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俊 吳志君 林映欣(漳州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中醫(yī)院骨科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中藥湯劑聯(lián)合針灸治療臨床療效研究
馬伯俊 吳志君 林映欣(漳州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中醫(yī)院骨科
目的:研究中藥湯劑聯(lián)合針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臨床療效。方法:將醫(yī)院收治的86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3例。對照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療;觀察組于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采用針灸聯(lián)合中藥口服治療。評價2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臨床癥狀、體征評分、Bath強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動指數(shù)(BASDAI)及Bath強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數(shù)(BASFI),檢測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沉(ESR)、C反應蛋白(CRP)及IgA、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3(MMP-3)水平;記錄不良反應。結果:2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評分、BASDAI指數(shù)、BASFI指數(shù)、ESR、CRP及IgA、TNF-α、MMP-3水平較治療前顯著下降,觀察組各項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2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結論:中藥湯劑聯(lián)合針灸輔助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臨床療效顯著且安全。
中藥湯劑;針灸;強直性脊柱炎;高骨??;清熱祛濕;活血消瘀;柳氮磺胺吡啶片
強直性脊柱炎主要是一種以中軸關節(jié)慢性炎癥為主的血清陰性脊柱關節(jié)疾病,病變主要累及患者骶髂關節(jié)及脊柱骨突關節(jié),隨著患者病情發(fā)展,患者可出現(xiàn)脊柱強直畸形,甚至發(fā)生功能障礙而影響其生活質量。[1]目前臨床尚不完全清楚強直性脊柱炎發(fā)病原因和機制,該疾病發(fā)病隱匿且病程長,具有較高致殘率,給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影響。西醫(yī)目前尚無根治辦法,主要以對癥治療為主,療效也會因人而異,且長期服用存在不良反應,增加患者痛苦。[2]中醫(yī)治療具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不僅可針灸還可采用中藥內服,中醫(yī)治療不僅可調理患者體質,提高其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時還無毒副作用,有利于增強患者耐受性。但單純中醫(yī)治療見效緩慢,不利于緩解患者痛苦,中西醫(yī)結合可相互彌補各自不足,提高療效。為探討強直性脊柱炎采用中藥湯劑內服聯(lián)合針灸、西醫(yī)治療療效,筆者特做以下研究。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6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3例。符合美國風濕病協(xié)會所制定的強直性脊柱炎診斷標準,人類白細胞抗原-B27為陽性。[3]中醫(yī)診斷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制定,主癥:晨僵、脊背疼痛、腰骶疼痛、發(fā)熱;次癥:口渴、大便干、肢體困重;舌紅、脈滑。排除18歲以下或45歲以上、過敏體質、妊娠或哺乳期、晚期重度強直性脊柱炎、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或心腦血管疾病。觀察組: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齡18~43歲,平均為(35.6±4.1)歲;病程1~6年,平均為(3.2±1.1)年;疾病分級:II級10例、III級28例、IV級5例。對照組:男性30例、女性13例;年齡19~44歲,平均為(35.7±4.0)歲;病程1~7年,平均為(3.4±1.2)年;疾病分級:II級11例、III級24例、IV級8例。比較2組患者年齡和性別及病程等資料,P>0.05,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療,第1周:0.25 g/次,3 次/d;第2周:0.5 g/次,2 次/d;第3周:0.5 g/次,3 次/d;第4周:1.0 g/次,2 次/d;之后以此維持治療,共3個月。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采用針灸聯(lián)合中藥口服治療。針灸:主穴,華佗夾脊穴(C1~L5),配穴:腎俞、大椎、大杼、肝俞;患者處仰臥位,常規(guī)消毒后采用30 號1~1.5 寸毫針自上而下刺入病變區(qū)域相應穴位,得氣后行補法,將艾灸插于針柄上,點燃艾灸,待燃盡后取出毫針,30 min/次,1 次/d,每周5 次。采用中藥湯劑口服,清熱祛濕、活血消瘀的治療原則,組方:土茯苓、狗脊各25 g,地龍、申姜、杜仲各20 g,黃柏、秦艽、防己、防風、茯苓、赤芍、川芎、紅花、當歸、懷牛膝各15 g,沒藥10 g,附子5 g;腰骶部疼痛顯著者:加續(xù)斷、桑寄生各15 g,延胡索10 g;氣虛體倦乏力者:加黃芪30 g。每日1劑,加水煎熬至400 mL,早晚各1次,200 mL/次,共3個月。
1.3 觀察指標 評價2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臨床癥狀、體征評分,主要癥狀以2、4、6分表示輕度、中度、重度;次癥采用1、2、3分表示輕度、中度、重度;Bath強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動指數(shù)(BASDAI)及Bath強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數(shù)(BASFI),檢測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沉(ESR)、C反應蛋白(CRP)及IgA、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3(MMP-3)水平;記錄不良反應。
