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嚴久華
思維導圖孕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生命力
——以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為例
■文/嚴久華
思想政治作為指向學生思想認知的一門學科,其關鍵在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與觀念的形成,這個形成過程應當是思維的產物。這也就意味著純粹的灌輸與機械記憶是不可能讓學生形成相關認知的,而將教學的重心落在學生的思維上,讓學生通過對事例的分析并經由邏輯推理得出科學合理的思想認知,才是思想政治教學的應然途徑。考慮到高中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利用思維導圖來引導學生合理思維,可以讓這個途徑變得更為科學,而所獲得的思想政治知識也就更有可能上升為核心素養(yǎng)。本文試就運用思維導圖來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談談筆者的淺見。
核心素養(yǎng)是建立在思想政治認知基礎之上的,有研究者指出,只有基于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科本質,從思想政治知識中提煉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才是正確之道。因此,我們強調核心素養(yǎng)并不是說要忽視思想政治學科的構建,也因此思想政治認知就成為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自然也就成為思維加工的重要目標。
思想政治雖然具有文科性質,但本質上作為社會科學的一部分,其也是思維的產物,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必須建立這一基本認識。比如在《經濟生活》中的“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消費觀”是關于消費的觀點,這個觀點的形成需要思維的參與,“正確的”是判斷的產物,而判斷本身就是思維的重要形式。在實際教學中,筆者重點進行了兩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一是讓學生列舉自己所接觸過的消費過程,并歸納其中的消費觀,在學生列舉事例不全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再補充一些材料,待學生面前有全面的、不同的消費過程時,讓學生去分析歸納,以總結出不同的消費觀;二是在不同的消費觀中,去判斷何為“正確的”,這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實際教學中對某個話題的討論可能要一段時間,有時候還會形成相持不下的情形,但這個過程本身就決定了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發(fā)散的,同時也是有章可循的,這個“章”可以用思維導圖來描述。
這里所說的“科學思維”就是指思維的形式符合思維延伸的規(guī)律,這個規(guī)律可以用多種形式來描述,思維導圖就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形式之一,與常規(guī)的描述方式不同,思維導圖更能夠體現學生思維的完整性與復雜性,也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進一步發(fā)散。
如在上文“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教學中,學生的思維其實可以用這樣的一個思維導圖來描述(限于篇幅,只呈現其最簡單的形式),如圖1:
圖1
在這樣的思維導圖中,從知識建構角度來看,其體現的是“正確的消費觀”的“樹立”過程,是在對不同消費事例進行分析,并在對不同消費觀念進行比較的基礎上,結合某個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而提出來的。這個過程中,知識與能力并重,所生成的認識既是邏輯推理的結果,又符合一定社會背景下的發(fā)展需要,因而可以說是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從這個角度講,核心素養(yǎng)就是以思維導圖為科學思維形式的產物。
事實上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中,核心素養(yǎng)對本學科的思維也有著明確的引導作用。因為我們知道,思想政治異于其他學科的一個顯著特征,就在于學生在加工本學科知識的過程中,思維的邏輯不像理科的邏輯那樣顯性,多種可能性與多種選擇性常常是學生面臨的思維障礙。比如說在上面由消費現象分析得出消費觀念的時候,對于類似于“一個家庭將使用功能衰退影響使用效率的東西扔掉”這樣的現象,到底算不算“量入為出,適度消費”,在學生那里就有著不同的認識,而這種不同的認識,其實就是學生已有的不同認識形成的,要將這種不同的認識引向同一個方向,只能靠共有的認識即核心素養(yǎng)來完成。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教師,一定要基于所有的教學內容,建立一以貫之的教學思路,這種系統(tǒng)性認識,必須成為本學科教學的共識,也只有這樣,學科核心素養(yǎng)才有可能真正發(fā)揮對學生思維的引導作用,其用思維導圖所描述出來的思維過程也才會更為科學、高效。
作者單位 江蘇省如皋市教師發(fā)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