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花 ,史 巖 ,張永紅 ,李 鑫
青少年體育鍛煉瓶頸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郭艷花1,史 巖2,張永紅1,李 鑫1
為了進一步保障“健康中國”背景下青少年體育鍛煉的有序開展,對呂梁市兩所中學青少年體育鍛煉情況進行調(diào)查。結果顯示:制約青少年體育鍛煉的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分別是課業(yè)負擔、學校體育政策、自身運動技能與興趣、場地、健身指導缺失、家庭條件限制、父母影響。建議學校轉變青少年體育鍛煉的指導思想,踐行“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足量保障體育課課時,在青少年體育鍛煉中引入家庭、社區(qū)參與,推動青少年體育健身生活化;政府加大對青少年體育鍛煉服務設施的投入,利用供給側思維調(diào)控青少年體育鍛煉的資源;各責任主體要強化責任意識,提升健康服務水平和質量,遵循“預防為主”的工作原則,對問題學生進行“專項幫扶”。
青少年體育鍛煉;瓶頸;對策研究;健康中國
眾所周知,體育鍛煉作為一種健康促進的重要手段,其對健康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近年來,關于青少年的體育鍛煉一直是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中國居民的飲食結構與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巨變,青少年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更是發(fā)生了質的改變。高能飲食與缺乏運動導致許多青少年面臨著嚴重的健康問題,飲食紊亂、肥胖、近視、肌無力、三高癥等等困擾著中國青少年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面臨諸多的生理心理健康問題以及較低的社會適應問題。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他們的體質健康關系到國家昌盛與民族富強。因此,我國從上世紀末提出了學校體育“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國家歷任領導人更是多次對青少年體質問題做出重要講話。
2016年8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wèi)生與健康大會”講話中著重強調(diào)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青少年作為國家的基石,其健康程度不僅影響個人的發(fā)展,更關系到“健康中國”戰(zhàn)略的實施結果。本文立足于“健康中國”背景下青少年體育鍛煉的瓶頸,并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建議,一方面為青少年體育鍛煉長效機制的建立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另一方面,以期為“健康中國”戰(zhàn)略與《中長期青年發(fā)展規(guī)劃》的順利實施做一些實踐性的調(diào)查。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保障人民健康是我們黨為人民奮斗的重要目標[1]。人民健康是黨和人民的共同追求,體育能促進人的健康這是不爭的事實。在“健康中國”戰(zhàn)略實施計劃中,體育被視為一種建設手段被多次提及。早在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中提出“發(fā)展體育事業(yè),推廣全民健身,增強人民體質”的18字方針[2]。2016年3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中第60章提倡“完善青少年體質健康監(jiān)測體系,培育青少年體育愛好和運動技能,發(fā)展群眾健身休閑項目[3]”。這一次次提及凸顯了青少年體育鍛煉在“健康中國”戰(zhàn)略中的重要性,青少年體育鍛煉不僅僅關乎一人的健康,一家的幸福,更關切到國家戰(zhàn)略的實施成敗。
生活方式影響人的健康水平是不爭的事實。WTO組織健康報告認為:每個人的健康與壽命60%取決于自己[4]?!?015年我國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2015年全國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總診療達77.0億人次,比上年增加1.0億人次,居民平均就診5.6次[5]。此外,我國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處于亞健康的危險地帶,這說明我國現(xiàn)階段人民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健康中國2030”的實現(xiàn)任重而道遠。有研究表明:體育鍛煉與健康生活方式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體育鍛煉是治療亞健康狀態(tài)最有效、最經(jīng)濟的手段[6]。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31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時強調(diào)“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我國體育工作的根本任務[7]。任何國家的建設都需要大量優(yōu)質的人力資源,只有通過科學的體育鍛煉才能獲得一個強健的體魄,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他們的健康水平影響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未來的發(fā)展前景。少年強則中國強,當前國家提出“健康中國”戰(zhàn)略正是基于青少年健康對于國家未來建設的重要戰(zhàn)略地位考量的,新時期,“中國夢”的實現(xiàn)必須有國民的全面健康做基礎,身體強才能民族強,民族強才能國家盛,體育鍛煉正是為“中國夢,健康夢”筑牢群眾健康基礎的一把利刃。因此,當前社會背景下研究青少年體育鍛煉的瓶頸及其對策離不開“健康中國”戰(zhàn)略背景這個大環(huán)境。
