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沙井文化從何而來?到哪里去了?

2017-11-23 22:57馮玉雷
絲綢之路 2017年21期
關(guān)鍵詞:沙井駱駝文化

馮玉雷

2017年6月6~8日,《絲綢之路》雜志社與內(nèi)蒙古阿拉善右旗旗委宣傳部、中國甘肅網(wǎng)、蘭州城市學院聯(lián)合組織了為期三天的“醉美巴丹吉林:草原絲綢之路語言文化調(diào)查活動”。2015年至今,已經(jīng)到阿拉善右旗考察五次,感受頗多。結(jié)合前后幾次考察,寫了這組文章。

羊皮筏子載駱駝

本次考察從黃河文化出發(fā),前往500公里之外的沙漠、草原,因此先寫一下兩種文化代表性的符號:羊皮筏子和駱駝,及其交織情況。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霍去病在黃河南岸的白銀境內(nèi)設(shè)鹯陰、袓厲二縣。鹯陰城與媼圍城僅一河之隔。盡管居延里程簡中沒有提到鹯陰城,但從黃灣、老莊等密集的漢墓群及平川瓷窯遺址考察,陡城、北武當渡口的繁忙程度不次于索橋渡。其實,黃河流經(jīng)靖遠北灣、紅嘴子及水泉、石門、雙龍、大廟一帶,雖然九曲百折,也有不少適合渡河的地方。古人遠行,大多遵循省時、便利、安全的原則,小型商隊或逃犯為了躲避管理,很可能有意選其他渡口過河。這樣的渡口大概每隔5公里就有一處。

黃河上游、中游渡河用羊皮筏子。就是把宰了的羊完整剝皮,扎住四肢和脖子,外涂桐油處理后吹氣形成皮囊,然后將十幾個、幾十個扎在竹木架子上,渡人運貨。民國時期,從蘭州至包頭是一條重要航線,往往用上百個羊皮囊捆扎成的特大筏子運輸石油、木材、羊皮、水煙等物資。至今,黃河兩岸的村民往來還在使用古老的羊皮筏子。

羊皮囊也用來盛酒裝水。明廬陵人李禎所著《至正妓人行》中寫道:“渾脫囊盛阿刺酒,達拿珠絡(luò)只徐裳?!边@里的“阿刺酒”,就是當時從波斯傳入的蒸餾酒,也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白酒或燒酒。

5月26日中午,與油畫家、原蘭州畫院院長韋博文先生匆匆一聊,又在往鄧園途中爭分奪秒地了解他近年的藝術(shù)活動。韋先生多年來致力于創(chuàng)作黃土高原、黃河及絲綢之路文化題材的油畫作品,成就斐然,現(xiàn)已年過七旬,但仍孜孜探求,令人感動!

與雕塑作品《黃河母親》相比,韋先生的油畫藝術(shù)表現(xiàn)黃河文化更加豐富,更富于文化人類學內(nèi)涵。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童年、少年時代,先生在虎豹口、紅嘴子等渡口處經(jīng)常看到商隊渡過黃河的情景。外地商隊中的驢、騾怯生,不愿上船。上船后還顫抖不停。而本地驢、騾經(jīng)常渡河,看見船自己就跳上去了。這些生動細節(jié),非親見不能演繹也!

過渡口的駝隊最為壯觀,因木船、汽船承載力有限,往往有很多駱駝?chuàng)砑舆叴?。渡河工具主要是羊皮筏子和大木船。黃河發(fā)大水時,筏子照常,在浪尖上“打閃”,而木船容易搖晃傾斜,進水,導致翻船,于是停渡。人坐在羊皮筏子上牽引漂游在急流中的騾、馬、牛、驢可橫渡黃河,但沒見證過駱駝有這能力。黃河是絲綢之路西行的第一道天塹,千賈萬駝通過大木船、浮橋,冬天冰橋跨越大河,壯觀恢宏。韋博文先生說他少年時有幸目睹和體驗了這一古老的交通形式,深刻的感受成為日后的創(chuàng)作底色。2015年在上海參加研討會時,他曾對《青年視覺》雜志的主編關(guān)蓓女士說,他是跨越了千年,應該把這些珍貴的記憶都畫出來。先生曾創(chuàng)作一幅油畫,駱駝就站在大船上。因與慣常所見沙漠駱駝不同,有人提出質(zhì)疑。藝術(shù)家陳伯希先生則高度贊揚:“這才是絲綢之路與黃河文化在靖遠交匯生動而深刻的寫照!”

