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彬/著
何姑是我們方圓百里有名的開臉高手,以前每到了秋后,要出嫁的女孩子排著隊請她開臉。
開臉是壯族少女出嫁前的一項重要儀式。姑娘在出嫁前都會用男家送來的紅絲線將臉上、脖子上的汗毛拔去, 稱“祿昆那, 拔昆酬”,也就是開臉。壯族未婚女子喜愛長發(fā),留劉海(以此區(qū)分婚否),通常把左邊頭發(fā)梳繞到右邊(約三七分)用發(fā)卡固定,或扎長辮一條,辮尾扎一條彩巾,勞作時把發(fā)辮盤上頭頂固定。這種未婚女子的打扮,開臉時就要打破。無奈現(xiàn)在村里的女孩子多到外面打工,結(jié)婚時就在城里的美容院美容,找她開臉的人少了。何姑對那些到美容店開臉的人搖頭嘀咕:那是什么手藝,刀片在臉上刮,臉畫得像個妖精。
我記得小時候,何姑每次給人開臉都要帶上我,后來我長大了又到侄子接了我的班。我長大了才明白,女孩子在開臉時有個聰明伶俐、健康活潑的小男孩陪在身邊,預(yù)示著開臉之女在結(jié)婚后可以生個聰明伶俐、健康活潑的小男孩。
女子開臉的地方也不能隨意,要選擇在背人眼的地方舉行。女子坐的方向也有講究,或坐南朝北,或坐北朝南,忌坐東西向。開臉前,何姑會手持長線在女子身邊先上、中、下彈三下,嘴里念叨著,“上敬天地父母,中祝夫妻和順,下彈子孫滿堂”,再左、中、右彈三下,念叨“左彈早生貴子,中彈勤儉持家,右彈白頭到老”,念叨完了之后先用粉涂在姑娘的面部、脖子上,尤其是頭發(fā)邊緣處涂擦,然后用紅色雙線,變化成有三個頭的“小機關(guān)”,兩手各拉一個頭,線在兩手間繃直,另一個頭用嘴咬住、拉開,成“十”字架的形狀。只需雙手上下動作,那紅色雙線便有分有合,線挨到人的面部,由線的絞合便可將面部的汗毛絞掉。兩線貼近姑娘的臉面,扯開、合攏三下,絞掉臉上的汗毛,臉上呈現(xiàn)出三條線,因此又叫“彈三線” 。就這樣,反復(fù)在臉上絞掉四周的汗毛,再將辮子散開,在后腦殼上綰成“轉(zhuǎn)”(發(fā)髻),并插上簪子及各種飾品:姑娘的形象霎時因開臉而改觀,臉面皮膚變白了,發(fā)型也變了,這就標志著做姑娘的時代已結(jié)束,另一種全新的生活就要開啟。
我在村上的小學(xué)教書,由于學(xué)校處在邊遠的山區(qū),生活條件艱苦,留不住老師,老師來了不久就走。自從支教的羅小紅老師到來才讓我從復(fù)式教學(xué)中解脫出來。課余時,她聽我說起小時候能跟在何姑的身邊給女孩子開臉的事,很是羨慕,說她出嫁時不在大城市美容院里美容,要請何姑為她開臉。這話讓何姑很高興,便說傻孩子,讓姑給你開臉不成了我們壯家“儂俏”了。羅小紅笑著說,我千里迢迢來到這里就是要成為壯家的“儂俏”。何姑說如果真的能為你開臉,那是我上輩子積的福分,不僅不收你的紅包,我還要給你送上一個祝福的大紅包,祝你早生貴子。羅小紅聽后滿臉燦爛地說,姑就這樣定了。
我們所住的村子交通閉塞,出門只有摩托車代步,羅小紅是坐了村民的摩托返校時在村外的懸崖邊上出事的。
當(dāng)羅小紅躺在村民為她搭建的棚子里,何姑蹣跚著腳步來到了山花簇擁的棚前,讓眾人把羅老師移動著腳朝南說,“儂俏”呀,說好了你出嫁時讓我給你開臉,我還沒有給你開臉你就這樣走了……
說著把手袋放到了羅老師的身邊,掏出棉線,叫我拿來一碗水把紅棉線浸泡后,打開桄榔粉盒放在腳邊,右手食指粘上桄榔粉,放到左手掌上,然后雙掌合起來平舉到嘴邊慢慢搓。說,“儂俏”,“祿昆那,拔昆酬”了。她說著把那帶有手溫的桄榔粉往羅老師臉上搽。她搽得那樣地仔細,那樣地輕盈,那樣地熟練。羅老師的臉經(jīng)過何姑的手那么一搓,好像顯出了一些血色。何姑涂好了粉,從碗中抽出了紅棉線,把細線舉到了齊眉的地方描了描。雙手勾著那棉線舉在羅老師的臉上晃了一下,神情如此肅穆,示意這個“妝臉、修眉”的儀式開始了。
儀式之后,何姑小嘴咬住線的一頭,十個手指攏開紗線的動作是那樣優(yōu)美,像綻放的佛手。棉線在那十指的撥弄之下,折成交叉狀掛在了左右手的指間。此時細細的棉線好像有了生命一樣,不停地在羅老師的臉上,左右上下地跳動……
花叢中的羅老師好像在沉睡。三條線在瓜子臉上來回地彈,彈出了一串花。好像千手觀音在舞動,由急到緩,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
當(dāng)何姑的一個紅包放到羅老師的手邊時,接紅包的手抖動了一下,好像對何姑的紅包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