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惠
[摘 要] 《醉翁亭記》是歐陽修山水游記的代表作。文中21個“也”字的運用構(gòu)成17個判斷句,令《醉翁亭記》在語言上抑揚頓挫,靈動悅耳。從《醉翁亭記》中“也”字的用法入手探討文言文判斷句的判定標(biāo)準(zhǔn)問題,從而用于指導(dǎo)中學(xué)文言文教學(xué)。
[關(guān) 鍵 詞] 判斷句;判定標(biāo)準(zhǔn); 詞性;邏輯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xiàn)標(biāo)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2-0119-01
古漢語中的判斷句在結(jié)構(gòu)形式上同現(xiàn)代漢語的判斷句有很大不同。這主要是由于上古漢語中“是”是一個指示代詞,不能夠如現(xiàn)代漢語一樣做謂語動詞表判斷。例如“是進(jìn)亦憂,退亦憂”(《岳陽樓記》)中“是”的意思是“這樣”;再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這里的“是”是“這”的意思。
由于沒有專職的判斷詞,上古漢語中名詞與名詞性詞語不需要判斷詞即可構(gòu)成判斷句。從形式上看,古漢語中的判斷句有時在名詞性詞語后加“也”來幫助表示判斷;有時在主語后面用“者”表提頓,句尾用“也”加深判斷語氣。因而形成了古漢語中典型的判斷句式:“……者,……也”式、“……者,……”式、“……,……也”式。那是否所有具有此形式的句子都是判斷句呢?答案是否定的。
王力先生認(rèn)為:“判斷句是以名詞或名詞性詞組為謂語,表示判斷的?!惫a良先生對此作出補充:“判斷句是表示某種事物是什么東西或不是什么東西,某種事物屬于某一類或不屬于某一類?!边@樣就從形式和邏輯兩方面定義了判斷句,并且邏輯關(guān)系成為落實判斷句的重要特征。從主謂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來看,謂語所指用來斷定主語所指是什么或者屬于什么,也就是說兩者要么是同一事物,要么是同一種類。因此判定判斷句必須堅持形式和意義相結(jié)合的原則,從形式上來看是名詞性詞語作謂語,從邏輯上來判斷,主語所指與謂語所指必須是同一事物或?qū)儆谕活悾瑑烧呷币徊豢伞?/p>
以《醉翁亭記》為例,首先從形式上來看,《醉翁亭記》中的“也”字都用于結(jié)尾,可構(gòu)成“……,……也”式,這種句式共計二十一處,但是從邏輯關(guān)系上來判斷這21句只有17句屬于判斷句,按原文的順序分析如下:
1.環(huán)滁皆山也。(助詞,表判斷)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助詞,表判斷)
3.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助詞,表判斷)
4.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助詞,表判斷)
5.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助詞,表判斷)
6.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助詞,表陳述)
7.故自號曰醉翁也。(助詞,表陳述)
8.在乎山水之間也。(助詞,表陳述)
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助詞,表陳述)
10.山間之朝暮也。(助詞,表判斷)
11.山間之四時也。(助詞,表判斷)
12.而樂亦無窮也。(助詞,表陳述)
13.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助詞,表判斷)
14.雜然而前陳者太守也。(助詞,表判斷)
15.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助詞,表判斷)
16.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助詞,表判斷)
17.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助詞,表判斷)
18.游人去而禽鳥樂也。(助詞,表判斷)
19.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助詞,表判斷)
20.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助詞,表判斷)
21.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助詞,表判斷)
具體來分析,句6比較有迷惑性。“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可翻譯為“給它命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號命名的”,這句話從邏輯關(guān)系上來看符合判斷句邏輯上的要求。但是問題在于“自謂”是動詞性短語,所以從詞性上來說,這句話不符合判斷句形式上的規(guī)定,因而不屬于判斷句,而是敘述句。
句7“故自號曰醉翁也”可翻譯為“所以自號醉翁”,從形式到邏輯都不符合判斷句的斷定標(biāo)準(zhǔn)。8、9兩句的問題也在于此。
那么有沒有形式上符合,邏輯上卻不符合的例子呢?也有。“夫戰(zhàn),勇氣也”(《左轉(zhuǎn)·莊公十年》),從詞性上初步判斷,“勇氣”是一個名詞,符合判斷句形式上的規(guī)定。再看譯文,這句話可以翻譯為“作戰(zhàn)是靠勇氣的”,從邏輯關(guān)系上來辨別,“作戰(zhàn)”和“勇氣”既不屬于同一事物,也不屬于同一類別,因而這句話不是判斷句,而表示主謂之間有某種關(guān)系的敘述句。
只有嚴(yán)格按照判斷句的雙重標(biāo)準(zhǔn)來斷定判斷句才能避免出問題。例如“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勸學(xué)》),如果不從邏輯上加以限制,將這句話定義為判斷句,翻譯的時候顯然是會出問題的。事實上,這是一句表示描述關(guān)系的描寫句。
由此可見,名詞性詞語作謂語可以表判斷,但也有可能表示敘述或者描寫,因此,名詞性謂語句不一定都是判斷句。要斷定一個名詞性謂語句是否是判斷句,必須進(jìn)一步明確主語和謂語的邏輯關(guān)系。單純從形式上斷定判斷句是不可行的。在教學(xué)中,這一點是必須對學(xué)生加以明確的。
參考文獻(xiàn):
[1]郭錫良.古代漢語(上冊)[M].北京出版社,1981.
[2]王力.古代漢語(修訂本)(第一冊)[M].中華書局,1982.
[3]朱明來.論古漢語判斷句的辨別[J].廣西社會科學(xué),2005(12).
[4]周永沛.文言文的判斷句式[J].語文教學(xué)通訊,1982(5).
[5]馮勝利,汪維輝.古漢語判斷句中的系詞[J].古漢語研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