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霞
《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傳統(tǒng)的經典篇目,接到授課任務時,筆者不斷地琢磨這樣一篇看起來通俗易懂,但實際上專業(yè)性較強的文章到底應該教給學生什么。經過一遍遍朗讀,一次次準備,最終,在田老師的啟發(fā)下,筆者將其確定為語用型文本,計劃借助文本訓練學生篩選提煉信息,通過分析梳理句間關系讀懂文章的能力。
“文本解讀要實,這是語文教學之本。”所以,在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筆者采用抓“關鍵句”“關鍵詞”的方法,引導學生透過文章的字里行間來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將文本閱讀落到實處。整個環(huán)節(jié)由主問題引領,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己去把握。筆者認為,應先由學生提煉“物候”“物候學”“物候來臨決定因素”等,再由教師帶領歸納,梳理出作者要說明的主要內容;之后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認識“由現(xiàn)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最后告訴學生提取文中的關鍵句和關鍵詞語是閱讀文章的好方法,這樣就能幫助學生迅速從整體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
當然,這只是初步閱讀。當筆者在課堂上詢問學生時,學生全部回答讀懂了,然而他們所謂的讀懂,也只能算是會讀而已,其實是自以為有所知,實際上一知半解?;趯W情,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精析段落部分筆者圍繞一個“這”字下功夫,通過分析“這”字的指代作用,勾連關鍵段落,一字串珠,進而細讀文本。
此環(huán)節(jié)可分為三個小板塊:“質疑檢測”部分對三個代詞指代作用的思考讓學生意識到了指示代詞的重要性,同時認識到自己并非真正讀懂了,明確了學習的價值和必要性?!熬龆温洹辈糠忠缘谒亩蔚摹斑@”為例,以畫“思維導圖”的形式引導學生逐句分析,理解“這里”的指代意義,明確分析過程,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從而站在語句邏輯關系的角度上讀懂這段文字。最后,筆者告訴學生,理清詞句間關系、概括具體說明是讀懂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
要想使我們所教的內容、傳授的方法為學生掌握、形成能力,就一定要加強訓練,而且訓練要與所教內容一致。在“學以致用”環(huán)節(jié),筆者將學與練融為一體,訓練學生仿照第四段為第九段畫思維導圖,梳理句間關系。訓練內容同樣指向四個指示代詞“這”的理解,從而引導學生將所學“理清句間關系,分清概括具體”的方法內化為應用能力。這種設計既能吸引學生思考,又不會讓學生感到特別難,有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課堂上同學們出色的表現(xiàn)充分說明這堂課還是比較有效的。
在此次教學過程中,筆者深刻地認識到:閱讀教學中,教師的任務是建立文本與學情(學生已知已會、未知未會)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使文本特點被學生認知、質疑、探究、理解并領悟,引領學生由會讀走向讀懂。這樣才算完成了一次教學從此岸到彼岸的完整擺渡。當然,筆者亦深知自己在教學工作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這些不足激勵著筆者努力改進,繼續(xù)前行。
【作者單位:河北唐山市錢營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