2.1 研究對象
選取呂梁市英杰中學、廷亮中學的初中生進行調(diào)查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wǎng)查閱近年來關于“青少年體育鍛煉”的相關研究,梳理當前青少年體育鍛煉存在的共性問題,并依據(jù)現(xiàn)實條件,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2.2.2 問卷調(diào)查法
在查閱資料與咨詢相關專家的基礎上,結合呂梁市具體情況制定 《青少年體育鍛煉現(xiàn)狀調(diào)查問卷》。共發(fā)放問卷900份,回收836份,回收率92.3%,其中有效問卷800份,有效回收率95.6%。男生437人,女生363人。
3.1 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的現(xiàn)狀
3.1.1 運動項目與場所
從表1中可以看出在項目的選擇上36%的青少年選擇了跑步,占比最多,其次是羽毛球、籃球、乒乓球、跳繩、毽球,最少的兩個是足球與網(wǎng)球。對比運動場所的地點與數(shù)量,不難發(fā)現(xiàn),青少年體育鍛煉運動項目的選擇與運動場地的多少直接相關。跑步由于對于場地要求比較寬松,學生選擇的最多,網(wǎng)球由于場地不足,加之對經(jīng)濟條件要求高,僅有0.1%的學生進行網(wǎng)球鍛煉??v觀學生體育鍛煉多是在學校,其次是社區(qū),家庭,一方面是因為學校體育場地與種類齊全,運動氛圍好,另一方面反映了社區(qū)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存在某些不足。
表1 青少年體育鍛煉的項目選擇及鍛煉場所統(tǒng)計(n=800)
3.1.2 鍛煉動機現(xiàn)狀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青少年的體育鍛煉動機男女之間存在一定差異,男生更趨向于通過體育鍛煉娛樂、學習體育技能、交友,而女性青少年傾向于鍛煉身體、緩解學習壓力。差異最大的是緩解學習壓力上,其次是娛樂動機,這反映了青少年學生在心理認知上的差異明顯。于春艷基于TPB理論研究青少年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性別角色是影響體育鍛煉態(tài)度中行為習慣、行為意向、情感體驗人口學因素之一[8]。這與本調(diào)查的結果存在有一致性,性別對青少年體育鍛煉動機有顯著的影響。
在家庭居住地上,青少年也存在明顯差異,農(nóng)村戶口的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目的更加單一,集中在緩解學習壓力與鍛煉身體;城市戶口的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更加多元化,首要目的是學習體育技能,其次緩解學習壓力、鍛煉身體、交友、娛樂。這反映出城市和鄉(xiāng)村青少年在體育鍛煉的認知上存在明顯不同,原因可能在于,城市戶口的青少年接觸體育活動的機率與享受的體育資源更加豐富,對體育的認知更加全面。董宏偉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戶籍、家庭文化層次、收入等社會資本家庭社會資本對青少年體育鍛煉意識有顯著影響[9]。
表2 青少年體育鍛煉動機統(tǒng)計(%)(n=800)
3.2 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的影響因素分析
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制約青少年體育鍛煉的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有:課業(yè)負擔、學校體育政策、自身運動技能與興趣、場地、健身指導缺失、家庭條件限制、父母影響(圖1),其中課業(yè)負擔占30%,學校體育政策20%,自身運動技能與興趣占18%,場地10%,健身指導缺失占10%,家庭條件限制有7%,父母影響占5%。這反映出青少年學生參與體育鍛煉與否關鍵因素在于課業(yè)負擔、學校體育政策;青少年學生面臨較重的升學負擔,課業(yè)壓力較大,再加上學校體育政策的影響,使得部分學生被剝奪體育鍛煉時間;其次是自身運動技能與興趣,是否有運動興趣;此外,場地因素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部分學校、社區(qū)體育設施不完善也是制約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再者,家庭對青少年體育鍛煉也存在一定的影響,家庭經(jīng)濟條件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青少年鍛煉的項目選擇。
圖1 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影響因素分析
通過以上調(diào)查和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總結出當前青少年體育鍛煉面臨以下幾大困境:
首要困境是應試教育下學校體育的地位問題。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他們的體質健康關系到國家昌盛與民族富強。近年來,中小學生運動時猝死的事件時有發(fā)生,個別學校因噎廢食,停止體育課上一些高風險的運動項目,部分學校運動會甚至取消長跑項目。部分學校為了迎合國家政策,彰顯政績,在學生體質測試數(shù)據(jù)上“注水”,這些做法一經(jīng)爆出,引發(fā)了輿論的很大關注。盡管這些案例僅僅是一些個案,但其映射的處置思維,從本質上反映出體育在學校中的地位偏低。當前我國正在進行“健康中國”的建設,學校已經(jīng)列為重點領域與支點,學校體育有必要進行新的定位,以更好的為學生體質服務。
其次,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的缺失是制約青少年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體育基礎設施是青少年課外體育鍛煉的載體,當前由于中西部中小城市在城市規(guī)劃與布局上的差異,使得許多經(jīng)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城市體育公共服務滯后于群眾需求。場地的缺乏已成為制約青少年體育鍛煉的一大障礙。另一方面,由于中外體育制度的差異,我國社會上公益性的體育培訓機構較少,部分青少年的課外體育鍛煉處于無人監(jiān)管的情況。這些都反映了我國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的缺失。
此外,學校體育在操作過程受到諸多因素干擾是另一關鍵瓶頸。學校體育在操作過程中受到諸多因素干擾,反映的學校體育話語權的缺失。其表現(xiàn)為在基層操作中,學校體育經(jīng)常讓位于高考等必考科目,在學生體質測試過程中,部分學校囿于各種因素,在測試上存在“放水”現(xiàn)象。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學生綜合評價體系中,體育所占的比重較低,普通學生高考體育所在比重少。另一方面,由于“學生體質測試”是一項國家制度,具有強制性,為了所謂的政績,造假現(xiàn)象已成為“潛規(guī)則”。此外,在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諸多的問題亟待解決。
家長教育觀念是青少年體育鍛煉必須解決的瓶頸。此次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5%的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受到父母的直接影響,其中64.9%的家長表示“非常愿意”。盡管大多數(shù)家長支持學生體育鍛煉,但是遇到重要考試或活動,多數(shù)家長還是強制性要求孩子以學習為主。這反映的是家長對體育鍛煉價值的認識不到位,忽視了體育鍛煉的育人教育價值,體育的益智健體效應。
各地區(qū)間體育資源的不均衡,人均體育場地的缺失是造成青少年體育鍛煉不足的關鍵要素之一。《“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中第六章明確提到“到2030年,基本建成縣鄉(xiāng)村三級公共體育設施網(wǎng)絡,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不低于2.3m2,在城鎮(zhèn)社區(qū)實現(xiàn) 15min 健身圈全覆蓋”[10]。
1)學校要踐行“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樹立學校在青少年體育鍛煉中的主導地位。強制為全體學生購買健康保險,重視體育課的健康教育價值,保障每周4節(jié)體育課,任何教師不得占領。合理安排課程表,借鑒清華、北大等名校開展體育與美育,依據(jù)學生生理、心理等特點,科學、合理地將健康教育真正融入課堂教學。此外,豐富和完善校園體育活動體系,創(chuàng)新體育活動內(nèi)容、方式和載體,增強活動趣味性和吸引力。積極發(fā)揮“校園體育運動會”示范引領作用,整合各方資源,打造系列體育品牌活動。2)學校要普及科學體育健身知識和健身方法,推動青少年體育健身生活化。落實《全民健身計劃》,全校學生每周參與體育活動達到中等強度3次以上,基本實現(xiàn)每人熟練掌握1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3)引入家庭、社區(qū)參與到青少年體育鍛煉。一方面要擴寬經(jīng)費來源渠道,建立“青少年體育鍛煉”多元協(xié)同機制,優(yōu)化引導政策,拓寬社會資源進入“青少年體育鍛煉”領域的途徑,引導社會力量支持發(fā)展青少年體育。另一方面,加強青少年健身活動狀況檢查指導,發(fā)揮學生體育社團的積極作用,開展多層次群體性體育活動。4)政府要加大購買公共服務力度,在青少年體育鍛煉領域實施供給和調(diào)節(jié)。推動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和符合開放條件的學校體育設施向師生免費開放或低收費開放,充分利用戶外球場、體育館、健身房、游泳館等資源開展師生體育活動。加強與校外企業(yè)、社區(qū)的合作,進一步推進青少年校外體育活動中心創(chuàng)建工作,完善建設及服務標準,增強服務能力,創(chuàng)新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5)各責任主體要強化責任意識,提升健康服務水平和質量,遵循“預防為主”的工作原則,加強對學生近視、肥胖等常見病的防治,開設運動心理健康診療室,加強對抑郁癥、焦慮癥等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的體育活動干預,對問題學生進行“專項幫扶”。
[1] 新華社.建設健康中國,增進人民福祉—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wèi)生與健康大會重要講話[BE].新華社,2016-08-20.
[2] 胡鞍鋼,方旭東.全民健身國家戰(zhàn)略:內(nèi)涵與發(fā)展思路[J].體育科學,2016,36(3):3-9.
[3] 新華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EB].中央政府門戶網(wǎng)站,2016-03-17,www.gov.cn.