當年韋先生上學,常乘坐羊皮筏子順流而下。參加生產(chǎn)勞動時也坐筏子去黃河對面。筏子客最忌諱乘客攜帶雞,因為黃河里的大魚對雞的氣味很敏感,紛擁而至,流連追隨,有潛在危險。因自幼浸泡在這種氛圍中,韋先生對黃河文化有黃土般深厚的情感,始終不離不棄,實為難以割舍也!2000年,他主導蘭州畫院進行“黃河萬里行”大型采風活動,大創(chuàng)舉!

據(jù)已故蘭州大學教授魏晉賢先生分析,從里程和古地名的讀音判斷,霍去病出擊匈奴,應是從靖遠黃河段的幾個渡口過河的。邑人學者黃兆宏也持是說。1936年,西路軍在靖遠渡黃河以虎豹口為主,上至平堡,下至三灘,綿延百里,同時強渡。

當前,人們似乎遺忘了草原(沙漠)絲綢之路、綠洲絲綢之路、長城在黃河的壯闊交匯,隨著渡河工具大船、羊皮筏子及駱駝的日漸消逝,那種壯觀的文化景觀也淡出了人們的記憶。目前,最為緊迫的是要搶救性地從健在的老筏子客、駱駝客那里搜集珍貴資料。韋博文先生建議說:“我們應該做好充分準備,推出‘黃河與絲綢之路考察、創(chuàng)作、研討等系列文化活動。這題目肯定吸引人,很少有人涉及,好多人缺乏歷史知識和生話常識,推動下去肯定大有文章可做?!?/p>

但愿能引起有識之士的關(guān)注。

沙井文化從何而來?到哪里去了?

6月3日上午,為即將啟程的草原絲綢之路語言文化調(diào)查活動作準備,便到甘肅省博物館看沙井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銅器、金器等文物,下午回來繼續(xù)坐在陽臺上做功課——探尋沙井文化與草原文化之關(guān)系,研究文物出土分布區(qū)。小憩時,給花椒樹、小杏樹澆水,忽然蘭天公寓的學生驚叫起來,接著從雒鵬的微信上看到蘭州地震了。甘報記者王莉也說:“睡暈了!”

消息很快得到證實,震中在阿拉善左旗與右旗交界處。新聞傳播速度之快,令人嘆服!沙井文化時代如發(fā)生地震,人們或許只能祭天、祭神或做各種巫術(shù)活動禳解。

這次地震在“準無人區(qū)”,目前報道沒有造成危害,對這次考察影響不大。6日,考察活動啟程,我們按照既定設(shè)計路線,從蘭州出發(fā),經(jīng)過永登、天祝,翻越烏鞘嶺,經(jīng)古浪、武威、永昌、民勤等地達阿右旗雅布賴鎮(zhèn)。這一帶正是巴丹吉林、騰格里兩大沙漠南緣的沙井文化分布區(qū)!

查閱資料可知沙井文化遺址分布、文物出土大致情況:

民勤境內(nèi)沙井文化遺址有柳湖墩遺址、火石灘遺址和小井子灘遺址,自安特生發(fā)掘以來,陸續(xù)出土有石斧、帶孔石刀、夾砂粗紅陶器等生產(chǎn)和生活用具。沙井遺址出土有三角網(wǎng)紋豎線紋彩陶罐等,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有民勤出土的倒三角紋雙耳圜底彩陶罐、雙耳彩陶瓶、波線紋雙耳彩陶罐、單耳彩陶罐等。

緊鄰民勤的金昌(永昌)主要遺址和出土文物有:永昌縣鴛鴦池出土的雙耳彩繪條紋罐(現(xiàn)存民勤縣博物館),永昌縣柴灣崗出土綠松石鑲金耳環(huán)、竹節(jié)狀銅針筒,永昌縣雙灣公社三角城遺址出土環(huán)首銅刀,永昌縣雙灣公社蛤蟆墩遺址出土銅削、“8”字形銅泡,永昌縣西崗遺址出土鎦金銅梳、佇馬銅飾。endprint

古浪縣博物館藏有倒三角紋雙耳圜底彩陶罐。

永登縣樹屏公社榆樹溝出土鷹頭銅飾、鹿形銅飾和犬紋銅泡。榆樹溝與從蘭州市安寧區(qū)經(jīng)過沙井驛往中川機場的道路平行。該沙井文化與民勤的聯(lián)系,應該通過景泰及烏鞘嶺北部與騰格里沙漠之間的地區(qū)。這個行進過程也在景泰留下了遺址。根據(jù)目前發(fā)現(xiàn)的遺址,沙井文化進入蘭州的通道主要是永登樹屏榆樹溝和發(fā)源于烏鞘嶺的莊浪河谷。在蘭州停留后繼續(xù)向東渡河進入榆中——榆中白崖溝出土倒三角紋雙耳圜底彩陶罐。

