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軍"/>
朱敏慧
(上海市閔行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上海 201101)
上海市閔行區(qū)淡色庫蚊、家蠅和德國小蠊對常用殺蟲劑的抗藥性調(diào)查
朱敏慧>△劉麗軍詹隆文
(上海市閔行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上海201101)
化學殺蟲劑對控制病媒傳染病的流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病媒生物對化學殺蟲劑產(chǎn)生抗藥性卻屢有報導[1-3]。導致抗藥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長期、大量和不合理的使用化學殺蟲劑,致使病媒生物產(chǎn)生了耐受能力。而在開展除“四害”達標工作中,為了達到預期的殺滅效果,往往會加大用藥劑量,這進一步促進了病媒生物抗藥性的增加,從而進入惡性循環(huán)。為掌握上海市閔行區(qū)蚊、蠅、蟑螂的優(yōu)勢種對殺蟲劑的抗藥性動態(tài),我們對區(qū)內(nèi)采集的淡色庫蚊、家蠅及德國小蠊野外品系進行了抗藥性調(diào)查,并進行抗藥性動態(tài)學的調(diào)查和分析,為指導我區(qū)化學殺蟲劑的科學合理使用、提高控制效果、鞏固除害滅病成果等提供科學依據(jù)。
試蟲種類
于2014—2016年進行現(xiàn)場試蟲。其中,淡色庫蚊為采集于上海市閔行區(qū)部分社區(qū)的淡色庫蚊卵塊和幼蟲,攜回實驗室繁殖飼養(yǎng)1~2代的四齡期幼蟲;家蠅為采集于閔行區(qū)部分垃圾箱和養(yǎng)豬場的家蠅成蠅,攜回實驗室繁殖飼養(yǎng)1~2代羽化后4~5天的雌性成蠅;德國小蠊為采集于閔行區(qū)部分中小飯店廚房的德國小蠊成、若蟲和卵鞘,在實驗室飼養(yǎng)1代,取羽化后2~3周齡健康雄性成蟲。對照試蟲也為淡色庫蚊、家蠅和德國小蠊,均引自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媒科實驗室,為長期飼養(yǎng)不接觸殺蟲劑的敏感品系。
受試殺蟲劑敵敵畏、溴氰菊酯、倍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殘殺威、仲丁威、雙硫磷、乙酰甲胺磷,由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
測試環(huán)境調(diào)查環(huán)境條件測試室溫度(26±1)℃,相對濕度70%±5%。
試驗步驟
淡色庫蚊 采用藥液浸漬法,測定三齡末四齡初幼蟲對雙硫磷、仲丁威、倍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半數(shù)致死濃度(half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以丙酮為溶劑,采用等倍稀釋方法,將受試殺蟲劑設(shè)置成5個濃度備用。每個濃度點投放幼蟲25條,24 h后,以針觸幼蟲頭部和尾部不動(或僅表現(xiàn)為震顫)者視為死亡,觀察不同濃度點的幼蟲死亡數(shù),計算LC50。用丙酮液替代藥液作空白對照,每個濃度點投放幼蟲25條,每個濃度重復3次。根據(jù)敏感品系和野外品系的LC50計算抗藥性倍數(shù)。
家蠅 采用微量點滴法,測定雌性家蠅成蟲對敵敵畏、溴氰菊酯、倍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殘殺威的LD50。將受試殺蟲劑用丙酮作溶劑配制成1%母液,并等倍稀釋成5個濃度備用。將供試家蠅用乙醚麻醉后,挑選20只雌性成蠅置于平皿中,用微量點滴器按1 μL/只的劑量點滴于中胸背板,然后把家蠅放入清潔的養(yǎng)蟲籠內(nèi)正常飼養(yǎng)24 h,觀察死亡數(shù),計算LD50和抗藥性倍數(shù)。用丙酮液替代藥液作空白對照,每個濃度點滴家蠅20只,試驗重復3次。根據(jù)敏感品系和野外品系的LC50計算抗藥性倍數(shù)。
德國小蠊 采用廣口瓶藥膜法,測定雄性德國小蠊成蟲對乙酰甲胺磷、高效氯氰菊酯、殘殺威的半數(shù)擊倒時間(half knock-down time,KT50)。用丙酮將受試殺蟲劑制備為1%的母液,再用丙酮稀釋成0.05%的稀釋液。取0.05%的稀釋液2.5 mL置于500 mL廣口瓶內(nèi),將廣口瓶緩慢地滾動,使瓶底與瓶壁均勻地涂上藥膜,待丙酮揮發(fā)后,24 h內(nèi)進行測試。取羽化后3周齡健康的德國小蠊雄性成蟲10只,放入藥膜瓶中,計時觀察,定時記錄試蟲擊倒的累計數(shù),直至120 min,計算KT50。用丙酮液替代藥液作空白對照,每個濃度點放入10只成蟲,實驗重復3次。根據(jù)敏感品系和野外品系的KT50計算抗藥性倍數(shù)。
結(jié)果
淡色庫蚊對殺蟲劑的抗藥性 經(jīng)檢測,閔行區(qū)采集的淡色庫蚊(野外品系)對受試的4種殺蟲劑均表現(xiàn)出低抗藥性,對仲丁威處于敏感狀態(tài)。淡色庫蚊野外品系與敏感品系相比,抗藥性倍數(shù)分別為溴氰菊酯1.27倍,高效氯氰菊酯1.03倍,雙硫磷1.53倍,倍硫磷1.54倍,仲丁威0.89倍,均處于敏感水平(表1)。
表1 上海市閔行區(qū)淡色庫蚊野外品系及敏感品系抗藥性Tab 1 The resistance ratio of Culexpipienspallens in different strains in Minhang District of Shanghai
RR:Resistance ratio.SS:Susceptible strain;FS:Field strain.The same in Tab 2 and 3.
