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沅江市位于洞庭湖南部的“南洞庭”一帶,“南洞庭”西側(cè)有一個赤山島,面積有120平方公里,它是洞庭湖中的第一大島,也是我國內(nèi)陸湖泊中最大的島。島上有蠡施村、蠡山遺祠,還有與范蠡、西施活動有關(guān)的香爐山、劍影山、探花山地名。蠡山遺祠有一楹聯(lián)曰:“劍影長存吳越氣,香爐永祭蠡施魂?!敝煜璧葞孜粸槎赐プ饕?guī)劃的專家學(xué)者認為,這里就是范蠡偕西施最后隱居之地。而為了弄清楚這個千年之謎,還要從歷史上的“三江”“五湖”的具體方位考究說起。
朱翔等人認為,“三江”其實不難弄清?!稘h書·地理志》記載,“三江”指的是今吳淞江,蕪湖、宜興間由長江通往太湖的水道,并長江下游,依次為中、南、北三江。而“五湖”也不是太湖邊的那個五里湖,《周禮·職方》揚州章中有“其浸五湖”“其澤藪日具區(qū)”兩句,“具區(qū)”才是太湖。
據(jù)朱翔等人在比較古漢語語音和各地域古代讀音的地名后指出,“五湖”實為“五渚”或“鄂渚”,即今從武漢至蕪湖一帶水面?!端?jīng)·江水注》中說:“江之右岸當(dāng)鸚鵡洲南有江水右迤,謂之驛渚?!边@驛渚、鄂渚、五渚即為五湖。特別要說明的是,在兩千四百多年前,這一帶江水泛濫,并沒有固定的河床,大澤云夢,水面漫漭。
弄清了“三江”“五湖”古地名的真正含義后,那么范蠡“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也就比較明確了。范蠡助越滅吳后,還至具區(qū)“五湖口”一帶,向越王勾踐辭行,然后乘扁舟“出三江”之南江,在今蕪湖進入“五湖”,再溯“五湖”而上,回到祖國楚國了。據(jù)《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所載,范蠡辭職離任后,“耕于海畔”,這個“海”,理應(yīng)不是海洋的“?!?,而是當(dāng)時如同汪洋大海一般的洞庭湖。試問,還有哪里比到這湖心島上隱居桃花塢,與西施畫眉弄琴更賞心悅目呢?具此地“處江湖之遠”,越王翻臉時要尋要拿,也絕非易事。如此看來,范蠡和西施二人一葉扁舟,最終泊居于此,倒是極為可能的事情。
朱翔等專家的結(jié)論是:范蠡乃春秋時期楚宛(今河南南陽)人,他于公元前473年9月攜西施等家人出三江,入五湖,于公元前472年定居于今南洞庭的赤山島,國策家用,竟很快“先富起來”,一“致千金”。五年之后(公元前467年),北上老家“宛”之三戶,仍躬耕隴廟,再“致千金”。公元前465年,往宋之“陶”(今山東定陶),耕作之余,且行商介入“市場經(jīng)濟”,竟積“百萬”,自稱“陶朱公”,乃三“致千金”。
看穿世道浮云的范蠡雖累次“富甲一方”,卻喜“盡散其財與知友鄉(xiāng)黨”。此端作為,實是大悖常理,驚世駭俗,終于被世人捧上高臺,成為“文財神”菩薩,以修成正果作為最終的歸宿,西施也竟成了財神娘子。
(作者簡介:朱翔,湖南師范大學(xué)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副校級督導(dǎo)、區(qū)域社會與經(jīng)濟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府參事、湖南省政府長株潭智力辦副主任、湖南省政府土地利用規(guī)劃修編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南省政府顧問、專家咨詢組成員。兼任教育部課程核心組成員,湖南省經(jīng)濟發(fā)展規(guī)劃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xué)中國區(qū)域經(jīng)濟研究中心兼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