沙井文化是中國西北地區(qū)青銅時代文化,因1924年7月安特生首次在民勤縣沙井村發(fā)現(xiàn)而得名,考察情況在他于1925年出版的《甘肅考古記》中有詳細記述。對于民勤及河西地區(qū)而言,沙井文化是文明的晨曦,記載史前人類活動的余燼燧影;對于中國陶器史來說,沙井文化是陶器時代的回光返照。正因為如此,學界將目光投向了輝煌燦爛的馬家窯文化,忽略了沙井文化在河西文明開啟中的承上啟下作用。

1924年7月中旬,安特生在民勤和永昌(現(xiàn)金昌市)境內(nèi)考察時,將該遺址文化遺存歸為“沙井期”,列在甘肅史前文化“六期”之末。他考察了眾多遺址,繼而在民勤縣柳湖墩遺址、薛百鄉(xiāng)沙井子一帶發(fā)掘。一月后,他的馬車滿載沙井子40余座墓葬中出土的器物踏上回京道路。受安特生影響,中國考古學家不約而同地關(guān)注過沙井文化。1943年,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與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中國地理研究所、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組成西北科學考察團奔赴甘肅,考古學家夏鼐先生主持了沙井文化考察。1948年5月,中國地質(zhì)調(diào)查所的裴文中、賈蘭坡教授在民勤考察除三角城之外安特生發(fā)現(xiàn)的全部遺址。1976年,武威地區(qū)和永昌縣文化部門兩次派人到遺址現(xiàn)場調(diào)查;1979~1981年,甘肅省文物工作隊和武威地區(qū)展覽館復查后發(fā)掘三角城、蛤蟆墩兩處遺址及西崗、柴灣崗墓地,清理墓葬585座,出土金器、銅器、鐵器、石器、陶器、卜骨、貝幣、毛、麻織品及皮革等文物共2112件。這次考古引起關(guān)注點較多:第一,以三角城為代表的沙井文化是河西走廊青銅晚期至鐵器時代早期遺存,石、彩陶、銅、鐵并存,先民文明程度較高,有城鎮(zhèn)化和集約化雛形。按照陸續(xù)發(fā)現(xiàn)和出土的馬廠陶罐來看,順應了“馬廠文化的一支沿河西走廊向西北發(fā)展,以甘肅省永昌縣鴛鴦池遺存為代表,逐漸演變?yōu)樗膲挝幕?,向西進入新疆中部,最后在新疆絕跡”的結(jié)論;三角城村澇壩崗的出土文物表明周圍有數(shù)量較多的馬廠類型彩陶出現(xiàn),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部分科考人員在察踏時,發(fā)現(xiàn)地表有部分陶片與齊家文化彩陶紋飾相近。第二,墓葬以豎穴偏洞墓室為特征,與甘青地區(qū)既相承又不同,與中原文化既相似又獨立。第三,民族屬性獨特而重要。起初,專家認為三角城遺址應該是古月氏遺存,近來又有專家考證為烏孫族遺存。蘭州大學汪受寬教授考證史前河西走廊武威至張掖地區(qū)內(nèi)的民族,根據(jù)史料記載研究得出烏孫和月氏結(jié)論。第四,文物豐富獨特,自成體系。陶器多為夾砂紅陶,青銅器物眾多,形制與鄂爾多斯相似又不同,還有鑲綠松石的鳳首金耳環(huán)、鐵犁鏵、眾多骨器、石器,對研究眾北方游牧民族演變、發(fā)展、消亡、融合歷史有考證、佐證、印證的巨大作用。

2015年5月28日下午,我和徐永盛等人考察三角城遺址并參觀金川區(qū)博物館。博物館在幽靜的院落中,分為“鑿石成器”“摶土成器”“鑄金成器”“金川遺珍”四部分。三角城出土的石磨盤、雙耳罐、單耳罐、彩陶壺等都較為粗糙,處處顯示著陶器文化的衰落。不過,以夾砂紅陶為代表的沙井陶罐形制獨特。而金箔飾件和各類青銅配飾、銅器、銅具、銅管、銅環(huán),以虎噬鹿、大角羊等精美動物形象鑄造的青銅牌飾和青銅生產(chǎn)工具、兵器、馬具和服飾飾品則彰顯出青銅文化的繁榮興盛。六連珠、三連珠、四連珠環(huán)形牌飾與敦煌壁畫中的聯(lián)珠紋飾似乎也有某種關(guān)聯(lián)。鐵器時代農(nóng)耕文化典型代表是鐵犁鏵等。還有彌足珍貴的皮革和紡織品。目前為止,三角城村東崗附近出土最晚的文物是兩漢時期灰陶罐。據(jù)史書記載,漢朝之前河西走廊為大夏、烏孫、月氏、匈奴等游牧民族角逐,直到西漢勢力進入。烏孫人最后離開河西走廊的時間大約在公元前175年。20世紀70年代,甘肅省博物館文物隊在酒泉、玉門一帶發(fā)現(xiàn)騸馬類型遺址,可能是烏孫在河西走廊活動的文化遺跡。唐朝顏師古《漢書·西域傳》注云:“烏孫于西域諸戎其形最異,今之胡人青眼赤須、狀類獼猴者,本其種也?!庇纱丝梢姙鯇O為碧眼赤須、深目高鼻的白種人。蘇聯(lián)伊凡諾夫斯基和中國韓康信等人類學家對考古發(fā)現(xiàn)的烏孫人頭骨測量分析,證明烏孫人基本屬歐羅巴人種的古歐洲人類型和中亞兩河流域類型,也有蒙古人種特征。