家蠅對殺蟲劑的抗藥性 閔行區(qū)采集的家蠅(野外品系)對受試的5種殺蟲劑均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抗藥性。家蠅野外品系與敏感品系相比,抗藥性倍數(shù)分別為殘殺威247.80倍,溴氰菊酯125.94倍,高效氯氰菊酯17.68倍,倍硫磷2.53倍,敵敵畏6.02倍。其中家蠅對殘殺威和溴氰菊酯的抗藥性處于高抗水平,對高效氯氰菊酯處于中抗水平,對倍硫磷和敵敵畏處于低抗水平(表2)。
表2 上海市閔行區(qū)家蠅野外品系及敏感品系抗藥性Tab 2 The resistance ratio of Muscadomestica in different strains in Minhang Distrcit of Shanghai
德國小蠊對殺蟲劑的抗藥性 閔行區(qū)采集的德國小蠊(野外品系)對乙酰甲胺磷表現(xiàn)出敏感狀態(tài),對高效氯氰菊酯和殘殺威均表現(xiàn)出低抗藥性。德國小蠊野外品系與敏感品系相比,抗藥性倍數(shù)分別為乙酰甲胺磷0.26倍,高效氯氰菊酯2.44倍,殘殺威4.31倍,均處于低抗水平(表3)。
表3 上海市閔行區(qū)德國小蠊野外品系及敏感品系抗藥性Tab 3 The resistance ratio of Blattellagermanica in different strains in Minhang Distrcit of Shanghai
討論淡色庫蚊、家蠅和德國小蠊是上海市病媒生物的優(yōu)勢品種,是多種病媒傳染病的傳播媒介。在防治的各種措施中應(yīng)采用環(huán)境治理和消除孳生地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但對于突發(fā)的病媒傳染病,需要迅速降低密度??刂埔咔榱餍?使用化學殺蟲劑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通過本次實驗發(fā)現(xiàn),閔行區(qū)野外采集的淡色庫蚊對實驗的5種常用殺蟲劑均表現(xiàn)出敏感狀態(tài)。而家蠅對受試的5種殺蟲劑均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抗藥性,其中對殘殺威和溴氰菊酯的抗藥性處于高抗水平,對高效氯氰菊酯處于中抗水平,對倍硫磷和敵敵畏處于低抗水平。德國小蠊對乙酰甲胺磷處于敏感水平,對高效氯氰菊酯和殘殺威處于低抗水平。
閔行區(qū)是上海市重要對外交通樞紐,一旦出現(xiàn)病媒傳染病的傳播,將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和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因此對病媒生物的治理和監(jiān)測十分必要。殺蟲劑在病媒生物的治理上起到積極作用,其實施方便、見效較快,但存在抗藥性及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
近年來,隨著愛國衛(wèi)生運動工作的推進,閔行區(qū)對病媒生物治理的逐步加深,對殺蟲劑的使用也在逐年增加。當前殺蟲劑使用缺乏指導,盲目使用導致蚊蟲的抗藥性問題日益突出。將抗藥性監(jiān)測信息納入愛國衛(wèi)生用藥的指導,能改善當前的殺蟲劑使用狀況[4]。殺蟲劑合理使用的關(guān)鍵是殺蟲劑的交替使用和復配使用[5],這是控制和延緩抗藥性發(fā)展的有效措施,針對目前我區(qū)家蠅對殘殺威和溴氰菊酯抗藥性水平增高的現(xiàn)狀,選擇敏感性高的化學殺蟲劑進行合理配伍和交替使用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化學、物理及生物防治的結(jié)合能減少化學殺蟲劑的使用量,特別是在人類居住環(huán)境中物理防治,更能被人所接受并保護居住環(huán)境,應(yīng)大力推廣。
淡色庫蚊; 家蠅; 德國小蠊; 殺蟲劑;抗藥性
[1] 章士軍,王智泉,陳郁.淡色庫蚊對常用殺蟲劑的抗性研究[J].中華衛(wèi)生殺蟲藥械,2008,14 (1):56-57.
[2] 麻毅,姜志寬,韓招久.我國家蠅抗藥性的現(xiàn)狀及防治對策分析[J].中華衛(wèi)生殺蟲藥械,2004,10 (5):277-280.
[3] 趙志剛,霍新北.德國小蠊的抗藥性機制及預防控制策略[J].中華衛(wèi)生殺蟲藥械,2008,14 (6):505-507.
[4] 孫養(yǎng)信,呂文,佘建軍,等.陜西省淡色庫蚊抗藥性研究[J].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2011,22(5):449-452.
[5] 孟鳳霞,靳建超,陳云,等.我國淡色庫蚊/致倦庫蚊對常用化學殺蟲劑的抗藥性[J].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2011,22(6):517-520.
R384
B
10.3969/j.issn.1672-8467.2017.05.025
2017-04-05;編輯:張秀峰)
上海市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Ⅰ類高峰學科建設(shè)計劃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270738932@qq.com
*ThisworkwassupportedbytheShanghaiDeciplinaryTypeⅠClimaxDevelopmentPlanforPublicHealthandPreventiveMedicine.