[4] 季成葉.中國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調(diào)查報告:2005年[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7:8-9.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2015年我國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EB/OL].2017-07-20.
[6] 王飛加.大學生健康生活方式養(yǎng)成教育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04):518-520.
[7] 張樵蘇.習近平會見第31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EB].新華社.2016-08-2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8/25/c_1119456264.htm.
[8] 于春艷.青少年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因素[J].浙江體育科學,2012,(01):107-112.
[9] 董宏偉.家庭社會資本對青少年體育鍛煉意識與行為的影響及反思[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0(02):33-37.
[10] 中共中央、國務院.“健康中國 2030”規(guī)劃綱要[EB].2016-10-25.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Bottleneck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 of Juvenile Physical Exercise
GUO Yan-hua1, SHI Yan2, ZHANG Yong-hong1, LI Xin1
In order to further protect the “Healthy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juvenile physical exercise in an orderly manner,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wo middle schools in Lvlia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triction factors of juvenile sports exercise in the order of importance were academic burden,school sports policy, sports skills and interests, site, lack of fitness guidance, family restrictions and parents influence.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school should change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eenagers'physical training to practice“health first”, guarantee the sufficient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introduce family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eenagers'physical exercise to promote sports live.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the sports service facilities for teenagers and use supply-side thinking to control teenagers'physical exercise resources.Each subject should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improv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health services, follow the principle of“prevention first”, and give special assistance to the problem students.
Juvenile physical exercise; Bottleneck;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Healthy China
G80-05
A
1003-983X(2017)10-0922-04
2017-08-16
山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GH-16116)
郭艷花(1974~),女,山西文水人,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運動與健康、運動與認知生理學.
1.呂梁學院體育系,山西呂梁,033000;2.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陜西西安,710061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Lvliang University,Lvliang Shanxi, 033000;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