近年來,張掖西城驛文化遺址考古發(fā)現(xiàn)證明該地很可能是一處四壩晚期至沙井早期遺存,這對于進一步研究四壩文化的去向和沙井文化來源提供了信息。

沙井文化中心在巴丹吉林、騰格里兩大沙漠南緣的民勤、金昌,其北邊既與草原絲綢之路相連,又有雅布賴鹽場。很可能,“沙井人”能夠在今阿右旗南緣興起并向烏鞘嶺和黃河以東發(fā)展,與掌控戰(zhàn)略資源——雅布賴鹽場有某種聯(lián)系。

為了搞清楚這些問題,我們此次考察特別邀請考古學家郎樹德參加,期望有突破性收獲!

雅布賴山中,沒有星光的夜晚

6日下午,參觀雅布賴鹽場、“絲路驛站”(雅布賴鎮(zhèn)博物館)及雅布賴山中的阿貴廟。阿貴蒙古語意為“山洞”。阿貴廟號稱“天制窗”,建于清朝同治年間,坐落在雅布賴山主峰南側(cè)。寺廟傍山而建,精美典雅,觀內(nèi)酥油燈明亮,香煙繚繞,普渡眾生,八座白塔結(jié)構(gòu)精巧,造型優(yōu)美,置身其中,自會產(chǎn)生莊嚴肅穆之感。一條長300米的石路是通向石窟的唯一通道,坡度大,特別是臨近石窟的30米臺階路,坡度為70°~80°,其余均為懸崖陡壁,行人難以攀登,險峻氣勢頗為壯觀。

雅布賴山呈東西方向橫亙在巴丹吉林沙漠南緣,阻止它繼續(xù)南進與騰格里沙漠合攏,并形成著名的雅布賴鹽湖。據(jù)說雅布賴山中有不少漢代烽火臺及幾處史前文化遺址,它們應該與鹽湖有關(guān)吧?漢朝烽火臺是否昭示這里有一條古道直道居延?或者居延駐軍、屯民也食用雅布賴的鹽?待考。endprint

雅布賴鹽湖與人類發(fā)生聯(lián)系的時間應該比現(xiàn)有文獻記錄要早得多,惜無更多證據(jù)。但古典駝運方式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還在繼續(xù)。韋博文先生說:“巴丹吉林刮起的沙塵是黃風,雅布賴刮起的是白風和灰風。上世紀五十年代前雅布賴運鹽的駝隊經(jīng)過靖遠古渡口運到隴東、陜西,與靖遠運煤的駝隊形成黑白兩條風情線?!备邌步淌谌ツ暝桨⒂移炜疾?。他說:“雅布賴鹽一部分通過景泰(鹽寺渡口)運往漢中等地。因此,景泰設(shè)有鹽務(wù)局,景泰北灘有‘鹽路槽子。盛時,有10萬峰駱駝前來運鹽。此鹽道與絲道交織?!?/p>

烈日炎炎,戈壁灘中的駱駝?wù)诿撁?。盡管駝運時代結(jié)束了,但它們在漫長的人類文明交流中的功績永不泯滅!實地考察中,雖然乘坐現(xiàn)代交通工具,但還是倍感辛苦。想一想直接暴露在風霜雪雨中的駝隊,只有一個字:苦。絲綢之路并非想象中那樣浪漫!

鹽路通向遠方,但沒有詩。

夜里,大家在雅布賴山中一處幽靜的居民點用餐,感受到了濃郁的蒙古文化風情。

居延到底有多大?

