科室的實際情況及以往的臨床工作經驗相結合,為患者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3)實施循證護理方案。(1)盡早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是預防其術后感染的關鍵。因此,在患者被診斷為急性闌尾炎后,應立即對幫助其做好術前準備。同時,對患者的體質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對其進行預防性護理,以降低其發(fā)生闌尾穿孔與術后感染的風險。(2)在術前的30min,遵醫(yī)囑為患者使用頭孢類藥物或氨基苷類藥物進行預防感染治療。(3)對患者進行保護手術切口護理。術中,在手術操作者切開患者的腹膜前,護理人員應備好吸引器。待患者的腹腔被打開后,護理人員應迅速吸凈其腹腔內的膿液,以降低其發(fā)生術后感染的幾率。術后,定時為患者更換敷料,并密切觀察其手術切口的情況。(4)術后,在常規(guī)禁食的基礎上為患者做好補液護理,以保證其體內酸堿與電解質的平衡。(5)鼓勵患者盡早離床進行活動。(6)對患者進行引流管護理。避免發(fā)生引流管受壓、折疊的情況,特別在患者排便或翻身時應避免使其引流管的管道發(fā)生折斷或脫出。(7)護理人員應加強病房巡視工作,認真聽取患者的主訴,并向其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以緩解其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促進其康復。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感染和手術切口愈合的情況。按照衛(wèi)生部對醫(yī)院感染的診斷標準[1]對兩組患者手術切口感染的情況進行評定,即其手術切口是否有熱、腫、紅、痛或有膿性分泌物等癥狀。
我們使用SPSS15.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B組患者術后感染和手術切口愈合不良的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A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手術切口愈合良好的例數明顯高于A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術后感染及其手術切口愈合情況的比較
目前,臨床上對急性闌尾炎患者主要進行手術治療,此療法雖然可以取得較佳的治療效果,但在術后患者常會出現手術切口感染、疼痛、出血等并發(fā)癥。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急性闌尾炎穿孔者術后切口感染的發(fā)生率高于20%,而未發(fā)生穿孔的急性闌尾炎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的發(fā)生率為10%[2]。術后感染不僅會影響急性闌尾炎患者身體恢復的速度,還會給其生活質量帶來嚴重的影響。循證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臨床護理模式,此護理模式將現代化的臨床研究成果作為依據,并結合臨床需求提出護理問題,在探尋實證后,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并應用于臨床實踐中。本次研究結果顯示,B組患者術后感染和手術切口愈合不良的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A組患者。此研究結果與葉樺等人的研究結果相符[3]。
綜上所述,對進行手術治療的急性闌尾炎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可有效地降低其術后感染的發(fā)生率,促進其身體的康復。
[1]李艷.急性闌尾炎的術后護理體會[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3,15(30):4016-4017.
[2]張玉.循證護理在小兒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中的臨床價值探析[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40(3):152-153.
[3]葉樺,王虹,陳超.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術后預防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32(22):5623-5625.
R473.6
B
2095-7629-(2017)6-0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