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兵
記敘文是材料作文寫作中常見的一種文體。在實際的記敘文寫作中,審題出現(xiàn)偏差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歸納起來大致有五種類型:(1)內涵不清,離題萬里。即審題時,對材料中核心概念尚未弄清,未深入剖析其內涵與外延,就用一個似近實遠的概念取而代之,導致下筆千言,離題萬里;(2)重點旁移,似是而非。即審題時,抓錯了對象,旁移了重點,致使文章與材料的主題偏離、錯位,漸行漸遠;(3)先入為主,另起爐灶。即審題時,弱視或無視材料的重點、中心,對于已有的素材不認真比對、不仔細辨析,導致行文的中心與材料的主旨背道而馳;(4)信馬由韁,不知所云。即審題時,不能從整體上把握材料,要么拾取其中的只言片語,要么走馬觀花地閱讀材料,跟著感覺走。構思好立意心中卻無材料,敘事也無明確的主題,讓人讀后不知所云;(5)顧此失彼,若即若離。即審題時,對材料中幾個核心詞抓不全,往往抓住一詞,不及其余,導致人為放大題目的外延,材料的中心與寫作的重點若即若離,甚至嚴重脫軌。
不切題的硬傷該如何治療?可結合它們與記敘文寫作的關系,從審準題旨、切中材料中心、符合核心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這三點上著力,具體如下:
一、審準材料題旨是前提
材料作文題,首先要鎖定材料的靶心,具體做法如下:
1.整體把握材料
從材料的整體出發(fā),集中分析主要事件、中心人物,辨析事件的主要原因,分析矛盾沖突的核心情節(jié),剖解人物的主要性格,揣摩作者的主要情感傾向,善于抓住材料中的核心詞語和主題句子。
2.辨析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就是材料的主旨詞,體現(xiàn)命題者情感態(tài)度傾向的關鍵詞,碰到這些詞語要停下來想一想其內涵與外延,以及類似的近義詞,并厘清幾個詞語間的邏輯關系。
3.遵循題型規(guī)律
材料作文一般來說有寓意類、故事類、社會類、言論類等。寓意類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步驟包括:明確材料涉及的人或物;辨析主體對象;揣摩作者的情感傾向;抓住關鍵句,明確角度,揭示寓意;聯(lián)系實際,確定最佳立意。故事類材料審題立意步驟包括:確定揭示結果和原因的語句;分析其邏輯關系,確定立意。社會類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步驟包括:篩選關鍵語句;提取核心詞語;聯(lián)系現(xiàn)實,鎖定角度;圍繞核心,恰當選材。言論類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步驟包括:抓住關鍵詞句,挖掘其內涵;聯(lián)系實際,多角度立意;結合背景,揣摩其哲理內涵。
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這三種方法可以綜合起來運用,從而加快、加強、加深對材料核心概念的把握。
二、切中材料核心是關鍵
每一篇記敘文都有自己的主旨、核心,而這主旨必須與材料的核心相吻合。找準材料的核心可通過綜合整體感知與辨析核心詞的方法來分析。
三、符合材料核心的事件與細節(jié)是保障
寫記敘文成敗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事件的核心是否符合題旨中心,而權衡貼題的標準就是事件的起因、發(fā)展、高潮、結尾能否充分凸顯題旨,在事件波瀾起伏處是否貼近材料核心。尤其是考場記敘文,開頭應直接切題,不可迂回曲折,高潮的安排應充分體現(xiàn)題旨、不吝筆墨,與題旨無關的東西堅決不寫。
精彩感人的記敘文還有一個共性元素就是細節(jié)。核心的情節(jié)、主題一定要有細節(jié)的潤色和點染;貼近材料的細節(jié)描寫得越細膩,材料核心內涵的詮釋就越準確、越充分。要真正讓細節(jié)描寫成為亮點和得分點,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找準細節(jié)的發(fā)力點,即細節(jié)是服務于情節(jié)與題旨的;二是善于觀察生活,留意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捕捉心理活動變化過程,熟練掌握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觀、場面氣氛等典型細節(jié)細致描寫的技巧。而判斷細節(jié)描寫是否切題也有兩條標準:一是文題的重點、中心是否有充分的細節(jié)點染;二是精雕細摹的細節(jié)是否服務于情節(jié)、是否有利于情感的表達。
把握材料的核心并非難事,只要寫作前切準材料核心處,行文時貼近材料的中心,寫作時起承轉合的事件與材料的題旨相吻合,舍得用精微的細節(jié)點染核心概念,就能收獲記敘文寫作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