6月7日早晨出發(fā),到巴丹吉林旅游點,我們換乘四輛越野車,在巨大沙丘間沖浪進入沙漠深處的巴丹湖。

置身于浩瀚雄偉的巴丹吉林沙漠,我想起了古老的史前人類遺址和古代交通路線。

2015年,葉舒憲先生在山東濰坊舉辦的一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議上訪談曾經(jīng)擔任阿拉善右旗旗長、時任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文聯(lián)副主席的蒙古族專家鐵木爾布和先生。他提供了細致的資料并親自畫出路線圖,還復印《阿拉善盟史志資料選編》第二輯中有關(guān)當?shù)伛橊劦赖膶n}介紹(第41~43頁),我這里引用,供大家研究。

阿拉善旗主要有舊時駝道七條:

1. 額阿寧駝道由額旗烏蘭川景起,經(jīng)阿拉善旗至寧夏省城(銀川)止,全長一三二五里。

2. 額金肅駝道本道由老西廟起,經(jīng)金塔縣至酒泉止,全長七四○市里。

3. 額鼎駝道由額旗至鼎新,全長二三○公里。

4. 額甘駝道由額旗經(jīng)鼎新之雙城子至甘州(張掖),全長四二○里。

5. 額高駝道由額旗經(jīng)沙棗泉至高臺,全長四六○里。

6. 馬古駝道由馬蓮井子至古乃爾,全長三○五里。冬季亦可行大車。

7. 額旗外蒙駝道由老西廟經(jīng)旗政府策克入蒙古人民共和國,通常有三路……

駝道當然不是全天候的道路,主要原因是作為運載工具的駱駝有其自身的作息周期:駱駝于端午之后,天熱脫毛,不可應用。均放入牧場休息,稱為“入場”。直至中秋后,毛已生出,駝已肥壯,雙峰直立,即可應用,稱為“出場”。這樣,駱駝每年休息四個月。新出場之駱駝,可耐20余日不進水草而照常負貨前進,故稱沙漠船,為沙漠之寶。

拜讀過這些非常難得的地方資料,我終于明白,今人視為畏途的大沙漠、大戈壁地帶,古代人憑借駝隊照樣走出四通八達的道路。

2015年6月,我們考察經(jīng)過阿拉善右旗前,葉老師還曾設(shè)想直接穿越沙漠前往額濟納旗。

接下來探討一些有關(guān)居延范圍的史料。

居延因漢簡而馳名中外。有學者認為“居延”是西夏語,為“流動的沙漠”之意。李正宇先生撰《“莫賀延磧道”考》(《敦煌研究》,2010年02期)考證唐瓜州常樂縣至伊州的官道莫賀延磧道(又名第五道),認為“莫賀延”就是“呼衍”“呼延”“呼演”“姑衍”“車延”“五船”之別譯?!败囇印睉撟x作“juyan”,另譯作“居延”。

《任尚碑》和《裴岑碑》是現(xiàn)存有關(guān)呼衍王在最西部活動的珍貴文獻資料。東漢和帝永元年間(88~105)對匈奴發(fā)動多次戰(zhàn)役。永元元年(89),車騎將軍竇憲大破北匈奴,在燕然山(蒙古杭愛山)刻石紀功;永元三年(91),任尚以司馬隨右校尉耿夔參加破北單于的金微山之役。金微山指東天山,即喀爾魯克(qarluq)山,唐代文獻作“折(析)羅漫山”,北單于西奔不知所終,其弟右谷蠡王于涂鞬自主為單于,在蒲類海遣使表示歸漢,被封為北單于。永元四年(92),任尚以中郎將持節(jié)衛(wèi)護率部屯駐伊吾(哈密)。永元五年(93),漢和帝劉肇便派長史王輔帶兵出關(guān),協(xié)同當時駐守伊吾的中郎將任尚聯(lián)兵在蒲類海邊打垮北匈奴叛兵,擒斬北單于于涂鞬。《任尚碑》系擒斬北單于而勒石紀功,在新疆巴里坤發(fā)現(xiàn)。《裴岑碑》又稱《鎮(zhèn)海碑》,全稱《漢燉煌太守裴岑紀功碑》,《閱微草堂筆記》卷十記載了破呼衍王碑的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雍正七年(1729)由征西大將軍岳鐘琪將軍在巴里坤石仁子鄉(xiāng)石仁子村發(fā)現(xiàn)。東漢順帝永和二年(137),裴岑率本郡三千兵馬出擊北匈奴,斬殺呼衍王,取得40年來漢朝在這個地區(qū)的重大軍事勝利,贏得該地區(qū)13年安定局面。碑文中所說呼衍王為任尚、王輔擊潰的北匈奴殘余勢力首領(lǐng)?!逗鬂h書》無記載,碑文可彌補史料之不足。

1974年,破城子出土著名的居延里程簡(E.P.T59:582)雖有缺漏,但記載了漢代長安到坻池的地名及歷程,是當時東西交通及絲綢之路的重要歷史文獻明證。其中一段涉及到居延:

