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君厚
【摘 要】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逐漸被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中,呈現(xiàn)出良好的發(fā)展趨勢。但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因教師對多媒體技術認識不足及應用不合理等,使多媒體技術不但沒有促進教學還降低教學效果。因此,筆者對此進行研究,認為轉變教師的觀念、適當運用多媒體使學生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習熱情等是多媒體技術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得到有效運用的關鍵。
【關鍵詞】 多媒體;初中生物;有效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7)17-0-01
當下時代已經進入全面信息化階段,特別是信息技術的日益普及和成熟,為人們的生活、學習以及工作帶來諸多便利。而教育也不例外,特別是多媒體情境教學,已經成為生物教學的重要手段。因此,多媒體技術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將對教學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運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藝術課教學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興趣。在“巧用媒體激發(fā)興趣”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巧妙運用電教媒體,采用故事式、游戲式、猜迷式等教學手段,能活躍課堂氣氛,創(chuàng)設思維情境;能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智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濃厚興趣,為學習新知識起到鋪墊作用。例如,我在教學《生活中的聲音》一課時,采用了游戲引入,誘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游戲是兒童最感興趣的活動,通過游戲獲得的知識感受最深刻。在教學的開始,我設計了“猜一猜”這一游戲:首先我提問:“老師這里有一個魔盒,里面裝了各種聲音,小朋友們能猜出是什么聲音嗎?”這句話一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抓住了學生的心,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索欲望。接著,我讓學生閉上眼,開始播放各種自然界的聲音,讓學生根據(jù)聲音來猜,并說出是怎么猜出來的。學生情緒高漲,在順利完成游戲活動后,產生了成功的喜悅。
二、加大生物教學重視,提升教師的多媒體技能
生物是21世紀的主角之一,在社會的發(fā)展中占有很高的地位[3]。由于生物在過去考試中分值不高,使教育部門、學校和教師對生物重視度不高,學生也因此忽視生物,逐漸失去興趣。但近年來,教育部增加了生物的分值,使學校及教師對生物的重視度有所提升,學生也開始重視、喜歡生物。故想要極大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學質量,就需要教育部門適當增加其分數(shù)或實施相關措施,加大學校、教師對生物的重視。此外,教師要敢于嘗試新穎的多媒體教學,做出生動有趣的課件來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生物興趣,為高中生物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傳統(tǒng)教學是現(xiàn)今教學模式仍不可脫離的有效教學手段,但是這種灌輸式的教學很難吸引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教學環(huán)境的限制,使多媒體技能缺乏的大部分傳統(tǒng)生物教師無法對學生展示實物,引起學生的興趣。多媒體雖也不可展示實物,但其能展示實物的外觀、聲音等。如,多彩的圖片、動態(tài)視頻等多媒體課件能使學生專注于課堂,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初中生物教師要客觀看待多媒體技術,學習更多多媒體技能及提升自身的生物素養(yǎng),結合傳統(tǒng)教學方法來教學。
三、運用多媒體,化抽象為直觀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教學內容有很多都是微觀內容,如微生物、遺傳物質等,學生較難理解。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真實、生動、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種生理活動,顯示生物的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如教學染色體和DNA的關系時,先在屏幕上出現(xiàn)一個細胞,把細胞核取出放大,再將核內的染色體拉出放大,學生便可看到一個螺旋化的染色體。這一染色體解開螺旋變成絲狀染色質,剪取其中一段放大,學生能看到它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質組成的。這樣一個由大到小的變化過程,將微小的染色體放大分解,最終使學生了解染色體和DNA分子的關系,可見,多媒體教學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學中的微觀世界及其各種變化。生物教材中許多抽象的概念,單靠掛圖、幻燈片等手段很難講清楚。這些知識往往成了教學的難點,多媒體課件可以幫助我們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比如,講ABO血型系統(tǒng)知識時,過去我用“講述+板畫”的形式講授,以語言講述為主,板畫為輔,雖然也能強調重點,但缺點是既不真實,也缺乏動感,很多同學還是難以接受。而現(xiàn)在應用計算機軟件來顯示這一生理過程,化抽象為形象,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使枯燥乏味的生命運動現(xiàn)象變得新穎有趣。首先多媒體展示不同血到一起時的過程與現(xiàn)象,學生通過觀察總結輸血時的原則,具有說服力,學生會自然想到為什么會凝固?引出下面要講的問題,然后呈現(xiàn)血液正常情況和凝集后的兩張實物照片,呈現(xiàn)四個大小、形狀完全一樣的紅細胞,但細胞表面帶有用不同形狀表示的不同凝集原,顯示ABO血型是由于紅細胞表面的凝集原不同而劃分的,接著呈現(xiàn)人類血漿中所含有的兩種凝集素的圖像,每個凝集素A、B帶有圖形缺口,分別正好只能與凝集原A、B組合,動畫展示多個紅細胞凝聚成團以及凝集反應等現(xiàn)象,之后展示“輸血前為什么要鑒定和怎樣鑒定血型”等問題,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四、多媒體技術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要點
寧缺毋濫,杜絕盲目雖然生物知識本身屬于固定的東西,但是教學過程是十分靈活的,而多媒體技術運用于初中生物教學也是如此。因為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的目標也與傳統(tǒng)教學一致,都是為了完成知識的傳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要明確多媒體技術在教學的定位,僅僅是作為一種學習方法的創(chuàng)新,也是一種輔助學習手段,并不是目的。因此,教師在生物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應當是輔助或者適度,不能濫用。另外,根據(jù)目前生物教學的課程標準要求,生物學習應當以學生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更加注重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獲取和體驗的過程,這也與初中生物多媒體教學目的相一致。因此,教師利用網(wǎng)絡選取多媒體資源,也應當遵循寧缺毋濫的原則。首先選材要符合實際課程教學的目標,同時應當體現(xiàn)出完整、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讓學生能夠從學習中獲得自我思考和學習的靈感,也讓學習過程生動靈活。
總之,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將能幫助初中生物教師減輕教學壓力,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物樂趣,從而掌握更多生物知識。想要使多媒體技術與生物教學進行有效結合,就要生物教師對初中生物很重視,主動提升多媒體制作課件的能力,制作出高品質的多媒體課件,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自主培養(yǎng)其各方面能力,使生物教學達到最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郭瑞波.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高中生物教學初探[D].2001.
[2]王雪.高中生物多媒體教學中的有效性探討[J].生物技術世界,2000.
[3]叢玲玲.高中生物多媒體的有效性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