1.4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價。顯效:治療后患者主要癥狀和體征顯著改善,且各項生化指標明顯下降;有效:治療后患者主要癥狀和體征改善,生化指標值改善;無效:各項臨床癥狀、體征及生化指標無改善。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統(tǒng)計,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體征評分比較 2組治療前癥狀及體征評分比較,P>0.05;2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評分較治療前顯著下降,且觀察組下降更顯著,詳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體征評分比較 分)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BASDAI指數(shù)、BASFI指數(shù)、ESR、CRP及IgA、TNF-α、MMP-3水平比較 2組治療前各項指標相比,P>0.05;2組患者治療后BASDAI指數(shù)、BASFI指數(shù)、ESR、CRP及IgA、TNF-α、MMP-3水平較治療前顯著下降,觀察組各項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BASDAI指數(shù)、BASFI指數(shù)、ESR、CRP及IgA、TNF-α、MMP-3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2組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88.37%)明顯高于對照組(62.79%),統(tǒng)計后P<0.05,差異有顯著性,詳見表3。
表3 2組臨床療效情況 (例)
2.4 不良反應 2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強直性脊柱炎屬中醫(yī)的“高骨病”范疇,發(fā)病原因十分復雜且病程長,具有較高致殘性,因此給患者身心健康及家庭帶來極大壓力。[5]隨著臨床對該疾病的深入研究,目前該疾病治療方法已取得快速進展,盡管當前新型生物制劑可取得明顯成效,但因該藥物價格昂貴難以被推廣。[6]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7]強直性脊柱炎主要受細菌感染和自身免疫等多種因素影響而通過分子模擬機制發(fā)生免疫應答而發(fā)病,TNF-α是一致促炎癥細胞因子,其具有免疫調節(jié)和介導炎癥反應的作用。有相關研究證實TNF-α在強直性脊柱炎發(fā)病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基質金屬蛋白酶可參與患者傷口的愈合和骨吸收,在強直性脊柱炎發(fā)病和炎性骨破壞中起著重要作用。而基質金屬蛋白酶-3下降將有助于減少致炎因子的釋放,從而緩解患者炎癥,減少骨破壞。本文研究結果顯示,2組患者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體征評分、BASDAI指數(shù)、BASFI指數(shù)、ESR、CRP及IgA、TNF-α、MMP-3水平較治療前顯著下降,觀察組各項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說明聯(lián)合治療療效更顯著,且無毒副作用、安全。
中醫(yī)認為強直性脊柱炎的發(fā)生、發(fā)展是人體內外界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一般情況下,人體正氣充盛,邪氣難以侵犯,即使邪氣侵犯,正氣抗邪惡也不會致病。[8]患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腰骶或胸背疼痛,且以夜間甚之,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質量。[9]強直性脊柱炎發(fā)病機制主要以濕熱瘀阻為主,因此治療應以扶正祛邪和治標治本為主,本次組方中黃柏、地龍、防風等具有清熱、通經(jīng)絡及止痛功效;赤芍和紅花、川芎等藥物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效果;狗脊、杜仲、申姜等可強腰;土茯苓具有通利關節(jié)和解毒除濕作用。全方共奏清熱祛濕、益腎通督功效。[10]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土茯苓具有細胞免疫抑制功效;其水提取物具有較強的抑制炎癥作用;黃柏水浸出液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防己中粉防己不僅具有抗炎作用,還具有抑制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作用。此外,本次研究中利用溫針灸不僅可治病,還可調整患者全身和臟腑經(jīng)絡氣血,增加局部血流量,阻斷炎性遞質的釋放,從而起到調節(jié)免疫力和減輕疼痛的效果。[11-12]兩者聯(lián)合應用則起到更好的效果,兩者發(fā)揮協(xié)同效果,更好的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傊兴帨珓┞?lián)合針灸輔助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臨床療效顯著且安全,值得推廣。
[1] 翟佳羽,呂青,趙敏菁,等.甲氨蝶呤和柳氮磺吡啶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15,36(1):42-54
[2] 魏艷林,呂青,李秋霞,等.運動療法聯(lián)合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15,36(1):6-11
[3] 張寶霞.強直性脊柱炎采用中醫(yī)針灸綜合治療的機理及療效分析[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6(5):61-62
[4] 彭文旭.中醫(yī)內外合治法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33(4):473-477
[5] 吳晨燕,李金濤.加味左歸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臨床研究[J].河北中醫(yī)藥學報,2014,29(1):16-19
[6] 李連泰,韓貴俊,李海然,等.中藥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療效評價[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5,35(1):116-118
[7] 陳慕芝,孫學斌,段紅妍,等.依那西普與柳氮磺吡啶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效果[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5,12(7):82-85
[8] 荊興泉,楊雙石,曹海泉,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療效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3(4):352-354
[9] 周獻偉,李洋.克痹通絡湯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肝腎陰虛證患者54例臨床觀察[J].中醫(yī)雜志,2015,56(8):686-689
[10] 張楠,陶慶文,孔維萍,等.活血通絡法治療強直性脊柱炎78例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4,42 (6):22-25
[11] 鄧小虎,黃烽.強直性脊柱炎的目標治療時代到來了嗎兼解讀2015年美國風濕病學會強直性脊柱炎和放射學陰性中軸型脊柱關節(jié)炎新的治療推薦[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6,20(7):433-436
[12] 王一荃,汪悅.汪悅教授運用新加陽和湯治療強直性脊柱炎20例[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30(1):135-137
(2017-09-03 收稿)
R255.6
A
1007-5615(2017)05-0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