媼圍至居延置九十里,居延置至鰈里九十里,鰈里至揟次九十里,揟次至小張掖六十里。

從里程簡中提到的地名來看,媼圍、鰈里、揟次是縣名,唯獨居延置與懸泉置一樣,僅僅是往來人員和郵件的一大接待、中轉(zhuǎn)驛站。據(jù)考證,媼圍即景泰窵溝,居延置或為老婆水(又叫白茨水),距寺灘、永泰不遠,鰈里在古浪、大靖一帶。

因為居延海和居延漢簡的遮蔽,我們常常誤以為居延部落僅僅活動在今內(nèi)蒙古額濟納旗。根據(jù)古代史書及上書二碑及居延里程簡記載,居延其實應為漢朝對匈奴的籠統(tǒng)稱呼,活動范圍非常大,除了巴丹吉林、騰格里兩大沙漠及河西走廊等周邊地區(qū),甚至還包括黃河以東廣大地區(qū)。元狩二年(前121),霍去病破隴西,俘虜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設(shè)置金城縣并命大行(接待賓客的官吏,漢初稱為典客)李息在蘭州西固黃河南岸筑城。渾邪王與休屠王欲降漢,“遣使向邊境要遮漢人,令報天子。是時,大行李息將城河上,得渾邪王使,馳傳以聞”。這次“外交事件”影響深遠:渾邪王率部渡河降漢,被發(fā)于河南地,分屬五屬國;“而金城河西,西并南山至鹽澤,空無匈奴。匈奴時有侯者到而希也”。endprint

當時,漢朝對匈奴稱為“居延”,因此可能才有媼圍、居延、鰈里等匈奴語音譯地名。

東漢初,匈奴分裂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降漢,北匈奴西遷,一度掌控西域。

大家盡情釋放。我們可愛可敬的編排人員大多是“90后”的年輕女性,正當青春年華,卻長年累月伏在案頭,早出晚歸,加班是工作常態(tài)。田野考察時也認真綻放,我因此也很開心。短暫考察之后又要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拍照中,偶遇三粒遺落在沙灘上的鳥蛋。于是,石巖講了一個故事,我以自由詩的形式記錄下來:

鳥蛋與狐貍

野鴨孵出小鴨后

要趕到水里學游泳

小鴨亂跑

狐貍看見了

就跑過來

配合大鴨趕到水邊

然后離開

這不是童話

好多沙漠邊生活的老人

都看到過

這耐人尋味的情景

兩次參觀阿右旗博物館

這是第二次。2016年11月13日,暮色蒼茫中到達巴丹吉林鎮(zhèn)后曾直接參觀過博物館。

以下是那次參觀筆記:

一樓展廳是駱駝文化。展出與駱駝有關(guān)的漢代畫像磚圖片、唐代樂舞俑圖片或復制品、銀駝造型、巖畫中的駱駝、包頭《晉義駝?!肺募⑿欧?、郵票、民國紙幣、銅水別子(可能是“扁壺”子,民勤人把扁讀為“別”,后來省略“壺”,演化成現(xiàn)名)。還有用繩子捆住的“堿垛子”,應該取自堿甸子或堿水湖中,草原人用它熬成食用堿。我的家鄉(xiāng)在騰格里沙漠以北,土地上生長著一種耐堿植物“水蓬”,秋天收攏起來可以燒堿。小時候,母親和面用堿就用它。正宗蘭州牛肉面和面也用蓬堿。蓬堿產(chǎn)量遠遠低于熬“堿垛子”。

這里還展出蘆葦、芨芨草、紫槐、沙打旺、老芒麥、紅柳、梭梭、鹽爪爪堿菜、沙蔥、甘草、霸王、白檸條、沙蒿、臭蒿子、花棒等、沙米、苜蓿、沙拐棗、沙冬青、白刺、苦豆子、楊柴等沙生植物的種子。它們以高度凝練的生命方式展示了巴丹吉林的另類絢麗。

文物展廳里的恐龍化石、木化石等表明白堊紀時巴丹吉林并不像現(xiàn)在這樣干燥。大量遺跡表明,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類在這片土地上頻繁活動。巴丹吉林沙漠深處已發(fā)現(xiàn)50余處史前文化遺址,其中保存比較完整的細石器加工遺址就有三處。用各色瑪瑙制作成的石葉、石核簡直是古樸優(yōu)美的工藝品!一塊較大的類似玉璧狀、帶孔石磨盤與前些年農(nóng)村加工糧食的磨盤類似。一方石印中的圖案似為什么巫術(shù)符號,可能與薩滿有關(guān)。用當?shù)貛r石加工磨制的石刀、刮削器、石斧、石磨棒、石磨盤告訴我們,巴丹吉林沙漠底下或許掩埋著不少史前綠洲。它們傳遞出游牧文化和農(nóng)耕文化在這里交融的古老歷史。當然,為了搶奪資源而進行的戰(zhàn)爭在任何一個史前部落都存在,即便石鏃由瑪瑙制成,也無法消解激烈戰(zhàn)爭的血腥。夾砂尖底紅陶罐粗糙,有煙火熏烤過的痕跡,與通常所見尖底瓶不同。但其尖底部分放置進支架里,猶如鍋底坐進鍋灶。這讓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沙漠邊緣的古人類發(fā)明尖底瓶是否插進流沙中盛水或燒水?

