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 莎 甘 霖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訣竅
■文/孫 莎 甘 霖
古詩具有簡潔凝練的特點,小學生們理解古詩還是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為了讓詩文更加清晰易懂,詩中的寓意更加明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
朗讀古詩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在讀的過程中,排查生僻字,對每一句詩句進行快慢節(jié)奏的劃分,標注抑揚之處,區(qū)分重讀輕讀,可以促進學生對古詩的情感基調(diào)進行初步的了解。例如,在學習賀知章的《詠柳》時,老師先糾正“絳”字的讀音,再根據(jù)詩意給每一句劃分節(jié)奏,每個名詞間隔開,重讀之處加著重符號,在疑問句處注意語氣的轉(zhuǎn)變,由老師范讀,在讀的過程中體會詩人的心情。用心朗讀是學生們體會詩句情感的很好的途徑,抑揚頓挫之間都能夠鮮明地感受到詩人情感的變化,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當注重美讀,這種方式讓學生在逐漸走進詩的同時,幫助學生背誦記憶。
由于現(xiàn)代語言和古代語言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古詩的語言又十分凝練,在熟讀詩文之后,學生們或許還是不大明白詩句的意思,這時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補白。
1.補畫面。例如,在學習駱賓王的《詠鵝》時,老師根據(jù)詩意描繪了一只鵝,伸著長長的脖子向著天空鳴叫,白色的羽毛撫著清澈碧綠的湖水,紅色的鵝掌在水下劃水。整個畫面中一只鵝在春色中悠閑游水的畫面栩栩如生。在古詩教學時,將晦澀的詩文變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有助于學生對詩意的理解,同時也使得古詩學習生動有趣,勾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放大畫面。例如,在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老師在向同學們描繪了全詩的整體畫面后,又對“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一句重點描述,在這一句中,詩人用到了虛寫的手法,來體現(xiàn)在重陽節(jié)對親人的思念。在古詩教學中,放大畫面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切地感受到詩人的感情,更加明確詩文的大意和詩的主題思想。
3.補情節(jié)。學習《示兒》時,老師在講解了詩文大意之后,又向?qū)W生講述了詩人創(chuàng)作這首詩時,國家破敗,許多土地被敵人占領(lǐng)還未曾收回,而詩人已經(jīng)重病不久于人世,心中仍然掛念著國家的安危。這樣的教學方法,將寫作背景與詩文大意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使學生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詩人作詩的意圖和要表達的感情。有了完整的情節(jié),可以使得古詩教學課更加吸引學生,同時也能夠有助于學生理解和學習。
在小學教材中,還有一類很重要的古詩是賞景的詩,詩人往往通過寫景來表達更深層的寓意和情感,在學習賞景類的詩時,重要的方法是捕捉詩人的情感。
1.以詩人之眼觀物。以葉紹翁的《游園不值》為例,老師在教學時,先對詩人筆下的園進行分析,對他的描寫進行分析,“蒼苔”“關(guān)不住”“紅杏”等都是詩人眼中景物的特點。在賞景詩的教學中,老師引導學生站在詩人的角度,以詩人的視角來看待景物,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詩中所描寫的景物的特點,進而對詩人寫詩要表達的情感進行分析。
2.揣摩詩人的構(gòu)思。在學習柳宗元的《江雪》時,老師帶領(lǐng)著學生對詩人寫景的順序進行了分析,詩中寫了遠景,寫了近景,先整體后局部,通過揣摩詩人的構(gòu)思,來找出詩人寫詩的重點。在賞景的詩中,要想明白詩人寫作的重點和所要表達的情感或者是寄托的寓意,就應當對詩人的構(gòu)思進行揣摩,這種構(gòu)思往往體現(xiàn)在詩人寫景的先后順序上。
3.問一問詩人的態(tài)度。例如,在學習李商隱的《樂游原》時,老師著重向同學們分析了詩的后兩句,詩中詩人描繪了無限好的光景,最后一句“只是近黃昏”表達了詩人的態(tài)度,他在看到無限好的夕陽時,感覺到時光將逝的遺憾,這就是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態(tài)度和感情。在賞景詩教學中,要關(guān)注詩人描寫的景物的特點,可以通過對景物的分析,來問問詩人寫作的態(tài)度,明媚的景致一般是喜悅之情,而悲凄時,詩人筆下的景物自然也是傷感的。
總之,在進行古詩文教學時,老師們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帶領(lǐng)學生深入到詩中的世界,像跟詩人對話一般學習,切身體會古詩的韻味與美好。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使得課堂活色生香的同時,也讓學生們愛上古詩。
作者單位 陜西省咸陽市三原縣高渠鄉(xiāng)和平小學 陜西省咸陽市三原縣徐木鄉(xiāng)桃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