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玥
摘 要:以英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喬治·斯坦納基于闡釋學的翻譯四步驟理論為指導,運用個案分析法對《羅剎海市》翟理斯英譯本進行分析,進一步明確翻譯活動中譯者發(fā)揮其主體性的重要意義。本文主要發(fā)現(xiàn)如下:基于斯坦納的闡釋學理論,譯者翟理斯的主體性貫穿整個翻譯過程,用自己翻譯實踐定義“信任”“侵略”“吸收”和“補償”原則。
關鍵詞:喬治·斯坦納;翻譯四步驟;譯者主體性;羅剎海市
一、引言
翻譯是一種主觀過程,不同譯者對同一文本可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jù)闡釋學理論,翻譯過程分為信任、侵入、吸收和補償四個步驟。每一個步驟都強調(diào)了譯者的主體性,每一個步驟都是譯者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過程。本文通過喬治·斯坦納闡釋學理論來研究《羅剎海市》英譯本譯者的主體性。
二、喬治·斯坦納的闡釋學翻譯四步驟理論
信任指譯者應該相信文本是有意義、值得翻譯的。只有當翻譯者相信原文有價值時,才會投入翻譯。
侵入指譯者翻譯原作之前,首先要作為讀者克服語言文化障礙“侵入”原文?!疤崛 币馑季褪钦f,譯者“理解”原作的過程是一個“侵入”原作的過程。因此,在這一過程譯者充分發(fā)揮了主體性。
吸收是指譯者“侵入”原作,將從原作中“提取”出來的東西在譯作中加以呈現(xiàn),即用易于目的讀者理解的方式表達原作的想法。
補償是彌補翻譯損失的一種方法。斯坦納眼中的闡釋翻譯是“恢復平衡即為譯者的道德”使這些聯(lián)系恢復平衡,最常見的方法就是加注,以補充原文的信息。
三、基于喬治·斯坦納闡釋學理論的《羅剎海市》翟理斯英譯本所體現(xiàn)的譯者主體性
(一)信任
翟理斯(1808-1884)是前英國駐華外交官、著名漢學家、劍橋大學第二任漢學教授。他在中國生活了二十幾年,終其一生都在為廣泛傳播中國語言和文化而努力。他的作品30余部,主要分為語言教材、翻譯、工具書和雜論。從其生活經(jīng)歷和教育背景來看,翟理斯有深厚的語言功底,多年的中國生活讓他熟諳中國語言文化。從從事的研究來看,翟理斯對中國古典著作有濃厚的興趣,他翻譯《羅剎海市》絕非偶然。基于這兩點原因,翟理斯對原文本的“信任”由此建立起來。
(二)侵入
例1:忽忽三年,紅塵永隔;盈盈一水,青鳥難通。
譯文:Three years have passed away and destiny still keeps us apart. Across the great ocean, the letter-bird would find no path. (Footnote: Alluding to an old legend of a letter conveyed by a bird.)
“青鳥”出自中國古代神話。有一天,漢武帝看到一些鳥兒在他的宮殿附近飛翔,東方朔告訴他,這是西王母將要拜訪的先兆。果不其然,西王母不一會兒就到了。從此“青鳥”就成了信使的象征。而英語中,“l(fā)etter bird”只表示攜帶信件的鳥,不包含任何文化信息。譯者在翻譯“青鳥”時,采用直譯加注的方式,將該詞所體現(xiàn)的文化信息表達出來,便于讀者的理解。
例2:(龍君)授以(生)水精之硯,龍鬣之毫,纖光似雪,墨氣如蘭。
譯文:Using an ink-slab of crystal, a brush of dragons beard, paper as white as snow, and ink scented like the larkspur.(Footnote: Good ink of the kind miscalled “Indian” is usually highly scented; and from a habit Chinese have of sucking their writing brushes to a fine point, the phrase “to eat ink” has become a synonym of “to study”)
墨水是中國文房四寶之一,其主要原料的氣味并不好聞,所以墨水中通常要加麝香等作為香料和防腐劑。具有輕微香味的墨水,被中國的書法家認為是品質(zhì)較高的墨水。因此,在翻譯“墨氣如蘭”一詞時,對于這種文化背景,翟理斯主張使用直譯加注的方式傳達出了該詞的核心含義。
(三)吸收
例1:君似征人,妾作蕩婦,即置而不御,亦何得謂非琴瑟哉?
譯文:You are my Ulysses, I am your Penelope; though not actually leading a married life, how can it be said that we are not husband and wife.
古代漢語中,“征人這一意向多代表久戍不歸的怨恨。蒲松齡借“征人”暗示馬驥和龍女可能就此永別,無緣再見,進一步歌頌龍女對愛情的忠貞。無獨有偶,西方也有類似的形象。荷馬的史詩《奧德賽》中奧德修斯忠貞的妻子在丈夫遠征特洛亞失蹤后,拒絕了所有求婚者,一直等待丈夫歸來。在目的語文化意象與源語文化意象存在重疊之處時,翟理斯采用歸化的翻譯策略,不僅使譯文符合譯入語表達習慣,還使原文的文化特色符合譯入語的文化規(guī)約。
(四)補償
譯者采用這種手段來補償文化差異給原文意義帶來的缺失,向西方讀者提供他們認為應該必不可少的文化信息。
例1:“請君以張飛見宰相,宰相必樂用之,厚祿不難至?!?/p>
譯文:He acted the part of Chang Fei, at which his host was so delighted that he begged him to appear before the Prime Minister in the character of Chang Fei. (Footnote: [Chang Fei was] a famous General who played a leading part in the wars of the Three Kingdoms.)
張飛是古代三國時期的知名將領,直爽剛毅,勇猛智慧,加之膚色黝黑而為世人津津樂道。在翻譯“張飛”一詞,翟理斯使用音譯加注的翻譯策略,簡要提供了張飛的背景資料。否則,會給不了解張飛的外國讀者帶來理解上的障礙。
四、結語
譯者翟理斯在闡釋學的每個步驟中發(fā)揮了自己的主體性。他的生活經(jīng)歷、個人興趣、語言能力和文化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對原作的信任、吸收、侵入和補償。由此可見,用斯坦納闡釋學理論研究譯者的主體性具有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Herbert A. Giles.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M].Third Edition Hawaii: University Press of the Pacific Honolulu,1916.
[2]陳琳.喬治·斯坦納闡釋學翻譯理論觀照下的譯者主體性分析[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09.
[3]崔瑤.喬治·斯坦納闡釋學視角下《聊齋志異》英譯本譯者主體性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