還有一些彩陶、陶盆、灰陶盆、灰陶罐,粗糙不堪,遠不如青銅刀、馬具耐看。而圖片中的塔林拜興障址、暮呼日溝塞墻、龍首山漢代“界壕”提供了新的信息。范榮南、景學義、張震洲合著《草原文明的見證》中有記錄。目前,阿拉善右旗查明并收錄入檔的不可移動文物點467處,其中烽火臺126處,界壕9處,古寺廟及古寺廟遺址18處,城障9處,新石器加工遺址3處,驛站8處,其他古文化遺址124處,另外還有石窟寺及石刻、古墓葬等。

博物館館長范榮南近期還在跑田野,得知我們來,風塵仆仆趕回。我既表達對不能考察這些文物點的遺憾,又建議他們能夠?qū)⒄滟F田野經(jīng)歷記錄下來。他心臟不好,加之長年累月在外奔波,面色焦黑。范館長贊同我的想法,但沉重地沉默著,沉默不語。

龍首山和雅布賴山是阿右旗兩大主要山脈,地勢險要,自古就是邊塞重地,分布著秦漢以來的烽火臺150座,界壕、塞墻百余公里,城障、關(guān)隘10余處。這些烽火臺置高山險處或峰回路轉(zhuǎn)之地,西起合黎山,自西向東橫貫龍首山脈,再從雅布賴鎮(zhèn)起縱穿雅布賴山脈北上,由塔木素格布拉格回轉(zhuǎn)西進,跨過浩瀚大漠,直接居延塞。幾小時前,我們在龍首山與雅布賴山之間空闊寂寥的古原中朝著太陽沉落方向馳騁時,但見一輪紅日閃耀著亙古不變的燦爛光芒,雄偉壯麗,緩緩降落在龍首山后。短暫沉寂之后,大地迅速黑暗,將古代遺址與紛繁往事不動聲色地抹去了。

這次考察時間較為從容,先看博物館門廳中擺放的天然巨大羊肩胛骨象形石頭,其上擱置一串寫有藏文經(jīng)文或人名的羊肩胛骨。古代,蒙古人將這種重要羊骨燒烤開裂,根據(jù)裂紋決定遷徙方向、路線,也用以其他占卜或禳解、巫術(shù)。后來,原始巫術(shù)功能轉(zhuǎn)化為警示。例如,懸掛在某些路段起點處,表示該地段有強盜出沒或存在其他風險,與現(xiàn)代交通中的路牌文化功能類似。解放前,臨夏有些村口樹上掛著羊頭骨,提醒路過的人們:此地不可以唱“花兒”,否則罰一只羊。類似文化符號(如彩陶紋、青銅紋)在西北存留很多,如果溯源,大多都能延伸到悠遠古老的刀耕火種時代或者更遠。馬林諾夫斯基田野考察的腳步未能到達中亞、東亞,不過從他慨然賜吳文藻先生《文化論》翻譯權(quán)來看,或許他已感覺到東方文化的久遠魅力,曾長久癡癡凝望。設(shè)若他當年考察地不是南太平洋而是中國西北,人類學的研究狀況將是何等興盛!

