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摘 要:記憶研究領域的要人物法國學者皮埃爾·諾拉,他在其七卷本的《記憶地點》中,提出記憶場的概念,并將“記憶場所”的內涵不斷放大。 除了具有空間特征的具體地點被視為特定群體的集體記憶場所外,抽象地點也可被納入這一范疇。由此可推,個人記憶只有在與其他人溝通和外界事物的啟發(fā)中才能存在,個人記憶作為個體而組成特定歷史時期、特定空間地點的記憶場所,其要義是審視文化身份構建,促進文化傳承。以上關于記憶的論述可以為解讀《觸摸》中體現的中國文化情結提供啟示。
關鍵詞:記憶場;記憶理論;觸摸
中圖分類號:I20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9-0059-01
小說《觸摸》是一部純粹的回憶之書,整個文本敘述是在主人公林菊的童年回憶中展開的,穿插其中的是主人公多年后的海外生活經歷。在看似凌亂的記憶敘事中,回憶者其實對文化認同、個人成長記憶等問題進行了深度探究。學者沈堅曾這樣解釋到,“諸如社會、民族、家庭、種族、政黨自愿寄放它們記憶內容的地方,是作為它們人格必要組成部分而可以找尋到它們記憶的地方”。①本文擬從“記憶場”理論出發(fā)對《觸摸》進行解讀,重點考察作品如何將個人成長記憶和母國文化融為一體,進而揭示英華作家強烈的中國文化情結。
一、記憶場
法國學者皮埃爾·諾拉系統(tǒng)地提出記憶場的概念,最終把代表民族文化特征的事物。這些帶有象征意義的各種標志物為特定群體的文化認同提供了現實依托,承載了人們對族群文化的眷戀。小說以第一人稱展開敘事,主人公林菊以回憶的方式介紹自己的成長過程和童年生活,其中穿插著林菊獨自在英國南方小鎮(zhèn)生活的經歷,是針灸這一傳統(tǒng)的中醫(yī)治療手段將她的“中國童年生活”和“英國旅居生活”自然地貫穿統(tǒng)一。可以看出中醫(yī)文化這一強大的記憶場承載了作者太多的中國文化情結。主人公林菊天生患有嚴重的哮喘病,此病頑固難治且危及生命,所以她從小被送到鄉(xiāng)下姥爺家生活,一方面因為農村的空氣比較好,另一個重要原因,林菊的姥爺——林季是著名的老中醫(yī),擅長針灸治療,這對林菊的身體很有幫助。在林菊去英國生活期間,也是用從姥爺那學到的針灸手法和中藥治愈了很多英國病人,體現了中國醫(yī)學的博大精深和神奇之處,中醫(yī)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沉淀下來的瑰寶,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其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tǒng)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但中國文化意識形態(tài)畢竟與英國主流文化存在差異,中醫(yī)也就被冠名為異質文化符號,在林菊長達28年的異國生活中,她所要呈現的中醫(yī)文化,宿命般地經歷著空間和時間的錯位,在兩種文化撞擊過程中處于被動境地,在英國本土上的中國文化也無法避免的稱為自我與他者,東方與西方二元對立關系中的弱者和客體,存在被排擠、邊緣化的窘狀。所以當林菊向她的英國病人露西提出針灸治療其長達二十年的哮喘病時,露西是持懷疑態(tài)度的:“當林菊按壓她的身體穴位時,她的脈搏一點一點變慢,再當看著她的眼睛時,她的目光充滿疑問,她也許是由于太害羞且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向我提問”。②但通過系統(tǒng)的針灸治療且配合中藥,露西對治療效果反饋非常好。作為林菊到英國后的第一個病人,這樣的病歷大大加強了林菊的信心,并且露西還介紹在駕車時扭傷脖子的馬克來林菊這里治療,類似的成功案例都證實了中醫(yī)的神奇療效。
雖然整本小說從頭至尾都彌漫著中草藥的苦味,但在書中卻起著情感舒緩劑和安慰劑的作用。中藥文化這一特定記憶場與其他集體記憶場有同樣的功能,即是既激發(fā)又喚醒個體記憶,“即個體的回憶活動與群體意識和行為之間不可分割的關系,指出了后者之于前者的影響”。③林菊由于一場失敗的婚姻,來到英國開啟旅居生活,與所有異國他鄉(xiāng)的華裔一樣,她的內心深處承受著沉沉的思念之苦。每個不眠的夜晚,林菊輾轉反側,想念自己的丈夫、孩子,更加想念母國家園。獨在異鄉(xiāng)的這種流離感和內心的孤獨感,只有依靠中草藥的苦味來慰藉,“眼睛雖閉著但人卻難眠,我更加清醒的意識到此刻正身處異鄉(xiāng),隔壁的草藥每到午夜時刻散發(fā)著更加濃重的味道,就好像它們已經忘記了自己早已經失了根,而在這里再次生根繁榮”。④這些草藥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在召喚像林菊這樣每一個孤獨的靈魂。 每一味中藥,每一處穴位都承載了林菊對中國的記憶,中藥文化也正是沈堅先生所說的諸如“社會、民族、家庭、種族、政黨自愿寄放他們記憶內容的地方,是作為他們人格必要組成部分而可以找尋到他們記憶的地方”。⑤
二、結語
我們應該注意到,深厚的中國文化是華人們精神上的港灣和庇護所。這種民族文化屬性已深深扎根在他們的內心世界。所以,對于旅英作家劉宏而言,在她記憶中被壓抑的且打上文化烙印的意念更多的寄予在文體所體現的中醫(yī)文化上。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6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青年項目“當代英國華人文學作為集體記憶媒介的專題研究” (編號:L16CWW003)和2016年度遼寧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當代英國華人文學的文化記憶書寫研究”(編號:W2016010)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⑤沈堅.記憶與歷史的博弈:法國記憶史的建構[J].中國社會科學,2010(03):217.
②③印芝虹.悖之痛——高墻下的集體記憶[J].當代外國文學,201
1(04):2,30.
④Liu , Hong. The Touch[M]. London :Headline Book Publishing, 2005: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