還有一幅反映蒙古神話傳說中的鹿頭馬尾形象雕刻畫,《醉美巴丹吉林》一書中記錄了這則神話傳說: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駱駝有著一對健壯的長犄角和濃密的長尾巴。有一天,它的領(lǐng)地上來了一只鹿和一匹馬。見到駱駝后,小鹿迫不及待地說:“可否將犄角借我一用?”話音剛落,馬又說:“可以將您漂亮的尾巴借給我用一下嗎?”聽到此話,善良謹慎的駱駝問:“你們借我的犄角和尾巴有何用啊?”他們異口同聲說:“我們要把自己裝扮一番,去參加動物大會,去壓壓熊和牛的囂張氣焰……”說著說著,小鹿還流下了眼淚。駱駝看到小鹿如斷了線的珍珠般滾落的淚水,于心不忍地將自己的犄角和尾巴分別借給了小鹿和馬,還自我安慰說:月亮不也是借助太陽的光芒在發(fā)光嘛。小鹿和馬分別帶上犄角和尾巴,離去時說:“我們明天早晨來歸還?!钡诙煸绯浚柸缂s地徐徐升起,但小鹿和馬卻沒有在約定的時間出現(xiàn)。駱駝心想:“小鹿和馬可能是太高興而喝醉了吧?”確實,它們因為鋒利的犄角和濃密的尾巴而得到贊嘆,高興之余飲酒過量,整整睡了三天三夜。酒醒后,小鹿因失言而汗顏,覺得無臉再去見駱駝,就躲到了森林深處。這對犄角本不屬于小鹿,所以每年都要退換一次。等待無果的駱駝,焦慮萬分,一個月都沒有進食草料和水,所以駱駝能不吃不喝走一個月。焦慮的同時,善良的駱駝也暗自告訴自己:“小鹿一定遇到了什么麻煩,它會來的?!币虼?,駱駝每次喝水的時候都要凝望著遠方,久久不肯離去。失約的馬卻主動來給駱駝道歉,為了表示誠意,馬說:“以后不論遇到什么,我都為你分擔行囊,幫你馱載重物?!瘪橊劚获R的誠意深深打動,索性將濃密漂亮的尾巴送給了馬。

根據(jù)這個神話故事創(chuàng)作的雕塑矗立在博物館門前,發(fā)在朋友圈中,眾人稱奇。有位朋友發(fā)來在山西忻州私人博物館拍攝的跪姿載重駱駝,令人不快。我見過很多駱駝造型,都信心十足,昂首闊步,威風凜凜,從來沒見過這樣猥瑣的造型!駱駝生活在苦難中,我們不會詛咒苦難,但歌頌戰(zhàn)勝苦難的勇氣!

與駱駝互相呼應的是廣場上的夏力賓雕塑。夏力賓雕塑以民間傳說“夏力賓背負年邁母親及蒙古包參加搏克賽”為題材所制,寓意“母親在哪里,家就在哪里”,闡釋了阿拉善人民至孝至親的精神內(nèi)涵。夏力賓是清代乾隆時期的阿拉善摔跤王,相傳出生于原阿拉善旗巴丹吉林巴嘎(現(xiàn)阿拉善右旗雅布賴山一帶),力大無窮,善于搏擊,善良正直,不畏強權(quán),被譽為“搏克夏力賓”。

參觀門廳兩處陳設(shè)之后,進博物館。在郎樹德先生指導下,我們驚喜地看到了發(fā)現(xiàn)于巴丹吉林沙漠中的齊家、四壩文化彩陶和石器。可惜沒看到沙井文化陶片。

沉默寡言的范榮南老兄下田野了

在大漠深處

這次只看到他的留言

和他從沙漠里撿到的四壩四耳罐

郎樹德先生喜不自勝

但很冷靜,滔滔不絕

四壩罐的四只耳朵認真聽講

似乎在追溯歷史

四壩文化從河西走廊一直向四

這支帶彩青銅文化

因何向北穿過龍首山

進入巴丹吉林腹地

遺落3900年后被駱駱踩破

然后就再回人間

比它更早的還有齊家石器、陶器

也從南向北

不知沿著石羊河,還是河雅鹽道

三足陶鬲來自遙遠的鄂爾多斯

還有環(huán)首銅刀

都閃爍著北方草原文化的影子

草原文化浩浩蕩蕩,從此南下

農(nóng)耕文化沉雄深厚,從此北上

于是就碰撞出了一條漫長的

多元文化交融帶

以陰山、賀蘭山、祁連南北兩山及

黃河、長城為筋骨

雖然,我們看到的

僅僅是4000年來激蕩起的幾朵浪花

但也心馳八荒

醉美巴丹吉林endprint

猜你喜歡
沙井駱駝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沙井蠔, 與珠江共枕千年濤聲(組章)
年味里的“虎文化”
南寧沙井至吳圩公路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案研究
誰遠誰近?
深圳沙井蠔傳承千年異地養(yǎng)殖續(xù)品牌輝煌
大駱駝
駱駝
駱駝
文化之間的搖擺
洞口县| 鄱阳县| 鲁山县| 望谟县| 景洪市| 渝中区| 汝阳县| 中卫市| 鹤山市| 永康市| 孟州市| 元阳县| 神池县| 英山县| 台江县| 宜宾市| 龙山县| 栖霞市| 如皋市| 库伦旗| 鄂尔多斯市| 石首市| 东兰县| 临安市| 应用必备| 黔西县| 诸暨市| 营山县| 凤山市| 泰和县| 龙里县| 淮安市| 桃源县| 区。| 桐城市| 丹棱县| 碌曲县| 泊头市| 和硕县| 裕民县| 仁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